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太原:八大工程二十六项措施 全面提升城市交通出行安全水平

2020-11-13

汽车与安全 2020年8期
关键词:交通车辆

此次行动整治的重点违法行为包括机动车无证驾驶、酒后驾驶、逆向行驶、假牌套牌、疲劳驾驶、分心驾驶、超速行驶、不礼让行人,货车超载、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十类重点违法;重型货车、工程运输车(渣土车)超限超载、遮挡污损号牌、闯红灯、小型面包车超员载客、农用三轮车违法载人、电动二轮车闯信号灯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重点车辆为“两客一危一货”(指公路客运、旅游客运、危化品运输车及货运车辆)、工程运输车(渣土车)、农村面包车、农用三轮车和电动二轮车。

重点企业为2019年所属车辆发生一般交通事故达10起或死亡人数达到4人的企业。

重点路段为滨河西路、大同路,城市快速路,已通车的新建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施不完善的路段。

八大工程 二十六项措施

智慧交通提升工程

1.推进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协调指挥智能化建設。按照全省一个平台、一张网的整体思路,加快道路联网感知系统建设,城市灯控路口视频监控覆盖率达90%,国省道市际视频联网率达90%以上。配合相关部门,采集汇聚道路交通相关的基础信息数据,实现公安、交通、应急、医疗、气象、旅游、保险等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并加强与互联网出行服务公司的合作,形成跨部门信息互通的研判指挥协调机制,实现资源目录化、调度精准化、指挥扁平化、效能集约化。

2.依托大数据完善城市智能交通控制系统,优化交通组织。建设交通信号动态调优系统,对道路渠化、标志标线、可变车道、公交绿波带调流等交通组织进行精细化管理;依据城市路网流量,结合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科学推进微循环治理;配合相关部门实施停车场系统联网工程,建设智慧停车诱导系统,提高公共资源利用率。

3.创新安全风险防控模式,精准化筛查隐患,动态化管理服务。配合相关部门通过大数据进行“人、车、路、环境”隐患风险排查,实现大数据条件下的“人、车、路、企业”动态风险等级评价,对隐患车辆分级分类监管查控,对营运车辆实行二维码分级管理;根据动态化的隐患评估,对不同风险等级的管理对象进行精准化宣传教育及监管;对交通流量、事故、管制、道路施工、气象、旅游热点等出行要素进行智能化综合分析,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出行服务。

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提升工程

4.深化重点车辆和驾驶人源头隐患清理。进一步提高“两客一危一货”、农村面包车、“营转非”大客车等重点车辆检验率、报废率、违法处理率以及重点车辆驾驶人审验率、换证率、学习率,每月梳理65岁以上老年驾驶人满分未学习情况,督促65岁以上老年驾驶人在每个记分周期结束后按期接受满分学习,努力实现重点车辆和驾驶人“带病上路”问题明显减少。

5.严格机动车和驾驶人准入管理。开展机动车登记查验集中检查整治,重点检查《机动车查验工作规范》落实、查验监管系统应用、检验机构是否存在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等情况,严禁为“大吨小标”、非法改装和安全性能不符合标准车辆办理登记。严格驾驶人准入制度,组织开展考场和系统集中大检查,健全考场管理和退出机制,对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责令停考整改,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的,深挖细查、严肃追责。配合交通运输部门加强驾驶培训机构监管,提高驾驶培训质量,对减少培训项目和学时、参与考试舞弊等行为依法严肃查处。

6.推进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定期开展公路事故多发点段、突出安全隐患点段、团雾多发路段排查,及时将结果报告党委和政府,通报相关部门,抄报上级公安交管部门。配合交通运输部门深入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协调推动国省道增设中央隔离设施,整治路侧违规开口过多问题以及“坡改平”、长陡坡、桥隧、急弯治理。深化“千灯万带”示范工程,推进农村公路平交路口信号灯、减速带建设,并结合本地实际推动交叉路口安装照明灯、修剪绿化带,减少因路口视距不良、视线遮挡导致事故的风险隐患。全面排查“马路市场”交通安全隐患,报告党委、政府,推动有关部门清理整治,加强集市期间交通管理。

城市交通出行安全水平提升工程

7.提升城市行人出行安全水平。排查行人、非机动车事故多发点段,推动相关部门完善行人过街设施、机非隔离设施和机动车让行提示设施。持续深化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治理工作,对重点路口进行专项治理,不间断组织统一行动,大力推动社会共治,增强礼让观念。规范行人交通行为,提升行人安全意识,严查行人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

8.提升城市非机动车出行安全水平。推动完善非机动车道建设,科学设置路内停车泊位,治理违法占道停车,保障非机动车通行空间的连续性、安全性。规范非机动车通行秩序,严查非机动车闯红灯、逆行、不在非机动车道行驶、电动自行车未依法登记等违法行为。推动加快淘汰超标电动自行车。加强快递外卖行业电动自行车交通管理。

9.提升城市机动车出行安全水平。加强机动车通行秩序管理和堵点乱点治理,加大酒驾醉驾、假牌套牌、无证驾驶、不按规定让行、小型面包车超员载客、三轮车和货车违法载人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严管重型货车、工程运输车(渣土车),严查超限超载、遮挡污损号牌、闯红灯等严重交通违法。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提升查处无证驾驶、开车接打电话等交通违法行为的能力。

10.提升城市道路渠化水平。完善道路交叉口交通渠化设计,合理配置交叉口进口导向车道数量,视情在交叉口设置直右共用、可变导向、提前掉头等车道,采取左转待转、“双待双行”、交替通行等交通控制方式,提高交叉口空间利用率。推动相关部门在双向6车道以上道路交叉口设置行人安全岛、驻足区等二次过街设施。对于交通流量大的路段,要综合采取单向交通、潮汐车道等措施,缓解早晚高峰主干路及重要点段的交通拥堵。对学校、医院、商圈、客运场站等重点区域开展综合治理,缓解停车难、出行难现状。

公路交通安全防控能力提升工程

11.强化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应用。优化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建立布控查控配套工作制度,推广车辆查控分级分类标准,推进车辆布控联网联控,强化重点道路重点点位交通监控设备联网联控,推进集成指挥平台APP实战应用。

12.组织开展普通国省道示范建设活动。确定贯穿我市的108国道为示范建设路段,组织开展抓基础、补短板、建机制、强科技,完善交通安全基础设施,优化勤务管理模式,净化公路通行秩序,提升科技管理水平,从严整治交通违法行为,有效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打造一批畅通、有序、安全的示范公路,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普通国省道交通管理水平。

13.深化警保合作农村“两站两员”建设。会同银保监部门健全完善劝导站运行机制,推动建立长期经费保障机制,制定考评标准,强化技能培训,拓展服务内容,完善宣传阵地,确保2020年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个标准警保合作劝导站。加快推广“路长制”,构建交警、路长、劝导员各司其职的农村交通安全工作机制。深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及手机APP应用。

14.持续开展交通违法整治。借鉴区域联合整治、周末夜查经验做法,加大集中整治力度,保持严查严管态势。认真分析普通国省道和农村公路交通事故规律特点和肇事肇祸突出的交通违法行为,加强分类指导,组织开展针对性整治。

全民交通安全文明意识提升工程

15.开展好“一盔一带”治理宣传。组织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加强宣传发动和执法劝导,引导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佩戴头盔、汽车驾乘人员自觉使用安全带。

16.切实加强重点人群宣传教育。大力推动交通安全宣传进入生产生活场景,加强农村地区“一老一小”(65岁以上老人和中小学生及幼儿园学生)和农民工宣传。完善面向中小学生、“两个教育”等重点人群的课程教育,强化对65岁以上驾驶人、外卖配送人员的宣传教育,全面推广应用满分教育和审验教育互联网学习教育平台。开展“一网通办”学习教育。

17.精心组织交通安全宣传提示。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好“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宣传。持续深化“七进”宣传,着力推进交通安全宣传进网络,用好“双微一抖”等新媒体平台。持续曝光“高危风险企业”“突出违法车辆”“典型事故案例”“终生禁驾人员”,深化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公开公示。加强典型案例警示教育,落实重要节假日“两公布一提示”。推进应用“交管12123”APP精准推送提示,积极发展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交通事故救援救治效率提升工程

18.健全完善应急救援机制。积极协调卫生健康、消防救援、银保监部门及保险企业,建立健全快速发现、及时救援、有效救治、妥善救助“四位一体”联动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培训演练,提升协作救援能力,降低事故死亡率和死伤比。进一步探索完善“空地一体化”救援模式,积极用好直升机快速救援。有条件的大队,在节假日或重大活动期间,可以使用直升机或者无人机进行巡逻。

19.建立警医合作长效机制。协调卫生健康部门合理布建交通事故救援点、综合确定专业救治医院特别是颅脑、心肺、肝脾、骨科损伤救治专业医院,建立重傷救治医疗专家库,实施快速精准有效救治,避免延误救治时间,提高重伤员救治成功率。加强交通事故救援“绿色通道”建设,切实保障应急救援、医疗救护等车辆优先通行权。

20.全面落实交通事故社会救助机制。协调推动财政、银保监等部门和救助基金管理人严格执行《山西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办法》(晋政办发〔2018〕108号)及系列配套文件,按规定扩大救助范围,延长救助时限,简化救助程序,保障抢救费用及时到位,提高救助基金垫付率、追偿率,提升管理公开透明度,推动救助基金健康、可持续发展。

部门协同联动整治攻坚提升工程

21.加强旅游客运安全管理。配合交通运输部门督促运输、旅游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从业人员教育管理和营运车辆保养维护,执法检查中发现无证经营、非法营运、只挂不管等问题及时移送通报交通运输部门。协同建立旅游客运等“两客一危”车辆信息通报核查机制。

22.加大超限超载治理力度。进一步深化治超联合执法机制,推动交通运输部门加强重点货运源头监管,落实“一超四罚”措施,推动矿山、钢铁、水泥、砂石“四类企业”和铁路货场、大型物流园区、大宗物品集散地“四类场站”安装出口称重设施并联网运行,防止超限超载车辆出站出场。深入开展“百吨王”整治。

23.推动开展重点车辆专项整治。积极配合工信、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开展货车非法改装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货车“大吨小标”、非法生产、改装、销售等违法违规行为,严肃处理违法违规企业,坚决杜绝非法改装货车出厂上路。推动电动自行车、低速电动车综合治理,减少超标车、非标车生产、销售和违法上道路行驶。推动加快淘汰“营转非”大客车、57座以上大客车及卧铺客车。贯彻落实《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配合开展常压液体危险货物罐车治理。

交通安全执法文明提升工程

24.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不断完善交通安全执法监督制约体系和全流程监督机制,提升交通安全执法形象和公信力。将公安交警路面执法、交通事故处理、车辆和驾驶人管理业务全部接入执法监管平台,实现公安交警执法全要素、全流程监管。

25.深入推进执法全过程音像记录制度。充分发挥音像记录直观有力的证据作用、规范执法的监督作用、依法履职的保障作用。加强资金保障,为每一名路面执法、交通事故处理、驾驶人考试和机动车查验民警配备具有无线传输功能的执法记录仪,并接入业务监管平台。

26.加大交通安全社会管理创新力度,让人民群众在交通执法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和幸福感。推进交通违法处理和缴纳罚款异地处理工作,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加大交通肇事逃逸侦破力度,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猜你喜欢

交通车辆
德国车辆来波兰加油
车辆购置税法公布税率为10%
车辆
冬天路滑 远离车辆
多种基础设施辅助的VANET
图说交通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
发达交通之大型客机
发达交通之地铁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