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举子应试看帝国的统治成本

2020-11-13十年砍柴

领导文萃 2020年20期
关键词:会试举人道光

十年砍柴

道光二十九年(1849)正月,时任礼部右侍郎的曾国藩在北京寓所给四位弟弟写了一封信,信里叙述了一件曾国藩受惠于他人的往事。

道光十七年(1837)丁酉,已经两次会试失利的曾国藩,准备第三次参加道光十八年(1838)的会试。尽管曾家在当地是个家境还算殷实的小地主,但前两次会试已经几乎花光了家中的钱,于是只能去族人和亲戚朋友家借贷。朱家、王家一分钱都不愿意借,他只好走到栗江找同族的伯叔辈曾希六。曾希六是一个做买卖的人,他和自己的伙计陈体元将钱借给了曾国藩,因此曾国藩才得以进京赶考,并在第二年的会试中考取了进士得以进入翰林院。从此,曾国藩平步青云,并在他三十七岁时就官至二品,成为大清开国二百多年来升官最快的湖南人。现在,曾国藩发达了,当然到了报恩的时候:两位当年有恩于他的生意人让他帮着在朝廷捐一个官衔——当然没有实权,但对生意人来说官衔是某种保护伞,而且死后墓碑上也光彩。曾国藩垫钱在京中替二人办理,办理完毕后将执照寄回家,并告诉弟弟们:即使曾、陈二人还给曾家捐官的钱不足额,曾家也应先将官职执照给两人。

从这封信可以看出,曾国藩实则是一个人情练达、知恩图报的人,对社会各种明规则、潜规则十分娴熟,也更能反映出那个时代举人进京会试的艰难。

从隋朝正式开始科举取士,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晚清罢科举,一千四百多年里中国的士子进京赶考,其交通方式与通信方式未有根本的改进。一个人哪怕取得了去首都考进士的资格,其进京之路也是十分艰险的,不但家庭需要承担繁重的盘缠,而且路途中有不可知的风险。以曾国藩三次会试为例,那时距今不过一百六十来年,可与今天的交通通信方式相比,真是天壤之别。曾国藩所处的时代,与唐代的韩愈进长安,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去开封,明代的张居正去北京,交通条件几乎没区别。同时,清帝国幅员辽阔,京师又在版图偏东北的北京,经济和文化中心又转移到南方,南方人才又多于北方,因此也就普遍增加了举人们进京赶考的难度。

在几个朝代中,宋代的版图是最狭小的。就以北宋全盛时期而言,北部燕云十六州及以北是契丹统治,西北陕北部分地区和甘肃大部分地区是西夏领土,西南的云南是大理国,而首都开封从军事角度来看是难守易攻,不是做首都的理想城市。但若以帝国之间人员来往、财货转运而言,却是很合适的地区,开封处在帝国版图的中心,且有数条河流汇集,水运方便。因此,几个朝代中,宋代士子进京赶考的成本是最低的。嘉祐元年(1056),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进开封参加第二年的礼部会试,父子三人北出剑门,翻越秦岭到关中,然后往东进入中原,到达京师。从眉州到开封,这在宋代已经是很漫长和艰难的赶考之路了。

苏轼这条赶考路若放在清代,已经是相当轻松的了。在清代,帝国的进士大多出自江浙、福建、广东、四川、两湖地区。南方诸省和西北边疆地区的举人到北京应试,路上的行程少者一个月,多者三个多月。清乾隆之前,考期定在农历二月,乾隆十年(1745)改为农历三月,算是给偏远地区举子们的照顾。例如,进京最艰难的云南,乡试一旦出榜,及第的举人要想参加第二年春天在北京的会试,必须马上打点行装在初冬就得出发,否则赶不上会试了。因此,云南等偏远省份的舉人进京会试,往往要在途中的旅店里过大年。

这对应试者来说,既是财力考验,也是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考验。举人进京赶考,被称为“公车”应试,顾名思义是可以使用官府驿站的车马。到了清代,“公车”待遇货币化了。对赶考的举人,官府根据其路途分别发给三两至三十两银子的路费。这些钱对漫长的旅途花费来说,几乎是杯水车薪,如果途中患病,那就风险更大、花费更巨了。

曾国藩的家乡湖南湘乡,距离北京约两千来公里,和广东、福建、云南、四川相比,尚属并不偏远的地区,可那时候湖南到北京要走一个多月。道光二十一年(1841),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在北京儿子家小住了一段时间,然后出京回湘。曾国藩收到父亲到湖南报平安的家信后,欣喜地回信道:

诸悉祖父母大人康强,家中老幼平安,诸弟读书发奋,并喜父亲出京一路顺畅,自京至省,仅三十余日,真极神速。

北京到湖南走了三十多天,竟然算得上“神速”。不过,曾氏如此说绝非虚言,道光二十七年(1847),他的四弟曾国潢从北京回湘,坐船过洞庭湖遇到风暴,耽搁时日,到长沙用了七十多天。

在科举时代,连捷者——即前一年乡试中举第二年会试考中进士的举子,是极少数的幸运儿。曾国藩考了三次(第二次是恩科)高中,已属于考运很好的了。多数人要考许多次,三年一回再加上增加的恩科,有些人从二十多岁考到了五六十岁,而这花费的银钱以及路上消磨的时光,真是很惊人。

但是,一个庞大的帝国要维持大一统,就必须要花费高昂的成本,而举子进京赶考,只是其中小小的一部分。

(摘自《家国与世情:晚清历史的侧影》)

文化的力量

◇ 毛丹青

因为我在日本生活多年,所以有很多人问我,中国文化对日本有多大的影响力,我举了一个例子。有一年冬天,我到一个面馆买了一碗面。我旁边坐了一位老人。也许是眼神不太好,老人把牙签和胡椒面拿反了,一着急把一盒牙签全倒进了面汤。所有的牙签一下子铺在面汤上,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多尴尬。让我吃惊的是,这时我居然听到他嘟囔了四个字:“草船借箭。”

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力量,被震撼的瞬间,我起身向这位普通的日本老人鞠了一躬。

源于文化,但超越时空,被更多人所拥有,这是智慧。

(摘自《意林·原创版》)

猜你喜欢

会试举人道光
一道光
古代科举考试,哪些情况会延期
情怀:照亮忧伤的一道光
明代《会试录序》的史料价值探析
龙猫,你爱的那道光是爱情
清朝名医叶天士拜师故事
从明朝会试看科举制
论宋代的举官制度——以崔与之的举人为中心
白成一道光
年羹尧:残忍将军爱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