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私家园林中儒雅文化基因的探寻与再现

2020-11-05薛志峰尚金凯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私家园林儒雅文人

薛志峰,尚金凯

(天津城建大学 城市艺术学院,天津300384)

天津作为一个地理位置独特,文化构成多元的历史文化名城,已经突破了既有原生地域的文化景观,其中,私家园林及其所承载的故事和文化内涵,是天津城市文化中的实质性基因之一. 天津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的特质集中体现在了私家园林及其所代表的的儒雅文化中,虽然私家园林的荒废和消亡使得这一基因经历过低谷和消沉,其所代表的天津儒雅文化在天津城市文化中的位置不再凸显,但天津文人从未停止追思怀念,并期望重现曾经的儒雅盛景.

本文通过对天津私家园林相关文献记载和历史事件的梳理,来揭示这一城市文化基因的特性和价值,重新认知天津儒雅文化对于天津城市构建和传承的积极意义,以唤起大家对这一城市基因的重视.

1 天津私家园林中儒雅文化解构

天津的儒雅文化主要是指天津延揽汇聚众多南北方文学家,寓居天津,推崇文人风度,追求自然闲适的审美格调,雅集酬唱,传承古典文学,著书立说,创作了大量的诗文佳构,从而推动了天津城市文化的显著发展[1].

清代天津盐商发迹后,多置办房产地业,热心封建传统文化,依托天津优越的自然条件,修建豪宅园林,罗致宾客才子,众多文人雅士客居于天津私家园林中,吟咏作赋,编写历史文献,使得天津一跃进入儒雅文化鼎盛时期.近现代作为儒雅文化载体的私家园林相继消亡,政要旧居等私人宅院也多为中西结合的园林风格[2],文人雅集之风不再兴盛.曾经辉煌鼎盛的儒雅文化衰落,但天津文人一直在自发倡导保护并复建水西庄等园林,以延续天津儒雅文化.

天津在六百多年的建城史中,依靠独特的地缘优势,城市文化从最初的俗文化到近现代百花齐放的多元文化结构,呈现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灿烂的历史.天津私家园林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见证了天津城市封建文化的鼎盛期,真实地记录了天津在城市发展和变迁中所具有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信息,这些信息所蕴含的天津儒雅文化及其所代表的开放思想,是天津城市文化中最具特质的基因之一.

2 天津私家园林中儒雅文化的历史基因

虽然许多天津私家园林发生了物质功能、空间权属关系的变迁,但作为城市传统文化实质性事物的基本要素和信息依然存在.探索天津私家园林的历史将是把天津儒雅文化基因遗传下来的重要方式.

2.1 地缘基因

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拥有由河海长期淤积而形成的沿海平原地貌,水资源丰富,四季分明,气候舒适,良好的地貌特性为天津园林的修建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园林建筑大都利用洼淀,稍加整理,即成清池水沽,或水中植荷,岸边栽柳,或亭廊桥榭,环绕其间,构思巧妙,建筑简洁明快,人与自然相通[3].同时,在天津私家园林蓬勃发展的清代,也正是北方皇家园林修建的鼎盛时期,天津汲取了北方皇家园林优秀的造园思想,依托北京相对严密成熟的技艺队伍[4],加之作为河海枢纽,南北方文化交流传播频繁,受南方私家园林造园所追求雅逸和书卷气的文人园林风格的影响,使得天津私家园林既具浓郁的天津乡土气息,又有江南韵味.

2.2 物象基因

鼎盛时期的天津私家园林数量众多.根据《天津县志》[5]、《天津的园林古迹》[3]、《天津历史名园》[6]等书中记载,清顺治至乾隆年间,天津所建私家园林达27座之多(见表1),如称为“小玉山云”的问津园,清代三大私园之一的水西庄等.

表1 清代顺、康、雍、乾时期天津私家园林简表

2.3 轶事基因

盐商虽富甲一方,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商人并不会得到社会的尊崇,因此,清初盐商多热衷仕途,结交文人雅士,仿效士大夫的生活方式,以期提升自身的社会地位和声望[7].他们依靠自身财力、天津的地缘优势以及自身博学多才,仗义好客的性情,修建私家园林,留下了诸多诗咏歌赋和文人轶事,为天津儒雅文化的兴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沈一揆游问津园诗四首有云“海内名流过津者无不假馆”,水西庄有云“四方士大夫以及文人名士偶有经过周旋倾倒无倦色,以故贤豪长者多乐归之,而斯园亦因以得名”[5].乾隆皇帝曾四次留住水西庄,并挥笔赐名“芥园”,使水西庄之名更盛.

3 天津私家园林中儒雅文化的体现

天津私家园林是一个基于城市经济、文化和时代变迁的具有历史、人文和社会等价值的历史遗存综合体,无论是其以物质形式遗存的旧址、遗迹,还是以其他非物质形式留存的故事、文史资料等,均包含了其儒雅文化的信息和故事.

3.1 天津私家园林的空间布局

根据史志文献记载,天津私家园林多坐落于天津旧城的西北和东北部经济和水陆交通较为发达的河流附近,借江河之美来衬托园林的恢弘之气[8],在园林空间布局上将南北风格巧妙融合,在整体布局中体现北方园林气势恢宏的特色,而园内空间则兼具南方园林层次递进、小尺度景观效果舒适宜人的设计特点,造就了天津园林内部景致如南方文人园林风景优雅,接近自然,富有诗情画意,如张霔《草堂》一诗中描述七十二沽草堂“鸥影开门白皎皎,潮声卷幔青茫茫”,将自然之美和建筑和谐地融为一体,体现出儒雅文化中追求自然闲适、诗情画意的文人意境.

3.2 天津私家园林的构筑风格

在构筑风格上,清初期的天津私家园林继承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思和自然的审美意识,占地规模往往不大,只以少量建筑点缀,着意于效法自然,抒发情趣的园林景致营造.至乾隆时期,盐商私园规模呈现扩大化趋势,构筑风格中建筑要素日益突出,工程规模浩大,如水西庄“查氏别墅周地百亩,水木清华为津门园亭之冠,中有览翠轩、枕溪廊、数帆台……一犁春雨诸胜”[5],亭台楼阁与山水草木巧妙结合,通过堆山叠石和私家园林中少见的大面积理水景观进行组合,使构筑物富于节奏感,奢华又崇尚自然,“树柳掩映,宛有江南村落风景”,诗意自然,文人田园思想尽显.

3.3 天津私家园林的植物配置

天津私家园林中的植物配植大体经历了从原生植物为主向人工精心培植的转变,从流传的诗文可以得知,清初园内的花木配置多为质朴的原生植物,瓜、豆、芦苇、荷花等,植物配置浑然天成,如龙震描写帆斋中“瓜花豆叶影参差,雨果斜阳未落时”,遂闲堂移柳栽花等处处可见雅致的自然景色.雍乾时期的私家园林人工塑造痕迹明显,以柳、竹、梅、菊、荷等有象征意义的植物为主要配置,并配合院落特点,如水西庄中花影庵、览翠轩、藕香榭等,或以观赏植物为主题,或借植物表明意境和情趣,使得园景中的文人情怀更加鲜明地凸显出来.

4 天津私家园林中儒雅文化的再现

长期以来,天津过多地吸收了舶来文化,忽略了对儒雅文化基因的解读和应用.如能抓住象征城市文化、历史和精神符号的儒雅文化,应用到天津城市空间形象的构建当中,不仅能凸显天津城市文化的个性和特色,更能形成文化综合新效应,从而达到提升天津城市文化新品位,展现城市新魅力的作用.

4.1 私家园林复建,弥补当前儒雅文化缺位

天津城市文化多元,典型且具有代表性的空间记忆载体丰富,但与天津民俗文化、外来文化等相比,体现城市传统儒雅文化的空间记忆载体缺失.通过复建一亩园、水西庄园林建筑等为代表的儒雅文化载体,还原当时当地的设计情境,深入挖掘其深厚的儒雅文化底蕴,融合大都市现代化、国际化气息,复建津门园林往日辉煌风貌,既有利于天津城市发展及人文历史延续,又可促进天津文化资源在与市场的结合中实现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4.2 利用私家园林中儒雅文化特质要素,改善城市视觉形象

天津城市文化与城市定位还不相称,文化供给程度还不充分,没有生成具有显著特质的文化符号.以天津私家园林中儒雅文化特征为重要导向,在城市重点的旅游区、建筑、绿地等场所的景观形象设计中,秉承崇尚自然,借景衬景的设计理念,对已有构筑物通过结合植物配置创造出更富有意境和情趣的空间形象,将儒雅文化基因中对植物配置的理念,通过对植物品种的选择配置,如春日的桃花、夏日的荷花、秋日的菊花、冬日的梅花以及柳、竹等有文化象征性的植物,融入到城市节点空间、街道、城市绿化、公共艺术等构筑物中,衬托天津城市文化内涵,从而改善城市的视觉印象.

4.3 以天津私家园林中的儒雅文化资源,打造天津文化旅游新项目

依托天津私家园林文化资源,主要以打造城市儒雅文化为核心,立足津派文化,采用量化评价方法,评判主要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耦合程度,通过复建重点私家园林项目,整合文博史馆、演艺场所、文化街区等重要文化旅游载体,以文化体验、创意产业、研学旅游等特色方式的串联,整体打造水西庄、问津园、天津博物馆、老城博物馆、曹禺故居纪念馆、梁启超纪念馆等园林、博物馆、纪念馆集群,形成天津文化的核心体验区,整体打造以“城市文化公园”为导向的展示天津儒雅文化风情、承载都市文化休闲的重要旅游项目,以促进天津文化旅游的发展,增强城市魅力与可持续的吸引力.

5 结 语

天津私家园林呈现了天津城市的性格、历史传承和社会价值,对其所承载的儒雅文化的探寻可以充分了解天津文化的独特个性与气质,对天津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城市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复建、元素应用和打造文化旅游项目等方式对私家园林儒雅文化进行再现,使其在城市空间形象、风貌特色塑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天津良好的城市文化和高品质的城市环境提供适合的载体,同时也将促进城市文化资源在与市场的结合中实现传承和可持续发展,为提升天津城市品质提供一个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私家园林儒雅文人
古代文人与琴棋书画
净心繪歲月 儒雅君子風
古代文人的雅号由来
文人吃蛙
北京老城内私家园林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中国园林前世今生
润染儒雅起点,成就幸福人生
曾伟平 陈儒雅 李媛 王棒作品
唐文宗恭俭儒雅
明清鼎革之际文人不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