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万”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粉体工程》一流课程建设与实践

2020-11-10李宏林方海燕高晓宝王小东李明玲

山东化工 2020年19期
关键词:粉体一流知识点

李宏林,方海燕,高晓宝,王小东,李明玲

(巢湖学院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2019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标志着“双万计划”正式启动。“双万计划”旨在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教育部计划在2019-2021年间,建设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00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2018年巢湖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有幸被安徽省批准为“一流专业”建设点。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强调没有高质量的“一流课程”,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一流专业[1]。因此,如何建设“一流课程”,已经成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的重要问题[2]。巢湖学院高度重视“一流课程”建设工作,2019年遴选第一批53门“一流课程”建设,并组织53名课程负责人于7月8日-12日去四川大学进行“一流课程”专题培训。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粉体工程》有幸成为巢湖学院第一批“一流课程”建设课程。多年的课程建设及一学期 “一流课程” 强化建设,遵循教育部提出“一流课程”要有“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 推进新时代“一流课程” 建设,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4],现将具体实践总结如下。

1 重视课堂教学整体设计

1.1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任务设计

图1 学生做的不规则固体的外接长方体

通过课程任务设置将一些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学会的知识点让学生课前完成,课堂检查及纠正。把之前学生只是坐着听课改为 “做着学”,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例如知识点:单个颗粒粒度大小表示方法的三轴径表示法,需要利用中学学习的不规则固体的外接长方体的长宽高来表示。课前布置同学们找一个不规则的固体,用盒子做一个它的外接长方体,量出其长宽高,上课时再讲三轴径知识点时学生更直观更容易接受。图1是17无机非(1)班戚翌晨同学做的不规则固体的外接长方体。

再如知识点:球形粉体颗粒的规则堆积方式,课前布置学生分6组,利用立体几何的知识用规则球形自制球形粉体颗粒的规则堆积模型,如图2所示。通过分组完成课程任务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集体协作能力,也增强了团队意识,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图2 学生自制球形粉体颗粒的规则堆积模型

1.2 翻转课堂的设计

翻转课堂是课前让学生自学完成知识点,课堂变成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在课堂讲,学生坐着听的局面,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知识点:粉体粒度测量方法,课前布置学生分8组自学教材上的知识点,也可以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每组讨论制作PPT讲解一种粉体粒度测量方法,每组之间不允许重复。课堂教师随机抽取每组中的组员上来讲解,老师对学生的讲解进行点评与总结,完成本知识点的学习。通过翻转课堂发现学生还查阅了最新资料,在课堂上展示了教材上没有的粒度测量方法。即:超声衰减法测量颗粒粒度分布,其PPT首页见图3。

图3 超声衰减法测量颗粒粒度分布PPT首页

再如知识点:粉体制备,教师系统讲解了粉体制备方法、原理和应用后,给分成8组的同学每组一份最新粉体制备文献资料,布置学生小组内阅读讨论文献,制作PPT,课堂讲解清楚文献中粉体制备方法的原理,所得粉体的性能及应用等,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翻转课堂发现学生制作PPT水平较高,动画应用生动,学生讲解清楚、条理清晰。

1.3 课程思政的挖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5]。即课程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还要突显价值的导向作用,既要“教书”,也要“育人”,这就是“课程思政”的内涵。《粉体工程》内容主要包括粉体颗粒的性质、制备、加工、处理技术和粉尘危害及防护,具有客观性,不关乎思想政治立场,所以在教学过程要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需要深挖课程里的思政元素,做好教学内容的设计。《粉体工程》核心内容的思政元素设计见表 1。

表1 《粉体工程》核心内容的思政元素设计一览表

1.4 智慧课堂的应用

智慧课堂是一种信息化课堂教学服务平台,是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网、端”应用的新型信息化课堂模式,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富有智慧的课堂教学环境,在教学决策、评价反馈、交流互动、资源推送等方式实现了数据化、智能化。在《粉体工程》一流课程建设过程中,也借助智慧课堂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与能力。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实现签到定名节省时间、实现线上作业发布批改、实现小组分发任务提交讨论、实现问题抢答等活跃课堂气氛等。超星学习通拥有强大的分析统计功能。图4是本课程学习通信息截图。

图4 《粉体工程》学习通信息截图

2 丰富网络课程资源

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是《粉体工程》一流课程建设不可缺少的。在巢湖学院超星网络课程平台建设了《粉体工程》网络课程,课程大纲、课程PPT、课程教案、习题库等,目前正在积极建设MOOC资源。图5是课程网站门户。

图5 《粉体工程》网络课程门户

3 “一流教材”建设

教材是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础, 教材内容是对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教学思想、 教学方法与教学适应性的集中体现, 也是发挥课程教学改革、 教学示范引领、 成果推广及应用的重要载体。 因此,一流课程必须有一流教材为支撑和引领。一流教材建设,首先要有长期课程教学积淀,形成自身优秀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的欢迎。其次,教材还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反映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时代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强国建设”战略,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 也就是说, 实现新时代的国家战略和目标需要高等教育的支撑和引领。新时代高等教育是由支撑型向支撑与引领型的教育转变。于是教材内容建设,已经不仅仅只是满足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和技能培养,还要着眼于国家未来的创新引领发展和国际创新竞争力人才的培养, 还要能反映具有创新引领的新内容。

图6 《粉体工程概论》教材出版协议截图

目前,《粉体工程》参考教材没有近5年编写出版的,内容偏陈旧,为了满足新时代一流教材需求,本课程组成员联合其他地方应用型高校《粉体工程》课程负责人正在编写一本《粉体工程概论》教材,邀请清华大学盖国胜教授为总主编,并与清华大学出版社达成出版协议,本教材的宗旨是添加新科技新技术成果。图6是出版协议截图。

4 一流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是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和教书育人责任担当;其次是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信息化教学和创新教学能力的提升,实现本课程由传统基础课教学型的教师队伍向适应新时代高校教师发展要求转型提升。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注重对中国优秀的师德师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实践,树立了“以德为先、 敬业奉献、 潜心教研、 精心育人”的师德业精育人课程文化;

(2)积极组织课程教学团队开展教学研究,课程负责人坚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行为世范和潜移默化的教书育人的课堂教学教风,以知识点为单位开展教学研讨;

(3)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智慧课堂等手段,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探索教学新方法和新技术,开发教学共享资源,提高新时代教书育人的能力;

(4)三是采取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出国交流访学及科研成果转化教学资源等措施,提升教师知识创新和创新教学能力;

(5)通过去企业挂职锻炼、与企业合作产学研项目等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5 评价机制改革

以前的课程考核形式是:闭卷考试(笔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作业占20%,考勤及回答问题等课堂表现占10%。课程欠缺形成性考核,缺乏过程化考核。一流课程建设中进行过程化考核,具体包括知识点的随堂测验、课外作业、课程研讨汇报、专题论文报告及平时课堂表现(包括课堂出勤、课堂回答问题情况)等,都有相应的计分标准,保证了学生们全程参与新教学方法的主动性。期终闭卷考试只占课程总成绩的50%,而过程化考核中的各项比重总和为50%,重视过程化考核。

6 结束语

本课程不忘教书育人初心,牢记创建“一流课程”的使命,深度挖掘课程思政,传承课程建设与教学优势,积极加强课程网络资源建设,深化智慧课堂和创新教学方法,推进教材内容深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创新能力,积极创建“双万”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粉体工程》“一流课程”。

猜你喜欢

粉体一流知识点
《中国粉体技术》期刊入选WJCI
《中国粉体技术》期刊入选WJCI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包裹型SiO2/Al复合粉体的制备及烧结性能研究
超细钼铜复合粉体及细晶钼铜合金的制备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