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事中的叙述者

2020-11-06陈子寒

北方文学 2020年17期
关键词:人文主义

陈子寒

摘 要: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且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的导演刘杰,近年来凭借自身作品的独特魅力和别具一格的摄影风格在各大电影展中获得鼓励与认可。2006年拍摄的《马背上的法庭》奠定了刘杰电影作品的纪实主义风格,同时也体现出刘杰导演对于社会现实生活中人性的探讨与思辨,在他者的视角呈现之下引发观众对于故事中人或事的共鸣,并因此来引发一定的社会关注度。

关键词:人文主义;纪实主义;客观真实;边缘人物

一、主题意蕴的表达——人文主义关怀

刘杰导演的作品从社会新闻和社会真实事件出发,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故事情节的描述将自身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传递给观众,传递给社会。刘杰导演贴近实际生活去挖掘每个人物自身所应有的特点。他们同芸芸众生一样有着喜怒哀乐,会后悔、会悲伤、也会在生活存有一丝希望时坚强。

影片《马背上的法庭》中,除却描述西南边陲地区,流动执法的法官们所面临的原始环境,以及同思想固化的村民之间所进行的交流之外,同样也侧面刻画出了法官老冯同杨阿姨之间十几年的细腻感情。越是相伴许久,秘而不宣的感情越能使人感受到安逸与理所当然,所以在真正要将心意流露给所爱之人时,才会显得惆怅与无力。法官老冯脱去法官的外衣依旧是鲜活炽热的人,他对爱情和亲情依然保持着一份憧憬与欣喜,导演刘杰从人物内心深处最柔软、最细腻的地方出发,将人物的形象渐渐与银幕前的观众重合,去体会真实的悲伤与快乐。

在影片《透析》中田法官的形象无疑给观众一种严谨认真且固执的印象,但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田法官的人物形象开始慢慢鲜活明亮了起来。为人正派且、做事耿直的田法官在枪决执行现场叫停了行刑,导演并没有刻意地渲染这一场景所呈现出的感情,而是通过与副院长之间的唇枪舌剑使得故事情节慢慢推向高潮,引导观众的情绪不断积累直至最后一刻爆发。

导演刘杰的电影作品中大都体现出对于人物情感的发掘与刻画,将对生命的尊重、弱势群体的关怀以及人物自身情感的表达融入电影之中,在于观众之间产生共鸣的同时,也展现出了影片主题的人文主义关怀与表达。

二、纪实主义风格的呈现——冷静客观

相较于运用镜头去刻画与描述一个场景,刘杰导演更倾向于运用镜头去记录一个场景,不会特意呈现出某种拍摄技巧,影片中大量长镜头与全景镜头的运用在营造出客观、冷静的同时,也体现出导演纪实主义风格的倾向[1]。

(一)长镜头、固定镜头以及全景景别的使用

影片《马背上的法庭》中呈现出诸多固定镜头与长镜头的运用,在影片最后老冯只身一人走在山间小路上,路过曾经同事遇难的地方停下悼念时,导演运用全景镜头对这一场景进行了展现,将远处山间薄雾中若隐若现的山峰与近景处沧桑茫然的老冯放置在一起,除却视觉审美上所带来的宁静、安逸的感受,全景的运用仿佛也在暗示着:终有一天老冯将与西南边陲的山山水水融在一起,完成一辈子的使命。

(二)客观,不干涉的叙事风格

影片中除却镜头运用客观冷静,克制简单之外,在故事叙述中也含有自身独特的风格。例如影片《马背上的法庭》中故事主线围绕着五个家长里短的小事情展开,通过情节点的设置自然而然地转向另一件故事的开始,不会参杂过多的人物内心想法和导演的感情。此外,刘杰导演在描绘与刻画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与社会法律之间的“跨文化”交流时,采取了民族视角中的“外视角”[2],将自身的想法与摄影机放置在故事之外,在理解与尊重少数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客观冷静地讲述一个故事。影片《透析》全程没有背景音乐,导演刘杰通过人物所发出的声音以及环境音来刺激观众的听觉感官,让观众不脱离影片的叙事情节,更直接地感受到所讲故事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三)他者视角的呈现

比起叙事者更像是旁观者与记录者,通过镜头的运用以及故事线的建立,组织不同的视点融入故事之中,抹去或者掩盖“讲述所留下的痕迹”将导演这一存在渐渐“隐去”[3]。例如影片《马背上的法庭》中固定镜头的运用以及人物的场面调度在每一次案件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展现,银屏前的观众同导演一样是每一个故事的现场观众在观看故事的起承转合。

(四)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影片《马背上的法庭》中,法官老冯的出现颠覆了观众心中普遍认知的法官形象,他身穿灰褐色已经开始脱线露出白边的针织马甲,随手披一件灰扑扑的黑色大衣,诉说着老冯几十年山路的崎岖艰难。

长镜头,固定镜头以及全景景别的使用除了能够为观众提供更为客觀直白的观影感受之外,还能够使观众产生一种疏离感与抽离感。他者的叙事视角为电影所呈现的故事本体赋予了更真实的特性。

三、独具个人风格的创作理念——真挚坦然

刘杰导演具有强烈的个人创作意识,无论是剧本的研讨还是演员的选择,以电影作为向大众传播个人思想的媒介,希望观众能够从故事中找寻到共鸣,同时自身也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追寻着故事的质朴本真。

(一)良心与认真

在剧本确定之前刘杰导演会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与数据收集,在拍摄《马背上的法庭》时对西南边陲的生活环境和文化发展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调研,从设计到服装、语言、肢体动作等各个方面,在拍摄《宝贝儿》时探访了北京多家福利院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4]。除却对数据资料的严肃认真,刘杰导演对演员同样有着自己的一套标准。他曾说:“我觉得演员是需要逼得,我告诉她们说,你就不应该去预设很多东西,因为生活不会给你预设的机会,你进去了,有了真的东西,你才能感动到我,我才能相信你是这个人物。”[5]而对于电影的创作刘杰导演认为,电影应该展现一个创作者的良心与品味,作为叙述者,他需要保持冷静,杜绝煽情,客观地去为观众呈现一个故事,保持自身创作的初心与对真实孜孜不倦的追求的那份认真。

(二)没有答案的电影结局

《马背上的法庭》《透析》与《宝贝儿》实际上并没有给故事线一个清晰明确的结局,刘杰导演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许多观众认为我的影片没有完美的结局,我自己都没有答案,所以我只能拍没有答案的电影”。正如刘杰导演所拍摄的电影作品一样,影片中每个人物都在属于自己的那份生活中认真拼搏,努力追求,他们所展现的是不同群体之中最具代表性的故事,通过与观众之间的感情交流和价值传递去表述创作者自身最真实的想法,结尾并不意味着故事的结局,“答案”二字也不能概括每个人物喜忧参半的一生。

四、结语

导演刘杰作为故事中冷静、客观的叙述者在风格各异,缤纷多彩的电影世界里有着独一无二的存在价值。影片从前期的选材到后期人物的塑造,电影风格的设计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作为新闻类电影的拍摄导演从影片的叙事手法而言,多采用线性叙事方式且不参杂过多的干预和个人情感,相较于文学艺术的表现手法影片更侧重于纪实,即便会造成叙事中的平淡,但也最大限度地去还原故事本真[6],在当下绚丽复杂的电影市场中找寻到了符合自己创作风格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张含.刘杰导演作品的纪实风格探析——从《马背上的法庭》到《碧罗雪山》[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8(01):91–96.

[2]陈旭光,范志忠主编.中国电影蓝皮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32.

[3]悉德·菲尔德普,钟大丰,鲍玉珩译.电影剧础[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43.

[4]杨勤.人文关怀中的个人表达——导演刘杰的电影世界[D].保定:河北大学,2012:5-27.

[5]电影《宝贝儿》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新闻发布会采访(文字版)[EB/OL].https://www.sohu.com/a/ 256950527_267454.

[6]郝彦帅.中国纪实电影的发展嬗变及艺术风格研究[J].视听,2019(04):55–56.

猜你喜欢

人文主义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新史学”语境下的音乐新面孔——以16世纪意大利牧歌的人文主义倾向为中心
西方文论关键词:后人文主义
作为“人文主义正义”的性别正义 *——评苏珊·奥金的《正义、性别与家庭》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历史概念教学探究*——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为例
浅析亨利·摩尔雕塑
将人文主义教育渗透于化学课堂,有效实现三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