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韦努蒂异化翻译观指导下的古体诗《葬花吟》的英译

2020-11-06金海萍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20年9期
关键词:劳伦斯

金海萍

【摘要】“异化翻译”的概念是劳伦斯·韦努蒂于1995年在其名著《译者的隐身——翻译史论》中提出的。该书出版后,引起了翻译学界激烈的争议,争议超越了语言层面,上升到文化、诗学和政治的层面。古体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但目前诗词翻译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误读、文化差异性的抹杀等。从《红楼梦》中脍炙人口的诗歌《葬花吟》入手,对比两个不同的英译本及异化策略的运用,从而探讨韦努蒂异化翻译观在古体诗翻译及中国文化传播上的优劣势。

【关键词】劳伦斯·韦努蒂异化翻译《葬花吟》

一、劳伦斯·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策略

劳伦斯·韦努蒂是一位杰出的美籍意大利学者,他一生都致力于翻译研究,尤其是在他的一生中对异化翻译策略的推广,以改变译者在翻译实践中的卑微和尴尬局面。归化策略是实现帝国主义目标和霸权主义的一种方式,通过消除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不可避免地遮蔽了原文的“异化”,最终导致文化交流的失衡。

归化既不利于抵制文化霸权,也不利于保持原文的异国风情,因此,我们有必要寻找一种合适的、有益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劳伦斯·韦努蒂提出的异化法就显得尤为突出。Venuti对异化翻译的定义是这样的:“异化翻译是一种持不同意见的文化实践,通过发展与本国边缘语言和文学价值的联系来拒绝主流文化。”《翻译研究词典》将归化定义为:一种翻译类型,在这种类型的翻译中,目标文本的产生故意打破了目标惯例,保留了原文的一些异质性。因此,异化作为一种翻译策略,通过挑战目标文化中的文化规范和文化价值观,可以有效地重建文化认同,促进弱势文化的发展。

二、异化策略对诗歌翻译的意义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风味。为了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异化翻译被认为是一种更好的翻译策略。随着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汉学家将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成英语的现象越来越多,但大多数汉学家采取归化策略,根据自己的主导价值观对原文进行创作和改写。

中国学者刘中德在其著作《文学翻译讲座》中探讨了汉英形象翻译的问题,并大力提倡异化策略。异化翻译对诗歌翻译的意义可归纳如下:

(1)诗歌意象的异化使译文更忠实于原文。

(2)异化翻译是保持源文化异域情调的最佳途径。

(3)异化是抵制文化霸权的有效手段,让英语读者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而非美国化的社会。

(4)异化也可以带来新鲜和异域的东西,丰富目标文化。

(5)外国作品所带来的文化差异性和新鲜感符合读者的期待。

三、《葬花吟》的介绍

林黛玉的代表作《葬花吟》出现在《红楼梦》第27章。整首诗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诗人对春天的忧郁。第二部分描述了落花给诗人带来的痛苦,而在最后一部分,诗人将自己与落花进行了比较,为自己悲惨的一生写了一首挽歌。这首诗充满了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悲惨的场景和悲伤的语调,这是女主人公敏感、内心矛盾和痛苦的表现,是她对生存的焦虑和对生活的困惑的表达。在诗中,花的意象被拟人化;花的命运与她自己的命运息息相关。花被自然的力量折磨破坏的生动描写,实际上是对黑暗封建社会杀人的一种控诉。

《葬花吟》自出现以来被无数文学作品引用,到目前为止它的英译本共有8个版本,其中杨宪益和大卫·霍克斯的两个版本最为突出。曾任牛津大学中文系主任的大卫·霍克斯,终其一生致力于《石头的故事:翻译家笔记》的创作。

《葬花吟》这首诗共有52行361个字。每行有7个词,结构对称,表达简洁,寓意深刻。通过选择典型的主题:潇湘子(林黛玉的另一个名字),应用典型的语言:颦儿式(林黛玉的昵称),模仿歌行(建立在汉乐府的基础上的一种早期的唐代诗歌)的风格。

四、《葬花吟》的异化翻译策略

在诗歌翻译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哪种翻译策略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翻译目的、文本类型、译者的倾向和读者的期望。归化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中国文化中的外来因素。然而,异化不仅是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有效途径,而且也给目标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和探索的空间。异化策略更能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抵制歐美国家的文化霸权主义。译者应该优先考虑异化策略,以便读者可以欣赏和了解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

1.颜色词的异化翻译

学者梁燕华指出,颜色词通常用来描述风景,帮助读者想象故事发生的背景。此外,色彩词还能深层次反映诗人的情感。暖色如红色、金色,表达积极的态度。冷色调如白色、蓝色、灰色表示悲伤和多愁善感。

(1)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A green lamplights the wall as sleep enfolds her,

Cold rain pelts the casement and her quilt is chill.(Yang,2008)

And lays her down between the lamplitwalls,

While a chill rain against the window falls.(David Hawkes,2000)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绿色”这一颜色形象具有积极的寓意,寓意那些聚集在森林里,掠夺富者,帮助穷人的人。另一方面,它也有消极的意义,如“戴绿帽子”形容一个男人的妻子有外遇,带有讥讽的含义。在西方文化中,“绿色”形象也有双重含义。它既代表能量和新鲜。同时,“green hand”指的是那些天真、缺乏经验和嫉妒心强的人。

在这个例子中“green lamp”(青灯)寓意生命的灯塔,表明林黛玉在面对生活的无助和痛苦时,试图追求一个光辉的道路。而霍克斯翻译的“lamplit”(灯盏)却省略了灯的颜色词“绿色”,导致读者无法感受到黛玉追求爱情的勇气和力量。而通过异化翻译策略,杨宪益的版本更忠实于原诗,使目标读者的更好的欣赏到具有画面感的“青灯”,联想到黛玉可悲的命运,以及她对命运的抗争,从而有效地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2)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See,when spring draws to a close and flowers fall,

This is the season when beauty must ebb and fade;

The day that spring takes wing and beautyfades,

Who will care for the fallen blossom or dead maid?(Yang,2008)

As petals drop and spring begins to fail,

The bloom of youth,too,sickens and turns pale.

One day,when spring has gone and youthhas fled.

The Maiden and the flowers will both be dead.(David Hawks,2000)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颜”有两个内涵。一个是青少年。另一个是指女性和美丽。红色因其起源于太阳,象征着节日和吉祥的意义。节日期间,空气中弥漫着红色。在杨宪益的版本中,《红楼梦》用“红”来表现“大观园”的壮丽和荣耀。相反,红色在西方国家是血、暴力和危险的颜色。

“红颜”一词在杨的版本中异化为“beauty”(美),再现了林黛玉的悲剧,揭示了美是无法逃脱命运和时间的,最终会像凄美的花朵一样凋落。然而,霍克斯把它翻译成“youth”(青春),意思是充满活力。霍克斯想说明的是青春的年华也终有衰老的一天。众所周知,原著的意思是向读者展示美丽、可悲的女主人公短暂的一生。综上所述,“美”这个形象相对于“青春”来说更能贴近原著的本意。

2.动物词的异化翻译

动物作为中国古典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因其丰富而充足的文化内涵蕴含于诗歌中,传递着诗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动物词的翻译需要译者有充分的理解力和创造能力,才能将中国独特的文化传递给目标语读者。在《葬花吟》中,出现了一些动物形象。

(1)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Dusk falls and the cuckoois silent;

Her hoe brought back, the lodge is locked and still;(Yang,2008)

At twilight,when the cuckoosings no more,

The Maiden with her rake goes in at door;(David Hawkes,2000)

在这个例子中,两个翻译版本将“杜鹃鸟”翻译为“cuckoo”,它来源于中国古代典故。据说,蜀国的皇帝杜预死后,他的灵魂变成了“杜鹃鸟”。“杜鹃无语”描述的正是杜预在蜀国灭亡后的悲伤、遗憾和沉默。因此在中国,用杜鹃鸟(cuckoo)来象征那些忧国忧民的人。在异化翻译策略的运用下,杨和霍克都将其翻译成“cuckoo”,很好地保留了杜鹃鸟的形象,用英语向读者介绍了中国独特的古代文化。在这个例子当中,杨宪益和霍克斯在弘扬中国文化方面都做得很好。

3.工具词的异化翻译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然而,西方民族多从事商业、渔业活动,是典型的海洋文化。这两种文化差异很大。不同的生态环境导致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不同的工具。

(1)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吗?

A girl in her chamber mourns the passing of spring,

No relief from anxiety her poor heart knows;

Hoein hand she steps through her portal,

Loath to treat on the blossom as she comes and goes.(Yang, 2008)

The Maid,grieved by these signs of spring`s decease,

Seeking some means her sorrow to express,

Has rakein hand into the garden gone,

Before the fallen flowers are trampled on.(Hawks,2000)

诗句中“花锄”是林黛玉所使用的。我们都知道黛玉是一个如此若不禁风的女孩,无法举起沉重而笨拙的养花工具。所以,这里“花锄”应该一种是小巧而实用的养花工具。但由于西方国家不同的生活条件和文化背景,中国的“锄头”(hoe)经常会被翻译成“耙子”(rake)。“锄”和“耙”有什么区别?锄头没有“齒”,而耙有长长的齿。更重要的是,在中国人看来,它们的功能是完全不同的。“锄”可以用来养花,“耙”则主要用于农业。

这首诗的原作描绘了一个手持锄头(hoe)走出房间的年轻女子的形象。值得注意的是,在霍克斯的译本中,黛玉是一个手持耙子(rake)的农妇。正如我们所能想象的那样,在霍克斯的版本中,黛玉多愁善感、脆弱的形象被彻底摒弃了。

五、韦努蒂异化对意象翻译的贡献与局限

跨文化翻译不是信息的传递,而是至少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策略坚持文化异质性,真实地传递文化信息,深刻地保留了外来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特征。此外,它还使目标文化中的读者对外来文化产生更亲密的依恋。特别是在文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译者在面对西方文化时,更应该积极地把民族文化推向世界舞台,保持强烈的自尊心。此外,译者应主动地、不遗余力地将优秀、辉煌的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成英语。

诚然,文学的主要目的是娱乐,读者有自己的审美价值。过度异化会使英语读者感到不安,降低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异化翻译在一定程度上也容易受到历史、政治和文学的影响,容易陷入文化精英主义和自恋的泥潭。过度异化不仅不能很好地呈现原文,而且会使目标读者产生困惑。

参考文献:

[1]Bassnett,S. & Andre L.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M].London:Cassell,1990.

[2]David Hawks.The Story of the Stone: a Translator's Notebooks[M].Hongkong:Centre for Literature and Translation,Lingnan University,2000.

[3]Ma Huijuan & Miao Ju.Selected Readings of Contemporary 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ie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Study and Research Press,2006.

[4]Shuttle-worth & Cowie.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5]Venuti,L.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5.

[6]Yang Xianyi & Gladys Yang.A Dream of Red Mansions[M].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Press,2008.

[7]曹雪芹.紅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本文为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2018年科研项目(KY2018009)。

猜你喜欢

劳伦斯
你做得到吗
校有校规
40年后《阿拉伯的劳伦斯》片头为编剧正名
论劳伦斯·布依尔“地方”理论之嬗变
他者与自我重构:劳伦斯《羽蛇》中的伦理问题研究
还好他用的不是镰刀
《虹》与《恋爱中的女人》中的“另一个自我”:劳伦斯人物美学一探
劳伦斯·许:我是个“造梦师”
詹妮弗·劳伦斯大好时光
人和自然的“神圣统一体”——论D·H·劳伦斯后期的泛神论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