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秉承中外人文交流使命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发展

2020-11-09顾晓园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国家战略

顾晓园

摘 要: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和北京市教育大会精神,按照《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总体部署和北京市属高校分类发展要求校准办学定位,秉承“中外人文交流”使命,以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发展为己任,以“融中外、兼知行”为办学理念,以外语、旅游为优势特色学科,坚持内涵发展,强化交叉融合,致力于培养“多语种复语、跨专业复合”,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努力把学校建成具有鲜明北京特色的高水平外国语大学,为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关键词:分类发展;人文交流;国家战略;首都发展

辉煌历史: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的深厚历史积淀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提议、在原新华社外文干部学校基础上成立,始终秉承建校初心,在长期办学实践和人才培养中形成了社会广泛认可的二外特色。

1.学校因共和国外交事业需要而建,建校历史立文化初心。建校之初,陈毅副总理亲临学校作报告,并亲定学校教学方针,提出外语教学要“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注重实用、五会并举”;明确了学校主要培养的是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外语和外事干部,要求培养的学生除精通语言外,更要擅长跨文化沟通,形成了学校“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的办学使命。

2.学校因国家文旅事业发展而兴,发展进程促旅游特色。在改革开放的春潮中,学校紧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创新的专业,是全国外语院校中第一个成立非外语专业的学校。1981年,为适应国民经济和国际经济合作迅速发展的迫切需要,学校领全国外语院校风气之先,与国家旅游局合作设立旅游系,成为全国最早成立的旅游系之一;与对外经济贸易部合作设置外经系,成为全国最早开办对外经济合作专业的高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外语强、专业精的多面手和复合型高质量人才。特别是外语和旅游学科、专业建设获得重大发展,形成了学校优势特色,被誉为“中外人文交流使者的港湾”“中国外交官和旅游人才的搖篮”“中国旅游最高学府”。

现状条件: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的有力支撑

经过56年的发展,学校已经发展为一所以外语和旅游为优势特色学科,文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外语类高校,是中国外语、翻译、旅游、经贸等人才培养与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现有办学资源条件不断提升,为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学校不断强化提升以外国语言文学和旅游管理为优势的学科特色。其中,外语学科56年的办学历史形成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学科实力一直位居国内前列,是国际翻译院校联盟(CIUTI)成员单位;旅游管理学科积淀深厚,是全国最早开办旅游管理专业的五所院校之一,拥有全国唯一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旅游管理教师团队,在全国所有高校旅游类学术研究成果中,特别是高水平论文位居前列。二是专业不断拓展,由建校初的13个专业发展到45个,语言类专业突出,已达到26个语种、28个语种专业,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中东欧国家语种和专业基本实现全覆盖,专业特色明显,学科特色更趋显著。三是人才培养层次不断完善,已构建起涵盖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国内外联合培养的完整体系,同时拥有北京市高技能贯通人才培养创新实验项目,不断改革创新,深化拓展人才培养。四是专业师资队伍国际化特色明显,学校专任教师博士率超过50%,在外语主体学科高校中比较突出,具有出国研修或工作经历的教师占比70%以上,外籍教师专家占比超过10%。

改革创新: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的坚强保障

近年来,学校按照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同志“要更好承担培养国际交往人才的任务,要适应北京‘走出去的各种需求”的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服务首都发展这一本职任务,校准办学定位,明确高水平特色大学发展类型,立足特色差异化发展,加强党的领导,强化事业引领,完善体制机制,激发谋事创业担当精神,激活奋发有为动能,为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提供坚强保障;首都意识和首都情怀不断增强,首都特色愈加鲜明。

1.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化政治定力引领事业发展。学校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切实加强学校党委的全面领导,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面推进立德树人,稳扎稳打筑牢“翔宇党建工程”基石,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在高水平外国语大学建设征程中的引领作用。优化党建运行机制,推动党委“带动”、党支部“带领”、党员“带头”;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打造“一规一表一册一网”载体,加大教学科研一线“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选配力度,强化对师生的引领;实施制度严基、方法培基、以评健基“实基三法”,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制度建设,完善党建考评指标体系建设,强化党建事业发展引领。同时,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持续开展校内巡察并推进整改落实工作,推动党组织“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向基层延伸和压力传导,改进党员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持续锻造有能力、敢作为、肯担当,创新推动事业发展的骨干中坚。

2.全面机构改革调整,推动融合创新发展。学校以机构改革调整为主线,以融合创新发展为驱动,不断探索建设具有鲜明北京特色的高水平外国语大学的有效路径,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地完成了全面机构改革调整。强调顶层设计,集中向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开刀;全面集聚师生智慧,广泛征求意见,推动形成改革全面共识;实施方案精准系统,一揽子解决改革过程中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问题;加强改革落地的过程指导,平稳过渡,实现了“改而不乱、改而有序”。经过机构改革,达成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注重向基层倾斜、释放创新活力的目标任务,实现了精简设置、提质增效、问题导向、权责明晰,体现了以本为本、教学优先、服务首都、力促发展,围绕首都需求,组建首都国际交往中心研究院等13个科研机构,为学校融合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保障性基础。

3.着力推动“放管服”改革,激发二级单位办学主体活力。推动做好“权力”的“减法”、“服务”的“加法”、“监管”的“加减法”,不断激发二级单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梳理校内审批事项,下放人、财、物权力,突出二级学院的办学主体地位;全面梳理校内管理监督事项,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建立综合协调指导机制,完善权责清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梳理校内服务事项,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改进服务质量,创造优质高效服务环境。通过系列“放管服”改革,二级学院、科研机构、校办企业谋事创业活力不断释放,为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不断集聚活力。

4.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激活人才奋发动力。围绕“小步快跑”追赶差距、实现目标的重要制度化保障,紧紧抓住人才队伍建设的“牛鼻子”,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突出绩效的薪酬分配制度改革,持续激发教师队伍潜能,有效发挥分配制度正面导向作用,为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教学能力、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等方面全面发力创造条件。打破绩效工资完全按岗分配的体系,通过“放管服”赋予二级单位分配权限,推动事业发展;坚持目标导向,进一步聚焦核心工作,突出“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分配理念和“总额管控,二级管理”分配方式,逐步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驱动绩效管理模式创新,充分体现教职工贡献力,强化激励导向;建立“两级管理,重心下移”的二级绩效分配制度,全面激活人才奋发动力。

5.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全面服务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学校主动作为、专门研究制定了《全面服务北京国际交往中心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集中全校力量提供多元化、定制化、高聚焦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围绕《行动计划》的特色化社会服务、智库研究服务、高精人才培育 “三大计划”、16大任务同时推进开展工作,主动对接服务北京市委办局,全方位拓展与市属企事业单位的战略合作,积极推动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学校进一步强化重点覆盖中东欧16国官方语言的“贯培+本科”非通用语培养特色,加强服务首都的智库建设;组建了首都国际交往中心研究院,成立了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首都对外文化传播研究院、首都公共政策翻译研究中心,围绕北京国际服务贸易及文化贸易、文旅事业发展、城市形象研究、公共政策翻译,强化智库研究咨政服务;主动担当、积极开展多语种志愿服务,助力首都主场外事活动和重大国际体育赛事活动。

科学谋划:擘画高水平特色大学发展新图景

牢牢把握高水平特色大学办学定位和“建成具有鲜明北京特色的高水平外国语大学”发展目标,围绕首都发展和国家战略,聚焦首都城市功能定位,树牢首善意识,立志扎根京华大地、立足京华大地、依托京华大地、围绕京华大地,突出学校市属高校服务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责任担当,彰显特色差异化发展的自觉自信,坚定不移走内涵发展之路,加快推动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发展。

1.加快治理体系能力现代化。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现代大学治理能力体系建设。修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章程》,梳理汇编规章制度,完善和发展以章程为统领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健全发展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持续彰显党建引领推动事业发展的显著优势;建立权责清晰、效能突出的大学行政管理体系,建立优质专业、高效便捷的校园综合服务体系,完善“学者参与、民主决策”的学术治理体系;完善校园法治体系,加强法治教育,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确保学校办学方向正确、办学定位明晰、事业发展可持续。

2.高质量开展高精尖学科建设。以“新文科”建设为指引,以高精尖学科建设为抓手,做强优势特色学科,凝练学科方向,推动交叉融合,紧盯学科前沿,补齐学科短板,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整体水平和综合办学实力,推动高精尖学科服务国家和首都发展水平。强化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传统优势,凝练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科方向,重点发展服务以“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为目标的中译外(对外翻译)研究方向;夯实工商管理学科基础,突出工商管理学科的旅游特色,扩大在国内主流工商管理学科成果的影响力,推动旅游管理成为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以服务行业产业发展、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为重点,着力打造文化贸易及服务贸易、公共政策翻译、对外文化传播、政党政治与政党外交等新的学科增长点,推动高端交叉人才培养。

3.高标准开展一流专业建设。围绕学科建设指引,构建教育部、北京市、学校“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三级体系,凝练专业特色,凸显专业实力,提升专业对学科支撑。高标准开展入选和备选申报一流专业建设,整体带动提升学校专业建设水平;开展校内专业评估,完善学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专业评估与招生联动机制;强化专业群建设,重点打造和建设契合国家、首都发展战略需求的特色专业,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优化专业规划与布局,做好新增和撤销专业的顶层设计,完善专业预警机制,建立和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4.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围绕培养“多语种复语、跨专业复合”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全面实施人才培养重大工程。升级和实施好新版人才培养方案,深化“多语种复语、跨专业复合”人才培养特色,构建面向未来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深化研究生高层次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强化科教结合、学科交叉、开放协同,构建研究生培养特色,强化高层次研究型和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培育。以问题为导向做好“四培一湖”人才培养改革项目的总结和经验凝练,聚焦首都高技能人才需求实际,更好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化协同育人和实践教学特色机制,积极打造、全面实施“红培工程”,强化红色文化育人;开展好国际志愿服务,高标准服务国家和首都重大外事外交活动,依托北京国际志愿服务基地,强化实践育人特色。

5.精准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发展。紧密围绕、全面聚焦、精准服务首都发展和国家战略,着力开展科研提升重点计划。强化优势特色的顶层设计,打造符合主流学科规范、科研特色鲜明、具有全国领先地位、高水平标志性成果突出的学术高地;加强国际服务贸易及文化贸易、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外人文交流、首都形象传播、公共政策翻译、政党外交等新兴特色科研领域建设,引导科研指向性发展,凝聚学术团队、突出研究特色、彰显学术声誉,集中产出高度契合国家发展战略、北京城市功能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学术成果,构建具有鲜明二外特色的新的学术增长极;做强做优特色智库,优化三级科研平台体系,发挥科研创新平台的引领示范作用,引导和推动智库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研究,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实用性的政策建议,推动其向“首都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首都高端智库升级;加深学术平台的国际合作,充分对接国际学术资源,推动学术机构扎实发展。

6.全面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积极应对国际形势变化和疫情影响,优化调整国际化战略布局。拓展国际合作交流新领域,开拓国际合作交流新领地,调整国际“朋友圈”,大力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打造中东欧政要来访高水平特色国际交流品牌活动,探索推进“云外事”,创新推进国际化战略发展。深化国际化特色人才培养,提升国际交流合作质量水平,加强留学生市场开发,积极探索合作办学新模式。潜心打造“留学二外”品牌,发挥首都国际交往中心教育“窗口”作用,为北京“建成全球主要留学中心和世界杰出青年向往的留学目的地”提供重要支撑。创建二外海外孔子学院北京文化中心,建立北京文化海外宣传驻点,常态化推进中国文化、北京文化走出去。

7.全面优化育人环境。立足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需求,坚持文化引领,着力优化调整校园规划建设,打造具有文化底蕴、历史传承、体现时代精神的特色校园。按照“优化空间、完善功能、拆危还绿、传承风貌、彰显特色”总的思路原则,深耕现状校园、织补空间肌理、补齐功能短板,处理好“历史与现代、传统与国际化、远与近、软与硬”的关系,打造具有文化底蕴、历史传承、体现时代精神的特色校园,功能完善规整、环境优美独特的美丽校园;全面推进、深化实施“立体校史馆”建设,持续开展好“翔宇精神”与校史文化传承教育,凸显“二外文化、二外精神、二外气质”。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一所具有深厚历史积淀、显著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高校。学校上下同心同向求跨越、凝心聚力谋发展,将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建设好“高水平特色大学”,把学校建成首都高校高质量内涵发展的典范、首都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对外戰略新型智库创新中心、中外人文交流示范地、首都教育现代化对外展示和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更好担当、更多作为,服务好首都发展和国家战略,为首都城市功能建设,特别是“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作出特殊贡献,为国家和北京未来发展新画卷擘画绚丽色彩!

(作者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于 洋]

猜你喜欢

国家战略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文化产业发展:国家战略新境界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协同研究
网络强国战略下的媒体融合问题研究
发展校园足球现存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
创意设计:引领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日本颁布“国家战略”帮助“老年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