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蒙自东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研究

2020-11-12飞新花

鸭绿江 2020年21期
关键词:东城蒙自老城

飞新花

一、项目研究的背景

历史文化街区体现着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些城市老街区的老建筑和老街道,常常作为城市的“名片”吸引着各地的游客。但以往走马观花似的游览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游客希望深度“参与”与“体验”的旅游需求。

蒙自是一座集西方文化、军旅文化、边地文化、中原文化、党史文化等多元文化于一身的城市,也是一座交通枢纽之城、生态宜居之城,具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和独具魅力的地域民族文化特色。蒙自东城的东大街(又称文庙街),因有文庙(蒙自老县医院旧址)坐落与此得名。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是滇南地区最为繁华和热闹的街道。由于其有不少外商在此开店,100年前就被称为蒙自的“洋人街”。有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美国、日本等国商人相继在此创办公司、洋行;越南商人也在东门内外开成衣店、咖啡馆、摆水果摊子,东门(今蒙自老城东大街至南湖海关路)一带逐渐形成了外国领事馆和外商集聚区。从如今的东大街中段的城隍庙到海关路(今海关、邮局旧址),布满了咖啡馆、外国人开的洋行、商店、铁路公司、法国邮局(今蒙自军分区二号院内)、法国医院、法国监狱、清政府的海关、邮局等。整条街不时会见到黄头发、蓝眼睛的西方人。咖啡馆里还不时传出外国手摇留声机的唱片声。法国人雇佣的越南巡捕会不时的从街这头走到另一头,是名副其实的“洋人街”。1938 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曾在蒙自东城门外的哥胪士洋行设立西南联合大学蒙自分校,文学院和法商学院的师生曾在此办学,朱自清、闻一多、冯友兰等一大批著名学者来到蒙自,在蒙自南湖边东大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回忆。

但是现在的东大街,由100 年前的“洋人街”变成了“棚户区”,是蒙自城市发展的死角之一,大部分居民居住在上百年的土木或砖木建成的传统民居里,少部分居民居住在上世纪改建的砖混结构、与环境格格不入的现代水泥框架的建筑里。区中没有规划,宅院分布凌乱、结构简陋,抗震、防火性差,死路多、居住拥挤、功能落后、采光通风差,居住环境差、少绿化、无公共活动场地。

“自2003 年起,蒙自就开始加大了旧城改造的力度,相继实施了月牙塘片区、大井片区等老城区改造,实施了铜厂街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改造,实施了城市中心大型休闲娱乐景观——南湖公园的提升改造,实施了中央大街的改造。这些老城区的改造,一方面推动了蒙自的城市建设、提升了城市品位、完善了城市功能;一方面改善了老城区住户的居住和生活条件,集聚了老城区的商业气息,促进了城市商品经济发展。”(来自《蒙自旧城改造提升城市品位——地方商务之窗》)但随着蒙自旧城历史街区的改造,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一批具有民居文化特色的历史建筑群被粗暴拆除,部分老建筑“修旧不如旧”;现存的部分老建筑空间被不良商贩糟蹋,导致环境恶劣;部分老街区找不到合适的改造提升办法而一直搁置。东大街便是后者。

如何在不破坏历史街区历史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发展以红河州蒙自市历史文化(西方文化、军旅文化、边地文化、中原文化等)、民族文化为主要创意来源的文化创意街区产业,并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二、研究的必要性、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历史街区保护开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需同时兼顾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与城市更新、区域发展。为推动蒙自老城不断升级,建设活力宜居新蒙自,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把文化创意产业与蒙自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相结合,将有力提高蒙自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园林与室内装饰设计的文化品位以及人性化水平。旅游着重体现在人对文化的体验和感受, 发展以红河州蒙自市历史文化(西方文化、军旅文化、边地文化、中原文化等)、民族文化为主要创意来源的文化创意街区产业与蒙自旅游业融合是打造蒙自旅游魅力的内核。

蒙自东城片区旧城改造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可以为蒙自市带来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能促进城市空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升蒙自城市文化形象,营造有活力的城市形态,推动蒙自老城更新升级。

三、改造升级建议

根据数据显示,大众休闲旅游时代已到来,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5%,人民大众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更加旺盛,更愿意为“情怀”买单。

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造升级建议:

1.挖掘蒙自东城历史文化内涵,明确街区文化特色。

2.维护建筑肌理,打造旅游资源的引导和整合能力,提升整体旅游价值;

3.完善基础设施,注重功能完善和管理。

4.丰富街区业态,满足游客多元化现代消费需求。

5.重视未来较高质素旅游群体的需求。

6.加快蒙自老城城市更新的步伐。

四、改造升级需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文物建筑的利用:蒙自市东城历史文化街区的省、市级文物建筑因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等,应该成为世人了解过去、探究或感受其历史和文化的场所。故这部分建筑应予以修缮,并完善空间内的基础设施,对功能空间予以复原,或部分加以适当改造,使之符合现代游客的参观或体验的需要。

2.传统建筑优化、整治原则:东城历史文化街区作为蒙自城市的组成部分,应该成为城市居民或游客工作、休闲、购物的良好环境,而不能将其改造为旅游景区,或图一时利益做房产项目开发,因此街区中的传统建筑应成为公众的参观、体验、购物、休闲场所而加以利用。整治、优化需要依据蒙自市老城整体可持续的发展的要求,选择恰当的形式,以保护好老街区整体历史环境及风貌,即保护好东大街内现存的各类文化遗迹,如建筑、古树名木以及部分景观等。那些质量极差的临时及违章搭建,则应予以拆除,以扩大庭院空间和公共空间。在这些老建筑的空间内,可在控制范围内代入红河州少数民族手工艺业态,如奕车族的蓝染、苗族哈尼族的刺绣、银饰工艺等,用现代设计把这些古老的少数民族手工艺重新在老建筑空间里展现出来,让游客在些美好的空间里可体验、可观赏、可购物等。在《云南省蒙自市南湖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济规划TJUPDI 2017-05-09)中,将东片区划定为保护修复单元,以确保该区的风貌、特色完整性。在这一区域中以清代末期的传统木结构建筑和少量民国时期的土木混合结构建筑为主,还有少部分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的砖混结构公房。在这些传统建筑中,应深度挖掘和提炼红河州的少数民族手工技艺,并结合现代设计,代入蒙自东城各个老建筑的新空间,打造良好的展示平台和体验空间。

五、发展定位

在《云南省蒙自市南湖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中提到,突出文化体验:南湖及其周边地区是面向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以历史文化体验和滨水环境游憩为内涵的休闲度假胜地;推进老城复兴:采取历史文化遗产导向的复兴策略,不仅要全面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而且使之成为老城复兴的战略性资源。

南湖边的东大街作为蒙自城市历史街区的重要代表,以文化和手工艺作为振兴历史街区的切入点,做到在基本不破坏历史街区原有风貌的基础上,挖掘红河州少数民族手工艺文化作为体验和创意来源的文化创意产业。所以,作者提出以下发展定位:

核心定位——文旅融合、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对蒙自老城东城片区的开发,以文化为载体,以体验为特色,集文化体验、观光、旅游与休闲、学习等功能于一体。

概念定位——城市文化街区、生活美学体验街区。致力于打造一个涵盖阅读、体验、休闲、交流的“城市文化街区”“生活美学体验街区”,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和更丰富的业态,结合旅游,加深体验。

内涵定位——文化展示平台、产业发展平台。围绕红河州蒙自市的文化、休闲、旅游、城市服务等职能,依托东大街搭建文化展示平台、产业发展平台,推动蒙自城市的更新和发展。

功能定位——旅游接待功能:旅游娱乐、现场体验、文化交流、住宿服务、旅游购物、特色餐饮等;

城市发展功能:亲子教育、娱乐功能、产业发展、餐饮服务、城市居住、时尚购物、休闲聚会。

业态定位——集合手工作坊、创意市集、艺术廊、茶、咖啡、餐饮、书店、民宿等八大核心业态,引领城市的新型体验与创意文化生活。

文化形态布局思考:东城片区位于蒙自城东侧,虽濒临南湖,却非人潮商圈的核心地,常规的经营方式显然不足以吸引客流。在笔者看来,要超越地域地段的限制,必须靠文化来使人汇集,因为文化本身没有距离,能够容纳全民参与,进而实现最大引流。蒙自东大街本身就具有多种形态的历史文化,已具先天优势。蒙自东大街以此可化身为以艺术和文学为核心的知识殿堂,将文化和体验的主题贯穿于整个街区。整个东大街的各个建筑空间内涵盖艺术、人文、生活三大元素,将人文空间与街区商业空间完美融合,营造出一个沉浸式阅读、体验的情境。以生活美学为基础的情怀分享,使这里成为文创和民间匠人进驻展示创意和理念的最佳平台。东城片区地处蒙自老城重点位置,百年历史累积成深厚的文化氛围,如今作为周边各所学校的中心地段,更承载着蒙自广大青少年的素质拓展与文化期许。这样的地域条件赋予东大街天然的文创孵化力。东城片区以文化、体验为主题,打造一条新的商业街区,以“文化+体验+商业”的策略性设计,构建多业态的生活美学体验街区。

另外,可深度挖掘和展示红河州少数民族手工艺文化;增强游客对项目的体验感、提高游客在项目内的停留时间;成为旅游行程产品的重要亮点及利润来源;通过核心文化项目的设置,拉动游客在项目中循环。

猜你喜欢

东城蒙自老城
老城新活力潮流新维度
和谐发展 创达未来
——东市莞东城实验中学
东城贸易发展有限公司
超级杂交稻蒙自示范基地开始移栽
老城旧影·和平路
习作点评
券游东城
水是用不完的吗
开罗伊斯兰教老城
云南锁蒙高速公路开远至蒙自段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