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幽居的自由闲适 独处的孤寂失意

2020-11-09何慧娟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0年9期
关键词:孟浩然诗句山水

何慧娟

被称为“隐逸之宗”的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下《归去来兮辞》,毅然决然地归隐田园,并为后人留下了《归园田居》《饮酒》组诗,表达他热爱自然、喜爱山水田园、淡泊名利、追求自由闲适生活的志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到南北朝时,山水景物成了诗歌最重要的题材,到盛唐时期,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诗人。

山水田园诗中,有大量的诗作是写隐逸生活的。写隐逸生活的诗人,很少是天性就只想寄情山水、放浪江湖的,大多是因政治抱负无法实现,或仕途失意又不愿同流合污,要保持高洁人格,就只能用山水田园美景来排遣心中的孤寂、幽愤,慰藉心灵。这样,隐逸类诗中表达的情感就不会那么纯粹,往往会显得矛盾、复杂。如人教版选修教材《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所选的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解读这首诗,首先要弄明白的就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怎样去解读才能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情感呢?

一、紧扣文本,字里行间细琢磨

这首古体诗前两句描写中交代了时间、地点,勾勒了情景、氛围,三四句“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叙述中表明了“人”与“余”的不同归宿,五六句“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描写、叙述中表现出诗人陶醉于“归鹿门”途中的美景而物我两忘,表现了“他恬然洒脱的隐逸志趣”。诗的最后两句“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表达的却是隐居的孤独、寂寞。在课文后所设的《探究讨论》中有这样的一个问题:

“惟有幽人自来去”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境?

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里是这样解答这个问题的:“这一句是说,诗人隐居在这里,与世隔绝,周围只有山林,一个人孤独地来来去去。句中‘幽人,既是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况。庞德公曾在这里隐居,诗人步他后尘,在这里一个人生活,在这个天地里,人似乎与大自然融化在一起,心中是多么宁静、超脱和悠然自得。”

对于这种对“惟有幽人自来去”的解读,说是体现诗人“心中是多么宁静、超脱和悠然自得”的心境,这么纯粹,还这么强烈,笔者无论如何是无法接受的。解读出这种心境来的是“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的诗句。“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表现的是诗人隐居的孤寂、失意,“岩扉松径长寂寥”中的“长寂寥”三字是最好的注脚。这两句诗互为因果,“惟有幽人自来去”是因,“岩扉松径长寂寥”是果,也是重心所在。对于诗的最后一句“惟有幽人自来去”的解读,笔者认为教师用书的解读不只是片面的,简直就是错误的。即使是着眼于全诗的解读,也不能只读出“诗人宁静、超脱和悠然自得”的心境,还要读出诗人孤寂、失意的另一面。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文本,首先就必须依据“文本”,以对文字的感知能力,寻找文本内部文字的信息与逻辑,才能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情感。

二、用好“知人论世”这把钥匙

解读文本时,要了解作者的人生际遇、志趣追求和所处的社会背景。

王辉斌在《孟浩然生平研究综述》中说:“对于孟浩然的生平,两《唐书》虽皆有专传记载,但均十分简略,所述唯早年隐鹿门山,中年进京求仕,晚年供职张九龄的荆州幕府三事而已……事实上,孟浩然在青年时代不仅就具有很强的进取意识,而且一生的‘外事活动既频繁又复杂。”可见,孟浩然是想用于世的,想把归隐鹿门当作“终南捷径”,捷径不捷,定会寂寥、失意,寂寞、失意之余,也还没绝望,还期待着政治理想能早日实现的。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他一生虽然基本过着隐居生活,但他内心却相当矛盾”。笔者认为,这话是中肯的,由此可见他在《夜归鹿门歌》里抒发的情感,既有幽居“恬然洒脱的隐逸志趣”,也有独处的孤寂、失意。

三、利用拓展链接,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1.拓展、链接该诗人的其它作品

诗人的系列作品,会表明诗人的心路历程,可以拓展、链接孟浩然的其它作品,来把握他的《夜归鹿門歌》所抒发的情感。

他的《抒怀贻京邑同好》一诗中“三十既成立,嗟乎命不通”的诗句,他的《临洞庭上张丞相》一诗中“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诗句,他的《留别王侍御维》中“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句,他的《归故园作》中“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诗句,都可以读出他对仕途的热望和期待朋友援引的心情,到希望落空后,他的心情甚至变得愤激了。当然,在长期的归隐之后,在寂寞心情中,他也多有恬淡之意。

2.拓展、链接其它诗人的相关作品

我们再来看柳宗元的《溪居》:

久为簪组累,幸此谪南夷。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谪居僻野、晓来耕作、夜来行船、放歌楚天的闲散、宁静的隐逸生活。溪居生活似乎是闲适的,被贬谪“南夷”似乎是幸运的,但诗人只“偶似山林客”,并不能总是、真正做寄情山水的“山林客”,并没全然寄情山水的隐士的淡泊、超脱的心境,“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则更直接写出了诗人溪居的孤寂、失意和无奈。就像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一样,诗人内心的情感是矛盾的,且闲适、淡泊、超脱往往是“偷来片刻的逍遥”,孤寂、失意、无奈总是清醒的、恒久的。

再如,2011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要求分析(清代)厉鹗的《晓至湖上》一诗丰富的情感。这首诗末尾“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影”的诗句就表明,可以置身幽静的环境,但内心要像“野凫”那样轻松、自由,是困难的,隐逸诗人的自由身和孤寂心是很难和谐的。

当然,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王维的《山居秋暝》《积雨辋川庄作》,柳宗元的《渔翁》,苏轼的《新城道中》等诗,可从字里行间解读出作者纯粹的恬淡、闲适、超脱的情感来,但许多隐逸诗表达的情感都是复杂、矛盾的。在解读这类诗作时,要紧扣文本,通过字里行间去细细琢磨,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要联系作家的身世经历,知人论世,知人论诗;要联系其它相关相类的作品,触类旁通,不能表面化、片面化、套版化、绝对化。

[作者通联:云南宣威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孟浩然诗句山水
空蒙山水间
《山水间》
六一来了
山水朋友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春晓
春晓
春晓
山水聚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