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网在成分献血流失者再招募中的应用分析

2020-11-06谢菁李军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27期
关键词:流失移动互联网

谢菁 李军

[摘要]目的 探討移动互联网在成分献血流失者再招募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重庆市血液中心有成分献血史,但此后没有再次成分献血的1200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身份证号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0人。对照组采用电话招募,观察组采用移动互联网招募,再招募时间为1年,结束时统计两组的再献血率,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两组人员流失以及再招募失败的原因。结果 观察组招募成功392人,招募成功率为65.33%,再献血率为59.17%;对照组招募成功276人,招募成功率为46.00%,再献血率为40.17%,观察组的招募成功率、再献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败相关因素:观察组沟通交流时间不合适、沟通交流地点不合适、沟通交流时间太长影响工作/生活、沟通交流内容无法解决疑问、忘记预约时间/到了预约时间却因事无法赴约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回应不好(不接电话/发信息不回/其他)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移动互联网可提高成分献血流失再招募的成功率。

[关键词]成分血;成分献血;再招募;移动互联网;流失

[中图分类号] R19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20)9(c)-0154-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mobile internet in recruitment of component blood loss donors. Methods A total of 1200 people who had a history of component blood donation at the Chongqing Blood Center from June 2016 to June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According to their ID numbers,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600 people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recruited by telephon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recruited by mobile internet. Recruitment time was one year. At the end, the blood donation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unted,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loss and the failure of re-recruitmen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unted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successfully recruited 392 people, the recruitment success rate was 65.33%, and the blood donation rate was 59.17%; the control group recruited 276 people successfully, the recruitment success rate was 46.00%, and the blood donation rate was 40.17%, the recruitment success rate and the blood donation rat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Failure-related factors: the observation team′s communication time was inappropriate, the communication location was not appropriate, the communication time was too long and affects work/life, the communication content cannot solve the problem, the appointment time was forgotten/the appointment time was reached but the appointment time proportion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s poor response (not answering the phone/not sending a message/other) propor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Mobile Internet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recruitment after blood donation loss.

[Keywords] Component blood; Component blood donation; Recruitment; Mobile internet; Loss

在临床输血中,成分血的输入比全血风险更小,效果更好[1-2],需求量也在日益增长[3-4]。如果一次或多次的成分血献血者成为固定的自愿无偿献血者,可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应急状态下的机采成分血保障能力。为了探索提高成分献血招募的成功率和固定献血者的方法,本文结合移动互联网对成分献血者流失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再招募策略。因此,献血者的招募就成为影响成分血采集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如何有效地降低成分献血者的流失率也迫在眉睫。与招募首次成分献血的人相比,有成分献血史的人成功率更高。不过,由于传统的电话招聘方式的限制,加上被招募者本身的顾虑,招募工作困难重重。但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为无偿献血的招募带来了新的方向。本文简要介绍了移动互联网在成分献血流失者再招募中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①在本血液中心有成分献血史;②年龄18~55岁;③知晓并会操作移动互联网平台。排除标准:①身体出现不适合成分献血標准(献血者自述);②工作、居住等因素远离本血液中心覆盖范围;③不愿意进行移动互联网招募者。从信息系统调出2016年6月~2017年6月有成分血献血史者,筛选出1年及以上没有进行再次成分献血者,通过信息系统里所留联系方式联系上再招募对象,通过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出1200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身份证号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0人。两组均在2017年9月进行再招募,2018年9月再招募结束。

1.2方法

两组进行正式招募之前,均需准备好每个成分献血流失者的相关资料,同时对流失原因进行了解与分析。在后续招募中,根据招募方式针对性解决问题。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电话招募方式,即招募者通过打电话的方式与流失者进行沟通,为其解决成分献血的疑问,并通过激励等方式使其再次进行成分献血。电话招募频次制定:招募开始与献血者第一次成功对话计算为第一次,成功对话标准:对方知晓本次电话是再招募内容。电话再招募要求每人至少两次电话招募,两次都给予坚定拒绝即放入招募失败例数中;其他情况根据电话交流内容进行判断。

1.2.2观察组  移动互联网招募主要是依靠智能手机为载体进行的成分献血招募工作,方式由献血者自由选择,至少选择一种方式。①微信一对一:在最初进行招募的过程中,一对一的方式是最能解决问题的,本科室(机采成分科)机采三组建立以“大爱无疆”为名的微信号,直接加对方微信即可开始沟通交流,包括答疑、预约等。招募成功之前每周至少与献血者进行一次有效交流。有效交流标准:工作人员主动发起招募信息,对方给予回复。并鼓励志愿者将成分献血过程发朋友圈,让身边的人了解成分献血。②微信群:微信群通过扫码等方式加入,本科室建立了微信群,每个群的人数控制在500人左右,人数超标后再建一个群,管理方式与管理的工作人员均相同。每个群里设置4名工作人员进行成分献血相关信息的发布、答疑等在微信群里给予被招募者精神奖励。③微信公众平台:让献血者搜索“重庆市血液中心”公众号,口授公众号的应用方法。在“重庆市血液中心”微信公众号中建立献血服务。在“献血动态”菜单中发布有关成分献血的新闻、活动以及献血流程、献血须知和报销指引等;在“必看献血知识”菜单中科普成分献血相关知识,解答各种有关成分献血的疑问;在“志愿者服务”菜单中,招募献血(含成分献血)志愿者发布献血故事,激励更多成分献血者自主献血。④QQ群:建立成分献血俱乐部。群主为我科室机采三组组长,主要负责发布成分血需求信息、活动征集等内容。群里设置2名管理员,其中1名为本科室专业人员,辅助群主的信息发布和答疑工作。另外一名为成分献血志愿者,负责分享亲身经历和维护群秩序。

1.3观察指标

①招募成功人数,招募成功标准:成分献血者如约而至,开始成分献血流程,无论献血是否成功均算在内。②再献血人数,再献血标准:在本中心成功进行成分献血1次及以上。③失败因素:对两组招募失败者进行自制问卷调查,失败因素包括:沟通交流的时间、地点不合适,忘记预约时间/到了预约时间却因事无法赴约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连续矫正χ2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基本资料的比较

两组性别、年龄、流失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招募成功及再献血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的招募成功率、再献血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招募失败结果及失败因素分析

观察组沟通交流时间不合适、沟通交流地点不合适、沟通交流时间太长影响工作/生活、沟通交流内容无法解决疑问、忘记预约时间/到了预约时间却因事无法赴约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回应不好(不接电话/发信息不回/其他)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

随着我国无偿献血的快速发展,不仅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还建立了各种无偿献血激励机制[5]。成分献血的招募分为初次招募与再招募,与初次招募相比,再招募更有方向性[6],因为初次献血后,招募者们保留了献血者的资料,招募者可以根据这些资料进行“定制性”招募。但研究数据表明,近年来成分献血者的流失率还是比较高[7]。

从本次研究对象的流失因素分析可知,招募者与流失者有效互动地减少是其基本原因。因为观察对象的职业在学生、机关事业单位的占比较大,因此与之沟通交流的时间、地点难以达成一致,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成分献血者的流失率。

此外,由于我国的献血是无偿机制,因此激发献血者的献血主动性是最根本的措施,而传统的再招募方式以电话招募为主,从再招募结果来看,虽然达到了了一定的效果,但电话招募受时间、地点、交流总时长限制,再招募成功率依然不高。

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再招募方式也与时俱进,如今更依赖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主要载体是智能手机,在全球智能手机使用率最高的10个市场中,我国的比例达74%以上,远高于美国的57%[8]。因此,移动互联网成为与成分献血招募息息相关的主要交流方式[9-10]。

本研究的观察组通过微信、微信群、QQ群等方式,在成分献血流失者的再招募活动中对其进行了定期有效的关系维护[4,11-12],突破了传统招募方式的诸多限制,大大提高了招募成功率。从研究结果来看,微信群、QQ群等移动互联网方式的影响力不可小觑,但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在初次招募中的影响力相对更大。

此外,电话招募与移动互联网招募相结合的方式的回应率较高,而移动互联网同时也可以解决其他流失问题[13]。这主要是因为移动互联网可以让献血者自行获悉成分献血的相关消息,并且随时随地地为献血者答疑解惑,因此沟通效果更好,再招募的成功率也随之提高了。因此,在今后的招募过程中,针对无法及时回应移动互联网招募方式的再招募者,可以与电话招募相结合,应该可以提高招募成功率[14]。

综上所述,对于成分献血流失者的再招募,可大胆应用移动互联网的平台进行,在运用时,还需要将人性化服务融入其中,让成分献血流失者能够消除外在的干扰因素,积极主动地成为固定成分献血者。

[参考文献]

[1]赵冬梅,王云强,李红丽,等.互联网+成分献血招募与预约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8,20(3):250-252.

[2]彭琼.固定献血屋无偿机采献血者招募模式初探[J].中国校医,2018,32(11):880.

[3]赵冬梅,朱永宝,李雅静,等.“互联网+无偿献血”综合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7,(9):1073-1075.

[4]赵会霞,韩丽,王倩倩.青岛地区2006-2015年不同年龄段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7, 30(9):1046-1048.

[5]孔福仙,冯晴,孔福珠,等.初次成分献血者健康教育路径设计与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输血杂志,2017,30(7):823-826.

[6]柳芳梅,梁社玲,段彩红,等.宁夏血液中心2011-2015年临床供血调查及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7,30(1):63-64.

[7]张国英,李慧文.韶关市中心血站2011年-2016年成分血应用情况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7,35(6):986-987.

[8]张进.基于期望理论的无偿献血客服平台志愿服务激励机制[J].中国输血杂志,2017,30(4):421-422.

[9]李小虎,刘熹,田红梅,等.微信时代用户群体健康信息需求调查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7,33(7):689-692.

[10]李军,陆坷.预约献血模式对单采血小板库存动态平衡调控的研究[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7,19(6):561-563.

[11]李双,谢毓滨.2012-2013年长沙市无偿献血者结构与血液检测结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6,23(1):75-78.

[12]田秀花,明文娟,張晓香.2012-2015年山东省东营市个体和团体无偿献血者的血液不合格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6,39(6):484-489.

[13]张雪文,仇蕾洁,杨雅妮,等.互联网+医疗视角下医学生网络就医行为及就医意愿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8,19(3):223-227.

[14]南敏,周春,王静.浅谈新媒体时代的无偿献血宣传[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7,28(2):151-152.

(收稿日期:2019-12-31)

猜你喜欢

流失移动互联网
在华日企现地管理人才现状及对策研究
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及对策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工作生活管理的革命
浅谈义务教育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微美学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Android的一键智能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
O2O电子商务模式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