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消费主义下当代玩具设计的思考

2020-11-09马克

锋绘 2020年6期
关键词:心理发展消费主义

马克

摘 要:社会的进步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不断改善,思想意识也得以不断更新。在消费主义的思潮中,表达商品价值的设计也在对消费市场的迎合中不断推陈出新。随着人们对儿童成长的日益关注,与儿童相关的消费占比愈加明显,以儿童玩具为代表的商品设计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逐渐呈现出相似的特点。本文旨在对当代玩具设计特点的分析中,阐释其对儿童心理成长的影响,以对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合理的玩具设计给予启示。

关键词:消费主义;玩具设计;心理发展

商业化产品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消费。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更新,产品设计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尤其在当代消费主义风潮盛行的背景下,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玩具设计也逐渐注入了各种全新因素,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刺激消费欲望。这些因素有时不可避免地对儿童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1 消费主义概述

消费主义是指在消费过程中追求超出自身实际需求和物品或服务的使用价值的商品,并在这种奢侈消费中获得心理满足,视之为生活目标和人生价值的消费观念。这种消费观念往往会带来物质过剩、资源浪费等问题。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人们不是为了满足实际需要而消费,而是为了追求消费欲望与激情的释放,达到虚荣心的满足。商业化产品因此逐渐在设计与推广中人为制造并激发人们无法拒绝的消费欲望,激起消费热情,从而在消费中实现商品生产的目的。

2 当代玩具设计的特点

2.1 高对比度、高饱和度的色彩

色彩是突出玩具个性化与趣味性的重要元素之一。当代玩具设计的色彩较为丰富与多元,但对比度、饱和度往往较高,鲜亮明艳。色彩丰富、高对比度和高饱和度的玩具具有很强的视觉吸引效果,能迅速吸引消费者眼球,集中儿童的注意力,激起儿童的好奇心与想象力,但久而久之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审美单一,体验有限等问题,不利于丰富儿童内心世界,和提高对色彩与情感的认知能力。

2.2 频繁的更新换代

相较于跳皮筋、“跳房子”,玩零碎布料手工制成的娃娃等这些没有染上商业色彩的纯朴时光,现在的童年充斥着各色流水线生产的工业玩具,玩具的获取渠道也大大拓宽。资本控制下的玩具设计不断制造新功能,媒体宣传不断推出新系列、新玩法,引导孩子产生新奇感,创造出新需求。琳琅满目的货架、独具创意的广告节目挑逗着人们的神经,消费者的理智逐渐被淹没。相对理智的家长也逐渐在孩子的吵闹声中和被同伴孤立的担心中一再妥协。于是,“过时”玩具被扔在一旁,孩子们在时髦物件的拥有中获得满足感,在不断更新的新奇事物的探索中获得乐趣。

2.3 具有系列性

很多玩具公司往往会在某个初始原型的启发下,购买了专利和形象后研发玩具。为了刺激消费,他们会开发动漫作品,然后翻拍漫改电影以提高玩具知名度,从而提升销量。在各种宣传与包装下,玩具公司塑造了一个个虚拟世界的明星,没有生机的物品变成有着精心设计的来由与故事的朋友。故事中的每个角色之间都有着密切的互动与联系,有血有肉,个性十足。它们甚至共同构成了独特而完整的世界观,给人们带来超越现实的幻想。与此同时,它们还制造出吸引人们多重购买的世界,其全套人偶、各色场景、时尚配件、系列周边,无一不让人眼花缭乱。漫画、动漫、电影为明星玩具成功塑造出的形象,俘获了人们对其与所在系列的忠诚度,促使人们心甘情愿地在消费中获得拥有它们的快感,并乐此不疲。

2.4 注重教育功能

历代玩具都承担着“教育”功能。不同时代和地域的玩具和游戏都是对成人世界的模仿,通过成人活动的模仿,让孩子感受成年世界的权力和意义,又同时避免了真实的危险与负担。

现代玩具设计也认为玩具的教育功能可以为孩子塑造一个更好的未来。而这未来之路往往被清晰地规划为男孩和女孩两条。

为男孩设计的玩具通常带有科技元素,是科学与工业品的映射,是技术与想象力的结合,一些机甲类玩具带来戰斗的热血,满足了男孩拯救世界的幻想。从游戏中,男孩培养了创新意识,体会到竞争与合作的力量。而为女孩设计的玩具大多是娃娃及其附属配件,以现代家政和私人生活为主要内容。过家家、茶话会游戏让她们体会家庭温情,教会她们培养时尚个性的个人魅力,和人际交往的技巧能力。这两条不同的未来之路展现了两种不同的未来景观。

另外一些没有性别区分的益智类玩具,如积木类、卡片游戏类、早教机器类等,在商家的标榜宣传中,它们能锻炼动手能力,开发思维能力,更能让孩子在玩耍中不知不觉赢在“起跑线”。父母的心理被紧紧抓住,在不拥有就会落后于人的暗示中,往往不加思索就替孩子尽数收入囊中。

3 当代玩具设计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3.1 审美单一

儿童玩具设计需在满足安全性和人性化的同时,突出个性化与趣味性元素。多样而合理的色彩组合和材质选择能引起儿童持久的兴趣,使其从中获得无穷的乐趣,并在审美能力的培养中释放想象力,甚至与他们建立长远的情感联系。

而市面上的许多玩具质量良莠不齐,许多商家与制造商往往牺牲产品质量与设计质量,批量化生产材料廉价、色彩搭配简单随意的低劣产品以降低成本。在这样粗制滥造的审美环境下,孩童易潜移默化地养成单一化的审美能力。

在玩具外观设计中,应基于色彩理论对产品进行美观的视觉协调规划,在对基础色的运用中,加入对色调调和、明暗度、纯度等多领域的探索,同时可以在排列组合的装饰中突出重复性、放射状、渐变色,形成多样的色彩表现力,避免杂乱,建构内在秩序,从中创造出更多可能,从而启蒙儿童的秩序感思维认知、多元化的审美能力和多维度的想象力。

3.2 情感贫乏

儿童玩具是重要的情感载体,经过合理设计的多元化造型、色彩可以传达情感因子,引发儿童积极的联想与情感共鸣,帮助儿童进行情感体验学习。而在追求效率与利润的消费主义市场影响下,玩具色彩有限,形状中规中矩,造型固定于流行的几个特定模板之中,久而久之,孩子缺乏兴趣,限定的组装模式难以满足更多体验的需求,难以在玩耍中获得认知与自我表达,无法与其产生情感连结。

围绕IP电影、动漫生产出的热门人物玩具似乎是弥补情感体验匮乏的突破口。这些人物惩恶扬善,热血十足,满足人们拯救世界的幻想。虚拟的它们在情感的连结与共鸣中使得孩子乐此不疲地购买周边产品,畅想现在与未来。然而,虚拟世界价值观的过度摄入容易使得孩子掉入消费主义“陷阱”,也会对现实产生不切实际的期待,养成非黑即白、完美主义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例如,男孩有时会在面对矛盾冲突时,觉得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而女孩有时会沉迷虚拟人物完美的容貌身材,通过整容、节食等不健康手段以求达到黄金比例。这便是误入了情感共鸣的歧途,缺乏对真实人性与现实世界的接触与了解,无法体验到真实的情感互动与交流,难以对周围发生的多样的家事国事产生立体、多元的认知,和真情实感的共鸣。

快速更新换代的系列玩具更是加重了这一点,对现在的许多孩子而言,玩具的意义从陪伴的好友,逐渐变为求新、求酷的工具。为满足自己的新鲜感和占有欲,或是小伙伴之间对潮流的攀比心,破旧玩具、过时玩具被扔在一边,新玩具过不了多久也被迫蒙尘,永远有更新的来填补心中空缺。在一味喜新厌旧心态的引导下,有些孩子过于自我,在待人处事中缺乏耐心与恒心,在与伙伴的人际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同理心缺失,缺乏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共鸣与包容。

3.3 缺乏多元化人格特质

玩具早在设计之初便拟定了受众群,并具有明显的性别角色倾向。生产商为迎合大众对男孩、女孩的刻板印象和不同期待,针对希望男孩斗志昂扬、思维创新的消费者设计更多体现科技的机甲车船、组装建筑,为认为女孩应该热爱家庭、培养个人魅力的消费者设计各具特色的模拟小屋、时装娃娃。

孩子往往由于性别角色的固定,只能体验到单方面的乐趣,心理成长逐渐受到限制,思维认知因此而变得单薄,不利于形成平等的性别认知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元化人格特质更满足社会的需求。美国心理学家贝姆(Bem)提出了双性化人格理论,将人格分为女性化、男性化、双性化和未分化四种类别。儿童时期是性别角色认知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游戏活动、玩具选择、角色扮演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儿童主体意识的成长。

无论男孩还是女孩,他们发展的可能性是多元的,约翰·洛克的“白板说”将孩子的心灵定义为没有倾向的白板,是外部环境塑造了他们迥异的性格特征。孩子的玩耍是好奇心的探索,是天性的自由表达,应鼓励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自娱自乐,而不是受到控制与压抑。卢梭也提出,孩子天生带有纯朴天真的美德,父母应该通过鼓励与赞赏帮助孩子表达个性,允许个性发展,引导他们自发性成长。孩子不是微型的成人,扭曲其天性的揠苗助长,或是因性别区分而教育不均,使其过早地接近成人只能得到早熟的苦涩果子。

玩具设计应关心孩子真实需求,在创新中激发孩子想象力与自发性学习能力,而不是在强调性别角色的基础上重复生产类似商品。应丰富玩具种类,在设计中将性别倾向模糊化,为孩子创造多元化的成长空间。

3.4 缺乏学习主动性

在人们普遍焦虑的现代社会,对教育产品进行消费便成了担心孩子屈居人后的父母们的压力出口。寓教于乐的玩具设计理念受到一致追捧。一些嗅觉敏锐的生产商过度注重玩具的教育性功能开发,设计出直接灌输知识的玩具,并大力宣传其出色的知识输出效果。这种目的性强、功利性强的玩具似乎是一条让孩子快速学习的捷径。忽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超前学习,和不顾儿童不同阶段的信息接受特点的单一的知识灌输模式,久而久之都会过早消耗孩子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的乐趣,在玩耍过程中易有倦怠感,甚至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影响具有自我发展意识的自发性学习的培养。

自主学习是趣味引导的自发性的行为,是养成良好的终身学习习惯的基础。许多西方教育家都有类似“趣味学习”的论述。中国著名教育家梁启超更是在“把趣味当手段”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把趣味当目的”。可见过分强调教育效果而忽视趣味性是本末倒置的。益智玩具设计应当以引导儿童对外界的兴趣为主,教授知识为辅,鼓励孩子进行自主探索,有利于顺应各阶段学习特点的自我发展和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结语

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当代玩具设计的新元素具有相似的特点,迎合了消费市场的需求,也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了影响。本文指出了当代玩具设计的特点和影响,为合理设计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引导孩子自主成长与自我发展是必要的。希望未来的玩具设计能不断创新,探索各具特色的新形式,為儿童创造多种可能性的多元化世界。

参考文献

[1][美]加里·克罗斯.小玩意:玩具与美国人童年世界的变迁[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16.

[2]张泽山,曾欣.色彩在儿童积木玩具设计中的情感表达[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03:61-62.

[3]Bem Sandra L. Gender schema theory: A cognitive account of sex typing[J].Psychological Review,1981,88:354-364.

[4]王彩霞.洛克“白板说”对儿童教育的启示[J].理论观察,2012,03:10-11.

[5][法]卢梭.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608-627.

[6]梁启超.梁启超论教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186.

猜你喜欢

心理发展消费主义
Film review:WALL·E
网络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策略研究
警惕工具主义和消费主义对历史的扭曲——在当代历史记录者大会上的演讲
消费主义视角下传统集市贸易的现代化解读
童话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分析家庭对学前儿童基本运动能力的研究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
客体关系视角下家庭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消费主义文化逻辑与文学的欲望叙事——论《嘉莉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