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武汉市共享农庄发展思考

2020-11-09李翠军

决策与信息 2020年11期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农庄共享经济

李翠军

[摘    要] 共享农庄是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相融合的新兴业态。通过结合数字+农业、5G等,能把大量贫困地区的“空心村”变为“乡村旅游+民宿+农趣+农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美丽乡村,有效盘活贫困村。武汉市于2018年启动共享农庄的建设,并在规模和效益上取得了成效。同时,共享农庄也存在建设起点低,缺乏系统规划引导;农户主体地位难保证,发展后劲不足;现代网络技术支撑、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卫生安全服务设施不足等制约共享农庄发展的问题。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更加大了对共享农庄业态的冲击。后疫情时代武汉市共享农庄的发展,需在加强对共享农庄规划、管理、扶持和引导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卫生安全服务设施,充分运用数字+农业、5G、区块链技术等,把“云农庄”和“来农庄”结合起来,真正推动共享农庄新业态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乡村振兴;共享经济;农庄;共享农庄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20)11-0084-07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要求各地按规划落实。2018年,武汉市政府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市情、市貌,力推发展共享农庄,把其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2018年5月,武汉市政府出台《关于创新推进共享农庄建设提升“三乡工程”建设水平的指导意见》,鼓励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大胆创新,探索“三乡工程”建设主体与村集体、村民合作改建农房、建设共享农庄,形成共建共享机制,并提出到2020年共享农庄的发展目标。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疫情重创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对经济全球化产生严重冲击。疫情周期长,国内控制住了国际上又全面暴发,对交通、旅游、餐饮、住宿、影院、文娱等服务性行业影响非常大。现阶段国内疫情已得到控制,在精准防控疫情的同时,复工复产已有序展开。在这样的双重背景下,方兴未艾的武汉市共享农庄进展如何,面临哪些问题,如何突破和解决问题?是我们研究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农旅产业融合时需要重点研究、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国内外共享农庄的发展经验

(一)共享农庄概念

共享农庄是共享经济范畴中的一种“农业+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业态[1]。共享农庄,简单地说就是在不改变农户所有权的前提下,将一些有条件的村庄、农场、闲置农房进行个性化改造,形成一房一院一地,并根据市场需求改造为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田园生活、度假养生等多种模式,再通过互联网对外出租,通过互联网平台与城市消费者进行需求对接,形成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以及城市消费者共享共赢的一种新业态。具体而言,共享农庄是以共享理念为理论支撑,以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为技术支持,以多元化、个性化、自主化的消费需求为市场支撑,通过“企业 + 农村合作社 + 农户”的合作模式,借助共享平台,实现乡村闲置资源的产品化转化[2]。

(二)国内外共享农庄的发展经验

国内外有一批开发较早、较为成功的共享农庄。尤其是近年来,在中西部地区贫困但自然资源禀赋较好的乡村,逐渐在形成“乡村旅游+民宿+农趣+农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共享农庄产业链条,有效地盘活了许多贫困的“空心村”。笔者梳理了5个国内外发展得较好的共享农庄(见表1),从时间、规模、共享活动、盈利来源、特色和经验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这五大共享农庄成功的经验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一是共享农庄的选址都在城市内或城市近郊,既方便游客到达,又客源上亦有保证。如德国公主花园位于柏林市区,属于城市中的农庄;日本Ma Farm农庄位于东京近郊,从市区自驾2小时内就可到达。

二是共享农庄的活动内容丰富,能抓住并满足客人的多种需求。各式各样自助式服务内容十分丰富,如各种劳作、参与土地租赁、听农技讲座、听农场周末音乐会、订制健康主粮、农场体验、组织摄影、绘画、品茗、美食等各类社群活动。这些项目完全能满足都市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偶尔来体验一下的个性化需求。

三是农庄的经营风格各有特色,各有主打。有的侧重自助服务,有的侧重农事体验,有的侧重亲子体验,有的侧重科普、教学,有的则侧重定期举办节事活动和共享文化活动,等等。这些农庄的共享项目在经营上大部分实现了不重复建设和错位发展,因此很有发展后劲。

二、武汉市共享农庄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武汉市发展共享农庄,在明确了发展目标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推进措施。如启用了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开发了“三乡工程”网、手机App等线上应用,拓宽了共享农庄融资渠道,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与社会资本、大企业成立平台公司,进行整村综合开发,对现有农房进行改造升级,等等。实施两年来,武汉市共享农庄的发展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武汉市共享农庄的发展现状和成效

1. 明确发展目标。2018年5月,武汉市政府提出了推进共享农庄发展的两年目标:到2020年,累计吸纳社会投资150亿元;完成在100个行政村建设可供市民度假、养生、种养、休闲、居住的共享农庄1万户;打造2~3个以都市田园综合体为依托的共享农庄集聚区;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社会治理能力;农庄实现销售收入总额200亿元。

2. 网络平台搭建和首批引流成功。2018年6月,武汉市为推进共享农庄业态的发展,方便市民智能找房而开发和推出了网络平台——“三乡工程”网。在平台上,首批发布了411户共享农庄和2526套空闲农房的信息。通过手机微信公众号“三乡工程”网和手机App“乡愁荟”,均可以实现线上全景式看房和VR沉浸式虚拟看房,还可以在线预订、在线评价,等等。

3. 江夏区、黄陂区、蔡甸区共享农庄发展走在前列。至2019年底,“三乡工程”网推送了武汉市六个新城区的精品农舍3161户,其中江夏区883户,蔡甸区876户,黄陂区757,新洲区585户,汉南区49户,东西湖区11户。其中,全市特色农庄共729户,以都市田园综合体为依托的共享农庄集聚区中,木兰胜天农庄、紫薇都市田园和梁子湖休闲体验集聚区客流量位居前列。

4. 武汉市共享农庄的规模和效益初显。至2020年8月底,武汉市组织实施“三乡工程”的行政村已达1585个,累计吸纳社会资金512.6亿元,签订出租协议的农村空闲农房3.98万套,建成精品农舍3161户,农民增收明显。与武汉市推进共享农庄发展的两年目标比,行政村个数和吸纳社会资金数已提前实现目标,但在建成共享农庄户数和实现农民增收两个方面还需加强。另外,武汉美丽乡村建设正由散点村落向整片、带状整合发展。2020年开始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目标是打造成为乡村振兴全国示范品牌。

(二)武汉市共享农庄发展中面临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1.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共享农庄业态产生巨大冲击。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疫情重创了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对经济全球化产生严重冲击。疫情的发生,致使武汉罕见“封城”,全面停工停产两个月有余,对武汉的高质量发展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冲击。因疫情周期长,国内控制住了国际上又全面暴发,疫情对服务业产生严重影响,特别是对交通、旅游、餐饮、住宿、共享农庄等行业影响非常大[3]。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武汉市共享农庄的发展有所停滞,农庄空置一时成为常态。面临这种冲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5G、数字+农业,打造“云农庄”与“来农庄”的融合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2. 共享农庄起点低,缺乏系统的规划和引导。发展共享农庄,是有多重利好的。随着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战略和武汉市“三乡工程”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也大大激发了村集体和农民的积极性,农户愿意将农地、农房、农具等出让或入股给企业去经营共享农庄。经过实地调研发现,武汉市共享农庄的发展目前还没有一个系统、全面、整体的规划,尚不能很好地引导各区、各乡(镇)、村去整体的统筹规划发展。造成的结果往往是一哄而上的乱开发和重复建设,而这些建成的共享农庄多为起点低、没有特色、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差的项目,这其中因“先天不足”而夭折的也不在少数。

3. 农民主体地位难以保证,共享农庄后劲不足。一是农户主体地位不足。共享农庄发展的初衷是为了盘活农村闲置土地、房屋、农具等资源,让市民、能人和企业下乡租房租地,让农民受益,并且把农村建设得更美。因此,农户在共享农庄的建设、发展中应该是主体之一。但在与企业、政府合作开发的共享农庄中,农户由于资金不足,能力不够,他们主要是通过出让土地、空闲房屋给开发企业,或以土地、房屋入股的方式参与共享农庄的开发建设。这使得他们的参与性不强,话语权较弱,继而导致他们在利益分配中获得的实际收益达不到预期,这与发展共享农庄的初衷是相悖的[4]。二是缺乏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和技术指导。农民技能的不足,也导致其很难真正有效地参与到共享农庄的经营、管理和服务中来,无法形成合力,这也是导致共享农庄后劲不足的原因之一。

4. 共享农庄发展中技术支撑不够,网络推广有待加强。一是目前武汉市共享农庄开放程度较低。运营的主要是房屋租赁、自行耕种、托管代种、产品认养、采摘、农家乐等低端产品,而高端的、大型的、互动型、体验型、科普型的共享产品十分欠缺,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技术的智慧型共享农庄就更为稀少,还无法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生产与消费体验。二是网络推广平台利用不够。调研中发现,“三乡工程”网平台推出的3161户精品农舍中,真正得到消费者点评的不到30家,总的点评条数不超过20条。这说明 “三乡工程”网的知名度不高,流量过少。而在美团网,木兰胜天农庄有2900多条评价,紫薇都市田园有2100多条评价,梁子湖龙湾度假村有1460多条评价,加强平台的引流和推广势在必行。

5. 共享农庄周围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卫生安全服务设施需完善,管理需加强。一是基础设施欠缺。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落后的乡村基础设施还非常落后。有的村镇没有交通干道可达,有的村镇还没通网络,有的村镇快递不能直达,有的村镇的供水供电时常出现问题,等等。这些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的薄弱和缺失,直接限制武汉市共享农庄的发展。二是缺乏公共卫生安全服务设施。在新冠疫情平稳之后,加强农庄周围公共卫生安全资源的覆盖尤为重要,如配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所,等等。三是缺乏长效的规范管理。由于缺乏长效的规范管理,有些农庄的管理者和服务者法律意识、契约精神和服务意识还跟不上,不能给客户提供较好的服务,也制约了农庄的持续向好发展。

三、后疫情时代武汉市共享农庄业态发展的对策

武汉市共享农庄的建设发展是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四水共治”,打造滨水生态绿城,构建良好农旅休闲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新冠肺炎疫后武汉市共享农庄发展,在加强规划、管理、扶持和引导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卫生设施的建设,加强技术支撑,运用数字+农业、5G、区块链技术等,把“云农庄”和“来农庄”结合起来,真正推动共享农庄新业态的高质量发展。

(一)注重規划引领和统筹发展

武汉市要做大、做强、做好共享农庄,首先是要有一个整体的、通盘的考虑和规划。一是共享农庄的整体规划要主动对接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对接好武汉市及各区的土地规划和产业规划,做到与其他规划相统一、协调,多规合一。不可超越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等规划红线[5]。二是要把武汉市共享农庄发展和正在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文旅融合和全域旅游建设统筹结合起来,使共享农庄的发展能够借力又快又好地发展。三是规划上各新城区共享农庄的发展要有“错位”思维。要从全市的高度去统筹6个新城区,按照各自的乡风乡情和特色,做到“错位”规划。即各共享农庄主体要结合本区、本村资源、环境和区位优势,充分考虑市场需求,推出蕴含独特魅力的特色农庄产品和具体项目。四是把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写进规划。规划中要特别注重生物安全和流行病的防控,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加强对武汉市共享农庄发展的政策支持与引导

从共享农庄的开发模式看,加强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政策引导对共享农庄的发展尤为重要。一是财政、金融的支持政策。不断更新财政投入的使用方式,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采用贷款担保、贷款贴息、先建后补、担保补贴、以奖代补、政府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等多种形式来支持发展。金融保险政策不断创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共享农庄的建设[6]。二是对接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三产融合、农村脱贫攻坚、田园综合体试点等多项政策,争取对共享农庄建设的政策支持。三是政策引导,实现共享农庄建设与乡村旅游开发经营资源共享。把武汉市共享农庄建设与全域旅游、休闲农业示范点、乡村旅游示范点、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相结合,统筹协同推进。四是打造标准化“共享农庄”品牌。武汉市可建立健全“共享农庄”标准化体系,并进行认证,以保证消费者真正享受到绿色、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和相关服务。支持农庄建立农业物联网系统和可视化监控系统,实行全程可视化生产,把好产品、服务质量关。

(三)正确引导,加强农民在发展共享农庄中的主体地位

加强农民在发展共享农庄中的主体地位,需要正确引导。武汉市新城区村庄多,空心村也较多,发展共享农庄,将农村闲置资产、资源盘活利用,是带领农户持续稳定增收、脱贫致富的新路子。一是各区政府、乡政府可以安排专门人员,对辖区内的共享农庄提供一对一的业务指导服务,协助农庄业主办理相关手续,使农庄建设尽快走上正轨。二是促进企业与农民形成长期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农民在共享农庄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让农民也能参与到共享农庄的建设和管理中来,打开企业盈利、农民受益、生态增益的共赢新局面。三是为农民提供培训服务。把培训和聘用结合起来,培训出更多的专业技能型农民,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也为开发新产品、服务提供技术保障。

(四)加强技术支撑,拓展网络平台,加强“云农庄”与“来农庄”的融合发展

疫情之后的共享农庄的发展,一些客人对“来农庄”可能会有所顾忌,而对“云农庄”感兴趣。武汉市共享农庄的恢复发展需要抓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网络平台,加强“云农庄”与“来农庄”的融合发展。我国建设新农村和美丽乡村,除了对资源和土地的盘活,更关键的一点是要有技术支撑,要运用现代数字技术,为农业和土地赋能。一是要充分运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把平台搭建好。所有共享农庄的信息不仅要在“三乡工程”网站上推出,还应该在美团、大众点评团、口碑、抖音、哔哩哔哩等消费者熟悉的平台上用视频、直播等形式多频次推出。这样才能起到较好的推介、推广效果。二是要在共享农庄开发建设中重视数字技术的运用,运用VR、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强智慧共享农庄的开发建设。三是拍摄武汉农庄的视频、直播、美篇等,在各种媒体上做武汉市“云农庄”的推介。四是提供更方便、更贴心的线上服务,使客人从“云农庄”到“来农庄”都能享受到便捷、温馨的消费体验。

(五)加强共享农庄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卫生和安全服务水平

政府相关部门要按照规划,加强共享农庄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有持续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提升中来。已选址、已开建的共享农庄,按照庄内基础设施主要由业主投资建设,庄外基础设施配套主要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原则来推进。可把基建和配套设施、配套服务作为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来抓,加快推进基建设施和配套建设的进度,促进农庄尽快形成规模。共享农庄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渠道可有所扩宽,政策上可创新一些鼓励银行、信贷公司等金融机构对发展共享农庄基建提供贷款支持的政策文件。要完善共享农庄周围公共卫生安全资源的覆盖,如配置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所、消毒中心等。

[参考文献]

[1]  刘奕,夏杰长.共享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动态[J].经济学动态,2016,(4).

[2]  杨春淮,李田伟,陈才.海南共享农庄建设的理论研究[J].城鄉建设,2020,(7).

[3]  明庆中,赵建平.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学术探索,2020,(3).

[4]  冯成龙,林文斌,等.构建海南共享农庄与农民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探讨[J].南方农业,2018,(10).

[5]  叶建平,王洁.共享农庄: 海南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J].南海学刊,2018,(3).

[6]  杨奕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海南共享农庄发展现状及对策[J].热带农业科学,2019,(2).

[责任编辑:汪智力]

猜你喜欢

后疫情时代农庄共享经济
“后疫情时代”的管理新焦点:办公环境
掌控“后疫情时代”的五大商业趋势
进击“后疫情时代”
农庄
玉米人农庄
共享经济的冷思考
“共享经济”在中国变味儿了吗
中国网约车的规制范式研究
沙发客的共享经济特征及启示
农庄里的羊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