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分析

2020-11-06刘纯景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6期
关键词:精准现状

摘 要:当今社会新媒体日益快速发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的指导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学习现状出现了不协调,个别焦虑消极,依赖行为严重,道德行为不足成为他们生活学习中的不和谐因素,分析其中的原因有利于我们今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施策,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经济困难;现状;原因;精准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新媒体日益快速发展,该部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这也正契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扶贫与扶智、扶志的有机结合才是当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途径。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现状调查

为真正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况,随机抽取2897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研究以此为研究依据,涉及以下问题:学生基本情况调查,学生心理状况,家庭、学校、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学生基本情况调查

在2897名学生调查中,男生占比36.4%,女生占比63.6%,这和我校女生人数较多、男生人数相对较少有一定关系。

在进行院系的分布调查中,临床57.6%,护理10.3%,口腔13.3%,药学7.5%,影像9.4%,公卫1.9%,通过院系人数的占比可以看出,基本上人数分布是比较合理的,按照各院系人数总数来看,符合我校专业人数的分布,数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调查的年级分布中,大一、大二、大三的人数占比如下图所示,在调查中出现了大一新生占比较高为59.5%,但是不影响对学生现状的分析,具有一定的数据利用价值。

对学生生源地来源情况进行调查,67.1%的学生来自于农村,城市生源占32.9%,农村生源的学生因为家庭无固定收入,子女较多,生病等多方面原因,有可能直接影响到交不起学费,日常消费水平较低,学生有可能在校自己寻找缴学费和日常消费的路径,如校外打工、勤工助学等。

在问及您是否能够支付高校的学费时,仅有35.6%的学生表示可以支付,有困难和通过其他途径支付的占到了64.4%,这和生源大部分是农村有很大关系,直接影响到了学生支付学费。

问及您父母的职业时,农民占48.5%,无工作能力的3.9%,直接的影响了在校大学生经济上必然出现困难的情况,在还不具备自主挣钱能力的情况下,支付学费和生活费是有一定的困难。

调查每个月的生活费用和开支时,在1000元以下的占到了62.3%,说明在校大学生充分的了解自己家庭经济状况和水平,消费观念是比较理性的,但是不排除有些人出现了过度消费,超过1000元以上的占到37.7%,甚至1%的同学超出3000元,在经济水平相对不高的城市来说,在大学校园消费水平如此之高,需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扭转这种不合理的消费观念。

在调查您是否愿意与其他人交朋友时,76.7%的同学表示愿意,还可以和不愿意的分别占到20.8%和2.5%,部分同学交际能力较弱,封闭在自己的生活圈子内,可能和家庭经济困难有一定关联。

在调查是否获得过奖学金时,未获得的占比为87.3%,和农村生源67.1%的比例出现了不协调,奖助学金评选比例应该进一步增大,充分的保证不让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辍学。

问及学习成绩时,中等以下的占到88.3%,家庭经济困难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学习中出现了焦虑和悲观情绪,11.8%的同学不会因为家庭原因而耽误自己的学习。

(二)学生心理情况

调查您是否因为家庭贫困而感到自卑时,不自卑的为54.1%,有自卑倾向的占到45.9%,其中不大自卑的为28.9%,比较自卑的12.7%,十分自卑的4.2%。家庭经济状况直接影响学生心理。

调查您会嫉妒比自己优秀的同学吗,偶尔嫉妒的占42.4%,嫉妒的占4.2%,从不嫉妒的占53.4%,说明嫉妒心理可能会因为家庭经济的原因进一步增强。

问及您遇见挑战时会有退缩的心态吗,46.4%的同学选择犹豫不决,4.6%的同学多数选择退缩,不愿意退缩的学生为49%,近一半的学生遇见挑战还是容易退缩的,需要进行意志力锻炼和加强。

问及您是否会因为家庭贫困而出现情绪低落时,偶尔出现的占42.5%,经常出现5.8%,家庭经济贫困影响学生情绪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应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家庭经济水平,有利于塑造积极阳光的心态。

调查在乎同学或者是其他人的看法这一问题时,8.8%的同学十分在乎,比较在乎的占42.2%,说明学生还是比较敏感的,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问及您是否具备自我调节能力,32.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调节能力不太强,2.1%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具备调节能力,表现出学生在因为家庭经济原因出现情绪低落时不会适时的调整自己的情绪、心态等。

(三)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现状

调查您的父母平时会与您进行心灵交流吗,偶尔会的占53.5%,从不交流的7.1%,可以看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这和网络、电视等新媒体占用了每个人大量的日常时间有很大的关系。

调查您的父母平时会关心您的思想品德发展这一问题时,11.3%的学生认为不太关心,2.9%的学生认为不关心,家庭教育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问及您的父母的生活观念是否积极时,虽然有89.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父母生活观念比較积极,但仍存在不太积极的8.8%,消极的1.4%,这些会无形当中影响学生本人的生活观念。认为父母的生活观念会影响自己的思想品德塑造的占到81.3%,父母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家校联合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调查老师会对您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吗,74.3%的学生认为会,19.8%的学生认为老师不太会,5.9%的学生认为不会,说明老师对学生教育的重要性。

问及学校有专门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教育队伍吗,竟有44.3%的学生认为没有,这反映出学生对学校情况了解不深,需要加强学生对学校情况的了解。

问及您的学校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否健全这一问题时,70.4%的同学认为比较健全,但有22%的同学认为不太健全,7.6%的同学认为不健全,也就是有29.6%的同学认为应该健全学校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以便更好地为学校发展创造和谐的环境。

问及您认为同学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否会有歧视时,没有的同学占51.2%,不明显的38.5%,有10.3%的同学认为有歧视,认为有歧视的同学大致和比较敏感、自卑的心理有关。应加强这部分同学心理健康教育,形成良性的心理发展环境,有利于学校的安全稳定。

问及您认为您在学校是否拥有一个平等的受教育空间,在校的大部分(77.8%)同学认为是平等的,但有部分同学认为不太公平或者不公平,多少会影响这部分同学的心理状态。

您认为社会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否会有歧视?竟有23.3%的同学认为会有歧视,41.5%的学生认为不明显,但是是存在不公平现象的,这和拥有平等的受教育空间的比例是相匹配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必须提升自身素质,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甚至要比对待自己的孩子还要亲,这样才能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老师工作的开展,形成和谐的校园环境。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发展迅速,问及快速发展的经济对于您的思想是否有影响时,61.4%的学生认为有影响,仅有18.2%的学生认为没有,说明社会的发展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意识,因此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我们也应该联合社会力量,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综上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乐观积极,个别焦虑消极

当今大学生大多是95后,00后日渐成为高校活动的主角,他们接受的信息日新月异,感受的是国家越发繁荣富强,人们生活富足,赞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模范遵守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承担社会责任意识较强,在困境中能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挫折中调整做事的方法。但受西方文化、社会不良文化、习俗等的影响,在学校的生活学习中出现了焦虑消极,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出现了心理的自卑和焦虑,理想信念模糊,政治热情淡化,在困难面前自暴自弃,学习成绩居于班中下游,并出现多次不及格现象,无法正常毕业。在调查中不自卑的为54.1%,有自卑倾向的占到45.9%,其中不大自卑的为28.9%,比较自卑的12.7%,十分自卑的4.2%。部分同学的拘泥于自己的小圈子,整天生活在消极郁闷的怪圈中。

(2)自主意识增强,依赖行为严重

自主是学生成熟的一种表现,能够独立的承担社会义务,成为行使社会权利的主要力量。该阶段的学生出现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的表现,追求自我的独立,希望摆脱监护者的监管和要求,自我做出决定。但相对的仍存在很多的依赖性表现,诸如认知上存在片面性,不能够完全按照成人的标准全面判断事物,情感上存在依赖,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理解,经济上仍然不具有独立行为,很少出现主动要求获得经济收入的意识和行为等。

(3)道德认知清醒,道德行为不足

随着个体成长,其道德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道德认知日益完善,对于道德的概念、评价和判断能力不断提高,能够很好地区分行为的对错,能够合理的判断他人及自身行为是否合乎道德原则,对于道德行为的主动性增强,能够从道德高度去评判周围群体及自身的行为。但与道德认知相匹配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发展尚不成熟,个体对于践行道德要求、规范自身行为仍具有一定的不足,道德判断多用于律人而非律己,容易对于他人的行为进行绝对化道德判断,容易采用非黑既白的二分法判断他人行为等。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不良社会文化的影响

进入21世纪,我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东西发展不平衡,同一地区、城乡呈现出巨大的差距,甚至有些地方呈现两极分化。过上衣食无忧,丰衣足食的生活是每个人追求的生活状态,但当个人追求和现实生活的困境出现不和谐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就会出现失衡、波动,处理问题时以金钱为处理标准,轻精神追求重物质利益,进而影响道德的发展和转化。

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虽然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可以继承和发展,但如诚信缺失、腐化堕落、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一些不良文化的显现和滋生,经过日积月累不仅影响着社会的思想道德范式,也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使他们中的少数人思想道德逐渐趋于庸俗化和功利化。

(二)家庭教育的片面和缺位现象严重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因为经济原因出现了生活困境,因此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愿望更加强烈,特别容易形成对物质和金钱的渴望。家庭教育对个人思想道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对学生的教育一般会出现误区,一是由于经济压力,父母压根就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发展和教育,学生的教育完全处于“放羊”状态,完全忽视孩子教育,关怀较少;二是过度教育,只有成绩才是衡量孩子的一切标准,把家庭的全部期望寄托在学生身上,一旦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可能就会面临辍学等负面决定,影响学生正常的生活学习环境。这些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都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认知观念存在偏见

随着大学生活的开始,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能够独立思考社会问题,或者对问题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他们社会生活经验不足,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片面性和不稳定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为生活环境单一,认知观念相对单纯,有些存在偏见,接收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弱。在进入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后,因为同学个性的差异和生活环境的变化,思想容易波动,道德甚至发生异化。个别同学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和同宿舍关系不融洽,见到同学东西“想伸手”,不断出现心理问题,出现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不良情绪体现。

综上所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我们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工作,在有效落实国家精准扶贫,真扶贫,扶真贫政策的贯彻落实下,我们必须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有机结合起来,以国家资助、社会捐助、学校奖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为依托,建立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等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有机融合,通过人文关怀、心理浸润、社会实践、自主完善等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困难,积极主动地利用国家资助完成学业,增强受助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受助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 郑君杰.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构建[D].南昌大学,2007.

[2] 程如冰.当前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问题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0.

[3] 林碧凤.转型期大学生信仰问题的若干思考[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6,4:130-132

[4] 李立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D].合肥工業大学,2011.

[5] 宋育珊.大学生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鲁东大学,2008.

[6] 刘建英.社会变迁条件下的家庭教育浅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刘纯景(1981- ),男,山东济南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精准现状
精准扶贫连着我和你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贯彻精准扶贫要求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