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三州地区学龄女生教育情况调查与建议

2020-11-09张伽伽阿凉子拉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7期
关键词:教育扶贫教育

张伽伽 阿凉子拉

摘 要:国家扶贫迈入收官之年,经济扶贫快速高效,但教育扶贫才是长久之计、根本之策。在学者纷纷研究扶志扶智之际,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和走访发现,四川省甘阿凉(简称“三州”)地区在近年教育扶贫政策的指引下,女生受教育情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入学比例非常高;女生小学段比初中段入学入学情况明显更好等现状。社会与教育发展规律、当地文化观念影响、家庭经济收入、国家政策支持是导致这些现状的主要原因。近年国家脱贫攻坚的政策帮扶、互联网时代的教育资源、精准帮扶单位实力的充分借用是提升该地区女生教育水平的关键。

关键词:三州地区;教育扶贫;学龄女生;教育

四川省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简称“三州”)地区,地理位置偏远,环境恶劣,不利于信息沟通和经济发展;地貌崎岖,交通不便,农业落后,其他产业形态弱小,当地居民收入较低;三州地区民族成分多为藏族、彝族、羌族等少数民族,或与少量汉族混居,文化发展较缓慢。鉴于以上因素,三州地区成为四川省的贫困地区和重点帮扶对象。教育扶贫——“扶教育之贫、靠教育扶贫”成为了长远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方法。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随着深入当地的实地调查,三州地区女生受教育情况的现状如下:

(一)受当地民族文化影响,文化理念并不支持女孩子受教育

因为地理位置等原因,三州地区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民族文化保留较好,但也因为不能和其它文化碰撞交流,导致很难借鉴其他文化中的优秀内容,致使本民族文化发展缓慢。在长期形成的文化中,女子在体力上的弱势决定了男权文化对其命运的安排,女子被引导在家庭生活的安排和照顾方面发挥更多能力。当地文化希望女生能够在家庭中劳动并从中习得日后家庭生活的必要技能。

(二)受国家政策指引影响,当地学龄女生受教育的比例较高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连片贫困地区不时传来“摘帽”喜讯,剩下的深度贫困地区越来越少,攻坚克难的目标越来越精准。国家和精准帮扶地区加大对四川省三州的帮扶力度。政策指导、经费支持、干部支援,体系化系统化帮扶,效果显著。三州地区狠抓“控辍保学”,加大摸排核查力度,落实责任到人,有效的提升了义务教育阶段女生的入校比例。

(三)小学段学龄女生受教育情况最好

在实际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因为政府财政使用补贴的形式对到校就读学生给予生活补助,补助吸引了困难家庭把女生送入学校。”在到校人数比例的数据上,我们看出女生入学情况较好。很多当地家庭考虑女孩子太小在家不能承担家务,还要在家里吃饭,不如送到学校去有补助还有学校负责伙食。离家太远的小孩住在学校还有老师专门照顾。这样省去了家庭照顾孩子所要付出的人力成本,对孩子的生活照顾也更好。

(四)初中段学龄女生受教育阻力巨大

女生在进入初中前后,入学情况发生明显变化。因为经济原因和文化观念,能够升学读高中的女生不多。而且高中不是义务教育,没有经费补贴,女生所在家庭一般不能继续支持孩子学习。女生到初中阶段,年龄身体发育也已经可以在家中承担更多的家务劳动,家庭和女生本人的入学动机开始发生改变,两者都希望女生能够顺利接轨家庭工作内容,辍学情况有明显升高。这也成为当地“控辍保学”的一个难点。

(五)家庭综合实力严重制约女生受教育

教育作为投资高、见效慢的家庭提升方式,在经济能力低下时是家庭首先放弃的选项,也是使家庭陷于贫困无法改变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讲,经济情况不好的家庭夫妻受教育情况差,观念落后,他们会更短视的看重眼前的家务需要有人来分担;也有很多人考虑到女生嫁人之后与家庭无关,不愿为女生投入教育成本;不少当地初中女生家庭等着女儿出嫁,能够“卖”个好价钱。

二、分析与讨论

女性因为在人类长期繁衍过程中被赋予的社会角色,一直被认为在智力上不及男性,没有必要受教育,长期以来的“女子无才便是德”深刻的影响着我国女性的教育观念。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论述到“女子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国家,整体经济实力更强,美国最强、英国日本等次之,土耳其、印度等再次之[1]。”即便在当今最发达的美国,其女性受教育的进程也坎坷艰难[2]。

(一)人类文化的延续,大众对女性的要求以家庭责任为重,女生受教育普遍滞后

人类社会随着工作内容更多的依赖男性的力量,女性的社会定位和工作重心转移到繁育下一代和为男性提供更便利的家庭保障条件。女性生理的柔弱和心理的温柔耐心更利于从事家务劳动。家务劳动在现代社会之前,没有出现批量生产和行业分工精细化。女性在家庭生活中需要的技能主要从父辈中继承而来,也需要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实践提升。即便是我国近代和西方发达国家,最初面向女生的教育也以家庭劳动内容为主,学校最初的女性教育目標是培养更好的女儿、人妻、母亲。四川三州地区因为社会发展的落后,对女生受教育的定位仍然隶属于家庭之下;同时,当地民众生育意识落后,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大量生育造成家庭经济压力大:学龄女生若在家中排位较长,需在家里承担很多抚养弟弟妹妹的重担。对女生受教育产生较大阻力。

(二)社会发展的阶段,农业社会向工商业社会转型的必然,女生受教育开始兴起

农业社会等生产力低下的社会形态中,男性因为身体力量等原因,在家庭生产中起到主力作用,女性只能承担起如织布、洒扫、做饭、带孩子等工作[3]。工商业社会发展后,依靠力量完成的工作种类慢慢减少,拥有一定知识的女性也可以承担原先只由男性承担的工种。女性在耐心、细心等性格方面的优势在诸多领域表现力优于男性。女性有了希望和男性一样接受同等教育的需求。社会方面也看见女性接受教育并没有和男性产生性别方面的差异性,社会也开始默许女性接受教育。四川省三州地区在国家教育扶贫政策的大力指引下,政府、学校大力推行学龄儿童必须接受教育,很好的开启和保护了当地女生受教育的权利。即便在当地居民不能认识女生受教育的长远利益的时候,用政策推动加社会需求的方式来促进女生受教育是高效的举措。

(三)家庭发展的需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时代主题,女生受教育备受重视

四川省三州地区的女生教育状况,不论是当地的小学段还是初中段,女生受教育的情况比我国落实教育扶贫之前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女生基本不上学,上不起也不用学,家里都是男孩子读书。现在在小学段,只要是学龄的孩子,女生也基本都能到校就读。即便是有一定“控辍保学”压力的初中段,还是有不少家庭同意女生读书。我们还是冷静的发现,女生受教育的情况改变有内在观念的深层次变化原因,也有很多匪夷所思啼笑皆非的因素影响。比如:反正学校发补贴,去学校读书是为了领取补贴,回家后做家务,该做的事情一样都不能少;还有,当地一些愚昧的居民,让女生读书时因為在女孩婚嫁时可以“卖”更好的价钱,向男方家庭索要更多的彩礼。但是,不管是哪个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都在推进四川省三州地区的女生接受教育情况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在凉山州普格县和布拖县的调查中,当地教育部门相关人员向我们介绍,有一定追求的家庭,会努力想办法把自己的女孩子送到更好的城市如西昌进行学习。

(四)个人发展的追求,需求层次理论是每个人的发展顺序,女生受教育满足自我

四川省三州地区近几年的发展突飞猛进,有些对口援建的学校还有电子黑板等较为先进的教学设备。伴随通讯的发展,近年外出务工人员带回来的见闻和感受,对口援建当地的干部,顶岗的老师等,经费支持给当地带来的新面貌,多元化的信息渠道使当地女生开始萌生要把握自己命运的先进理念。一些家庭能给予支持的女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到外地求学改变命运;条件不好的家庭中的女生也耳濡目染,不甘心过父母那样的生活,想要尽力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通过借用国家政策的帮助完成至少初中的教育,为自己谋求恰当的工作,满足自我发展的需求。

三、建议与结论

(一)通过切实提升当地居民物质生活条件来吸引女生接受教育

脱贫攻坚给予的政策性经费已经让当地百姓深刻感受到了国家的扶持力度。新修的教学楼窗明几净,看似和发达地区的教育差距正在减小,但实际走访中发现,当地的严重缺水等问题靠经费支持远不足以解决。女生不能从繁重的家庭劳动中抽身出来,很难保证学校教育的接收效果。当地百姓生活条件的基本改善是他们排除后顾之忧愿意把女生送到学校来的重要因素。

(二)新时代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为女生接受优质教育提供新渠道

针对女生的性别教育不但能为比男生懂事更早的女生提前进行安全教育、自我保护教育、自我发展教育等,更能对以后进入家庭生活中女生应该扮演的角色、承担的任务、展示的姿态进行全面的提升。借助现今的互联网优势,既可以节约经费,又可以享受先进理念教育,是四川省三州地区,地处偏远,优秀师资难以引进,不能在本已严重缺乏的师资中继续抽调的这一尴教育尬局面的有效措施[4]。

(三)把握政策优势,借力用力,以整体教育水平提升带动女生教育水平

针对四川省三州地区,教育扶贫工作中,由四川省教育厅从中协调,精准对口相应地市和单位。在各地各单位的帮助下,帮扶政策落实责任明确,考核清晰,充分借用对口帮扶单位的实力和资源,在短期内借助扶贫干部、顶岗教师、大学生教育实习、暑期社会实践等方式,快速提升自我教育水平,用整体水平的提升带动女生受教育水平的提高。

(四)宣传自我民族文化,通过继承和发展促进女生受教育水平提升

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当地民众的价值来源,也是本民族的生命所在,里面必定有传统美德和普适准则。发扬和宣传民族文化,让女生接受教育不必和自我根深蒂固的传统价值对抗,更有利于取得所在家庭的支持,也更利于增强女生自信,有利于其更勇敢的面对现代文化和教育,有利于其接受现代教育后更好的融入社会看待家庭。

四、启示与展望

当地一些有识学校通过自己的一些特色项目帮助女生拓宽高级教育的晋升渠道。如布拖县某镇中心校的校长利用学的优势,大力推动本校的女子足球,斥资聘请老师修改场地,让这些孩子能够接受更高级别的教育,从而改变三代人的命运——该女生父母、自己、子女的命运。

参考文献

[1] 王美秀.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与女子教育的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3).

[2] 金莉.十九世纪美国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轨迹及性别定位[J].美国研究,1999(04).

[3] 刘苏荣.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扶贫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基于云南省怒江州的565份调查问卷[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02).

[4] 韩俊兰.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J].中国高等教育,2020(07).

猜你喜欢

教育扶贫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教育扶贫,助力精准扶贫
新时期特困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机遇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