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人民币运营模式、政策影响与发展建议

2020-11-08张姝哲韩兴国

理论月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区块货币人民币

□张姝哲,韩兴国

(辽宁大学 经济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2020 年4 月17 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宣布,数字人民币DC/EP①DC/EP即央行数字货币。在概念上,DC/EP是两个词的组合,其中DC为Digital Currency的缩写,即数字货币,EP是Electronic Payment的缩写,即电子支付。会率先在成都、深圳、雄安和苏州四地进行非公开测试。一时间数字人民币DC/EP 成为社会议论焦点,其中既有赞赏之词,也有顾虑之忧。数字人民币DC/EP 支持者认为,央行数字货币是货币演化的历史必然,是适应人类商业社会发展的自然选择。从现实意义来看,央行数字货币仍是法定货币,可逐步替代实物现金,具有节约成本、提升支付安全、维护国家货币发行权及金融市场秩序等功能作用。例如,央行数字货币的虚拟化发行可有效节约现金发行成本、回笼成本及版别更替成本;央行数字货币以国家信用为支撑,具有无限法偿性,可更大限度保障数字金融交易安全和覆盖面;央行数字货币可杜绝民间数字货币发行,有利于央行精准掌握和调控货币供应量;央行数字货币具有可监控性,对非法交易、洗钱及恐怖融资等违法行为具有震慑作用,最大程度保证消费者权益。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对数字人民币的发行产生担忧。例如,数字人民币能否支持货币政策对经济总量的调控和传导机制、数字人民币价值如何保证稳定并选用何种准备金与托管机制、如何保护消费者隐私安全、未来数字人民币的跨境支付能否影响金融稳定等。因此,数字人民币DC/EP 作为一种货币创新模式,具有许多金融方面和技术方面的不确定性,而探究这些不确定性对金融体系影响,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数字货币本质及数字人民币对金融生态影响

(一)数字货币本质和内涵

随着数字虚拟经济时代的到来,货币形态必将再次进行革命化改造,数字货币的创新和普及势不可挡。尤其是自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着手研发央行数字货币以来,数字货币的发展就引起了监管机构和学术界的关注,但直到目前为止仍未形成一致的定义。在国内研究成果中,李礼辉和王永利(2019)从货币体系理论得出数字货币是现行货币的传承与替代,其本质与核心功能仍是保证货币总量和财富规模相对应。并且数字货币的设计只能替代流通现金M0①M0=流通中现金,指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而非狭义货币M1②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和广义货币M2[1](p46-68)。姚前(2019)提出法定数字货币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而不是简单的“去中心化”和“去现金化”,法定数字货币的技术架构和模式选择需要认真研究论证。但可以明确的是,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可为金融机构之间衍生出更多种结算模式,丰富零售终端场景。同时,法定数字货币具有较高融合特性,若与其他金融基础设施融合,则具有节本增效优势[2](p16-26)。谢星和封思贤(2019)根据货币发行主体差异,将数字货币分为私人数字货币和央行数字货币两类。其中,私人数字货币适用范围有局限性,缺乏公信力、币值不稳定。央行数字货币仍是国家货币,具有国家公信力,币值稳定易于交易。法定数字货币较电子货币而言,在运行体系内蕴含了“条件触发机制”,因此具有货币政策创新功能[3](p54-63)。在国外研究成果中,主流金融机构对数字货币的本质和内涵也有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其中,欧洲中央银行认定数据是数字货币价值的载体,在特定环境中可替代实体货币,且非由政府发行。欧洲中央银行执行董事Stark继续补充,认为数字货币和实体货币本质一样,都是债务求偿权,只是以数字化负债体现[4](p19-2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定数字货币包含虚拟货币和电子货币,表示电子化支付机制。其中,虚拟货币具有自己的计价单位,而非由法定货币计价[5](p29-53)。国际清算银行对数字货币的定义最为引人注意,它并未直接回答数字货币是什么,而是通过排除法对其进行解释。它采用了四个维度标准,包括:是否广泛获得、是否为数字形式、是否由央行发行、是否为代币,并将现有支付工具进行汇总和排除,剩下的那些支付工具则为数字货币[6](p66-74)。此外,国际清算银行下属支付及市场基础设施委员会基于四个维度标准,解释了央行数字货币、私人数字货币、代币、储备金、存款和现金等不同类型货币之间的关系(“货币之花”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货币之花”模型

(二)数字人民币对我国金融生态影响

数字货币是以数字化技术,诸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及区块链等技术为依托的现代数字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优势是利用“五全”(全空域、全流程、全场景、全解析和全价值)对传统进行颠覆[7](p9-15)。目前,央行已经表明数字人民币DC/EP 的设计定位是替代M0,因此我国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对金融领域最直接的影响将是支付领域,尤其是会对第三方支付企业产生深远影响,其次是传统商业银行。具体而言:第一,数字人民币替代M0的特性,使得数字人民币一旦发行势必将直接走向支付终端,消除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支付便利优势,并与第三方企业形成竞争关系。而在政府信用背书下,终端消费者一定会选择安全性更强的数字人民币DC/EP,因此会影响第三方支付产业的整体布局和发展战略。综合而言,面对数字人民币的冲击,第三方支付企业无论采取何种行动,央行数字人民币“支付即结算”体系在效率上要显著优于第三方支付企业“支付和结算”体系。因此,第三方支付企业只能将发展重点集中在支付端的体验环节,通过差异化服务提升市场竞争力;第二,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与数字人民币DC/EP的冲突主要产生在运营模式方面。在数字人民币DC/EP 实际发放后,可能不仅仅只会替代M0流动性资金,同时也会影响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负债资金,造成银行负债成本增高,影响整个金融生态体系。例如,在传统金融机构运营模式下,消费者有许多金融产品可供选择,包括定期储蓄、活期储蓄、理财产品或基金等。但是,在所有产品中只有活期储蓄具有较强流动性和灵活性,而其他类金融产品的随时支取会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因此许多消费者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选择活期储蓄。而数字人民币一旦发行,那么势必会有消费者将本应当在银行活期储蓄中的资金兑换成数字人民币,即形成了DC/EP 对电子货币的替代,造成银行负债资金不断减少问题。若想要杜绝此类问题,那么需要央行实行若干措施以保护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利益。例如,对DC/EP 实行零利率政策或者在交易时收取手续费等措施。此外,在全球化发展的时代,无论是数字人民币还是其他国家数字货币的发行,还会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数字货币的发行会导致无风险利率下降、发展中国家的汇率会遭受贬值压力、市场金融信贷受到挤压致使风险溢价上升等。

二、数字人民币架构体系与运营模式

(一)数字人民币基本特征和优势

数字人民币作为传统货币的创新模式,其目的是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推动金融产业创新、以技术演变为驱动力发行的数字化货币。其意义是创新金融基础设施、为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全面维护金融稳定和规范数字化资产交易等。由此可知,数字人民币的创造、发行与流通应当与传统货币具有相似特征,并且在某些环节具有独特的性质优势。第一,数字人民币应不可伪造,即个人和组织不能造假;第二,数字人民币可控匿名。其中,匿名性表现在若非消费者同意,即使银行和商家相互串通,也不能追踪数字人民币交易历史与使用途径。可控性体现在数字人民币发行方,即央行可追踪数字人民币使用信息。但是,目前该特性仍具有争议,如何在保护消费者隐私信息和违法行为之间寻找平衡点仍需要进一步探讨;第三,不可重复花费性,即不能出现数字人民币多次交易问题,若重复支付时,应当立即发现并终止交易;第四,数字人民币是安全的,主要体现在数字人民币交易不能让任何一方遭受损失。因此数字人民币的安全问题不能仅依靠物理手段,同时也需要非对称加密技术协助;第五,数字人民币是可分、可传递及可编程的。其中,可分性表现为数字人民币不能仅是根据账面数额进行交易,需要可按各种比例再分,且分割之后的数额要与整体相等。可传递性是防止数字人民币排他性问题,要像实体货币一样在用户之间自由流动。可编程性是数字人民币不同于实体货币的重要特征,它使数字人民币具有搜集用户信息功能,因此该功能只能由央行拥有;第六,数字人民币要具备兼容性,即D-RMB系统内的数字人民币在发行和流通时,要尽可能对照实体货币发行和流通方法,并与现有货币自由兑换。

(二)数字人民币体系架构

数字人民币是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因此具有主权货币的本质特征,可搭建“一币、两库、三中心”体系架构(见图2)[8](p229-232)。其中,“一币”指数字人民币DC/EP,是由央行负责担保和签名发行的加密数字串,因此并不是电子货币所表现出的客户账户余额,而是具有一切金融信息的加密货币;“两库”包括中央银行发行库和商业银行银行库。发行库和银行库更贴近当前货币“二元”发行模式,可为数字人民币的创造和发行提供安全保障,既可以防止内部非法操作,也可以防御外在攻击,是数字人民币安全保障的关键;“三中心”包含数据分析中心、登记中心和认证中心。其中,认证中心是整个系统的安全基础,可对主权数字货币机构和用户进行集中管理,实现可控匿名性;登记中心会记录主权数字货币和用户信息,进行权属登记,对主权货币的创造、流通、核算及消亡的全生命周期登记;数据分析中心具有监控功能,是保障主权货币交易安全、防范违法金融交易并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关键。

图2 :数字人民币体系架构

图3 :数字人民币经营模式

(三)数字人民币运营模式

在央行进行数字人民币研究开发之初,社会中曾经存在“央行能否替代商业银行”的呼声,即采用“一元”货币运营模式,使央行直接面对客户,从而取代“央行—商业银行”的“二元”货币运营模式。其理由是随着技术发展,商业银行对人的需求越来越少,大量的移动终端应用必然致使商业银行裁员行为。但是,最终我国数字人民币仍保持“二元”运营模式[9](p34-37),其原因包含三点:第一,央行的重要系统,例如大额支付系统、网联系统等都是为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参与者准备和服务。因此,数字人民币运营模式选择“二元”模式会更节省成本,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第二,目前商业银行或其他非金融机构在金融终端的个性化服务和创新性服务已经成熟。央行无论是在技术机制层面,还是应用服务创新层面均与商业银行存在差距,若采用“一元”模式则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第三,防止金融脱媒,避免社会融资成本升高风险。假若数字人民币采用“一元”运营模式,那么有的客户势必会将商业银行存款兑换成数字人民币。一方面将央行推向商业银行对立面,形成竞争关系。另一方面减少商业银行资本,造成社会流动资金短缺增加社会融资成本。数字人民币“二元”运营模式如图3 所示,其中图3(左)是数字人民币“二元”双层架构宏观流程示意图,图3(右)是数字人民币“二元”模式微观内部运营系统示意图。

三、数字人民币对货币政策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曾表示数字人民币的发行会对社会经济各方面带来深刻影响,尤其是对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制定。从理论逻辑上来看可能会产生以下影响:第一,在数字人民币的冲击下,货币乘数增加;第二,实体经济对货币需求下降,金融资产流转得以提升;第三,技术驱动创新,可更好的实时监测货币流转速度和流向,有助于分析货币结构;第四,金融机构会增加对客户了解并有效遏制洗钱等违法行为,有利于提高监管效率;第五,推动金融共享,驱动金融创新等[10](p10-12)。更进一步而言,钟伟、魏伟和陈骁(2018)通过理论推导认为数字人民币对基础货币影响其实难以判断。对于狭义货币乘数而言具有放大影响作用,对于广义货币乘数而言既有放大作用,也有缩小作用。因此,数字人民币对货币实际供应量影响存在不确定性问题[11](p264-267)。而在货币流通速度方面,数字人民币也具有三种不同影响状态:第一,加速货币流通速度;第二,货币流通速度先下降再上升;第三,数字人民币对不同层次货币影响不同。事实上,数字人民币发行对货币政策影响更为广泛,尤其是数字人民币部分优势特征可有效解决当前货币体系下的政策传导机制问题,改变货币变量和经济活动之间的弱关联问题,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的正向引导作用[12](p79)。

(一)央行对宏观经济管理能力增强,为负利率政策创造空间和条件

数字人民币作为央行“新基建”工程,是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创新的重要里程碑。新技术、新科技和新发明的应用为央行创造出一种全面和实时的宏观经济感知能力,并将货币金融监测注入底层,深知每笔金融交易,可为企业与个人简化办事流程及打击金融违法犯罪行为。更为重要的是数字人民币发行有利于将某些特殊货币政策实施走向常规,例如通过存款施行负利率政策。在现有货币体系内,施行负利率政策是为了减少储蓄以增加社会投资,刺激经济复苏。但此时经济结构不合理或实体经济有效需求不足,因此投资者往往会选择手持货币等待时机或者将资金投机到其他非实体经济产业,导致负利率政策失灵,其结果会偏离于政策制定之初的设想。而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则可以为负利率的实施创造空间和条件。例如,数字人民币在普遍应用后,储蓄用户的资产会更多地以数字人民币形式存在,无法大量持有现金,可有效防止人们通过持有现金方式规避负利率,并且不会影响货币信用创造过程。同时,央行对数字人民币的交易数据信息是可观察的,因此央行可根据负利率政策实际实施效果及时调整货币政策,以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衰退时期,负利率政策会损害储户利益或影响利率市场化发展[13](p3-8)。但从整体宏观经济的稳定性来看,依靠数字人民币所施行的负利率政策是有益的,甚至可以让央行避免“流动性陷阱”。

(二)央行可更好应对经济危机周期,增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当前,世界各国应对经济危机所采取的量化宽松(QE)政策基本得到认可,货币量化宽松也被视为解决经济危机的重要非常规工具。虽然,量化宽松政策有助于提升金融市场流动性,以低利率促进实体经济融资发展。但是,货币大量增发约等于变相“印钞”,不可避免地会引发通货膨胀造成本币贬值。最为重要的是资本具有强烈逐利性,政府通过量化宽松进行的货币政策调节是否能避免资本投机,保证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一直是影响政府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约束条件。同时,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如何在经济危机之后消除过剩货币,维持社会信用总量稳定,避免信用崩溃也是各国政府急于解决的重要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数字人民币发行之后可得到有效缓解。例如,央行所发行的数字人民币是有标记的。因此,央行可全面准确把握因货币政策所发货币总量及其使用数量和使用流向,大数据等技术分析可更准确判断未来宏观经济走势,并快速应对潜在风险,保障政府宏观政策稳定和货币政策传导有效。同时,对于特殊货币政策所发放货币,央行也可通过发放标有有效期的数字人民币,用于专项解决某些问题,如投资或者消费等,即解决流动性泛滥和需求不振共存问题,也解决货币投放后央行的对冲操作,为央行的货币政策提供更多选择。

(三)防止非央行数字货币泛滥,提升金融系统和宏观经济体系风险防范能力

比特币自产生以来就表现出卓越生命力,并以技术创新推动数字货币高速发展。根据Coin⁃marketcap①CoinMarketCap,简称CMC,一个加密货币数据网站。官网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5月底,全世界共有2541种数字货币,总市值高达2220万亿美元[13](p3-8),而美国2018年GDP总额仅为20.49万亿美元,其影响力可想而知。但是,比特币不是国家性质货币,在缺乏政府背书情况下,其内在价值极不稳定易受市场冲击而产生波动。如果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发生剧烈变动,势必会影响一国金融体系稳定,进而产生多种金融风险,包括:系统性金融风险、ICO②ICO,即Initial Coin Offering 的缩写,首次币发行,源自股票市场的首次公开发行(IPO)概念,是区块链项目首次发行代币,募集比特币、以太坊等通用数字货币的行为。融资风险、消费者权益保障风险及洗钱或恐怖主义融资风险等。而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则可避免非银行数字货币的滥发问题,一方面数字人民币是由央行发行,具有国家信用,其本身就具有极强的金融风险防范能力,可有效阻挡外在冲击和货币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可取代部分私人数字货币流通,抵消目前我国对数字货币监管的匮乏问题,从根源上消除金融创新风险,防止过度投机行为。同时,数字人民币具有可控匿名性,即数字人民币的流向是在央行监控范围之内,一切非法金融行为都可在第一时间得到禁止或通过溯源方式寻找到金融违法源头,保障金融系统和宏观经济体系稳定发展。

四、数字人民币发行相关思考及发展建议

(一)数字人民币发行相关思考

1.区块链作为数字人民币底层技术讨论。比特币作为区块链技术的典型应用代表,一经问世就受到全世界广泛关注。一方面区块链技术作为现代互联网最新技术,是产业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量,具有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力。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解决了“拜占庭将军”及“双花”等问题,快速推动数字货币产生和发展。因此,区块链技术作为数字人民币发行核心技术与基础技术的呼声最高。虽然区块链作为比特币的基础技术得以成功,但能否适用于央行所发行的数字人民币则有待商榷,其原因有两点:第一,区块链技术应用在比特币时,已经存在诸多风险安全问题,对数字人民币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挑战。例如,区块链技术安全问题和监管问题。2013 年Bitmarket.eu 被盗取价值4 亿美元比特币,不得不退出市场。2016年Bitfinex③Bitfinex,全世界最大、最高级的比特币交易平台之一,支持以太坊、比特币、莱特币、以太经典等虚拟币的交易,每天的成交量达30多亿人民币。提供币币交易,美元与币的交易。遭受黑客攻击,被窃取119 756 个比特币。同年,另一家交易所Bitcurex 也丢失了2300 个比特币。2018 年加拿大加密货币交易所Mapelchange④Mapelchange,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一家数字货币交易所。因失窃913 个比特币而突然宣布倒闭等。同时,区块链技术是互联网技术产业的重大创新,但是其安全性尚不成熟,尤其是去中心化特征更是与现行金融监管法律相违背,因此金融监管机构在相关监管政策和规则制定方面需要衡量风险防范和金融创新之间的界限;第二,区块链技术自身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等优势特征可能成为发行数字人民币效率和成本的重要阻碍。从技术角度而言,区块链技术之所以可实现不可篡改或者可追溯等功能,是因为其分布式账本,即区块链系统内所有节点都保存相同数据,只有掌握了51%以上的节点才能修改数据。这就意味着随着区块链系统参与者会不断增多,无限扩充的数据无疑会对区块链系统整体容量和维护等方面提出挑战。此外,就支付环节而言,目前区块链技术只能完成1000 笔/秒,而2019 年“双11”的线上交易就已经达到7.15万笔/秒,远不能满足实际交易需求。因此,区块链某些技术特征适用于数字人民币发展,但要完全依靠区块链则还要解决许多技术问题。

2.数字人民币发行的兑换机制及金融场景适用问题。当前,从可获得信息可知,央行数字人民币采用中心化管理,其目的是取代M0,而不是替换M1和M2。在运营体系上采用双层模式,即不改变现有金融运营体系防止对商业银行存款的挤兑而影响其放贷能力。而为防止数字人民币超发,央行要求商业银行按照100%比例缴纳准备金,因此央行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其本质仍是法定货币,其负债主体仍是央行,具有无限法偿性。但是,在数字人民币的兑换环节,央行则没有预设特定技术方法,商业银行任何可兑换手段都适用。由此可知,数字人民币的兑换属于市场竞争问题,哪家银行技术效率高,且被市场所认可,则最有可能在数字人民币的竞争中获得优势。然而,央行数字人民币兑换机制缺乏明显的激励,因为商业银行为适配央行数字人民币兑换及发行需要开发或升级及改善相应配套设施,包括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其开发成本不仅未知,同时开发的系统能否最终使用也存在疑惑,所以商业银行缺乏开发新技术和新系统的激励。此外,在数字人民币场景适用性方面,也存在许多技术性和成本收益问题。例如,商业银行之间如何实现数字人民币的保存、使用以及兑换。企业和个人在使用时是否需要创建新的信息载体(例如二维码和面部识别等),还是可以直接使用诸如微信和支付宝等支付工具。如果数字人民币的信息载体与传统电子货币载体相同或者相似,那么是否还有必要新创建一套数字人民币体系。

3.数字人民币国际化和监管问题。自2014年中国央行成立专业研究团队,加强对数字人民币的发行、业务框架、关键技术及流通等方面的研究之后,世界各国开始关注中国的央行数字货币。一方面是因为数字人民币发展迅速,代表着世界央行数字货币发展前沿,为其他国家的央行数字货币发行提供了充分实践检验。另一方面则是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有改变当前世界货币体系作用,为构建世界新货币体系和架构提供了可能。长久以来,国际贸易结算依靠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简称SWIFT)和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但是,在美国全球霸权的影响下SWIFT 和CHIPS①CHIPS,即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learing house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由纽约清算所协会(NYCHA)经营。全球最大的私营支付清算系统之一,主要进行跨国美元交易的清算。已经成为美国长臂管辖的工具,不仅制裁了许多国家经济发展,同时也发动了数次金融战争。因此,中国只有通过货币的数字化创新绕过传统银行结算体系,才有可能削弱美国金融霸权,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然而,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还要面临许多实际挑战问题,包括:境外要有一定的人民币流通量、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比例要有一定份额、以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要成为世界金融机构的投资工具等。此外,数字人民币体系并不是货币信用的提升,而是法定货币载体的技术提升,因此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对监管要求更高,尤其是要提升监管科技技术质量和效率,才能应对多变的国际经济局势。

(二)推动数字人民币发行的若干建议

1.推广数字人民币试验试点,从技术层面入手为数字人民币发行和流通提供保障。数字人民币作为金融科技创新的一个分支,其发行、流通以及维护和运营等环节离不开技术驱动和支持。因此,加强相关技术研发势在必行,尤其是要提升数字人民币发行流通系统的稳定性和业务适配性,具体可吸收目前已经大量成熟存在的私人数字货币模式,例如采用非对称加密技术,以寻求便利和安全之间的新平衡。同时,继续推进数字人民币试验试点项目,发展中国数字货币式的“监管沙盒”体系。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和流通关系到整个国家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因此在大范围发行之前需要做好充足试验准备,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虽然,当前我国已经在深圳、苏州、雄安和成都进行封闭式点测试,但从数字人民币的大量未知性来看,仍应当增加数字人民币试验试点,充分发挥我国地域广阔可以试错优势,尽快达到试验目的。而在选择试验试点环境方面,还应当将经济欠发达地区纳入试点范围。因为根据“木桶原理”可知,只有经济较差地区的试验试点做好才能进行全国范围推广,而经济较好地区的试验试点做好则不一定适用于全国推广。此外,数字人民币主要针对流通环节,因此需要增加场景应用,而目前我国只将冬奥场景纳入试点范围。

2.加强央行和商业银行联系,通过沟通对话机制协同发展,共同推动数字人民币快速落地。当前,我国数字人民币落地的最大障碍不仅是技术问题,同时也存在央行和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协调问题。正如央行目前所透露出的信息[14](p76-83),2019年央行已经完成法定数字货币的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及协调测试等工作,若要进行大规模推广,还需要广大商业银行积极配合。对此,工行开发了“一种数字货币代理发行额度控制系统及方法”专利、农行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了涉农融资系统“e链贷”、中行基于分布式账本创建BOC wallet①BOC wallet,即中银钱包,是2017年中国银行上线的区块链电子钱包,该钱包地址由32位的数字+英文字母组成,用户可绑定个人在该行的银行卡号。电子钱包以及建行构建了区块链贸易金融平台等。因此,不同商业银行会针对数字人民币创建不同系统和功能,而如何协调这些功能则需要对话沟通机制,既包括央行和商业银行之间的上下沟通,也包括商业银行彼此之间的平行沟通,以避免异议。而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要紧追央行数字货币、数字钱包的标准抓紧研发,重视支付末端的差异化服务及场景建设。虽然数字人民币发行会降低商业银行存款,但只要商业银行拥有客户黏性就可以依靠多种营销渠道,为客户提供其他金融产品和服务,甚至是通过创新吸引更多潜在金融客户。

3.重视金融科技监管对数字人民币的监管作用,以监管技术创新应对金融科技创新,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对于央行而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技术优势,加强对数字人民币体系的监测与监管,并构建适用于我国数字人民币发展的风险预测模型和预警模型,对经济运行进行实时动态分析,及时掌握敏感信息,对潜在风险进行实时预警和风险防控[15](p71-76)。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要防止利用技术名义开展违规业务,一切与数字人民币相关的新技术和新业务都要纳入监管体系,在规定范围内进行合规经营。重点对金融科技企业及互联网金融企业加强监管,强化对信息技术风险、外包风险和其他技术操作风险的监管,绝不能因为技术业务外包而降低监管标准[16](p1-12)。

五、结语

数字货币是实物货币的数字化或电子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本质是在一个去中心化的公开区块记账系统上记账。近年来,世界各国及大型互联网企业相继开始着手研发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是以技术演变为驱动力的数字化货币,由中国人民银行进行负债和信用担保,具有主权货币本质特征,可搭建“一币、两库、三中心”体系架构,即将发行的数字货币DC/EP 可成为现有货币体系的有效补充。数字人民币是以区块链等为底层技术基础的现代数字经济发展模式,不仅能够加速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资金运作效率,弥补现有货币体系的缺陷,还可逐步替代实物现金,具有节约成本、提升支付安全、维护国家货币发行权及金融市场秩序等功能作用,另外还利于央行精准掌握和调控货币供应量,对非法交易、洗钱及恐怖融资等违法行为具有震慑作用。数字货币作为一种基于现代技术的新兴货币形式,能否承担与传统主权货币同等的责任和功能,在社会中一直存在不同的声音,不同主流机构对数字货币的看法有着较大差异。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努力,加快数字人民币的顺利发行:推广数字人民币试验试点,从技术层面入手为数字人民币发行和流通提供保障;加强央行和商业银行联系,通过沟通对话机制协同发展,共同推动数字人民币快速落地;重视金融科技监管对数字人民币的监管作用,以监管技术创新应对金融科技创新,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猜你喜欢

区块货币人民币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怎样认识人民币
《红楼梦》的数字化述评——兼及区块链的启示
认识人民币
区块链助跑财资管理
古代的货币
你不了解的人民币
一场区块链引发的全民狂欢
区块链助力企业创新
古代的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