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环境下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系统构建

2020-11-06胡文胜

理财·经论版 2020年9期

胡文胜

摘要:由于当前中小城市商业银行数字化建设工作不断推进,业务品种和业务復杂度呈几何级数增长,给传统审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面对数字化浪潮下的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审计工作,电子化、智能化的审计业务系统就成为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开展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系统建设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审计;内部审计系统;数字化环境

当前,全社会金融数字化、智能化正向纵深层次发展,银行各项业务互联网化,渠道向移动端迁徙,业务处理信息化向管理信息化、决策分析信息化迈进,信息技术促使银行业务由保障、支撑业务向促进、引领业务方向发展。

随着银行数字化建设工作不断推进,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要求越来越高,中小城市商业银行既要面临来自内部管理的风险,又要面临来自外部环境的风险。

近年来,各商业银行大力推进各项业务的数字化进程,秉承科技引领创新的战略方针,在业务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各项业务、产品在管理制度、业务流程、操作实现、凭证单据等方面均实现了数字化。相比之下,对于发生巨大变化的被审计对象,银行审计监督手段明显落后。内部审计作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第三道防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商业银行的数字化浪潮使银行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审计技术等均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审计方式和手段已经难以很好地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因此,借力内部审计系统建设推动商业银行审计工作发展已成为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

一、数字化形势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系统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外部监管要求日益严格

随着金融业“严监管”步入常态化,监管处罚力度不断加大,银行内部治理、产品定价、信用风险、信息科技风险、数据治理等问题,已经成为监管的重点与焦点,如果内部审计不能有效深入揭示问题及风险、前瞻性地做好自查自纠,那么本行将面临外部监管处罚的风险。

(二)信用风险监管形势日趋严峻

当前,随着国家经济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很多传统行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这些行业的企业往往是我行主要客户群,因此其信用风险的内部监管面临巨大压力。站在审计的视角,及时发现信用风险隐患,快速精准定位并锁定风险苗头,成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

(三)操作风险多样且隐患突出

当前,随着信用风险释放的压力不断加大,在银行业务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内外部原因,信用风险向银行内部不断渗透,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甚至包括员工行为风险逐渐呈现叠加态势,风险的表现形式复杂且隐蔽性强,因此各种风险的排查、揭示对内部审计监督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审计技术手段急需创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被审计对象的业务管理走向了高科技通道,传统的手工审计方式已经无法实现有效审计,审计对象因其数字化程度非常高,手工审计的广度、深度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银监报送、审计署报送已经成为惯例,而本行的审计技术手段落后,根本无法达到内外部审计要求,被动的局面亟待改变。

(五)内部审计急需专业外脑支持

本行内部审计人员数量达不到监管要求,同时业务综合素质距离理想的专业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急需借助专业审计公司提供的诸如固定资产专项审计、基建项目专项审计、IT专项审计等方面的支持,在审计技术方法与经验积累方面助力我行内部审计监督工作,有效推动全行审计工作发展。

目前,国家银保监部门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必须实现非现场审计监管,国内大中型商业银行以及诸多城市商业银行均已完成了非现场审计系统建设,且取得了较好的监管效果,因此,本行的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必须加快速度推进,达到基本的监管要求,同时实现自身内部审计水平提升。

二、构建数字化环境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系统的整体思路

(一)做好技术开发与业务分析统筹管理

第一,业务专家团队融入审计管理功能的标准化建设以及对审计问题整改、审计问题库等功能的客户化设计,负责银行方审计模型体系建设,包括模型分类规则、审计模型版本管理手册等相关服务。

第二,业务安排服务于技术开发,业务成果围绕系统应用,做到技术开发团队与业务支持团队的有机互动,达到功能内容丰富实用、操作方便易用,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有机结合。

(二)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风险点确认与模型定制工作

第一,围绕监管要求、监管处罚、行内外案件、重要性制度流程的梳理,以及行内各业务部门、各分支行、基层一线对风险防控、业务自律监管的需要,形成风险点、关键点的审计模型与方法思路。

第二,借鉴同业、监管部门的审计模型与指标库,选择适用于自身审计监管要求的部分作为实施参考,在专家评估后实施落地开发。

第三,由供应商安排在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会计、运营、合规等管理岗位的专家,与我行决策层、管理层就宏观总体分析沟通确定数据模型重点,充分展现风险分布、业务或产品的分布、问题的整改状态等,包括结构、趋势、变化等,满足决策要求。

(三)助力审计专家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非现场审计能力

第一,供应商派驻有银行业务背景的专家,包括但不限于审计、合规与风险管理相关专家,还包括财务会计、信贷业务、运营管理方面的专家骨干,参与系统建设,就相关问题开展专题交流,做好各方面的评估与落地实施。

第二,在系统建设与服务期间为我行搭建与其他银行同业的审计业务交流渠道,包括但不限于与国有四大行、农商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的高级别专家交流,借机学习参考同业经验。

第三,参考外部监管机构相关模型库,助力我行审计模型库建设,丰富监管思路,打开广阔视角,把审计工作推向一定高度。

(四)锁定难点痛点,确保系统建设解决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