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狂欢化”的发展转向

2020-11-09吴旻昊

艺海 2020年8期
关键词:狂欢化巴赫金抖音

吴旻昊

〔摘 要〕文艺理论家、批评家巴赫金在狂欢化理论中描述了一个“脱离第一世界权利、地位与身份,全民参与、平等对话的世界”,随着互联网与传播媒介的发展,越来越多互联网平台拥有了这样的“第二世界”特征,成为了公众狂欢广场。在互联网时代,它们模糊了时间空间的界限,拥有了新的特征,其中以抖音短视频平台最为典型。抖音的典型互联网平台特征及其独特的狂欢仪式已经成了互联网时代狂欢化理论发展转向的鲜明缩影,也带来社会价值观失范、公众信息窄化、审美劣化等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并改进。

〔关键词〕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互联网;抖音

巴赫金在专著《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和《拉伯雷研究》中提到了“狂欢化”问题。根据存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他认为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在阶级社会生活中,人们过着两种生活,一种是日常生活,另一种是狂欢生活。这两种生活必然有大相径庭的世界感受,即两种不同的世界观。“两种生活,两种世界感受”的思想,奠定了狂欢化理论的哲学基础。

自由平等、交替更新、颠覆重构的狂欢精神始终贯彻于西方的狂欢节中,而在中国这块历来提倡恪守中庸之道、“以礼节情”的土壤上,狂欢精神却显得有些匮乏,差异源于西方的世俗精神是对人神关系的反抗与破坏消解,是个体生命与意志的解放与展现。而中国的世俗精神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认同、构建与编织,是努力把个体消融于家庭、集体、社会中。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体自主意识的增强、旧有人伦关系的弱化,国人也开始丢掉原先精心修饰以符合规范、迎合他人期待的面具,以“第二种身份”在互联网这一开放的、民间的、具有广场意味的平台开始了自己的狂欢,其中抖音短视频平台最为典型,也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有着极大的共通性。

一、互联网时代狂欢化理论的发展

根据巴赫金的理解,中世纪的人们过着两种生活:第一世界的生活是“循规蹈矩的、严肃的、皱紧眉头的生活,服从严格的等级秩序、充满了恐惧、教条、崇敬和虔诚”;第二世界的生活是“狂欢广场般的自由生活,充满两重性的笑,充满对一切神圣事物的亵渎和歪曲,充满了与所有人所有事不受限制的交流”。第二世界的生活往往以狂欢节的形式出现在人们中间,这个世界是与官方世界相对的平民世界,是“平民大众暂时进入普遍共享、自由平等、富庶乌托邦王国的第二种生活形态”。巴赫金认为,狂欢节构成了一个他理想中的对话世界,狂欢节的本质特征就是人们回归到与他人的本质联系,摆脱第一世界的权利、地位及身份,进入普遍参与和平等对话的世界。

在传统的社会生活中,两个世界的存在都是被认同的,但有着严格的时间和地点界限,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人们生活的世界也被划分为现实世界和虚拟的互联网世界,其中互联网世界与巴赫金关于第二世界的描述有着很高的重合度,人们在互联网世界暂时摆脱原有的社会身份,拥有狂欢的自由平等,原先的等级关系遭到颠覆,时间空间的界限被模糊,狂欢广场的概念在互联网时代得以扩大,狂欢化理论及精神也得到继承与更新,出现新的行为及特征,构成一种新式的景观文化。

二、互联网时代狂欢化理论的转向:对抖音狂欢现象的思考

(一)抖音短视频平台的狂欢特质

1.抖音的广泛参与性

巴赫金认为,狂欢并非是让人驻足观赏的,严格来说,它也不是供人进行表演的,而是所有参与者们都置身其中。2018年春节后,抖音改变原先“音乐短视频APP”的定位,将新的slogan确定为“记录美好生活”。自此之后,抖音秉持这一产品理念,极大地降低了普通用户拍摄视频的门槛,从而帮助更多人去自由记录、表达及宣泄。得益于优秀的产品设计以及后期持续地针对性运营,毫不夸张地说,抖音已经成为一款全民性的应用,这让信息得到了更快的流动和连接,在互联网时代造就出一片宽广的狂欢广场,人们借此得以相互联结。

2.抖音的自由平等性

互联网世界的匿名性为用户摆脱原先固有形象、直面赤裸真实的自己提供了便利,也给了用户自我构建、呈现虚拟人格的机会。在抖音这一狂欢广场,人人平等而自由,拥有充分的发言权和表达权,传统的阶级藩篱被打破。得益于抖音去中心化的推荐分发机制,每一位用户的视频都有可能被推上热门,出现在其他用户的时间线上,让用户的表现欲、模仿欲、被认可欲得到满足。

3.抖音的“造神”狂欢仪式

狂欢节有着自己独特的仪式和礼仪,其中以加冕和脱冕最为典型。人们通过化装、穿上华服、戴上面具、加冕等等仪式,象征性地实现自己试图改变命运与地位、实现拥有财富、权力、荣誉和自由的美梦。在狂欢节上,“国王”可以被打倒在地,“小丑”也能加冕称王。巴赫金认为,正是这些特点鲜明的仪式,体现了狂欢的交替更新精神。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不管是草根群众一夜爆红成为网红,还是原先冷门的艺术形式、艺术作品短时间内聚集大量拥趸,每个热门话题的开始与结束,都充斥着加冕和脱冕。

正如目前热门的“土味文化”,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出现之前,不管是小镇青年,还是普通的底层人民,往往不被社会关注和重视,很少有机会在主流媒体及平台表现自己。他们切实存在,却在大多数时间处于失语状态。从乡镇题材小说影视的创作,到商业化的小镇青年研究报告,他们都是人们观看和想象的对象。在文化娱乐层面,他们更是没有自己的话语权,被迫接受社会主流审美,被迫接受与自身生存环境相迥异的文化潮流。然而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由官方主导、精英主导的传统媒体体系已被动摇,传统的话语体系也被不断解构,在这样一块狂欢的乐土,他们不再处于以往的失语状态,甚至走进社会主流,被网民加冕推上神坛,创造出独居代表性的“土味”亚文化。

互联网未普及之前,出生于许昌市鄢陵县陶城镇的展亚鹏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以抖音红人和说唱歌手的身份成为中国年轻群体中的一个潮流符号。他把最乡土、最粗粝的底层生活展示在所有人的面前,展现出一种未被规驯的、原始而张扬的美感。抖音用户通过点赞,转发、模仿拍摄等等行为,实现了对这样草根的“加冕”——让一个底层的、在主流社会眼中默默无闻甚至粗鲁愚昧的小镇青年成为尽人皆知的网络明星。

这样的“造神”狂欢仪式每时每刻都在產生。网民追捧被传统社会审美认定为俗文化的艺术形式,例如喊麦和社会摇,他们模仿并改编,赋予它们新的活力;视原先的社会边缘人物为精神领袖,把宣称“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偷车盗贼戏称为“窃·格瓦拉”,羡慕他的洒脱不羁爱自由。他们肆意解构、戏谑、模仿,在狂欢仪式中表达个体潜在的追求与对传统的反叛,去享受不加修饰不被传统道德审判的欢愉和喜悦,解放自我、并在这个狂欢广场以真实的自我面对世界。

(二)狂欢后的冷思考

狂欢节只是一个节日,是昙花一现的乌托邦式的理想生活,无休止的不被限制的狂欢最终会让生活变得荒诞和离经叛道。狂欢之后,人们终究要回归到现实生活中,严肃而现实的生活才是常态的生活。但在目前的互联网时代,传播媒介的革新已然打破了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固有认知,互联网时代的狂欢往往是持续而不间断的,众多狂欢广场随时随地向公众打开。以抖音短视频为例,抖音借助精准推送机制,牢牢吸引了用户的吸引力,意图让盛大的狂欢永不落幕,却也带来诸多的社会问题。用户沉浸于虚拟世界,脱离社会生活;窄化了视野,成为“单向度的人”;追求虚幻的狂欢,陷入更大的空虚;迷恋癫狂、低俗的视觉刺激,忽视真正的美好与崇高。不管是社会、平台还是个人,都要学会反思,狂欢并非是单纯为宣泄和颠覆秩序,没有精神内核的狂欢终究容易变味,正如程正民所说,这样的狂欢是解构也是建构。虽然解构了一切固化僵化的秩序、规范和思想,但与此同时也要去创造和构建。狂欢之中,既要有埋葬,也要有再生,人们只有找到狂欢真正的审美特质和精神内涵,才能享受狂欢带来的“无处不在的放肆与丰饶”。 (责任编辑:翁婷皓)

参考文献:

[1][俄]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M].刘虎,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184.

[2]程正民著.巴赫金的文化诗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37+147

[3]刘姿麟.中国短视频行业的现状分析[J].电影评介,2018(10):95-97.

猜你喜欢

狂欢化巴赫金抖音
对话与距离:《踩影游戏》的巴赫金视角解读
巴赫金“表述”研究的再阐释
玩“抖音”爱上风流“网红”,姐姐被抛弃妹妹来报复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的移动短视频研究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的音乐短视频研究
音乐社交短视频软件何以走红
从某娱乐节目看网站自制脱口秀节目的狂欢特性
浅析巴赫金的转折人生
巴赫金与圣经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