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陕西农作物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调研与思考

2020-11-06严勇敢张宏军刘冰

种子科技 2020年17期
关键词: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作物

严勇敢 张宏军 刘冰

摘   要:种业是夯实农业基础、稳定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核心产业。随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深入推进,种业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为了更有效地服务陕西省现代种业发展,陕西省种子管理站积极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基层种子管理部门、种子企业和科研育种单位调研,因地制宜,结合农业农村部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全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提出了促进陕西农作物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与建议。

关键词:农作物;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

种业是夯实农业基础、稳定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核心产业。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种业工作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农业农村部关于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深入推进,要求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重点,这些新要求对种业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新形势下,陕西省农作物种业工作要加快推进种业由产量数量型向绿色效益型、由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由粮食种业为主向粮经饲特种业并重转变,为陕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提供基础保障,推动陕西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

1   陕西种业现状

1.1   研发队伍现状

陕西省现有农作物育种机构40多个,专职研发人员350余人,其中科研院校育种单位2个,研发人员180余人;市级农科所(院)育种机构10個,专业人员80余人。从事主要农作物品种研发的机构有29个,研发人员有370人,育成品种419个,分别占65.9%、82.2%、51%(表1)。

从统计情况来看,陕西省品种选育队伍主要从事大宗粮食作物品种选育,经济作物方面品种研发队伍力量不强、实力弱,个别作物仍处空白。

1.2   品种现状

陕西省2017年品种审定试验申请单位193家,参试品种495个,审定小麦、玉米、水稻、棉花、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品种66个。登记非主要农作物品种55个,其中大白菜3个、番茄17个、甜瓜4个、西瓜9个、油菜22个(表2)。

陕西省审定通过的品种以普通品种为主,绿色、专用型品种少,不能满足市场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是专用品种少。在小麦方面,中筋品种多,强筋品种少,弱筋品种1个也没有;在大豆方面,一般品种多,高油、高蛋白品种少;在玉米品种方面,鲜食和青贮品种少,特殊用途的品种仍是空白。

二是绿色品种少。高投入、高产量品种多,节水、节肥、节药绿色品种少。

三是适宜轻简化栽培品种少。突出表现在适宜机械化籽粒收获的品种少,目前仅玉米和油菜有少量品种通过审定。

四是特色作物品种少。所登记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仍然是陕西省传统的优势作物,在茶树、小杂粮等作物方面没有进一步突破,不能适应陕西特色农业发展需求[1]。

1.3   企业现状

1.3.1   经营主体数量

陕西省共有持证种子企业92家,其中持B证的企业40家,省颁证企业由最多时的218个减少到49个。2017年新增B证企业2家。经聚合壮大,企业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种子大市场120余个,经营门店9 000多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

1.3.2   企业规模实力

注册资本3 000万元以上(含)的企业数量及占比均逐年上升,截至12月底,B证企业占省级办证企业的82%。从2011—2016年,排前30名的企业资产总额分别为6.06亿元、8.86亿元、10.14亿元、12.99亿元、13.39亿元、13.97亿元。省级办证企业拥有仓储设施面积达到71 158.4 m2。

1.3.3   科技创新能力

科研人数363人,其中企业自有科研人员233人,外聘科研人员有130人(正高38人、副高49人、其他43人)。科研投入3 381.31万元,较上年3 488.64万元减少107.33万元;其中,企业自主投入2 705.76万元,财政项目对本企业投入629.55万元。种子企业建有科研基地104个,科研生产用地面积达4 984.3 hm2。省颁证企业选育品种180个,其中国审品种7个、省审品种173个。

1.3.4   企业经营业绩

从销售额排名前30名企业比较来看,2016年销售额较上年减少0.5%,年实现利润总额7 170万元,净利润6 954万元,较上年分别增加39.8%和41.8%。2016年利润超过1 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家,超过500万元的企业1家,超过100万元的企业13家。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陕西省种子企业实力普遍增强,在种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但还存在以下3方面问题:一是经营作物类别单一。绝大多数种子企业主要从事小麦、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品种的选育生产和经营,占企业总数的95%以上,从事经济作物品种生产经营的企业数量较少。二是经营品种优势不突出。种子企业目前主要经营的大多是普通品种,占总经营额的98%以上,对一些绿色、专用型品种涉足少,如鲜食玉米、青贮玉米、专用高粱、赏花油料等作物,优势品种的市场占有率不高。三是在品种研发方向较单一。重视大宗粮食普通品种选育,截至2017年底,陕西省颁证企业选育品种180个,优质专用型品种仅占10%左右[2]。

1.4   管理现状

1.4.1   机构情况

陕西省10个区市均设立了种子管理站(局),其中正处级建制6个、副处级建制3个、科级建制1个。全省涉农县(市、区)都设有种子管理机构,其中81个县(区)设有种子管理站。

1.4.2   人员情况

全系统在职职工2 060人,技术人员934人,其中正高12人、副高139人、中级502人、初级424人;管理人员353人,工人773人;硕士27人、本科411人、大专895人;处级以上20人,科级164人。

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陕西省种业管理还存在以下3方面不适应的地方:一是管理宽度不够。对粮食作物关注度高,优势特色作物重视度不够;对高产品种关注度高,优质专用品种重视不够;对审定品种关注度高,登记品种重视度不够。二是管理深度不够。常规性工作,如品种试验、示范展示、市场监管、质量抽检等完成较好,对种业一些前沿技术了解不深,掌握不全面,不能从理论层面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三是管理手段落后。品种试验、品种测试、信息服务等支撑体系存在薄弱环节,一些现代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没有较好普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种业的发展。

2   农业供给侧改革对种业的要求

种业作为供给侧的源头,地位重要,潜能巨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的目标,农业供给侧改革对种业发展提出了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新要求。

2.1   种业发展格局要有大改变

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种业现代化发展,坚持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保障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在发展中不断提升种业工作的创新能力,实现由以“粮、棉、油”为主的“小种业”,向“多品种、多功能、多用途”等为特征的“大种业”转型升级[3]。

2.2   种业发展体制要有新突破

深化种业科研发展体制改革,推动种业科研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与商业化育种相分离。鼓励有实力的种子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加强育种资源、育种方法和育种理念的创新与交流,以联合促进合作,以合作促進科研单位与企业之间的深度融合发展,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2.3   种业发展机制要有强举措

认真落实中省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加快推进种业科研成果权益改革,创新种业骨干科技人员到种子企业开展服务的方式,调动科研单位科技人才的积极性,推进人才向企业有序流动,实现人才和育种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科研创新能力提升[4]。

3   适应新要求,陕西种业开创新时代

随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深入推进,种业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现有品种不适应现代农业和消费需求的问题逐步显现,迫切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开创陕西种业新时代。

3.1   要有明确思路和目标

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粮食作物为重点,兼顾陕西省主要经济作物、优势特色作物,坚持良种创新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同时充分考虑农村劳动力短缺的实际,加快选育和推广一批适应机械化、轻简化、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所选品种要与陕西省农业产业布局相适应,因地制宜地构建粮食作物与设施蔬菜、特色经济作物相配套的品种更新格局,为陕西省“3+X”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牢固保障。

3.2   要构建稳固的基础

积极发挥政府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导作用,为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主要表现在以下3方面。

3.2.1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鼓励支持种子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研究。支持科研院所和高校与企业开展人才合作。鼓励科研人员到企业从事商业化育种工作和创新创业。新布局的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种业产业化技术创新平台,优先向符合条件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倾斜,调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支持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

3.2.2   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按照《全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的布局和要求,切实抓好农作物制种基地的建设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土地入股、租赁等方式,推动土地向制种大户、农民合作社流转,支持种子企业与制种大户、农民合作社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海南建设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全面提升陕西省农作物供种保障能力[5]。

3.2.3   加大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工作力度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和现代种业发展的基础,是保障粮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要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的部署和要求,把种质资源的普查、收集、保存、鉴定、创制、利用提到战略地位,予以高度重视;要精心组织,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配备工作人员,明确责任分工,开展技术培训,给予经费支持,确保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任务;要将种质保护利用与开发有机结合,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种优势,继而形成产业优势,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脱贫致富。

3.3   要加强良种创新攻关

以粮食作物为重点,兼顾陕西省主要经济作物、优势特色作物,坚持良种创新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3.1   明确育种攻关方向

突出优质专用小麦、鲜食和青贮玉米、加工型马铃薯等品种的选育,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加大专用型加工型新品种选育;要适应农村劳动力短缺的实际,以节本增效为目标,重点加强适宜机械化收获籽粒玉米、油菜等品种的选育;还要围绕优质、特色、稀有等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重点加大茶叶、特色蔬菜、优质瓜果、花卉、中药材等品种选育,为中高端农产品生产提供品种支持。

3.3.2   强化基础性、公益性研究

充分调动农业科研人员和基层种子管理工作者搜集种质资源、改良和创新育种材料,实现种质资源共享。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重点开展育种理论、共性技术、种质资源挖掘、育种材料创新等基础性研究和常规作物、林木育种等公益性研究,构建现代分子育种新技术、新方法,创制突破性的抗逆、优质、高产的育种新材料。

参考文献:

[ 1 ] 张建涛.陕西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与路径[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82-87,102.

[ 2 ] 张首魁,付冬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研究——基于陕西的考察[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8(1):117-122.

[ 3 ] 翟军海,张宏军,高飞.调优陕西种植业结构的思考[J].陕西农业科学,2017(3):89-90,101.

[ 4 ] 严勇敢,刘五志,张宏军,等.提升陕西农作物供种保障能力的研究[J].种子世界,2016(1):11-14.

[ 5 ] 严勇敢,刘五志,王弘.关于提升陕西种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J].种子世界,2015(6):1-3.

猜你喜欢

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作物
宁波谱写现代种业发展华章
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方法探析
2017年浙江省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药剂推荐名单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规划
趣味象声词
农业部:深化科企合作加快种业创新驱动发展
汪洋在北京考察现代种业发展工作
各种农作物是否使用化肥精经济效益对比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