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向“小康”的健康之路

2020-11-06田地

百科知识 2020年20期
关键词:小康小康社会慢性病

田地

2020年7月24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人民日报》发文表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中国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建成的标准有多个,包括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创新引领作用凸显、文化建设迈出新步伐、基本公共服务持续加强和生态文明建设呈现新气象等。

其中,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是指覆盖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这意味着,具有良好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保障体系,是建成和达到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同时也是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成分。只有健康的人,才有健康的社会和强劲的经济增长,而且健康不只是让人们能充分展现聪明才智、创造力和劳动力,还能让人们的生活质量更高,不只是有吃有穿,还能拥有身心的宁静、愉悦。有健康才有小康,才能充分享受小康社会带来的美好生活。因此,在“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基础上还应当有“健康好而知幸福”。

衡量小康的健康标准

以公共卫生和健康来衡量,目前中国人的小康可以体现在一些指标上。2019年末,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总数比2012年末增长52.1%;中国每千人口执业医师人数已达2.77人,护士3.18人,超过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由2010年的74.8岁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下降到17.8/10万和5.6‰,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水平。

另外,中国初步构建起覆盖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具有初步健全的医疗卫生网络,拥有大规模的医疗设施建设,并具有先进的治疗水平和经验。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较为健全的公共卫生体系也使得中国内地能够通过在社区实施早期防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隔离抗御新冠肺炎。

这些成果证明,中国的小康社会的建立与公众的健康和医疗水准息息相关。

衡量小康的一般健康标准是,实现人人享有健康。1946年颁布的《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提出,“享受最高而能获致之健康标准,为人人基本权利之一。不因种族、宗教、政治信仰、经济或社会情境各异,而分轩轾”。因此,人人享有健康不是特权,而是基本人权,同时也是最高权利。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有需要的时候,在不造成经济困难的情况下获得医疗服务”。

为实现人人享有健康这个目标,中国在较短的时间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居民参保率稳固在95%以上。全面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覆盖10亿多居民,使得绝大部分城乡居民获得基本医保,享有治病医疗的权利。2018年,中国公众在政策范围内门诊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稳定在50%和70%左右。

同时,中国的健康扶贫深入实施,2018年大病专项救治病种范围扩大至21种,1212.7万人得到分类救治,覆盖95.26%的大病和慢性病患者,贫困县基本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

实现人人享有健康和有病能治的另一个基本标准是,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的日益完善。近几年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更加完善,国家基本药物数量由原来的520种增加到685种。国家实行进口药品零关税,通过价格谈判,大幅降低抗癌药等药品价格。在“4+7”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开展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25个中选药品平均降幅52%,超过80%的居民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

此外,“健康好,小康保”也体现在公众能获得优质医疗和智慧医疗服务。由于医疗卫生资源布局逐步改善,重点支持县级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建设,全国84%的县级医院达到二级及以上医院水平。“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智慧医疗也在加快发展,2018年全国4000余家二级以上医院普遍提供预约诊疗、检验检测结果查询、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

随着医疗水平的逐渐提高,中国的大病、重病治疗,如各种癌症、心腦血管疾病、器官移植的治疗,已经大幅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部分已经迈入世界先进行列。例如,中国整体癌症的5年生存率(不同类型癌症的综合平均值)已从10年前的30.9%上升至目前的40.5%,当然,与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如日本的整体癌症5年生存率为57.4%。

实现健康中国才能保障小康生活

所有人都能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以及医疗水平提升带来的福祉,固然是达到小康社会的标准和保障,但是从预防角度看,人人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基石。

中国是慢性病(也称慢病)大国,中国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慢病管理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显示,中国现在拥有超过4亿多慢病患者群体,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达9990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达2.9亿,糖尿病患者超过9700万,每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392.9万例。慢性病致死人数已占到中国因病死亡人数的80%。生活方式和环境危险因素是引发慢性病的主要原因。

在中国,慢性病在所有疾病负担中所占比重约为69%。中国慢性病经济负担的增长速度远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城镇居民如果因慢性病住院一次,至少花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农村居民的负担更重,花费可达到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倍,其中心脏冠脉搭桥的住院花费最高。如果不对慢性病进行预防,即便中国进入了小康社会,也会因为慢性病的拖累而跌出小康社会。

为了更好地实现小康和享有小康生活,需要全民努力预防慢性病。国家卫健委于2019年7月15日发布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倡导全民健康生活,希望通过提高全民健康意识,促进健康生活方式,降低慢性病发病率。通过普及健康知识,把提升健康素养作为增进全民健康的前提,根据不同人群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让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健康中国行动的路径设想是,倡导每个人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激发居民热爱健康、追求健康的热情,养成符合自身和家庭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科学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实现健康生活少生病;提供健康服务,提供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一体化服务,提升健康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有效性,实现早诊、早治、早康复;延长健康寿命,鼓励和引导单位、社区、家庭、居民个人行动起来,对主要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采取有效干预。

通过以下这些路径可以实现两级总体目标。

一是到2022年,覆盖经济社会各相关领域的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重点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地方病、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控,致残和死亡风险逐步降低,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显著改善。

二是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养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得到较大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水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基本实现健康公平,并达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有关目标。

弥补短板,真正达到小康水平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目标的途径。如果能在2030年实现目标,说明中国社会将在小康之后可以达到富裕或大同社会,具体目标包括: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民身体素质明显增强,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0岁,人均健康预期寿命显著提高;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全民健康素养大幅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普及,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基本形成,食品药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消除一批重大疾病危害;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健康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康科技创新整体实力位居世界前列,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健康产业规模显著扩大;促进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

不过,就现阶段而言,由于全民健康素养有限,中国的慢性病发病人数之多和经济负担之重不仅可能影响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还有可能阻碍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以中国的预期寿命而言,尽管2019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但是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也就是说,中国公民有8.6年的时间带病生存。

这意味着,中国尽管全面进入了小康社会,但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人即便活着,生活质量也不高,甚至比较痛苦。这既可以表现为失能或部分失能,需要他人照顾,也可以表现为衰老得更快,器官和功能退化加剧以及因各种疾病而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但是,如果能有較高的健康素养和养成较好的健康生活方式,人们不仅会延长寿命,而且能健康地生活,没有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即便有病痛,也可能比较轻微。

另一个健康数字也对中国的小康社会水平产生影响。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2.49亿,65岁及以上人口约1.67亿。但是中国老年人整体健康状况不尽如人意,1.8亿以上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失能、部分失能的老年人约4000万。

这也意味着,未来“健康中国行动”更要注重科学传播和引导,引导人们从小就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人不仅要达到预期寿命,还要让预期寿命与健康预期寿命的差值尽可能地缩小。

不过,2017年针对中国40~64岁公民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三成人不知道自己年老后可能失能,超过三成的人认为失能时间在1年以下。由于认识不到可能失能,人们在年轻时并不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抽烟、酗酒和熬夜是常态,这将导致年老时失能的时间显著增加,也就加大了预期寿命与健康预期寿命之间的差距。因此,一些中国老人即便活着,也活得很不如意,甚至由于失能和疾病缠身,活得非常痛苦。

因此,“健康中国行动”需要从科学观念和行为上传播和指引人们关注膳食,加强锻炼,控烟、限酒、预防伤害、合理用药,为缩短预期寿命与健康预期寿命的差距而努力。这个差距越小,人们生活得越幸福,也就越能体现小康水平,反之就会生活得比较痛苦,难以达到和享受真正的小康生活。

猜你喜欢

小康小康社会慢性病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我家的小康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我家的小康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小康之路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