APP下载

当代知识分子群像及道德谱系

2020-11-13张春喜

陕西文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远洋感情道德

张春喜

长篇小说《遗园》写的是发生在北塔大学的几段爱情故事,小说里的爱情故事大都错位发生,有误解,有无奈,也有投桃报李式的报答,但是却没有完美的爱情,爱情中总是掺杂着一些其他元素,让爱情遗憾、痛苦和无奈。同时写了北塔大学两代文化学人为了保护传统文化的阵地怡园所付出的努力。文学院几代学人赖以研修、传承传统文化的先秦教研室———怡园,在教育官僚的野蛮指挥下轰然倒下,这所大学最后的一个传统文化阵地、文化学人的精神家园也随之消失,董廷宇教授以身护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怡园在已变为“遗园”的情况下,依然没有保留下来,顷刻间灰飞烟灭。作者为中国当代传统文化的处境感到焦虑和不安,并为当代知识分子画下了群像图。

一、《遗园》的人物形象分析

这是一部基于大学校园内部发生的故事写就的长篇小说,人性的纯美、贪婪、自私与权力的任性混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小社会在当代的全面体现,所有的善恶都表演得淋漓尽致。各个人物都有其代表性和使命,他们所代表的人物逼真传神,气质与形象完全与现实合拍,因此,作者笔下的人物可谓栩栩如生。

赵雅文,女主角,这是作者特别要描写的一个女性,她善良美丽,聪敏好学,在她身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遗传,也有其脆弱性,既有内质外秀的优雅,也有对爱情、事业的担当。她从一个留校硕士生做到文学院院长,是她的文学造诣和管理才能所致,说明她在各方面都很优秀。表面看起来,她家庭幸福,事业有成,其实她对郑远洋一直怀有一种深深的思念,在弄明白缘由之后就成了一种愧疚;在事业方面,由于保护怡园的事情,和校方弄得不和,她的事业也蒙上了一层阴影。她也有偏听偏信、贻误爱情的心理脆弱和不成熟的一面。她听信林琳说郑远洋和余妩辉在英国有了私情,打了一个越洋电话给郑远洋,正好郑远洋喝醉了,余妩辉送他回去,余接了赵雅文的电话,赵雅文以为确有其事,一怒之下嫁给了甄京采。她与郑远洋之间既已承诺对方,就应该相互信任,在没有弄明白事情之前,不可轻易背弃诺言。在这一事情上,显示了她冲动、率性和不成熟的一面。

郑远洋,男主角,在北塔大学与赵雅文相互爱恋,两人海誓山盟,订下了秦晋之盟。因其学业优秀,被导师推荐去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临行前郑远洋嘱咐赵雅文,无论如何都要等他回来。因林琳误传信息,赵雅文怒嫁甄京采,一段看似天作良缘就此结束,最后两人都陷入深深的自责和痛悔之中。郑远洋回到北塔大学执教之后,采用西方的教学方式,导致很多教师不满,骂他是“流氓”,中西文化水土不服,让他十分烦恼。在保护怡园、办理刘净一父亲丧事、坚持北塔大学学报办刊原则等方面,他都能表现出责任和担当来,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他是中西文化的贯通者、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也是生活中的忍者,现实生活中的勇敢者,他最后离开北塔大学,是北塔大学文化旁落的一个表现,另一个表现就是怡园被拆,这两个事件说明北塔大学的人文传统、情怀、阵地均已丧失,已经不再是原先那个人文厚重的北塔大学了。郑远洋在小说中是个英雄形象,但却是个不完美的英雄。他多年在英国没有回来过一次,没有看望父母,也没有给父母一分钱,没有在感情发生危机时回国向赵雅文解释,更没有写信向赵雅文解释,他的危机处理意识淡薄,导致了后来诸多不幸的发生,这使他的英雄形象打了折扣。

刘净一,是一个典型的文化变异体,她是一个文化利己主义者和文化功利主义者,作者通过刘净一这个人物形象揭开了某些文化人的画皮。她学佛不敬佛、学佛不信佛,持业不修身,过分追求功名、地位,为了利益屈身于长毛(章凉),为了独占郑远洋嚣张跋扈,成于世故,毁于疯狂。刘净一也是一个矛盾体,她对师母孝敬有加,常陪师母散心,关心师母胜过自己母亲,她对导师特别关心,师母离世后常去看望导师;对郑远洋父母特别好,每次去都买东西,给郑远洋母亲看病,感动了两位老人。她自己的父母因只会要钱,她对他们特别反感。在某种角度上来看,刘净一是能分清是非曲直的,但是在对待赵雅文这一方面,她又变得凶狠残忍,有些丧心病狂了。特别是郑远洋悄悄离开北塔大学之后,她不思悔改,不反思自己错在了哪里,反而跑到文学院骂赵雅文是“骚货”,所骂之词不堪入耳,行为和言辞都过激,最后跳楼自杀,说明她人格分裂已经到了极点。

甄京采,是一个人人都说他好的人物,他看似完美,完美得无可挑剔,人见人爱,为人也算厚道,得到了赵雅文父母和哥哥的喜爱,最后终于抱得美人归。他能与郑远洋交朋友,说明他心胸比较宽广。他的特点就是坚持不懈地追求赵雅文,在看似没有机会的情况下,却时来运转,赵雅文因误信林琳的说辞,将错就错成就了甄京采。刘净一因赵雅文和郑远洋的关系骂甄京采,甄京采打了刘净一一记耳光,说明甄京采是分得清是非曲直的。从小说整篇看来,甄京采这个人就是一个完美的传统中国男人的榜样,他完美但不出彩,郑远洋出彩却不完美,这两个人物形象是中国式好男人的两个样板。

二、主要人物的道德谱系

根据尼采的《道德谱系》理论,结合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和命运,我尝试从道德的层面浅析几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意识和行为。

赵雅文,她背负着和郑远洋的感情合约(契约),并为未遵守合约而感到痛苦、悲伤,有负罪感,并常常自责、痛悔。她是一个接受自我惩罚的犯错者,她为自己违背合约的道德义务而在感情上常常折磨自己。同时她也背负着导师王儒云的遗嘱———保护怡园的责任和义务,这既是感情合约,也是事业合约,因为她继承了导师的衣钵,肩负着本校先秦文学的继承与发展,更要保护好传统文化最后的阵地———怡園,在她内心有着保护怡园的强烈意识。在和郑远洋的感情发生偏差失之交臂之后,她又没有能保护住怡园,沉重的负罪感让她昏睡了三天三夜,因为她意识到了稀少的自由的力量是无法与强大的行政权力相抗衡的,她在反抗中始终处于劣势,并且最终惨遭失败。但她反抗的意志是坚强的、明确的,这是应该肯定和赞赏的。在郑远洋离开北塔大学之前,想和她有一次真正的性爱关系,她断然拒绝,说明她是一个理智的传统的中国妇女,她既然已经身在一个婚姻契约之中,就不会有丝毫的背弃,再一次说明她的道德和精神是高尚的。

郑远洋,他对父母有未尽养老义务的罪恶感,对赵雅文有未尽男女朋友义务的愧疚感,对刘净一代他行孝有债务感,加之郑母临终前让他娶刘净一为妻,他迫于当时的形势答应了,无形中让他与刘净一形成了道德合同关系,根据尼采的学说,他引进了对上帝的负罪感,意思是,债务感影响自尊感,导致人的价值下降,也就是说郑远洋因为对刘净一形成了债务感,因此决定要履行道德合同关系———与刘净一结婚。那么他的这一做法就是对刘净一的一种补偿行为,是自己摆脱负罪感的一种形式,他和她得到的快乐就是一种残忍的快乐,并非自然而然的快乐。然而郑远洋又是那种至高之人,他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他能够认识到承诺的神圣与庄严,他在婚姻中隐忍、谦让,使得刘净一得寸进尺,对郑远洋百般刁难、折磨,对赵雅文更加排斥、辱骂,让郑远洋不得不反抗她的暴虐,最终被迫出走。

刘净一,她是矛盾交织且具有叛逆思想的人,学佛教但却信仰缺失,做出了很多令人不齿的事情,是一个具有坏意识的女人。她从学生时代就与赵雅文争夺郑远洋,这让她的天性逐渐减少,以致邪灵附身。工作后受到上级长毛的诱骗,与其保持着一种不道德的无性的难以启齿的丑陋关系,进而发展为暴力性和破坏性,她古老的天性不断减少且被改变,疯狂意志和残酷天性占了上风,自我内在化发生变化,袭击变为一种快乐,由开始的长毛虐待她变为她虐待长毛,在长毛的求饶之下,她依然不依不饶,导致长毛自杀身亡。她由于天性贬损、缺乏快乐,最终通过漠视痛苦而得到解脱,她故意受虐,通过自我对抗免除痛苦,然而她被抑制的天性常常使她良心刺痛。在与郑远洋的关系上,她使用道德这种债务工具,降服了留洋博士郑远洋,但这种因抵赎与补偿而形成的感情关系始终是不牢固的,郑远洋在不堪其辱的情况下悄然离去,她因过度指责别人和过度惩罚自己,最终选择了跳楼自杀。

三、三个关键词

纵观整部小说,有三个关键词值得注意,一个是:执着。刘净一执着地追求着郑远洋,甄京采执着地追求着赵雅文,这两个人坚持的时间之久、用情之重、用力之多都堪称典范,两人在任何打击、劣势下都能长期坚持,在毫无希望之处寻找希望,两人最终都得其所愿,不管结果怎样,他们执着的力量是强大的,如果刘净一能珍惜这一结果,那么故事的结局可能会改写。这说明执着是做成一件事情的法宝,坚持或许能改变事情发展的方向,或事情的方向阴差阳错地会配合坚持者。

另一个关键词是:错配。赵雅文和甄京采错配,郑远洋和刘净一错配,林琳和刘恒杰错配等,没有几个人是真正的天赐良缘。我们已经看惯了人世间的不对称婚姻,两个性格、爱好、道德水准相去甚远的人结合在一起,就开始了不幸的生活。不管一方是如何的节制、忍让,而不以为然的另一方始终不懂对方。赵雅文和甄京采看似幸福,但甄京采无法理解赵雅文内心的隐隐的痛楚,这种痛苦因为赵雅文的道德自律和高尚人格而显得不甚突出,即使在郑远洋出走前,要和赵雅文有一次真正的两性关系时,赵雅文都断然拒绝了。这种美德成就的看似稳定的家庭关系,实际上当事人要付出无法言说的痛苦的代价。郑远洋和刘净一因赎债而形成的婚姻关系本不牢固,加之刘净一长期形成的自虐和暴虐的性格,使得他们的婚姻关系很快就解体了,她长期坚持的对郑远洋的虚幻的感情事实上不堪一击。林琳和刘恒杰去了南非,不久两人就各奔东西,更是说明了两人的感情关系基础不牢,经不起考验。小说是现实的翻版,在现实生活中,各具情态的婚姻关系是何其复杂,但步入幸福殿堂的钥匙只有一把,那就是真正的两情相悦、真心相爱,才能幸福美满。那些错配的婚姻迟早会发生问题,只有少数道德高尚者能将错配的婚姻转化为人生的坚持。

第三个关键词就是:式微。一是感情的式微,当代社会男女感情关系显得异常脆弱,在金钱、名利等因素的影响下,真正的感情难以得到圆满的结果,而建立在功利主义基础上的感情关系却大行其道。刘净一为了在研究室站住脚,被迫做了长毛的情人;王倩毕业后和男朋友驾车在校园里显摆,虚荣占据了她的灵魂;余妩辉为了追求郑远洋不惜代价,不正常、不健康的感情关系已然占据了上风,而纯真的、健康的感情关系却逐渐式微。二是传统文化的式微,当代社会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已经把传统文化逼到了死胡同。怡园就是北塔大学最后的文化情怀、文化精神和文化阵地,怡园被强拆就是传统文化失落的标志,是一个巨大的无法弥补的文化创伤,是当代文化失落、文化人落魄的真实处境。陈校长、刘副校长是摧毁传统文化的代表,他们不是传统文化的建设者,而是轻视、看衰和摧毁传统文化的帮凶、刽子手,他们披着文化教育领导人的外衣,行文化刽子手之实,是十足的文化教育官僚、政客。与此相反,高明德、汪显之、王儒云、董廷宇等老教授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守护者,赵雅文、郑远洋和孙书言等青年学者是传统文化的坚定维护者,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希望,王儒云骨灰撒怡园,董廷宇以死护园,其气节和品德何其高尚。在新的文化传统尚未建立起来之时,旧的文化传统已经被打入冷宫,甚至碾为齑粉,那么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向何处去?作者提出了当前中国文化领域一个重大的且具有普遍性的命题。

四、结语

《遗园》描写了当代知识分子的群像,有正义担当者,有传经布道者,有飞蛾投火者,也有道貌岸然者等等,在淺析其道德谱系的过程中,发现信仰缺失、道德旁落是当前社会一个普遍的现象,感情和文化式微是其表象,其真正的原因是追求利益已经成了人们的强烈意识,人们自然的天性已经发生改变,而残酷的天性、疯狂的意志和过度的欲望已经成为当然的存在,这种危机被作者发现并提出。作者提出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传统文化在当代式微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继承、发扬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当代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责任编辑频阳子

猜你喜欢

远洋感情道德
最好的感情
跟踪导练(五)(2)
感情工作
道德
“两横一纵”远洋综合补给
不分对错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感情强烈的叹号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船期表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