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由的限度及其回应

2020-11-12黄卫东

关键词:功利主义约翰

摘  要:密尔自由思想成于特定时代,却又超于时代。通过对思想、言论及个性等自由重要性的证成,对个人自由面临的时代危机的揭示,引出破解个人自由危机之道——功利主义自由观。密尔功利主义自由观回归个体,是让个体在无害他人的情况下得到充分发展,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即个人自由的边界在于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对于密尔自由思想体系的历史与当代检视,有助于更好地回应密尔思想,启发世人。

关键词:约翰.密尔;《论自由》;自由的限度;功利主义

作者简介:黄卫东(1995-),男,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行政法学。联系方式:18717304322/15529658069;邮箱:1594699593@qq.com;联系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政法大學雁塔校区,邮编710063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本文评述对象是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又译作约翰.穆勒、约翰.米勒等)的巨著《论自由》[1]。单从体量而言,仅仅数万字的一本薄薄小册子,实难称为“巨著”。但思想的厚度远不能以字数多少、文本厚薄简单衡量。成于十九世纪中期,于1859年首次出版的《论自由》历经一百多年风云变幻陶炼依旧勃勃生机,是以实为巨著。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严复先生首次将密尔关于自由的思想传入中国,当时翻译为《群己权界论》。随后陆续有学者对其进行翻译出版,名称上虽存在一些差异,但多以《论自由》为名。商务印书馆于1959年发行的许宝骙白话译本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译本,也是本文评述所用版本。但许版过于遵循原著语言结构,以致缺少对中英表达方式差异的关注,语言过于晦涩,容易造成理解困难。故而,本文在以许译版为主的同时,也参考2011年孟凡礼翻译版[2]。如此,在克服许版语言问题的同时,还能两相对比,以便更好地理解密尔思想。

一、为何论自由:时代背景阐述

维多利亚王朝时期,是英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一个19世纪的英国人用其思想征服他的追随者,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与大英帝国通过战争武力征服殖民地不同,约翰.密尔以《论自由》一书征服世人。物质可能消逝,但思想之树常青。密尔自由观是脱离抽象权利,主张个体追求幸福、追寻利益的功利主义自由观。纵观十九世纪的英国思想史,避不开功利主义的身影。密尔的自由论既成于时代,又极大超越时代,这是其思想的伟大之处。

19世纪的英国,资本主义蓬勃发展,急需拓展市场,获取生产原料。时代赋予密尔扬名的机会,密尔亦不负时代,以功利主义自由观影响其时,并流芳后世。

密尔生于19世纪,见证了英国一步步走向强盛。而成于19世纪中期的《论自由》可以说与当时时代发展相呼应,是已届暮年的密尔自由思想的集中展现。18世纪的英国借助工业革命,逐渐迈向强盛,在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后,工业生产过剩的问题亟待得到解决。工商业资本主义急需获取更大的市场,攫取更多的原料。在亚当.斯密、杰里米.边沁、约翰.密尔、大卫.李嘉图等人对英国传统的重商主义进行批判过后,英国逐步放弃重商主义传统,转而向有利于工商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自由贸易过渡。约翰.密尔是自由贸易主义的宣扬者,这种主张在《论自由》也多有体现。19世纪60年代,自由贸易在英国取得胜利,“自由贸易帝国主义”思想成为成熟、正统思想,英国政府以此为基建立新的殖民主义模式,[3]这也昭示着密尔的自由思想在英国结出果实。

社会向前推进,各种矛盾相伴相生。19世纪的英国社会工商业资本的发达,使得财富增加,但是却拉大了贫富差距,多数人的生活水平仍然没有得到多大改善。社会底层积攒的不满情绪通过工人运动等形式爆发出来。正是在这样的社会下,密尔开始关注社会公正、政府权力、民主自由等方面的问题。而密尔的自由思想观,不仅有利于实现统治者内心对维护国内稳定的渴求,同时也赢得了广大底层阶级的芳心。

密尔自由观的形成过程中,有两个人对其有重要影响。一个是他父亲,对少年时期的密尔产生重大影响;另一个人是他妻子,与其合写《论自由》一书,密尔思想观的很多方面都深受其妻子的影响。

密尔父亲是一个无宗教信仰的人,同密尔的妻子一样,反对基督教对人性的压抑。如密尔自己所言,他是在“否定宗教的氛围中长大的”。[4]30-46在密尔早期教育中,密尔父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既是一位极其称职的父亲,更是一位合格的人生导师,可以说是他一手“打造”了密尔,让密尔远远超于同龄人。密尔的父亲在密尔身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尽量给他最高标准的知识教育,并且始终以身作则,在思想上给予启发指引,引领密尔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其自由思想的形成至关重要。另外,由于密尔父亲对边沁在伦理、政治、法律等方面思想的认同,使得二人成为亲密好友。正是基于父亲和边沁之间的深厚友谊,使得年幼的密尔有机会和边沁经常见面,并由此受到其功利主义的影响,成为功利主义的追随者。密尔是继迪蒙之后边沁的又一得意门生。虽然密尔自命才高的性格与边沁特立独行的怪癖,使得二人之间亦师亦友的情谊时常变得微妙,但这并不影响密尔对功利主义的推崇。

对于《论自由》而言,密尔付出了比其他作品更多的心血。在自传中,他提到,“我的作品中没有哪部作品像此书这样具有如此缜密的构思,并得到如此孜孜不倦的修改。”[4]184《论自由》还未成稿,密尔的妻子便已离世。怀着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密尔将他和妻子的思想记录下来,以此纪念逝去的妻子。《论自由》是二人思想的结晶。密尔对于女性权利的主张以及对基督教的反对,对政府、民主与社会公正等问题的思考等,都受到其妻子的思想影响,这些在《论自由》中也能一窥一二。对于这本书,密尔自己评价道“《论自由》可能比我写的其它作品(或许《逻辑学体系》除外)传世更久,因为她的思想与我的思想的完美合璧使此书成为一本阐明独一无二真理的哲学教材,这个真理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生的变革而变得更加突出,因而说明了性格类型化的重要性,以及赋予人性向无数冲突的方向发展以获得充分自由的重要性。”[4]186

总之,密尔自由观的形成与所处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受到他人思想熏陶启发的基础上,密尔塑造了成于时代,又超于时代的产物——功利主义自由观,集中体现在《论自由》一书中。

二、密尔的自由:功利主义自由

用情颇深、凝结他人思想遗产的《论自由》是密尔功利主义自由观的集中体现。本书一共分为五章,分别是:第一章,引论;第二章,论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第三章,论个性为人类福祉的因素之一;第四章,论社会驾于个人权威的限度;第五章,本文教义的应用。根据内容,笔者试图梳理出本文展开的逻辑进路:首先,密尔就自由之于个人的重要性进行论述;其次,就其所处时代自由所面临的危机进行揭示;最后,就社会对个人自由干涉的限度进行教义论证,这是密尔功利主义自由观的展现,也是密尔为自由危机出具的化解之道。而这化解之道就是在功利主义指引下,明晰個人自由的限度:个人行为无害他人之时,个人有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自由。

(一)自由重要性证成

1.在对思想、言论以及个性等自由之于个人的重要性展开论证之前,密尔先就文章展开的基本立场做了阐述。

首先,明确社会正当干涉个人自由的唯一目的只是防止他人伤害自己合法利益。“人类之所以有权有理可以个别地或集中地对其中任何分子的行动自由进行干涉,唯一的目的只是自我防卫。”[1]10即个人行为无伤他人则为完全自由,这是密尔自由观的核心要义。

其次,对于个人自由在无伤他人的情况下即为完全自由这一教义,给出一个社会前提——即在一个成熟的社会状态下。密尔指出,只有在一个成熟的社会状态下,基于保障个人安全而侵犯他人权利的理由才是成立的。而对于一个不够成熟的社会,为了维护合法利益,各种手段(包含专制手段)的形式都是可行的。本条教义不适用于未臻成熟的幼童、法定未成年人以及其他处于落后状态的社会。所以文章讨论的个人是心智已经成熟、属于法定成人的个体。对于社会而言,则是一个成熟的社会。(依据文中阐述,原始的、封建专制的社会并非成熟社会,而密尔所处的资本主义社会是其所说的成熟社会)

再次,密尔明确指出文中所运用的是功利主义权利观,即个人在合乎法律、道德等的规范下追求个人利益。密尔表示“必须把人当作前进的存在而以其永久利益为根据”。[1]12一切与功利主义无关的抽象权利观,密尔都不采用,即便是可以有力地论证密尔中心主旨的观点。

最后,密尔在第一章末强调个人本位,即个体的独立和自由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而不必按照社会既定的框架去生活,主张追求个人幸福、实现个人利益。这也是其功利主义观的体现。

2.在对自由的重要性论证中,密尔没有大篇幅的开展逻辑理论论证,而是多结合事例进行阐释,这也是密尔演绎逻辑观的体现。密尔认为,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实验科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演绎科学是要“找到具体的实例来研究抽象的原理”。[4]117

关于自由重要性的证成是密尔泼墨最多的部分,是关于思想、言论、个性自由的论证。其中,第二章是关于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的论证;第三章是关于个性自由即行动自由的论证。

(1)在论证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的过程中,密尔通过思想和言论自由对公认意识检视的方式,以两个假设为依托递进式展开论证。

在第二章前半部分,围绕公认意识存在谬误这个假定展开论述。密尔指出,公认的意识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公认意识和真理之间通过思想、言论自由这道桥梁衔接。只有通过不断的辩论,充分释放思想自由、言论自由,是否为真理才能得到检验和证明。通过不断讨论和经验积累,人能够获得一个优良品质,即人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而具备这一优良品质使得人始终处于理性高度。对于真理永远处于不败之地、永远战胜迫害的观点,密尔认为这是一种“乐观的伪误”[1]33,迫害行为能够压制真理。通过列举路德宗教改革之前数次失败的经验教训,密尔指出真理的真正优越之处在于屡次被压制,鲜有逃过迫害的机会,但只要其有幸能够逃过迫害,便能够崭露头角。

随后,密尔又假定公认意识都为正确的,围绕这个假设展开的。在后面的假设中,密尔指明,即便后者成立的情况下,真理也是需要通过讨论来得以彰显的。对于那些不关注他人意见的人,密尔指出“他们的结论也许真确,但对于他们所知的东西而言则会是谬误:他们从未把自己投放在与他们思想不同的人们的精神境地去想一想那些人必会说些什么。”[1]43对于公认意识的危害,密尔指出“人类一件事物不复有疑就放弃思考,这个致命的倾向是他们所犯错误半数的原因。”[1]50同时,“在人类心灵未臻完善的状态下,真理的利益需要有意见的分歧。”[1]60事实上,密尔自己的思想体系在形成、传播过程中,也是通过在报刊杂志、辩论会等平台上不断与人辩论才逐渐完善和为人熟知的,这也是密尔为何如此重视思想、言论自由的原因之一。

通过思想和言论自由,可以辨明真理、获得理性,这是密尔对思想、言论自由重要性展开的论证。

(2)在第二章基础上,密尔进一步主张在意识自由支配下的个性自由,让个体得到充分发展,追求个人幸福。

“今天敢于独享行怪癖的人如此之少,这正是这个时代主要危险的标志。”[1]79这是密尔对个性自由的强力主张,对个性的扼杀危害个体和社会,也正是密尔所处时代的自由危机。密尔认为对于个性的压抑,就像是古代中国女性受传统思想影响而裹足一般,“将在轮廓上显有异征的人都造成碌碌凡庸之辈”。[1]82密尔例举中国古代思想高度禁锢与统一而带来的长时间举足不前,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进步。反观欧洲,得以脱身(即没有步中国后尘),究其原因,密尔将其归结于“性格上及教养上的差异”。以中国作为前车之鉴,给予社会警醒,指出当前欧洲社会“正朝着那种要使一切人都成为一样的中国理想断然前进”。[1]86

自由是相对的。密尔的自由也是如此。密尔所主张的行动自由并非随心所欲,而是要在不威胁资产阶级统治的条件下,个人充分发挥自我,追求个性。“即使是意见,当发表的意见的情况足以使意见的发表成为指向某种祸害的积极煽动时,也要失去其特权的。”[1]65并以资产阶级对资源的占有为例,表示可以通过报纸反对财产私有,但不能在聚集区宣讲,以激起民愤,威胁社会稳定。这凸显密尔的民主自由是非暴力、非革命的。密尔的上述思想受到其妻子的影响颇多。在政府问题上,密尔曾一度陷入无政府主义倾向。受到其妻子思想的影响,他逐渐形成书中所体现的非激进民主思想,通过非革命性的方式表达诉求,维护利益。

总之,对于个性自由,密尔主张个人行动自由应得到充分尊重,个性得到充分发挥,而个性自由本身是作为人类福祉的因素之一而存在的,事关个人幸福。

(二)自由危机揭示

在对自由重要性进行论证之后,密尔就自己所处时代个人自由面对的危机进行揭示。这些危机来自于个体之外的社会因素的干涉,诸如政府、宗教、道德、法律以及其他个体等的干涉。

密尔在第一章就指出,社会对于个人权利的干涉趋势不断加强,趋近于孔德的社会思想,即建立社会对个人的专制,通过道德和法律控制个人,并且道德控制远甚于法律控制的这样一种状态。对于这样一种过度干涉的趋势,密尔显然不赞成。受到边沁功利主义影响,密尔认为法律和道德是实现最大幸福的一种手段,法律和道德的过多干涉会阻碍个人追求幸福,这与密尔的功利主义自由观是不相容的。

法律和道德对于个人自由的过度干涉是密尔所批判的。对于不合理的法律制度曾经一度对自由的摧残,密尔指出“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法律惩罚的主要害处就在于它加强了社会的诋毁。”[1]37法律控制了人的欲望与激情,法律对人性的威胁在于减少了人的欲望与激情,压制了人的个性。实际上,密尔所处的时代,对于思想和言论自由的宣扬,极少为法律所限制,更多的是来自于道德舆论方面的限制。“密勒(即密尔)的《自由论》(即《论自由》)是站在思想及讨论自由方面的一种请愿,因为这种自由当时虽为法律所不禁,而为习俗限制得极严。”[5]759密尔在文中指摘自己所处时代个人自由受到限制甚至监视,“每个人都像生活在一个有敌意的目光的可怕的检查之下”。[1]72

密尔在文中运用大量篇幅列举宗教、法律、道德等干涉个人自由的具体事例:回教徒不食猪肉的宗教习俗对个人的干涉;西班牙天主教对信徒婚姻的干涉,以及新教对于天主教的行为的看法;英国本土的一些宗教信念或者观念对个人娱乐的干涉;代表世界朝向民主趋势发展的美国,其公众舆论对个人消费的影响;英国防止纵饮烈酒名义下对个人自由的干涉;厉行安息日制度的立法对个人自由的干涉。这些事例中能够看出密尔对宗教、民主等的看法,这些都构成了密尔自由思想体系的一部分。

由于受到其父亲和妻子的影响,密尔没有宗教信仰,其反对宗教对个人自由的捆绑限制。密尔在文中指出“认定每人有义务使他们信奉宗教,这个观念正是历来一切宗教迫害的基础,承认了它,就充分证明宗教迫害为正当。”“这就是决心不容他人做他们的宗教所许可的事,只因它不是迫害者的宗教所许可的事。”[1]108密尔进一步以摩门教主义和回教之间关于夫妻制度的不同宗教教义为例,说明宗教对自由的干涉。

对于他人行为对个体自由的干涉。密尔将个人行为分为只关自己的部分(比如自慎、个人尊严等)和涉及他人的部分。对于只关自己部分的缺点,不会招致别人厌烦,密尔指出反而可能会获得别人怜悯;而对于侵犯他人的不道德行为,则会受到道德或者法律的谴责惩罚,成为愤怒的对象。对于后者,这种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行為,密尔坚决反对,要受到惩处。

(三)破解之道:功利主义自由观

在前文所述的个人自由面对的各种危机下,密尔重申功利主义自由观,以应对个人自由面对的危机。

对于社会对于个人自由干涉的限度,密尔再次重申“一个人的行为的任何部分一到有害地影响到他人的利益的时候,社会对它就有了裁判权”。[1]90在第四章中,密尔论述了个人和社会权力之间的界限。假设在个人领域和社会领域各自有其关切的事情,那就做自己领域的事情。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到社会的保护,必然要有所馈赠,即要社会的和谐稳定,在事关他人的行为上遵循一定的界限。在个人和他人之间,“个人行为不得损害彼此的利益”。为保护社会及其成员的利益,每个人都要相应的做出一定牺牲(遵守法律、恪守道德、接受舆论监督等)。对于拒绝履行义务的人来说,社会可以强制其履行,以维护社会和多数人的合法利益。

为应对个人自由危机,密尔呼吁少数时代精英——有独立思想的天才,勇敢站出来,带动社会大众,应对日益贫瘠的自由。“人类要成为思考中高贵而美丽的对象,不能靠着把自身中一切个人性的东西都磨成一律,而要靠在他人权利和利益所需的限度之内把它培养起来和发展起来。”[1]75

密尔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自由限度中提炼出功利主义的自由。对于该自由原则的应用,密尔在第五章开头便鲜明指出浓缩本文全部教义的两条格言,“第一,个人的行动只要不涉及自身以外什么人的利害,个人就不必向社会负责交待。”“第二,关于对他人利益有害的行动,个人则应当负责交代,并且还应当承受或是社会的或是法律的惩罚,假如社会的意见认为需要用这种或那种惩罚来保护它自己的话。”[1]112随后,密尔以事实为范例,说明自由原则的具体应用。

就对他人利益造成或可能造成伤害这一前提而言,并不必然意味着社会都能进行正当干涉。个人为追求合法目标给他人造成的合理伤害是应当被允许的。密尔例举公平的职业竞争、公平的自由贸易行为。在论及纯粹涉己行为与社会干涉之间的边界时,密尔在文中指出社会有权正当干涉纯粹涉己的行为,以预防违法犯罪的发生。比如,对于有酗酒伤人前科的人置于法律控制之下是完全合法的。

“自由原则不能要求一个人有不要自由的自由。一个人被允许割让他的自由,这不叫自由。”[1]123密尔举例论证文明国家对卖身为奴行为进行干涉的正当性,因为乍看起来,好像这是对自己行为的让渡,别人无权干涉,但是却辜负了别人为他们身体争取自由的心。因此,有必要对一个牵涉他人的行为予以限制,即在不涉及第三方利害的情形下,尊重双方任意一方解除契约的自由,或者强制使得契约作废。

在论证自由节制、自由施与被不当适用的情形时,密尔以家庭关系举例,表明家庭关系对于人类幸福的重要性,而国家在维护家庭关系和谐方面却没有扮演好角色。比如缺少丈夫对妻子专制控制的法律惩处,妻子的权利没能受到保护(不当节制自由);又父母在子女问题上所享有的排他的控制权(不当施与自由),而国家应有权责成父母给予子女良好的教育。

功利主义是为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密尔以其功利主义自由观作为化解个人自由危机之道。密尔的功利主义是回归个人的,是个人本位的,这与边沁的功利主义并不冲突,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也是要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在保证个体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就实现了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因而,在密尔的思想体系中,个人自由的限度表现为:个人在无害他人的情况下,是完全自由的,个人可以充分发展自我,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三、对密尔自由的回应:历史与当代检视

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检视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

对密尔自由思想体系的历史检视,了解其生成的历史价值,其思想对于19世纪的英国及世界产生的重要影响。回归我们这个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时代,对密尔思想的当代检视,厘清其思想中超越时代的精华部分,以期有感。通过历史与当代检视,以示对密尔自由思想的回应。

(一)历史检视

密尔思想形成的时期,虽然是英国发展的辉煌时刻,但是繁华背后难掩沧桑。资产阶级的发展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广大底层阶级的生活艰难,社会矛盾不断激化。19世纪前期,英国频繁发生工人运动,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宪章运动。宪章运动是英国工人阶级及其它群众为争取权利而进行的阶级斗争。资产阶级通过工业革命迅速积累资本,对工人的剥削也越来越大。而在1832年的议会改革中,无产阶级并未获得选举及其他政治权利。受女王偏爱的辉格党人执政后,更是对工人运动进行了残暴镇压。同时,经济危机的爆发,更加恶化了无产阶级的生存环境,使得他们在进行经济斗争的同时,具有了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倾向。

而密尔对于工人运动持有积极乐观的看法,将其称为“草民”的结盟。但是对于可能出现革命性倾向的结盟,密尔就变得不十分确定了。[1]85密尔这种非激进民主思想的形成与其妻子的影响不无关系。密尔主张通过自由贸易发展工商业,并以此限制君主立宪体制下权力的扩张。密尔以社会学的视角对洛克的反抗权做了分析,他认为,工商业的发展加强了人们之间的联系,任何一种不满都容易激起人们的愤懑之情,使得这些不满的人基于这种联系得以形成抗衡暴政的力量。[1]82-85密尔对于工人运动的支持以及对于公权力的限制,是其自由思想体系的展现。

密尔自由思想体系中所体现出的对自由贸易的支持、对工人等底层阶级的关照、对公权力的限制以及对自由、民主等思想的宣扬,对19世纪的英国乃至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不负密尔所望,密尔关于自由的论述对后期英国的自由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新兴的一代即浸润于这个信条,而且他们所享的自由也不限于政治。”[5]759在密尔自由思想影响下,工人通过职工会及合作社对国家产生影响。19世纪后期的两次议会改革,使工人阶级取得选举权,地位上升,政府也开始必须将资源用在下层阶级上了。[7]109对于统治阶级而言,密尔自由思想同基督教仁爱思想一样,都能够使得英国内部得以平稳。

自由主义思想对彼时英國乃至世界影响最深的当属自由贸易主义代替重商主义,开辟了一条新殖民主义模式,解决了英国社会生产和资本大量过剩的问题,缓和了底层阶级与上层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在自由贸易取得胜利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英国保持了持续繁荣。对于世界而言,则意味着英国不断开辟新的市场,攫取资源,将资本主义的种子散播在各地。西方思想、制度等在世界蔓延的过程中,也给他国人民带来了灾难。英国对于中国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就是很好的证明。

足见,对密尔的自由观,在当时英国各个阶级中都取得了积极回应,并透过英国对世界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二)当代检视

一个多世纪以后,密尔早已归于尘土,但《论自由》却在世界各地发行,密尔的思想还在影响后世。今天,我们再读《论自由》,客观审视密尔自由思想,推动文明向前发展。

霍姆斯说:那些为我们所痛恨的思想,同样自由。密尔自由观中讨论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以及个性自由,即便在今天,依然是热议的话题。密尔在文中关于自由的论证中所透析出的很多超越时代的思想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颇具意义。

首先,在个人本位的基本立场下,密尔反对个体对个体的不尊重,也反对个体自身对自身的不尊重。这对于当前这个物质生活极大丰沛、精神供给营养不良的时代而言,可以提供很好的启示。个人过分追求物质,而不懂得自尊自爱。而不能自爱,又何谈对他人抱有仁慈慷慨之心。唯有爱己方能爱人。而对于被迫不能自爱之人(就如文中密尔所说的被迫卖身为奴的人),则需要社会干涉,以保障他的自由,维护社会良知。

其次,密尔对于教育的重视在文中也足见一斑,值得深思。作为教育受益者的密尔对教育的重视不足为奇,自小接受父亲用心教育的密尔自是深知教育对个人、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谈到国家对于强迫公民接受教育的问题上,密尔指出 “大家都还没有认识到,一个人只顾把孩子生育出来而没有不仅能喂养他的身体并且能把他的心灵教练好的相当预计,这对于那个不幸的后代以及整个的社会说来都是一种道德上的犯罪;大家也还没有认识到,如果做父母的不尽这项义务,国家就应当实行监督,务使这项义务尽可能在父母的负担之下得到履行。”[1]126密尔在文中所阐述的教育观是在自由、机会平等的环境下确保孩子接受教育,旨在培养思想自由、保有个性、于社会有益的人。这样的人是自由的,不是千篇一律的。密尔在文中花大篇幅讨论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父母和国家在孩子教育当中所扮演的角色、承担的义务,这些观点在当前看来,依旧很有启发意义。

再次,密尔在促进社会公正、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方面的贡献也值得赞赏。密尔父亲作为当时英国上层社会政治精英,密尔出生成长在极其优渥的环境中,接受着最好的教育,享有优质的资源。但这并没有让他的思想脱离社会,他对于促进社会底层的生活水平有着强烈的感情。密尔父亲“苏格拉底式美德”[4]36的道德教诲、法国圣西门学派的社会主义思潮以及密尔妻子对社会公正的关照等,促使密尔关注公益事业,在其思想体系中始终没忘过社会底层。此外,在密尔思想中,不同于其父亲,密尔主张赋予女性选举权,这也体现其思想在当时的超时代价值。

最后,有必要指出的是,密尔自由思想中存在一些未能超脱时代的思想,这是其自由思想局限性的体现。为宣扬贸易自由,密尔在文中为英国资产阶级向中国输入鸦片的行为进行辩护。他在文中指出,禁止鸦片这种贸易干涉行为本质上是对自由的干涉。密尔认为对这类干涉可以反对的原因在于“它们侵犯了购买者的自由”。“有一些干涉贸易的问题在本质上就是自由问题,像上文刚刚提到的梅恩省禁酒法,像禁止对中国输入鸦片,像禁止出售毒药,总之,凡目标在于使人们不可能得到某一货物的干涉都属于这一类。” [1]114密尔认为“几千年来原封不动”的中国“如果还会有所改进,那必定要依靠外国人。”[1]85而英国正是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输入大量鸦片,压榨中国底层民众的血汗钱,毒害国民精神意志,给近代中国带来了巨大灾难与屈辱。密尔为工商业资产阶级攫取利益,罔顾他国人民利益的行为进行辩护,与其主张的自由无伤他人的精神内涵相背离,这是密尔自由观在本文中的局限性体现,表明密尔自由观在一些方面仍然受缚于时代,没能超脱时代。

四、结语

经典之所以成,在其成于时代却超于时代。密尔《论自由》即便经过一个多世纪的风霜洗礼,仍旧被人奉为经典。密尔的自由主义思想体现了对人性的尊重,站在个人本位的立场,主张个体在无害他人情形下享有充分自由,可以最大程度地追求幸福、实现利益。这种功利主义的自由观对于思想、言论、个性等自由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密尔的自由是具象、开放、包容的,是一种回归个体的功利主义自由观,是要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密尔的自由观,为我们审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自由界限提供了理论指导。

对于密尔的功利主义自由思想而言,正如密尔对自由的论证一般,其思想中的精华与糟粕也是需要通過后世不断讨论得以明晰。

参考文献:

[1] [英]约翰.密尔.论自由[M].许宝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2] [英]约翰.穆勒.论自由[M].孟凡礼,译.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卢玲玲.近代英国“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形成及其影响[J].外国问题研究,2017(2).

[4] [英]约翰.穆勒.约翰.穆勒自传[M].郑晓岚,陈宝国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5] [英]屈勒味林.英国史:下册[M].钱端升,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6] [美]阿尔伯特.赫希曼.欲望与利益——资本主义胜利之前的政治争论[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7] 郭赵荣.十九世纪英国史(1815-1914)[M].北京:中国研究中心出版社,1973.

Limits of freedom and its response

—— John. Mill on Freedom

Huang Weidong

(School of Master of Law Education, Nor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Xi'an, Shaanxi 710063)

Abstract: Mill's free thought is formed in a specific era, but it is beyond the times. By testifying the importance of freedom such as thought, speech and personality, and revealing the crisis of the times facing individual freedom, it leads to the way of solving the crisis of individual freedom —— utilitarian freedom view. The return of Mill's utilitarian view of freedom to the individual is to let the individual get the full developmen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armless others and realize the maximization of personal interests, that is, the boundary of individual freedom lies in the maximization of personal interests. The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examination of Mill's free thought system helps to better respond to Mill's thoughts and enlighten the world.

Key words: John. Mill; On Freedom; Limits of Freedom; Utilitarianism

猜你喜欢

功利主义约翰
你会得到什么?
赢不了的赌徒
不能将功利主义标签化
自由·幸福·教育:密尔功利主义思想的三要素
福柯眼中的微观权力
功利主义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柔和
当代大学生功利主义价值观成因及其对策
窗 前
新电源
让孩子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