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新闻报道中新闻摄像的重要性分析

2020-11-10陈涌嘉潘少均梁汉君

传媒论坛 2020年22期
关键词:新闻舆论摄影记者

陈涌嘉 潘少均 梁汉君

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新闻摄像特征:形象性、新闻性,针对新闻摄像应用于新闻报道的重要性开展了分析,分析发现:新闻摄像为新闻报道提升的真实性、空间感,提升其新闻内容的润色效应,赋予其新闻舆论的矫正功能,由此指出在新闻报道中应用摄像元素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障新闻摄像工作有效落实具体措施,以摄影记者为基础,对其专业技能与职业修养提供较高要求。

关键词:新闻舆论;新闻摄像;摄影记者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22-00-02

电视新闻作为一种综合性传播媒介,集画面、声音、图文等资料于一体,为人们带来新闻观看的视觉冲击,画面构图带来的现场观看视觉效果,极易与观众形成思想共鸣。电视新闻中除主持人展示的画面与声音,较为关键的新闻资料为新闻摄像。新闻资料以真实性为主,新闻摄像具有纪实性,以图文生活化形式为基础,完整展示新闻事件的真实状态,提升新闻信息的传播能力。

一、新闻摄像特征

(1) 形象性。新闻摄影的工作原则以造型技术为主,借助空间与时间的相互交叠,形成极具表现力的传播形式,为新闻报道赋予了较强的视听观看效果,有助于顺应观众对新闻观看的感官需求。在塑造形象期间,摄影人员应科学建立艺术与新闻的区别。新闻摄影以纪实视角为主,将事件发展较为关键的过程展现给观众,具有现场新闻真实性报道的性质。新闻拍摄期间,应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内容,保障摄影元素的取材正确,提升电视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艺术摄影以艺术审美为主,借助形象反映生活,具有摄影的艺术性。艺术性在加工期间,极易造成信息真实性问题,为此,艺术与新闻两种摄影存在本质上的区别,新闻摄影以纪实为主,艺术摄影以审美为主[1]。

(2) 新闻性。新闻摄影作为新闻报道与采访的程序之一,对摄影人员新闻工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其新闻摄影内容具有真实与即时的双重效果。真实性的摄影元素,与新闻信息客观真实形成相互对应的关系。由此说明,以新闻摄影为出发点,提升新闻信息真实性,减少博取眼球的捏造事实问题发生。与此同时,新闻摄影一般发生于现场直播的电视新闻节目中,在现场予以有效录制,实时开展新闻信息数据的共享与播放,将新闻即时性与真实性重叠,提升人们对新闻事件的现场参与视觉效果。具有现场直播效应的电视新闻有:体育新闻、交通新闻等。

二、重要性分析

(一)提升新闻真实性

现阶段,数字技术为电视新闻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电视新闻相关人员的工作压力,有效提升了新闻制作能力。然而,人们对电视新闻的要求呈现高走趋势,造成部分媒体为了追求较高的新闻关注热度,采取虚假报道方式,或者将新闻画面予以加工制作,造成新闻内容失真,甚至出现扭曲事实的事件发生,降低了新闻的传播价值。真实性,作为新闻传播的基础条件,使电视新闻获得良好的发展活力,究其原因在于,相比其他新闻传播方式,电视新闻具有优质的新闻纪实能力,以其真实性的画面感,为人们传递新闻编辑内容难以描述的信息,在短时间内提升人们新闻获取能力,有效保障新闻真实性。

其他新闻传播形式中,比如纸质传媒,新闻内容中极易自带新闻编辑人员的主观色彩,难以客观性还原事件的案发过程,并且在叙述期间,采取主人公的化名方式,以此保护新闻主体人物的隐私,降低了新闻传播的整体效果。为此,电视新闻报道更为受众的原因在于新闻摄像,摄像资料有效记录了真实的画面,更具新闻说服力。

电视新闻的组成元素为:画面、语言。语言部分由主持人予以表述,主持人的专业性与表述语速,决定着新闻报道任务的有序完成。新闻画面相关新闻资料,由新闻摄影人员,借助新闻现场的真实场景,采取捕捉纪实,予以完成新闻摄影任务。新闻画面以其客观性,展现出新闻事件的现场情况,具有表达的真实性与即时性。为此,在拍摄新闻画面期间,应以真实性拍摄为主,减少后期处理、维护新闻资料的客观性,为人们呈现新闻事件报道现场的自然场景[2]。

大多数新闻画面的后期处理有:人物面部的虚化,以此保护新闻主体的肖像权;人物说话的文字搭配,減少人们口语化表述的可听性不佳问题,提升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综合能力;案件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比如在新闻视频中,此人在走路,新闻处理给予前往方向的指导,增强人们对新闻摄像的了解,或者地区拍摄时,给予拍摄时间与地点,增强人们对新闻摄影信息的掌握等。

由此发现:在新闻摄像材料中施加的处理,具有指导性、材料说明性、新闻主体保护性,对摄像内容的主体,不加以颜色改变、画面加工、恶意剪辑等行为,维护新闻摄像资料的真实性,增强其新闻信息的传播能力,提升电视新闻的报道效果,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

(二)增强新闻空间感

互动作为新闻传播的基础条件,电视新闻的收视观众,具有社会成员性质,新闻传播有助于提升社会群众的交流频率,借助最新的新闻资讯提升人们的互动能力,可有效增强人们对电视新闻的关注程度,最终达成新闻媒体与社会成员产生的信息互动,以此丰富人们的生活元素。现阶段,人们获取新闻讯息的方式,以在线观看相关节目为主,对电视新闻的多元化发展提出了较高要求。人们在新闻事件发生时,短时间内即可获取相关新闻信息,比如某地区派出所发生的失火事件、校园内学生捅伤教师事件,然而真实性的验证,应借助电视新闻的新闻摄像环节,以即时性与真实性视角,为人们展现更为全面、更为真实的新闻全貌。

在派出所失火新闻中,新闻摄像人员及时赶至现场,针对失火后派出所采取的各方应急救援措施、交通道路配合等方面予以展现,在摄像资料旁侧,利用滚动的文字叙述失火原因、应急措施、伤亡人员等信息,增强人们对新闻事件的获取能力,提升新闻信息时效性的传播效果。观看新闻的人们,部分人群正在家里带领孩子识字、少量人群正在健康房跑步,个别人群正在办公室加班,甚至在餐厅聚会的人们,借助简短的几分钟摄像新闻资料,完整获取了某派出所失火新闻的全貌信息。在此新闻中,虽然人们尚未观看到失火发生的过程,但是借助新闻报道的数据与事后处理现场录制的视频纪实类资料,有效感应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带给人们空间转换的新闻报道效果,提升了电视新闻传播的空间感。

针对校园霸凌类新闻,新闻摄影人员难以获取霸凌发生期间的一手视频资源,新闻真实性与空间性的传播效果,建立在事后处理、结果追踪、消防态度、当事人观点等方面。比如针对某高中学生捅伤教师的新闻报道,事后新闻摄影人员与记者采取了跟踪纪实性报道,针对校园处理、教师治疗、学生心理问题等方面开展了详细分析与报道,摄影画面中提供了校方管理人员的教学表态:针对青少年加强心理疏导教育,对于教师开展职业道德培训等。基于校园霸凌类新闻的负面作用,采取正面报道方式,给予新闻获取者良好的新闻导向,提升新闻报道的空间转换效果[3]。

新闻摄影带来的空间转换,具体表现为:领导人开会的现场纪实、明星拍摄现场化妆换衣场景的现场纪实、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现场纪实等。经新闻案例分析发现:新闻摄影带给观众更为真实的新闻发展内容,展现出新闻报道的延伸价值,比如着火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教师受伤后校方的教育规划,带给观众空间转换的同时,增强新闻传播的实效性,彰显电视新闻传播的社会意义。

(三)润色新闻内容

新闻摄影的传播元素,具体包括:图文、声音、数据等新闻资料。此类新闻资料具有辅助说明的功能,提升摄影新闻材料的表达力,增强电视新闻传播的整体效果,带给人们真实的视觉冲击,提升新闻传播效率,在短时间内与观看群众形成新闻信息的思想共鸣。在电视新闻报道期间,常见的摄影画面为特写镜头。特写镜头具有指导人们新闻观看侧重点划分功能,为人们提供较为深刻的画面印象。例如四川地震相关的新闻报道,摄影特写展现了伤员的真实情况、营救的艰难等,此类镜头带给异地人们较强的视觉冲击,从心理与视觉双方面,传达地震灾害带来的民生效应。由此发现:新闻摄影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占据较为关键的位置,有效传递新闻真实性与时效性信息,加强相关新闻资料的润色与整合能力,实现在短时间内传达新闻信息的主体内容,增强人们对新闻核心内容的把握能力,提升电视新闻报道的综合效果。

(四)赋予新闻舆论矫正功能

新闻媒体承担着舆论矫正与监督的双重职能,以新闻摄影为职能表达的关键元素。新闻摄影以其较强的纪实能力,逐渐发展成为电视新闻报道的主体表现形式,推动电视新闻报道获取更高层次的发展。在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较多虚假信息流入人们生活元素中,比如APP的传销拉人事件,投资理财的集资活动等,极易造成人们经济损失。针对人们生活中具有集资性、传销性等非法活动,电视新闻应给予正面报道,提升人们自我防范意识。新闻摄影与相关记者,针对特殊事件,采取暗访方式,获取非法活动的相关真实性资料,完整客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增强人们资金保护意识,防止不法行为扰乱社会公序良俗。

针对非法集资活动,摄影记者与相关新闻报道人员,采取暗访形式,直击诈骗过程。摄影记者以普通居民身份,到访市民举报的理财单位,问询相关人员关于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式与获利相关内容。背包内的摄像头完整记录了诈骗单位的工作环境、骗取投资财物的流程。当记者问及投资款项的保本问题时,被访单位工作人员采取非正面回应,且在认购合同中明确标明“此款理财为非保本非保息产品”相关内容。此类单位以老年人为目标群体,对其给予口头保障、合同签署等方式,令众多老年人发生财产损失。在老年人投资数日后,携款潜逃,造成极为不良的社会效应。对此新闻事件,摄影记者给予了关键程序的拍摄与对话留证,对其诈骗过程给予定性分析:

在签署理财投资合同时,针对合同“非保本非保息”项目,应清醒认知,不应一味听取工作人员的口头承诺。

针对理财产品项目,应获得相关部门的审批,增强人们理财认知能力。

对于个体单位的理财产品、银行机构的保险产品,应保持谨慎心理,在购买前与家人协商,凡利率超过人民银行基准利率20%的理财产品,应谨慎投资。

在电视新闻实时报道、真实流程摄影、事后给予人们理财建议等流程,发挥摄影新闻的应用价值,展现出电视新闻的社会舆论矫正功能。

三、保障新闻摄像工作的有效落实

(1) 增强摄影记者的职业修养。保障新闻摄影资料的真实性,应以相關摄影记者的职业修养为出发点,增强其对新闻工作的正确认知,保障新闻摄影资料获取的正当性与有效性,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真实性与时效性[4]。

(2) 发挥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在摄影记者职业素养保障的基础上,应有效增强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保障其在混乱的新闻现场,捕捉有效的新闻画面,为人们传达具有观看性的新闻摄影材料,提升电视新闻传播能力。

(3) 培养摄像记者的新闻构思能力。新闻拍摄的最终目的在于,记录新闻信息的真实画面。新闻摄影具有时间与地点的不确定性,对摄影记者的构图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为此,摄影记者应增加场景拍摄训练,拍摄成品多角度对比,确定不同事物拍摄的客观视角,以此增强摄像记者的构思与纪实能力,为电视新闻报道提供更为有力的摄影资料。

(4) 提升摄像记者的设备操作技能。摄像记者的设备操作应熟练掌握,增强记者的摄影能力,提升新闻信息的获取能力,保障新闻摄影任务有效完成。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电视新闻报道以纪实拍摄的画面与声音为传播优势,为观众带来亲临现场的既视感,提升新闻传播的有效性,增强新闻报道的社会影响力。在新媒体技术日渐进步的背景下,电视新闻报道逐渐发展至瓶颈期,新闻摄像成为提升电视新闻报道收视效率的关键途径。为此,电视新闻相关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新闻摄影人员的培训与指导,保障新闻摄像纪实的画面感,具有真实性与自然性。

参考文献:

[1]邵坚.探析电视新闻报道中新闻摄像的重要性[J].传媒论坛,2020, 3(13):63-64.

[2]胡柱山,于洋.电视新闻摄像质量的提升方式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20(09):146-147.

[3]才华.浅谈电视新闻摄像技术和技巧[J].记者摇篮,2020(03):107-108.

[4]闫勇.新闻摄像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研究[J].传媒论坛, 2018,1(04):83.

猜你喜欢

新闻舆论摄影记者
与人为善的喜鹊
T台救美
指挥交通
相隔40年的中国:变与不变
全面创新做广播 打造“成风化人”好声音
牢记职责使命 强化创新驱动 努力提升党报集团新闻舆论工作水平
强化五个意识,提升新闻舆论工作水平
新形式下高校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媒体如何做好新闻舆论工作
线索与议程设置:提高党报传播力引导力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