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2020-11-11刘艳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学手段新技术

[摘  要] 教育新技术的出现,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参与者,甚至是主体,师生之间的交流亦随着教育新技术的应用而变得日益频繁,打造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做到了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化、常态化。同时,教育新技术作为一门技术,传达给学生的是没有“温度”的知识,其弊端也日益显现。高校教师过度依赖新技术,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出现了形式大于内容的普遍现象。所以,教育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趋利避害,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洞悉新技术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点和弊端,把握好教育新技术的“度”,运用好教育新技术的优势,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新技术;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一些新技术、新媒体也陆续走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技术上的“新时代”,也可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手段的革新时代。但是,任何新技术的应用都存在两面性,在这场教学手段上的“技术”革命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有机遇,又有挑战。而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洞悉新技术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点和弊端,在教学实践中牢牢抓住新技术所赋予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机遇,同时积极应对其所带来的严重挑战。只有这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在高速发达的信息技术时代不断取得进步。

一、新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课中应用的优点

本文的“新技术”特指教育新技术,即新技术+教育。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开始进入教育行业,遍布课堂,使得教育更具有个性化。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带动了社会各行各业进入信息技术的新时代,而教育事业必然不会落后,因为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必须走在时代的前沿,引领这个时代的风尚。第二,80后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中坚力量,而80后这个群体善于运用新技术,将新技术引入课堂,并且能够熟练掌握新技术的应用。第三,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信息技术的主体。当代大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超乎想象,他们能够快速掌握一些新技术,并及时将其运用于自己的学生和生活中,且非常喜欢享受新技术给其所带来的便利。而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亦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冲击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原生态教育环境。故而,现代新技术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教育领地。

当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成为高校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以新技术作为教学工具的基础上,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可以说,新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无论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效果,还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化教学模式,促进并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黑板、粉笔、学生为主要元素,教师大多以口授的方式,通过在黑板上简单而生硬的书写演示来传授知识,其特点是教师单方面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就像一个接收器一样在不断地向自己的大脑“输送”知识,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地位,其主体性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师生地位不对等,且课堂气氛紧张压抑。不仅如此,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几乎为零,特别是在课后,教师上完课离开教室往往就意味着教学任务的完成,严重地脱离了学生,导致学生不愿意也没有机会向教师诉说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这种渐行渐远的师生关系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很难发挥其实效性,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可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传授——接受的单向模式。

除此之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授课教师课前点名显得费时费力,有的大班授课,上百名学生,教师的课堂点名会占用授课时间,学生在等待中逐渐失去耐心,再加上授课教师“满堂灌”式的理论讲解,会使得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厌恶之感。对于授课教师而言,传统的授课模式会使得思政课教师往往只是把重点放在自己的授课内容上,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点和接受程度。在备课时,教师也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去准备课程资料,难以抓住学生对思政课知识的诉求点,这样容易造成学生上课没兴趣、不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更为重要的是“网络信息的互主体性、开放性、即时性等特点,使大学生获得信息十分便捷,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课堂讲授吸引力下降。”[1]学生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新技术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所以在新技术的冲击下传统授课模式难以激发大学生的兴趣,不能够真正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作用。

而在以新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课堂的参与者,甚至是主体,师生之间的交流亦随着教育新技术的应用而变得日益频繁。课前,思政课授课教师可以在教学平台上提前发布视频、教师录音、PPT、课前作业等预习资料,使学生熟悉思政课授课内容,上课时能够紧跟教师思想,积极参与互动。或者发布调查问卷,调研学生对思政课授课内容的兴趣点,了解学生对思政课的需求,以便教师课前更充分地备课。而学生是否完成了教师布置的课前任务,可以直接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及时统计,并且可以随时督促学生完成线上学习任务。不仅如此,通过线上教学平台统计学生上课出勤情况及时准确,省时省力。课中,授课教师可以使用线上平台随时提问,发起弹幕,组织学生线上回答课堂问题,进行课堂讨论等,这种形式学生乐于接受,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课堂学习的参与度。课后,教师可以在教学平台上与学生互动,发布课后作业、课后讨论,以及时事政治新闻或者视频,而每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来完成作业、讨论,阅读新闻、观看视频,亦可以随时随地提出问题请教老师,使得思政课能够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真正走进学生生活,无形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也为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质疑、关注时事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而且线上教育平台能够准确记录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情况,便于授课教师了解学生的平时表现,能够有理有据地给予学生平时成绩。不仅如此,网络新技术教学平台的开放性、平等性、隐蔽性、快捷性等特点,使得学生能够畅所欲言,打开自己的心扉,将学习中的难题、生活中的困惑、人际关系中的焦虑等问题向老师倾诉。教师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能够及时了解学生亟待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难题,为他们排忧、解惑,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学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的兴趣点,有利于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制定更好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教育新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节约了教师板书、点名的时间,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图片、视频、语音等学习资料,在不同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去捕获知识,将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变得直观有趣,从而便于学生理解那些艰涩难懂的知识点,改变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枯燥无味、空洞无物的历史现状。总之,教育新技术作为现代教学工具,课上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文化知识,发挥着“有形”教育的作用,课下为师生沟通交流架起一座有效的桥梁,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无形”教育作用,打造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随时随地影响着新时代的大学生,也真正做到了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化、常态化。

二、新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用的缺点

新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广泛应用确实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便利,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正如尼葛洛庞帝所说“每一种技术或科学的馈赠都有其黑暗面”,现代教育新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总是在惠及教育事业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教育事业带来或多或少的问题。随着现代新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普遍应用,这种科技带来的弊端也日益显现。

第一,现代教育新技术导致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教学素质和能力严重下降。越来越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新技术来支撑多媒体教学,过分依赖现代教育新技术教学。但是教育新技术往往依附于网络,网络不佳或者中断时教学就难以进行,特别是在大班授课的过程中,一旦离开多媒体,离开线上教育平台,离开教育新技术,教师就手足无措,无法进行教学,使课堂“冷场”。每当此时,有的教师选择中止上课,直到一切恢复正常,漫长的等待让学生对思政课失去耐心;有的教师选择传统的粉笔教学,然而当其拿起粉笔却不知如何讲起,甚至出现提笔忘字之行,教师讲台上的手足无措使得学生对思政课教师失去信心。久而久之,教师将成为新技术、新媒体的奴隶,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难以发挥思政课的作用,而其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教师的基本教学素质和能力在教育新技术的冲击下不断下降。第二,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往往过度运用教育新技术,致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出现了形式大于内容的普遍现象。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播放大量的图片和时间较长的音像资料。有的教学内容只须简单地解释就足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教师却要将自己塑造成幻灯片放映员和技术操作员,将以前的“满堂灌”变成现在的“满堂放”。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将过多的时间用在教育新技术的钻研上,而忽视了教学内容的研究和更新,其结果往往是学生被绚丽多彩的幻灯片或教师娴熟的技术运用能力所深深吸引,对于其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所知甚少,甚至一无所知,长此以往就会偏离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本末倒置。甚至有的思政课教师课堂上对某些重要的课程知识点不讲解,直接给学生发布网络平台上的精品课程内容或者视频,这样学生往往面对的只是没有人情味的视频讲解,思想政治上的教化作用就显得微乎其微。所以,新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过度运用并非锦上添花,而是画蛇添足。第三,教育新技术作为一门技术,传达给学生的是没有“温度”的知识。“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2]思政课教师应该以情感人,感染、激励、引导学生思想上保持清醒、政治上做到坚定,拥有家国情怀的使命与担当。所以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技术并不能代替教师,再高超的技术手段都不能像思政课教师那样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授知识,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根本上来讲,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而只有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才可以引发彼此情感的相互传递,使生硬的知识带上“人味儿”,并随着情感的不断发酵而逐渐升温,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富有感情地授课会在无形之中打动学生,一个眼神的交流,一个笑容的碰撞,思想的火花常常在这一刻欣然绽放,从而使得大学生能够“聚焦教师课堂上的一言一行,激发自身主观世界的思考,在掌握系统理论知识的同时与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有机结合起来。”[3] 这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意义上说不是知识的堆积,而是一种唤醒,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4]在情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细微的感情变化发现其在思想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这是一个双向交流、双方共同获益的过程。而教育新技术很难做到这一点,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过度使用新技术,最终留给学生的是一个没有人情味的课堂。技术再发达,也不可能替代真实情感和身体力行的教育引导。可以说,教育新技术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第四,教育新技术是以网络为基础,而网络的隐蔽性和匿名性往往使一些学生诚信缺失。有的大学生隐匿真实姓名,课程讨论时常常在教育平台上发布不当言论,有时学生之间因为观点不同相互诋毁、相互谩骂,影响极其恶劣,甚至导致行为失范,触犯法律,所以难以真正发挥思政课对大学生思想上、政治上的教育作用。除此之外,通过教育新技术向学生发布作业和讨论时,由于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参与讨论、回答问题,所以教师无法辨别学生的身份信息,问题的回答可能是他人代劳,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不仅如此,因为有一部手机学生就可以课堂签到、回答课堂问题、完成课堂讨论,所以在大班授课过程中当思政课教师完全依赖教育新技术时,学生就会投机取巧,委托同学拿自己的手机去上课以此来逃课。学生的诚信往往在教育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中极度滑坡。毋庸置疑,新技术条件下的线上教育,给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困难。

三、教育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思政教师,如何将传统授课优势和信息技术优势有效地融合起来,易言之,如何应对技术时代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挑战,如何扬长避短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站好讲台,成为目前所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在把握教育新技术的同时,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做到“不忘本来”,即掌握好思政课的灵魂,不断发扬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点,以此弥补现代新技术所带来的不足之处。虽然教育新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已经普及,但是技術的发挥总是建立在一定的条件之上。比如,要运用课堂派在线管理平台或者蓝墨云班课,畅通无阻的网络、手机、多媒体等要素缺一不可。现实教学中,这些必备要素并非每次上课时都一一具备。当教育新技术因某种原因在课堂上无法应用时,教师不得不抛弃这些所谓的“器”的支持,必须拿起粉笔“重操旧业”,站稳讲台。虽然“道”的发挥离不开“器”,即思政课要上好,要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硬件设施很重要,但是这些所谓的“器”只是一个辅助的教学手段,不能成为课堂的主体。因为把握课堂灵魂的永远是教师,传达知识精髓的也永远是教师,教师才是推动思政课堂丰富多彩的主体,才是真正的“传道”者。只有不断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基本的或者说原始的教学素质和能力,将现代教育新技术和传统教学相结合,以“器”促“道”,以“道”主“器”,才能增强教学效果,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而高校将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堂中,能有效地发挥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价值,使思政课教学改革更加贴近时代方向。”[5]所以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充分发挥新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作用,教师要有强烈的信息意识、良好的信息能力,还要有必要的信息技能。信息意识,主要指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包括信息的需求意识、时效意识、创新意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和理论性很强,教师要时刻捕捉最新的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创新性的改造,将其及时融入课堂,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信息能力,就是指在海量的信息面前,教师不能迷失方向,要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需要来筛选、管理、加工信息,这种对信息的整合能力直接影响着能否有效地利用教育新技术的优势服务教学。而所谓的信息技能,即对教育新技术的运用能力,在现实的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能够有效运用各种新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够熟练地掌握并恰当地在课堂中使用教育新技术,把握好“度”,对教育新技术既不过分依赖,也不完全脱离,避免“过”和“不及”,有效的发挥新技术在思想政治课堂中的作用。教育新技术的有效运用,除了教师自己的努力,还有赖于学校的重视。没有学校的大力支持,教师举步维艰,难以将高新技术引入思政课堂,为思政课服务。所以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技术培训,提供有效的硬件设施,请专业的技术指导,不断提高教师使用新技术的实践能力,是高校在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义不容辞的责任。除此之外,必须加强教育新技术管理,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教育新技术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以真实身份在教育平台上参与学习和讨论,对于隐匿身份者必须严加教育,并采取相关技术手段禁止不当言论的出现。而这一切的根本还在于教师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品行观念、健康的兴趣爱好、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大学生网络技术自律意识的教育,建立良好的学风,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杜绝学生利用教育新技术的漏洞来弄虚作假,从而净化新技术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总之,新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趋利避害,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从实际出发,把握好教育新技术的“度”,运用好教育新技术的优势,努力开创新技术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郭继武,李邢西.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思政课的应用[J].中国高等教育,2017(23):20.

[2]列宁.列宁全集(第二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5.

[3]张鑫宇,何孟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路径探析[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22.

[4]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52.

[5]范 琼.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深度融合的梗阻及超越[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1):121.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y in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Liu Yan

(School of Marxism,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2, Anhui)

Abstract:The emergence of new educational technology has changed the environ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de students become the participants in the classroom, even the main body, and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frequent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new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t has creat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combining online education and offline education, and really achieved the daily and norm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as a technology, the new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onveys the knowledge of no "temperature" to students, and its disadvantages are increasingly apparent. The excessive dependence of college teachers on new technology makes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more formal than content. Therefore,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new educational technology has brought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a teach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e must pursue advantages and avoid disadvantages, establish corre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cept, underst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new technology conditions, grasp the "degree" of new education technology, make good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new education technology, constantly improv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w technology; Teaching methods

作者聯系方式:

姓名:刘艳

电话:18255179880

邮箱:ahbvc_jiangbo@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梅山路81号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教学手段新技术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论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
论《测控仪器电路》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