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红火蚁新型诱集器及其使用效果

2020-11-05张莉丽王丽坤钱诚李艳敏吴月兰俞晨荻萧焕玲黄俊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红火蚁火腿肠诱饵

张莉丽,王丽坤,钱诚,李艳敏,吴月兰,俞晨荻,萧焕玲,黄俊*

(1.杭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3.浙江省植保检疫与农药管理总站,浙江 杭州.310020;4.杭州市萧山区农业农村局,浙江 杭州 311203)

红火蚁(SolenopsisinvictaBuren)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安全、公共设施、农林生产和生物多样性的重大入侵害虫,属于一种杂食性的土栖蚁类,在国际上被列为极具破坏性和攻击性的入侵生物之一[1-2]。红火蚁最大的危害是会通过其腹部螯针释放毒液至人体,使人出现红肿、痛痒、高烧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休克甚至死亡[3]。鉴于此,我国各地政府对该重大入侵害虫高度警惕,在未发现红火蚁之前对辖区内草坪、绿化带、苗木场、公园、废旧物回收站等高危区域进行大范围普查,在发现红火蚁之后则立即开展监测、评估,以利于抓紧制定防控或根除方案。

红火蚁入侵我国已有十余年,无论是其普查还是监测工作,普遍还是使用“透明塑料瓶+火腿肠”诱集的方法,由于其简便性得到了广泛使用[4-6]。此外,也有根据自身实践要求对诱集组件进行调整,如将火腿肠切片插在烧烤签上或是放置在培养皿、滤纸或锡箔纸上,甚至也有将火腿肠切片直接放置在地表上[7-8]。近年来,国内红火蚁野外监测力度不断加强、其防控或疫情效果的监测评估(或是监理)需求增加,亟需改善或创制一些更为高效、科学的红火蚁野外诱集装置。因此,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红火蚁野外诱集器,并比较分析了该诱集器与塑料监测瓶的诱集效果,旨在为红火蚁的监测与防控提供有利保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新型红火蚁野外诱集器ZAAS-2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研制并提供,如图1所示。火腿肠和50 mL透明塑料瓶为市售。

A为诱集器组合配件,由上到下分别为标示旗、遮挡帽和固定杆;B为配件组装方式,上下均为螺纹旋紧固定;C为野外使用及回收,通过固定杆串上火腿肠并插在地面以固定,回收则用透明塑料瓶旋入遮挡帽螺纹。单位为cm。图1 红火蚁野外诱集器ZAAS-2

1.2 试验设计及方法

设2种监测方法。1)透明塑料瓶诱集法(简称PB),即将厚度0.5 cm的火腿肠切片放入容积为50 mL的透明塑料瓶中,瓶子横置于地面,让瓶口贴地进行诱集蚂蚁;放置15 min后,迅速拿起瓶子并盖上瓶盖。2)ZAAS-2诱集法(简称ZS),即将厚度0.5 cm的火腿肠切片自下而上串在固定杆上,且在遮挡帽下方,然后将诱集部分插在地面上,同样放置15 min之后回收,拿收纳的50 mL的透明塑料瓶套入遮挡帽内,通过螺纹旋紧即可。

在杭州市萧山区(生境为荒地)、金华市婺城区(生境为绿化带)、丽水市松阳县(生境为绿化带)及景宁畲族自治县(生境为绿化带)、台州市仙居县(生境为荒地)开展蚂蚁监测效果试验,各供试点测试的监测器数量依次为180、90、120、300及90个,大气温度与空气湿度则依次为27~30 ℃/55%~63%、21~23 ℃/45%~67%、24~26 ℃/49%~71%、29~33 ℃/52%~59%及23~24 ℃/51%~56%。每个监测点所安排的监测方法各重复3次,各监测点实施调查需间隔24 h,且监测位置不变。例如,在该区域内投放一定数量的诱集器ZS实施监测,监测完成24 h之后,再开展另一种监测方法PB,诱饵投放的位置不变。诱饵回收之后,记录诱到蚂蚁的诱饵数量,以及诱饵上蚂蚁的数量;最后统计有效诱饵比例(即诱到蚂蚁的诱饵数量占总诱饵数量的比例),以及平均每个诱饵上的蚂蚁数量。

1.3 数据分析

采用t检验,分析比较2种监测方法对诱集蚂蚁效果的影响,数值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所有数据采用DPS(Data Processing System)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由图2可知,2种监测方法在不同生境中对蚂蚁的诱集具有显著影响。在荒地中诱集,新型诱集器ZS诱到蚂蚁的诱饵比例明显高于塑料瓶PB;在3个绿化带中诱集,金华罗店和丽水松阳的ZS诱到蚂蚁的诱饵比例与PB间差异不显著,但丽水景宁的ZS诱到蚂蚁的诱饵比例显著高于PB。

*表示处理之间显著差异,ns表示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图3同。图2 不同监测方法诱集蚂蚁的效果

由图3可知,2种监测方法在不同生境中对诱到蚂蚁数量的影响各不相同。在荒地中诱集,萧山南阳监测点的ZS显著高于PB,而台州仙居监测点的ZS与PB间差异不显著。在绿化带中诱集,金华罗店监测点的ZS与PB间无显著差异,但丽水松阳及景宁的情况则是差异显著。

图3 不同监测方法对诱到蚂蚁数量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根据目前国际上红火蚁的防控经验来看,其化学防治手段较为成熟,关键还是如何早期发现红火蚁,尤其是在红火蚁蚁巢未成型、种群密度低或是发生生境复杂的情况下。而使用红火蚁野外诱集器是早期或快速发现红火蚁的重要手段[5],目前已有各种诱集器在国内外普遍使用,应用效果也各不相同。

本试验比较了目前国内常用的塑料监测瓶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制的新型诱集器的野外监测效果,研究发现,新型诱集器在野外监测效果明显优于塑料瓶,尤其是在生境复杂或是地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前者的优点更为突出。例如,从诱到蚂蚁的诱饵比例上能够发现新型诱集器的诱集效果更为明显,这一点在实际应用中尤为重要,确定了该区域是否存在红火蚁,一个诱饵能诱到一头红火蚁,就已经达到其高效监测的目的。新型诱集器诱集力更广更强,则能显著提高诱集到红火蚁的概率。

供试诱集器的一个明显区别在于其诱饵的开放性,如新型诱集器的诱饵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且受到遮挡帽的保护和遮掩,而塑料瓶的诱饵是在塑料瓶内,属于半开放式。我们认为,直接暴露诱饵更有利于快速吸引到蚂蚁。而且,本研究还发现在地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如在丽水景宁这一监测点新型诱集器的监测效果较塑料瓶更优,这或许是由于塑料瓶在太阳直晒的情况下,瓶内温度快速升高,则不利于吸引蚂蚁进入;而且我们在回收诱集器的时候发现,塑料瓶瓶口容易脱离地面,这也不利于蚂蚁爬入瓶口或是拖延了蚂蚁发现诱饵的时间。因此,今后还需深入比较分析两种诱集方法的利弊,并扩大试用的生境类型,为进一步改进或研发红火蚁诱集器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红火蚁火腿肠诱饵
红火蚁的识别与防控
险恶之人
雪花诱饵
红火蚁来势汹汹 九部门联合防控
小狮子和红火蚁
No.3 红火蚁已传播至12个省份
史上最庞大的杀手棘龙
你好,方便面
一种基于Radon-Wigner变换的拖曳式诱饵辨识方法
诱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