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地区创新发展普惠金融的思考

2020-11-06陈传龙

银行家 2020年10期
关键词:小微客户金融

陈传龙

202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迎来建立40周年生日。伴随特区成长发展,深圳银行业始终坚守初心,牢记使命,积极履行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发展责任,深入服务主流经济、实体经济、民营经济,深化落实中央“六稳”“六保”要求,调整优化经营发展内源性资源配置和管理创新,创造性推进金融服务差异化、精准性供给侧改革。

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

小微企业是国家实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突破口。作为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加快小微业务发展是国家赋予金融企业的基本责任。加快普惠金融发展是履行政治责任的时代要求,是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是担当发展责任的必然选择。

深圳发展小微业务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国家战略驱动下,湾区经济更加活跃,产业、行业、企业充分聚集,市场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到2020年一季度,深圳市中小微企业数量达到210万家,占比超过99%,创造了40%以上的GDP、60%以上的纳税、70%以上的出口和80%以上的就业;民营企业占比达到96%,占GDP的44%,已成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中坚力量。

深圳小微企业具有优质的创新基础。深圳中小企业经营整体相对规范,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市场主体合规守法意识较强。同时,深圳具备创新的土壤和环境,目前拥有科技型企业逾3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1.7万家,全国城市排名第二。创新活力较为突出,73%的授权发明专利、80%以上的创新载体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1%的中国驰名商标、93%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96%的广东省名牌产品均来自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创新成果转化率全国领先,涌现出腾讯、华为、比亚迪、大疆、优必选等一批行业龙头科技型民营企业。

深圳小微企业具有良好的营商环境。深圳市从政府到监管单位都十分关注企业发展,致力于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2019年深圳市推出了“四个千亿”计划,出台了“改善营商环境41条举措”,大力扶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为小微企业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空间;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深圳市政府第一时间出台“惠企16条”政策,全方位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深圳包容性特点为企业提供了相对宽松和健康的发展环境。深圳监管部门更是贴近市场加强指导,特别是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近期联合深圳银保监局、深圳证监局、深圳市金融工作局、发改委、财政局制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推28条政策措施,扩大深圳地区企业融资支持覆盖面,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激发小微企业发展活力。

新阶段的问题与挑战

当前深圳市小微业务市场已经进入了充分竞争状态,银行同业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小微业务减费让利、盈利空间收窄已成为常态。在“两增两控”监管政策驱动下,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克服疫情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继续保持业务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在提升信用贷款、首贷户占比的同时,不良率要刚性维持在较低水平,对经营转型、结构优化、风险统筹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风险经营和管控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资本实力较弱,市场抗压能力差,信用风险相对较高,叠加当前的市场环境、经济周期和疫情因素,很难对其资产质量做出乐观的估计。要高度重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合规风险的管理,严格准入管控,提升对企业信用和行业发展的认识和准确判断,实行穿透式审查审批,从粗放的贷后管理转型升级,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和水平。

产品创新和业务体系需要进一步丰富。多数商业银行在产品体系上仍然是传统的抵押贷款偏多,新业务、新产品的创新和运用与呈现井喷状态的市场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抵押率普遍较低,还款方式、期限结构等限制条件较多,难以满足客户服务需求,缺乏针对深圳市场特点的产品创新。

科技引领和运用需要进一步强化。针对普惠金融尤其是小微企业业务线上线下产品流程、风控、服务融合的短板,商业银行要加大对金融科技创新的投入,实现线上评估、线上抵押、线上审批等快速服务,全面提升效率,推进完善“金融科技+大零售”发展模式。

服务和效率需要进一步优化。多数商业银行目前在发展普惠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等方面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仍差强人意,内部业务发展上板块之间、条线之间的协同联动不够,在战略协同、优质服务、产品创新等方面亟待加强,区域主流、行业龙头、战略平台等重要客群对小微业务带动不足,区域战略客户、主流产业客户、链条关联客户、政府机构客户、同业客户合作广度不足,对小微业务发展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支撑。

新使命的思考与研究

明确发展定位与業务重点。进一步突出普惠金融战略定位,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集群突破,批量开发”为策略,聚焦湾区客群,加速基础客户开发,实现“规模增长、占比提升、价值贡献”的核心目标,推动小微业务高质量、可持续快速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将小微业务作为“融入主流经济、服务实体经济、支持民营经济”主抓手,围绕湾区发展规划和推动方案,加速布局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重点项目的小微业务发展;坚持“协同联动,效能叠加”,持续强化“大零售、大公司、大同业”板块的协同联动,发挥跨条线融合叠加效应,提升小微客户综合金融服务水平。

瞄准目标市场与主体客群。深圳是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市场,服务小微民营就是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主流经济。银行业应紧紧围绕“三大经济”,形成“一区四链多片”和“五个基本获客渠道”的客群开发体系;加大“一区”行业和项目支持力度,重点加大对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海洋经济的支持力度,围绕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实现大客户上下游配套产业小微客户的联动开发;强化“四链”开发模式,围绕核心客户“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生态链”,推动“1+N”链式开发,形成业务闭环;深化“多片”推动业务发展,深入各类产业聚集园区片区,利用园区平台和政府扶持政策,实现园区内企业集群突破。深入对接政府合作渠道、国有担保平台渠道、核心客户联动渠道、客户转介渠道、百行进万企渠道,以客户转介为抓手实现批量开发;推动零售业务数字化转型,通过支持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支持科创型企业发展、对接数字经济等,完善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围绕“亲子、健康、养老”行业,加大产品服务创新力度,打造零售和普惠金融拳头产品,形成细分领域竞争优势;加强与湾区内政府股权交易中心合作,以中小企业可转债等产品为重点,丰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手段;加快线上产品、系统的开发、升级和迭代,加大场景化客户引流,科技赋能提升数字化经营水平和服务效率。

强化风险防控与合规管理。持续打造合规文化,以风险防控为引领、以风险把控为支撑,增强“介入式、一体化”支撑发展能力,实现风控引领支撑发展。严密贷前调查,对业务风险全方位掌控,对市场环境和行业特点系统研判,在营销指引上加大力度,精准抓住关键风险点,增强“在刀尖上舞蹈”的担当精神和职业素养;严格贷中审查,对授信业务要实行穿透式审查审批,深入市场、了解客户,坚持用规范措施、标准程序介入业务全过程,严格执行制度规定,提高信贷产品标准化程度,提升信贷工厂标准化模式匹配度;严谨贷后管理,精细化贷后管理,注重检查的穿透性和整改的深入性,动态掌握客户的经营变化;加强风险排查,做好应急纾困,对受疫情影响的客户既要“应延尽延,应缓尽缓”,又要摸清家底,避免发生集中风险暴发;落实合规管理要求,主动合规、事事合规、人人合规,保障健康发展。

推动网点转型与队伍建设。深入推进经营机构零售转型,进一步研究从机制、政策、产品、服务等方面给予转型机构更多支持,培育业务增长渠道;强化支行转型效能管理,对现有综合型支行、转型支行加强达标管理、提升综合单产,对长期不能达标的实行撤并;对现有转型支行、社区支行,进一步探索适合其特点的经营管理模式,真正体现和发挥其职能定位;在新网点建设上,继续实行小型化、社区化;完善对新型支行的管理机制,保障规范运营。组建小微专营队伍,在经营机构层面按照“1+1+N”建立专营团队,即1名团队长、1名风险经理、2名以上重点或专做小微业务客户经理的模式,持续打造小微业务发展尖兵。

优化考核管理与资源配置。建立专属考核体系,对转型支行、综合支行进行差异化考核,提升小微业务在转型支行中的考核占比,将其作为转型支行考核定级的重要依据,设置小微条线业务达标线,形成公司业务、个人业务、小微业务三个条线的专业化发展渠道。建立专属资源配置体系,对小微业务实行专项额度、专项定价、专项激励,充分运用国家、监管和总行支持政策,鼓励全行做强做优小微业务,对零售转型形成支撑。建立专属服务体系,对于小微企业业务继续突出“小、快、灵”的特点,实行快速审查、快速审批,加速从营销到放款全流程效率,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

新发展的政策与建议

完善产品业务体系,多途径满足大湾区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大湾区建设既有传统领域的金融需求,也有科技创新、绿色金融等新兴业务的金融需求;既有企业主体的金融需求,也有个人客户的金融需求;既有境内的金融需求,也有跨境的金融需求,需要商业银行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应在科技创新、产业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个人金融、跨境金融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产品业务体系,深化以大带小、公私联动、内外融合的客户发展策略,打造区域发展特色。

制定资源配套政策,多层次提升大湾区客户金融支持力度。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今后大湾区将陆续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为商业银行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红利。应进一步倾斜资源,从扩大业务授权、鼓励产品创新、优化利率定价等方面给予倾斜政策,提升服务大湾区建设的能力,充分运用大湾区政策红利,开展业务转型、体制机制创新、考核管理和人员编制配置等改革。

明确工作落实清单,多方面抓实大湾区金融发展质效。抓住大湾区发展机遇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有前端的金融产品供给及服务客户融资需求,也要有后端的工作评估、机制保障政策的落地实施。商业银行应从产品创新、投融业务、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制定工作清单,定期对重点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估,督导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新实践的探索与成果

2020年以来,华夏银行深圳分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有力落实监管要求和总行部署,出台了一系列纾困惠企的专项政策,真正做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全员集结,全面部署,打响稳企业保就业支援战。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召开专项工作启动会,细化明确增贷、续贷、延贷等支持目标,建立了“1211”工作机制,即实行每周一通报、两周一碰头、每月一报告、每季一总结,以“专班、专人、专责”的工作模式,确保方案执行落实到位。运用拳头产品“房贷通”“及时贷”等抵押类产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標准化融资服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创新产品研发,推出“高新技术信用贷”“银税通”“信用增值贷”等信用类产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组合服务和增值服务,为稳企业保就业专门研发的“首贷易”更是受到市场热捧。

细化举措,精准施策,打好企业纾困供血组合拳。系统建立专项信贷额度、专项利率优惠、专项资源配置、专项考核激励、专项审批通道“五个专项”支持举措,集中优质资源,向企业进行精准滴灌扶持,其中普惠贷款利率降幅最高达70BP,最低至同期LPR利率,确保企业获得实惠。推出“惠泽百企,e芯企航”活动,在为企业提供便捷线上金融服务的同时,大幅减免各类手续费。创新推出标准化“信贷工厂”、线上抵押等作业模式,极大提高贷款办理效率。针对受疫情波及影响最大的个体工商户,推出无抵押、纯信用的“龙商贷”深圳地区专属产品,可实现线上申请、线上秒批、随借随还,最高可贷30万元,能有效缓解“人间烟火”的燃眉之急。

下沉服务,并肩同行,助企扶企共克时艰进行时。建立专项“联络员”队伍体系,实现与监管、分支行、银企三级对接,确保政策迅速传导、信息交互充分。分支行“1+1”组建助企先锋队,结合“百行进万企”活动,对接网点周边区域网格员,走进各类专业市场,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金融需求。2020年上半年普惠贷款增速达到33.37%,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2.18个百分点,各项收费做到了应免尽免、能让尽让,普惠贷款利率较2019年下降了1.43个百分点。华夏银行深圳分行“抗疫”金融服务事迹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北京国资委等官方渠道获得多次刊发,各项工作举措受到人民日报、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其中《“复工贷”助力智能产业升级》案例获《经济日报》头版刊发,并被中宣部选刊“学习强国”App,阅读量近1000万。

(作者系华夏银行党委委员华夏银行深圳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宏观经济月度资讯

8月我国外汇储备实现连续5个月上升

9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官方储备资产数据,截至2020年8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为31646.09亿美元,较7月末上升102亿美元,升幅为0.3%,连续5个月上升。

8月份CPI涨幅略有回落 PPI同比降幅继续收窄

9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0年8月份全国CPI和PPI数据。CPI同比上涨2.4%,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PPI同比下降2.0%,降幅比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

财政部:8月地方债发行近1.2万亿元

9月9日,财政部公布数据显示,8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11997亿元,其中,新增债券9208亿元,再融资债券2789亿元。受宏观经济复苏预期增强等因素影响,8月债券市场利率有所上升,比7月上升13个基点。

8月份M2增速持续回落 信贷新增1.28万亿元

9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8月份金融数据及社融数据。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3.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比上月末低0.3%,比上年同期高2.2%。人民幣贷款增加1.28万亿元,同比多增694亿元。

国务院发布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决定

9月1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自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规定了申请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的资本要求和公司名称规范。

8月份中国投资消费继续回暖

9月15日,国务院公布2020年8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020年以来首次同比正增长,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78834亿元,降幅不断收窄。

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蝉联全球第二

9月16日,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2019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369.1亿美元,同比下降4.3%,流量规模仅次日本,存量达2.2万亿美元,次于美国和荷兰。

商务部:前8月对外直接投资同比降2.6%

9月18日,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前8个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4804.5亿元,同比下降2.6%,降幅基本与1~7月份的2.1%持平。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达9469.4亿元,同比增长7.3%。

猜你喜欢

小微客户金融
小微课大应用
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五招教会你做好客户转介绍
机会
小微企业借款人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请问您怎么称呼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