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背叛”是对自由的捍卫

2020-11-06高悦

文存阅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刘峰自我自由

摘要:在小说《芳华》中,严歌苓塑造了一个坚持行善却不被善待的悲剧性的人物刘峰。刘峰的悲剧性源于他被视为背叛者,而刘峰的“背叛”源于在一个对作恶司空见惯的时代,无论何时,无论何境,他都遵从本心做一个好人。在刘峰的身上正体现了自由的本质:自己决定自己。刘峰的“背叛”可以视作他对自由的捍卫。

关键词:刘峰;自由;自我;捍卫

严歌苓在小说《芳华》中借中年萧穗子之口讲述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文工团男演员刘峰好人没有好报却坚持做好人的故事。在小说中,刘峰被文工团的其他人视为背叛者。背叛本是一个包含主观色彩的贬义词,但是个体被视为背叛者并不一定就是个体本身是一个卑劣者。在一个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的特殊时代,高尚就是对卑鄙最大的背叛。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构成。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被欲望支配,随心所欲;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在遵循道德的基础上随心所欲;超我遵循道德原则,是完美人格。刘峰是一个具有超我人格的人,而文工团的其他人是具有本我人格的人。在文工团的其他人看来,拥有超我人格是对本我最大的背叛,刘峰就是背叛者。不仅如此,在文工团其他人的眼中,一旦拥有超我人格刘峰有走向本我人格的趋势,刘峰同样是背叛者,他背叛了超我人格。但正是刘峰“背叛”了超我人格,“背叛”了本我人格,刘峰才具有“自我”,刘峰才是一个自由的人。刘峰的“背叛”是对自由的捍卫。

一、“背叛”超我人格

超我人格遵循的是道德原则,是一种理想人格。个体每趋向超我人格一步,就远离正常人格一步。正常人格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掺杂本我人格的自我人格。一个人离超我人格越近就离本我人格、自我人格越远。那么这个理想人格就越完美,所具有的自我人格就越少。

(一)拥有对于异性的欲望

在小說中,刘峰在文工团其他人的眼里,就像神龛中的雕像,是文工团集体潜意识中的人格理想的现实存在。“回望红楼里的生活场景,那个无私地承担文工团里脏活累活的刘峰,那个善良地为老班长做沙发的刘峰,那个替心爱的人隐瞒过错的刘峰,那个站在众人面前被批判得体无完肤的刘峰,在众人心中成了一个符号、象征,那是人们失落在红楼里的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文工团其他人眼中的刘峰是善良和美好的象征,符号。部队文工团里无论大小事情都找刘峰:地板坏了找他,猪跑了也找他,打沙发还找他,针掉在棉絮里更要找他。他主动做一切别人不愿意做但总得有人做的事情:主动吃破饺子,主动与何小曼跳舞,主动把进步学习的机会让给别人。他似乎没有缺点,不会犯错,不会自私。文工团的其他人为刘峰好得失真了,从潜意识里就不相信刘峰这样的人是存在的。

刘峰本身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有对于异性的欲望,有对爱情的向往。“正如作者所说,人之所以为人,不光是拥有智慧带来的美德,还有物质带来的欲望。”对异性的欲望,对爱情的向往是属于本我人格的,是潜意识里具有的,是一种本能的冲动。刘峰知道林丁丁可以入党之后。面对暗恋的人林丁丁,刘峰跟她表白,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去拥抱林丁丁。他抱着林丁丁敢于说出自己的心声:我一直是爱你的。林丁丁被抱着,挣扎,大哭是因为在他眼中,刘峰是一个“神”而不是一个人,所以林丁丁说的不是“他怎么能爱我”而是“他怎么敢爱我”。被欲望驱使而拥抱,触摸林丁丁的,具有本我人格的刘峰以他自发的行为背叛了文工团其他人眼中的那个拥有超我人格的刘峰,这是他自发向自我人格迈进的第一步。此时的刘峰是一个具有人性的刘峰,“似乎被搁在神龛上的刘峰以触摸女性证明他也是个人”。

(二)拥有自己的私心

刘峰也是一个具有自己私心的人,并不是像文工团其他人所认为得那样大功无私。在林丁丁党员转正这件事情上,刘峰出了不少力。别人对林丁丁入党提出质疑时,刘锋为她辩解道:“有些党员说她过分追求个人成功,刘峰反驳说,大学都开始招生了,都有人报考硕士博士了,光红不专的人以后没得混了,党难道不需要一点儿长本事的人。”后来在战争中,刘峰潜意识中存在着求死的愿望,这个愿望在林丁丁喊救命的瞬间诞生。“他的死将会创造一个英雄故事,这个故事会流传得很远,会被谱成曲,填上词,写成歌,流行到一个女歌手的歌本上,那个生有甜美歌喉的林丁丁最终不得不歌唱它,不自禁地在歌唱时想到他,想到他的死是跟她有关系的,有着细细一根纤毫的关系,但她脱不了那关系。” “我要用死来让你们亏心,让你们负罪。”刘峰冒着生命危险送补给弹药,是他勇于奉献,勇于牺牲。但是他也有私心,他希望成为一个英雄,希望在林丁丁的心中激起波澜,留下痕迹;希望文工团的其他人有负罪感,让他们记住“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晋书·列传三十九》)。在刘峰的身上也有人性中的弱点:小私心。

正常人格是掺杂着本我人格和超我人格的自我人格,对异性的欲望和人性中的弱点就是本我人格的体现。但是正常人格不能为欲望所驱使,必须对欲望有所抑制。

二、“背叛”本我人格

本我人格属于潜意识领域,而潜意识在弗洛伊德看来就是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本能发泄总是在寻找出路,在我看来,只就是伊德的全部内容。” “伊德(本我)当然不知道价值、善恶和道德。与唯乐原则有密切关系的经济的或数量的因素支配了它的各种历程。”本我被原始的欲望支配,只追求个体快乐而不顾他人。

(一)不出卖人

如果说“出卖人”是为了满足自己对于快乐的追求的行为,是属于本我人格的行为,那么“不出卖人”这种行为就是对本我人格最大的背叛。郝诗雯。郝诗雯因为对萧穗子的好奇而勾引萧穗子暗恋的少俊,并且怂恿少俊向上级告发萧穗子,说出萧穗子给他写情书这件事。郝诗雯从未想过她勾引萧穗子暗恋的人是对战友萧穗子的不忠,她从未想过告发萧穗子会给朋友萧穗子带来多大的麻烦。因为少俊的告发,萧穗子站在广场上被批判,听着战友们对自己“泼”脏水。萧穗子差点就因为受不住战友们的恶语脏言而上吊自杀。最后在刘峰的开导下,萧穗子才度过了那段黑暗时光。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郝诗雯出卖了自己的战友萧穗子。郝诗雯的人格是典型的本我人格。在文工团中,郝诗雯只是众多具有本我人格的演员中的一个。相比于郝诗雯出卖战友的行为,刘峰的不出卖就是对郝诗雯所代表的文工团其他人最大的背叛,就是对本我人格最大的背叛。刘峰在楼梯上偶遇了与少俊偷情归来的郝诗雯,他却替郝诗雯保守了这个秘密,不但没有跟文工团里其他人说过,更没有去上级那里告发她。林丁丁说强副主任是“强奸副主任”时刘峰听到了。后来东窗事发,强副主任严查“强奸副主任”称呼的源头时,刘峰不仅没有出卖林丁丁,反而替自己默默替林丁丁扛下罪名。从萧穗子的讲述中,刘峰对于林丁丁的暗恋不是一日之事。他怕影响林丁丁进步:入党,而一直压抑着自己内心的情感。他却从未因为自己对于她的感情而以此事威胁林丁丁。

在那个时代,出卖人是一种本能,是一种原始冲动。在那个时代,不出卖人是对原始冲动的背叛,是对本我人格的背叛。不出卖人的人就是异类,注定是不被集体接受。刘峰的不出卖人就是他好得失真的“证据”之一。

(二)不惧厄境

经历了“触摸”事件的刘峰,见识了人性最深的恶:享受你的善良的人却对你恩将仇报。因为“触摸”事件,刘峰被下放到伐木连,被推上战场。濒临死亡的刘峰心里装着的还是要将补给弹药送到部队。因送弹药,耽误最佳救治时间,刘峰的右臂被锯掉,成了一个残疾人。此时的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报复社会。他反而为国家着想,极力劝阻老兵乞丐不要乞讨,要接受打完仗就下岗的事实。他自立更生,去梆子剧团看大门;下海做盗版书生意。经商破产之后,刘峰依然养着失足女小惠,花钱让小惠去上培训班,希望小惠有个正经工作,希望挽救小慧。“刘峰曾经也有志向,要小慧做完全不同的小慧”。刘峰晚年得了癌症之后,因为不想麻烦别人而一直躲着熟人,默默地忍受痛苦,静静地等待着死亡。如果说触摸事件之前的刘锋,人生走的上坡路,那么触摸事件之后的刘锋,人生走的一直是下坡路。走下坡路的刘锋,身心俱疲,他有理由不再继续做一个好人。因为本我人格遵循着快乐原则,是自私的。如果刘峰遵循本我的欲望,那么临死之际他应该让汽车驾驶员先送自己去包扎所;退伍之后,他应该像老兵乞丐一样沿街乞讨;破产之后,他应该不管失足女小惠,让她继续堕落;得癌之后,他应该享受别人的照顾。然而刘峰“背叛”了本我人格,他压制住自己的欲望,依旧坚持做一个好人,不因环境而改变。

逃避痛苦,追求快乐;热爱顺境,讨厌逆境是人的劣根性。对抗自己的劣根性本就是困难的,对抗他人的劣根性更是难上加难。对困难产生恐惧是人的本性。克服心中的恐惧,不为恐惧所束缚,这是在与本性做艰难抗争。

三、捍卫自由

自由是人的本质。人具有动物性的欲望和劣根性,也具有道德的高尚。坚持自己合理的欲望,又在道德之下随心所欲,这样的人才是鲜活的人,才是具有正常人格的人,才是自由的人。“从谢林对自由的上述理解来看,他心目中的自由,不是消极意义上的,而是真正积极意义上的,即行为的完全自主,不服从任何外在的和内在的束缚。”在谢林看来,自由不受内在和外在的束缚。黑格尔说:“自由正是在他物中即是在自己本身中、自己依赖自己、自己是自己的决定者”。也就是说,自由是指在压制自己“本我”欲望的基础上,自己决定自己,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自由要求既要做到孔子所说的“为仁由己”(《论语·颜渊》),“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尔》),又要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坚持心中的正义,做一个好人不为别的,只为从心;坚持按自己心中的意愿而行又不违背道德,拥有正常的欲望,拥有人性中的小弱点,这样的人才是拥有自由的人。严歌苓笔下的刘峰就是如此。

刘峰既不是萧穗子眼中具有超我人格的人,也不是具有本我人格的人,而是具有自我人格的人。超我人格是对刘峰的外在束缚,本我人格是对刘峰的内在束缚。“超我”是文工团其他人对于刘峰的看法,可以说是那个集体对于刘峰的“塑造”。“本我”是刘峰心中的恐惧,是对于恶劣环境下继续做一个好人的恐惧。刘峰“背叛”超我人格,表达自己对于异性的欲望,表现自己的私心,打破了外在束缚;刘峰“背叛”本我人格,打破了内在恐惧的束缚,无论环境如何艰难,无论时代如何恶劣,他都按照自己的内心而行事,坚持做一个好人。他都是自己决定自己,坚守心中的正义。这样看来,刘峰的“背叛”实则是对自由的捍卫。

结语:

当下中国人生存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中,却不是每一个人都明白什么是自由。文人总是胸怀天下,总是有感而发。《芳华》就是严歌苓对“什么是自由”的回答。自由是对于始终好人的坚持,自由是不为欲望所驱使,自由是随心所欲而有度,自由是不活成别人眼中的样子。

参考文献:

[1]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霍尔.弗洛伊的心理学与西方文学[M].包华富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

[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编[M].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4]严歌苓.芳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

[5]邓安庆.谢林哲学中的自由问题—兼论谢林前后期哲学的统一性[J].哲学研究,2001(05).

[6]牛家靜,吉平.《芳华》:从现实主义小说到青春怀旧电影[J].电影评介,2017(24).

[7]倪丽婷.人性的放逐于回归—严歌苓小说<芳华>中的人物形象“刘峰”解读[J].嘉兴学院学报,2018(01).

作者简介:

高悦(1995—),女,湖北英山人,安徽大学哲学系2018级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学。

猜你喜欢

刘峰自我自由
History of World Smile Day
陌上
初冬月季
真实的人生,完整的人性
探讨私小说中的“自我”
科幻中的美与自我
成长中的“自我”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
爱情罚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