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安市区域旅游一体化的SWOT分析

2020-11-09高进红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六安市六安经济圈

高进红,傅 宝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六安 237158)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断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1-3]。截至2015年,“十二五”期间全国旅游产业总收入增长率超过13%,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了10.8%。“十三五”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旅游产业的进一步优化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旅游产业经历了发展的“黄金期”。2018年,全国旅游产业总收入达到6万亿,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9万亿,占GDP总量的11.0%,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六安地区建置历史悠久,有着浑厚的文化底蕴,历史文化和旅游产业相结合,形成了特色旅游品牌[1,3-5]。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9年六安市实现旅游总收入475.5亿元,同比增长12%;接待游客6000余万人次,同比增长11%。经过数十年来的大力开发,六安市的旅游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在现代旅游产业区域一体化的大趋势下,特别是2019年六安市正式加入长三角经济协调会,给六安市的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1 区域旅游一体化的SWOT分析方法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战略分析法,根据分析对象内部的条件,找出具有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相关因素。其中,S代表 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优势、劣势属于内部因素,机会、威胁属于外部因素。运用SWOT方法分析六安区域旅游一体化,其切入点是对六安市的旅游产业生产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旅游产业的生产要素比较复杂,如图1所示,可归纳为旅游资源、基础设施、地域联动、经济水平、社会需求、企业投入、市场竞争和政策工具8类要素。

图1 六安市区域旅游一体化的SWOT分析要素

2 优势分析

2.1 旅游资源优势

自然资源丰富。六安位于安徽省西部,素有“白鹅王国、羽绒之都”的美誉,是安徽省会合肥经济圈的副中心城市,国家级交通枢纽城市。六安地处大别山腹地,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有大量的旅游景点。截至2018年,全市共有4A级以上旅游景区26处,其中5A级旅游景区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安徽金寨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安徽舒城万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安徽霍山佛子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安徽霍邱东西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建成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

人文底蕴厚重。六安地区的形成最早可追溯到夏禹,为夏属皋陶后裔封地,而六安之名,始于汉武帝。六安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主要有皋陶文化和红军文化。皋陶文化的文化内涵为兴“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共(恭)、子孝”)、定“五礼”(即“吉、凶、宾、军、嘉”),皋陶是黄帝后裔、李氏始祖,唐天宝二年唐玄宗追封其为“德明皇帝”,六安城东的皋陶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军文化是六安文化的要素组成部分1930年至1932年期间,六安苏维埃政府建立了红日剧团、金家寨剧团等新剧团,主要艺术形式有戏剧、绘画、歌谣等,同时,六安地区诞生了包括洪学智上将在内的108位将军,占全省的85%。

2.2 地缘位置优势

近年来,随着高铁的修建和道路网络的不断完善,六安作为皖西重要陆路交通枢纽的地理区位优势不断凸显。

内部交通方面。在高速路网建设上,自2002年全市建成第一条高速公路——合安高速开始,全市路网建设驶入了“快车道”,随着G40沪陕高速公路合六叶段、G42沪蓉高速公路六安段等相继建成通车,基本构成了“三纵两横三联”高速公路网,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到362km,位居全省第四,是2002年的51.7倍;在隧道桥梁建设上,六安市还首开了全互通立交和隧道建设先河,建成了周瑜、黄泥店等二个全互通立交桥,以及天堂寨、铜锣寨等10处隧道,目前全市隧道数量和里程均位居全省第一,有力地提升了国省干线道路的通行能力;在乡镇路网建设上,全市已有108个乡镇通了二级路,占比为83.1%,1818个行政村中通宽度为5.5米以上道路的村有1423个,占比78.3%,其中舒城县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截至2019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0922km,名列全省第一,是1949年的89.2倍,全市公路密度达到135.4 km/100km2,是“八五”前的4.5倍。

外部交通方面。六安市位于安徽西部,毗邻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已基本形成“七纵八横八联”国省干线公路网,是皖西的重要交通枢纽。一是交通网络纵横,目前,在六安市境内,已建成的有312、206、105国道,宁(南京)西(安)、合(肥)九(江)铁路。建设中的高速公路六武(六安—武汉)、济广(济南—广州)、沪陕(上海—西安)、合阜(合肥—阜阳)和高速铁路沪(上海)汉(武汉)蓉(成都)以及六阜铁路在六安境内交汇;二是与省会合肥联系密切,六安市距离合肥新桥机场仅50公里,合肥地铁在六安设有站点,火车班次每天达75趟,其中高铁、动车乘车时间为25分钟左右,普通列车1小时左右,合安高铁主线全线2020年通车,“合(肥)新(桥机场)六(安)城际铁路”已被列入《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与观察员城市合作重点事项》。

2.3 饮食文化独特

六安不仅有风光旖旎的山水美景和迷人的古色小镇,皖西特色美食,色香味同样令人陶醉其中。比如乡土气息浓厚的十大海,相传源于乾隆六下江南期间,前三碗为粉丝、扣肉、圆子,七碗分别是:下水干子、虾米汤、烧鸡、瓦块鱼、咸鹅鸭、红烧肉、千张炒青菜。比如名扬全国的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六安州志》记载;“茶之极品,明朝始入贡”,近年来,六安瓜片畅销全国,具有极高的知名度。比如地理标志产品迎驾贡酒,其名源于汉武帝元封年间,武帝刘彻巡狩霍山,当时官民捧淠水精酿琼浆贡与武帝,帝饮后大悦,赞道此“迎驾酒天香液”也。

3 劣势分析

3.1 交通配套还有短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节假日驾车旅游,这给六安市的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六安旅游景点多,自然风光秀丽,又是美食天堂,每到旅游旺季甚至是周末,交通拥堵的情况非常严重。虽然六安市交通运输部门在旅游旺季、周末加强了交通疏导,但是由于城市道路网络建设还不够完善,还存在断头路、“肠梗阻”等问题,无法完全解决外地游客出行不便的难题,每到旅游旺季大量自驾私家车涌入的车流,给六安的交通带来了极大压力。

3.2 资金投入不够

六安2019年GDP为1650亿元,在全省16个地级市中排名第9,人均GDP更是在全省处于靠后位置。六安市主要以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较为单一,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主要还是城区和工业园区,景区的基础建设相对滞后,虽然近几年景区的交通、供水、供电、物流、通讯等方面的建设投入逐年增加,但仍然无法满足旅游产业高速发展的需求,还需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景区的资金投入。

3.3 宣传力度不够

六安市是安徽省辖区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下辖3区(金安区、裕安区、叶集区)4县(霍邱县、霍山县、金寨县、舒城县),其中金寨县的天堂寨风景区(5A)、舒城县的万佛湖风景区(5A)、金安区的皖西大裂谷景区(4A)、霍山县的白马尖景区(4A)是知名度较高的几个风景区,政府的宣传力度很大,但对其他的一些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不够。例如红军广场景区,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防教育基地。

4 机遇分析

4.1 六安加入长三角经济圈

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经济圈,旅游业同样走在全国前列,2018年,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旅游总收入达3.54万亿元。虽然六安市距离长三角传统中心城市较远,但是随着六安市正式加入长三角经济协调会,未来地铁直通合肥,六安市能够快速融入长三角城市群,未来六安将能够拥有更为便利的交通条件,为打开大门面向长三角城市群的短途游客创造了便利条件。

4.2 合肥经济圈发展迅速

以合肥为中心城市的合肥经济圈构建始于“十一五”初期,经过13年来的发展,合肥经济圈的地理范围已经包括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芜湖市、马鞍山市、蚌埠市、桐城市(县级市)等,经济飞速发展,2018年,合肥都市圈地区国土面积占安徽省的40.6%,人口占安徽省的43.2%,区域经济总量占安徽省的比重接近59%。经济圈城市共同签署了文化旅游框架合作协议,这为六安市大力开发旅游产业、力争成为合肥经济圈旅游产业龙头地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4.3 旅游市场逐渐向短程化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旅游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排解压力、增进感情、开阔眼界的重要方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从目前旅游发展趋势来看,利用周末、小长假的短途旅游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主流,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短途旅游[6]。六安市地缘位置好,距离合肥市近,随着外部交通情况的不断改善,游客市场不断向省内、外省发展,市场潜力十分巨大。

5 威胁分析

5.1 旅游产业弹性较大

旅游产业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较大,自然环境的突变和人类社会的冲击都会对旅游产业产生影响和冲击。例如2017年的九寨沟地震,景区遭到严重破坏,经过两年多的重建后,2019年9月才重新开放部分景区,并且严格限制日游客人数,给当地的旅游产业造成了巨大影响。又如2020年1月中下旬开始在全国传播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人员流动受限,原本热闹非凡的春节旅游经济全面停滞。要降低这种风险,六安市要注重旅游产品的层次性,通过丰富产品层次,来增加消费的多样性。

5.2 防止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

在旅游产业的发展中,文化、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一方面,要发展旅游产业,必然要对现有的文化、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厚重的文化、秀丽的景致能够增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吸引更多游客,拉动区域旅游消费;另一方面,旅游产业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对资源的破坏,如何防止过度开发,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同时,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还会造成景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拥挤的人流还易发生安全事故,这也需要政府部门统筹兼顾。

5.3 赴外地旅游现象加剧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六安市本地居民越来越愿意赴外地旅游,高铁、高速公路的畅通,使这个意愿进一步加剧。为缓解压力,六安市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开发一些主题乐园,唤醒六安市本地人的记忆,增加游客数量。同时,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增加歌舞剧和大型文化实景演出,进一步弘扬六安文化,增强六安市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带动六安市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

6 结语

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六安市作为新加入长三角的城市,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但是自然风光秀美、文化底蕴深厚,这为六安市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诸多的机遇和挑战。基于前文分析,六安市要结合地域特点和旅游特色找准定位,充分依托长三角经济圈和合肥经济圈的整体优势,统筹兼顾,打造六安旅游名片。

猜你喜欢

六安市六安经济圈
六安六面
三大增长极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经济溢出影响研究
基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国数字贸易出口促进效应研究
安徽六安:乡村直播 “云端”致富
广西六安金矿地质特征与控矿因素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教师作品选登
艺术天地
《晨曦》
六安茶香也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