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笔墨与笔触

2020-11-09朱明丽

艺海 2020年8期
关键词:郭熙笔触笔墨

朱明丽

〔摘 要〕“笔墨”作为中国绘画独有的特征之一,是画家们表现自然外物的视觉影像而创造的绘画手段,推进着中国画不断向前发展。在西方绘画过程中,笔法有着不同于中国画中的称谓“笔触”,“笔触”作为西方绘画独特的语言之一,不同的笔触所带来的画面也会各不相同。

〔关键词〕“笔墨”;“笔触”;莫奈;郭熙

“笔墨”和“笔触”一个是中国绘画的表现手法,一个是西方绘画中使用的技巧,二者之间虽有不同确也有联系。“笔墨”作为中国画所特有的独特魅力,是画家寄托情感的一种载体,而“笔触”则是西方绘画的独特用笔,二者在绘画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

一、中西方绘画中的“笔墨”和“笔触”

在中国画中,“笔墨”一词可以分解成两方面的意思,“笔”是指中国绘画中的工具,“墨”是指绘画所用的工具墨汁及其调和媒介水;另一方面含义则是中国技法的总称,“笔”通常是指勾勒、皴、点、擦等笔法,“墨”指烘、破、拨、染、积等墨法。在中国画中,画家可以用毛笔,加上水墨,然后在纸或者绢上表达对大千世界的情感。魏晋时期谢赫的著作《古画品录》就提出评论书画的六大法则,其中“骨法用笔”则是居首位,是绘画当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唐五代时期荆浩《笔法记》也最早阐释“笔”和“墨”的概念。他提出“六要”。石涛在理论著作《古画语录》对“笔墨”的概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还创造出“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论断。作为中国画最主要的造型手段和表现形式的笔墨变得缺一不可。

在西方油画中,笔法被称为“笔触”。“笔触”在西方绘画中会受到力的大小、用笔快慢、作画时情绪等因素的影响。“笔触”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画笔接触画纸后形成的图案、线条;另一层含义是指从画家本身出发,通过画家的画笔表现意境与情感。柯罗的《蒙特芳丹的回忆》、米勒的《拾穗者》、印象派画家莫奈的《睡莲》等都对笔触有自己当下的理解和运用,在创作上相较于中国画的调和媒介水,调和媒介油没有那么好的流动性,画家在摆笔触的时候,由于用笔的力度不同,在画面上给人带来的视觉效果也不相同。

二、郭熙与莫奈的作品

1.笔墨在郭熙作品中的体现

郭熙,北宋画家、绘画理论家,字淳夫,河阳温县人,任翰林待诏直长。宋神宗赵顼尤爱郭熙的画。他初无师承,自学成才,后见李成的画,认真加以临摹学习,深有体会。郭熙所处的两宋时代,虽然阶级和民族矛盾突出,经过不断的战争破坏,但农业、手工业、商业比起唐代来,仍有进步,在此基础上,促进了绘画和书法创作走向新的兴盛。

郭熙的笔墨形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笔墨传神,二是特色构图。

首先,在笔墨方面,石法圆润,多卷云皴。郭熙的《早春图》,树身用淡墨勾勒,节疤处用墨点。郭熙画石,山石用卷云皴刻画,先用淡墨勾勒,接着一层层晕染加以勾勒,笔墨浓淡相宜;在山石轮廓上面,用水表现浓淡干湿不同的墨色,表现出山石的基本纹理结构。画中的山石轮廓以墨笔勾勒,笔墨迅速扫过,从而形成干湿不同的画面。其次,在构图方面,构图是画家所表达情感和意境的一种方式,在《早春图》中,三远相互结合,全景式的构图表现北方高山的宏伟气势,近景的古木山石,中景的巨岩丛树,远景的主峰云岗,居中林立,这幅画的画面视线集中在中轴线上,呈“S”形展开,表现早春时分,冬去春来,大自然正在静悄悄地苏醒,在这将醒未醒时分,没有五彩斑斓的靓丽景色,而是秋冬过后缓缓流动的溪水,老树上,新芽在萌发,好像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给人恬静之感。

2.笔触在莫奈作品中的体现

莫奈(1840年-1926年),法国画家,学习期间在老师布丹影响下,开始走出画室到户外写生。在巴比松画派的影响下,后期开始追求油画本身的肌理及笔触的质感。19世纪的法国,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流派处在激烈竞争中,绘画流派竞相崛起。莫奈天才的绘画能力,拜大自然为师,在骨子里就有对光和色彩的强烈追求,使其成为一代大师。

在笔触形式上,莫奈的画大多表现光影和色彩,在看似随意轻松的笔触中用大自然中光线的美,将水面上自然漂浮的睡莲表现得淋漓尽致。莫奈的《睡莲》系列中可见荷花、荷叶随风而动,湖水宁静,如梦一般。莫奈尝试用短小并且密集的笔触,快速记录瞬间的光线和色彩的微妙变化。笔触不断重叠,小笔触处理画面,大量用补色来描绘光影的效果,将顷刻间的视觉影像定格,笔触交错使睡莲形成不一样的空间。在构图上,莫奈以水面取景,在颜色运用和笔触上,笔触变大,给人连绵不断的感觉,《睡莲》以较大的笔触表现出睡莲的空间感以及池水的质感。把光影从具象中抽离出来,运用到画面上,用曲折的笔触展现了作品和画家意境的和谐一致。

三、郭熙与莫奈绘画比较

1.相同点:笔墨、笔触在画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笔墨、西方的笔触,尽管展现方式不同,但中西方绘画都从某一程度上抒发了画家的情感。画家把自身“情”放到作品中的“景”中,情景交融是历来东西方画家所要达到的共同目标。

中国画受“天人合一”的影响,非常注重情景交融,在画作中融入画家的情感,达到真实景物和无法触摸情感的和谐统一。郭熙云:“写貌物情,摅发人思”。比如在《早春图》中,采用近景、中景、远景,打破时空界限和自然山水的表象特征,借用山水表现自己具有明显的主观抒情意味。

西方绘画中大多运用笔触,达到真实情感与自然景物有机结合。印象派画家重视对自然的真实景物在绘画中的展现,把自然界的真实色彩展现到绘画上。印象派画家莫奈就是走出画室,户外写生用画笔展现自然界真实景物的代表。莫奈的很多作品都是自然界中光、影以及色彩的真实展现。莫奈作品中变化多端的笔触不仅表现自然界的光影,还表达了画家自身在创作时的情感,使作品成为情景交融的代表。

2.不同点:对画面视觉方式的表现不同

中西方繪画都抒发了画家主观感情,做到了情景交融。但由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及在画面中视觉表现的不同,造成中西方绘画具有一定差异。

首先来看中国画,中国画受“天人合一”影响,画家在进行创作时,会带上主观情感对景物进行观察,这样的视觉方式,使作品向主体意愿发展。并且,从创作作品的技法来看,画面往往有近、中、远景的层次感,体现了视觉上的流动性。北宋郭熙的《林泉高致》中提出过观山之法——“三远法”:“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其实也从侧面说明画家在创作时注重对画面效果所展现的层次感。比如郭熙的《早春图》,除了对巍峨群山赞叹外,还注意到画作的细节。在画面的中部左侧有远处的隐隐群山,而后还有隐藏的阁楼。右边有山间小路,清晰的山泉以及半露的行人。这种环环相扣、远近层次分明的构图方式正是中国画的精髓。

其次,看西方印象派的画作,思想上注重理性和人文主义精神,作画时重视光影和色, 在“主客相分”思维模式影响下,注重人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注重自然界景物形和色的再现,欧洲绘画的视觉方式始终是以视觉看到真实景物的“形”与“色”,然后在画面中体现。创作时,注重自然中光影和色的变化,比如印象派画家们坚持走出画室到户外观察大自然中的景物,莫奈的作品注重景物瞬间的变化,抓住瞬间光影和色的变化,组画《睡莲》表现了景物在瞬间不同的变化,在视觉上给人享受,再现了大自然的瞬间变化。

笔墨和笔触虽然形式不同,郭熙的笔墨体现在用笔和构图上,在“天人合一”思想影响下,体现了情感与景物的和谐统一,在层次表现上采取近景、中景、远景层层递进。在西方印象派大师莫奈的笔触形式中可以看出西方绘画具有理性的思考,对自然进行再现,莫奈的画作中用跳跃的笔触静态地捕捉光和色的瞬间。从绘画的根本目标出发,中西方绘画都用绘画抒发情感,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责任编辑:杨建)

参考文献:

[1]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 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

[2]郭彦延.试以图像学研究法分析《早春图》[J].美术教育研究,2018,(9):24.

[3]王严.春暄资日气—读郭熙《早春图》[J].大众文艺,2019,(19):85-86.

猜你喜欢

郭熙笔触笔墨
宗炳与郭熙“卧游”思想的对比
艺术之春
笔墨童年
大树爷爷
张德娜:以细腻笔触诠释自然之美
梵高:笔触与激情
画技高超,皇帝变迷弟
解析郭熙的山水画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