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椿害虫的为害类型与防治建议

2020-11-04史亮郝乃凤彭建王树山李金武肖兴翠

四川林业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若虫香椿成虫

史亮, 郝乃凤, 彭建*, 王树山, 李金武, 肖兴翠

1.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和湿地生态恢复与保育四川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81;

2. 喜德县喜德林场,四川 凉山 616750

香椿(Toona sinensis),属楝科(Meliaceae)香椿属(Toona)高大乔木,原产于我国中部。其生长迅速,木材色泽红润、花纹美丽、易加工,适于做家具和室内装修面板,是我国特有珍贵速生用材树种[1、2]。

香椿分布广,有比较明显的自然分布界限,北自辽宁省辽阳至锦州一线,南至两广的亚热带地区,西至陕西省延安市和甘肃省庆阳市、兰州市,东至沿海各省和台湾省,西南至云、贵;大致分布于北纬22°—42°、东经100°—125°之间[2、3];多分布于海拔1 500 m以下的山地及平原,西南地区可至2 900 m;常散生于林中,喜光,喜深厚肥沃的沙质土壤和冲击平坦地区,植被类型主要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人工纯林和农田防护林[3、4]。

随着香椿种植面积的扩大,香椿害虫的发生和为害日趋严重。香椿害虫的发生和为害,严重影响了香椿的正常生长,大大降低了香椿的经济效益。例如:钻蛀害虫会导致材用香椿的出材率和木材品质大大降低;叶部害虫和枝梢害虫直接影响食用香椿的产量和品质;根部害虫为害会导致树势衰弱、生长受抑,间接影响香椿的经济价值。香椿害虫的发生和为害,已经成为制约香椿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关于香椿害虫的相关报道多是针对害虫形态特征和相关防治方法的记述[5-13];而对其为害特点的分类和发生规律的总结则较少。因此,本文对目前已见报道的香椿害虫种类和为害特点进行了分类,并总结了其发生规律,提出了一些防治建议,以期为香椿害虫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1 香椿害虫的种类及为害特点

1.1 香椿害虫的种类

目前,关于香椿害虫的报道主要集中在芳香木蠹蛾(Cossus cossus)和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等24个种、香椿蛀斑螟(Hypsipylasp.)和锯锹甲(Prosopocoilussp.)共2个属的有害昆虫,以及茶黄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1)1种有害螨类[5-13]。近年来,也有关于臭椿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brandti)为害香椿的报道,并且臭椿沟眶象(E. brandti)和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chinensis)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寄主相似,二者常混合发生[14、15]。

根据相关文献报道和调查统计可知,目前香椿的害虫和有害螨类共计25个种、2个属。其中鳞翅目(Lepidoptera)害虫12个种、1个属,占香椿害虫和有害螨类总数的48.15%;鞘翅目(Coleoptera)害虫10个种、1个属占香椿害虫和有害螨类总数的40.74%;同翅目(Homoptera)害虫3个种,占香椿害虫和有害螨类总数的11.11%;直翅目(Orthoptera)和蜱螨目(Arachnoidea)害虫和有害螨类各1个种,分别占香椿害虫和有害螨类总数的3.70%(见表1)。

表1 香椿害虫和有害螨类分类统计Tab.1Classification and statistics of pests and harmful mites on Toona sinensis

1.2 香椿害虫的为害特点

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就香椿害虫和有害螨类为害虫态和为害部位等特点进行分类分析,可以将上述害虫和有害螨类分为以下4个种类:

(1)为害香椿叶部:通过啃食叶片获取营养,主要以鳞翅目(幼虫)和鞘翅目(成虫)害虫为主;(2)为害香椿枝梢部:主要取食芽梢和幼嫩组织,导致香椿芽梢和幼叶被害,以鳞翅目(幼虫)、同翅目(若虫、成虫)、蜱螨目(幼螨、成螨)和鞘翅目(成虫)为主;(3)为害香椿茎干部:主要为在树干内蛀食的钻蛀性害虫,或直接为害树干部树皮的害虫,使香椿茎干部及材质受损,以鳞翅目(幼虫)、鞘翅目(幼虫、成虫)为主;(4)为害香椿根部:主要啃食或刺吸植株根部,导致植株根部受害,树势衰弱,生长不良,以直翅目(若虫、成虫)、鞘翅目(幼虫)和同翅目(若虫)为主。香椿各类害虫和有害螨类为害虫态及危害部位详见表2。

表2 香椿害虫的为害虫态和为害部位Tab.2Development stages of pests and the damaged position on Toona sinensis

由表2可知,灰胸突鳃金龟、暗黑鳃金龟、黑蚱蝉这3种害虫既以成虫形态为害香椿叶部或枝梢部,又以幼虫或若虫形态为害香椿根部;此外以多种虫态为害香椿的还有草履蚧、斑衣蜡蝉、茶黄螨、锯锹甲。

2 香椿害虫分布与发生规律

以上24个种、2个属的害虫和1种有害螨类均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北、西南(除西藏外)等各个地区,分布范围很广。因此其发生规律也随着分布地区的气候不同,而有所变化。气候温暖的地区,部分害虫发生的世代数多,且有世代重叠现象。香椿各类害虫和有害螨类的发生规律和为害虫态的发生时间详见表3[8、16-32]。

表3 香椿害虫的发生规律和为害虫态的发生时间Tab.3Occurrence regularity and time of pests on Toona sinensis

由上表可知,香椿不同害虫和有害螨类每年发生的世代数差别较大,不同种类的幼虫或若虫发生为害的时间几乎覆盖全年;不同种类的成虫发生为害的时间主要集中于4—10月。根据上表统计,可以针对香椿各类害虫和有害螨类的发生规律和为害虫态的发生时间进行针对性防治。

3 香椿害虫的防治建议

目前,已经记录和报道的香椿害虫共有27个种类,伴随着香椿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预计还会有新的香椿害虫被发现和记录。因此,对于香椿害虫的防控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和加强。

无论材用香椿还是食用香椿,一旦遭受上述害虫为害,就会造成不可逆的经济损失,使其经济价值大打折扣。因此香椿害虫的防治工作应该将预防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做到适地适树,加强抚育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木抗病虫能力。另外可适当营造混交林趋避云斑天牛等害虫[12];但营造混交林并不意味着对于香椿林下可以不进行清林等管理工作,林下或周边若有大量灌木、草本等植被,反而会给部分害虫提供充足的补充营养,促进害虫的繁殖。

其次在发现香椿害虫的时候,要及时采取多种有效防控措施,对虫害进行防治。如针对受害树,要在秋、冬季节或早春砍伐受害严重的树木,及时烧毁,将树干内的害虫消灭。另外,根据香椿的不同用途,需采用不同侧重点的防治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将损失降到最低。例如食用香椿枝梢部害虫的防治就要尽量选取如除虫菊素等低毒高效、无公害、无残留的药天然剂进行防治,以免危害食用者的身体健康。

香椿害虫的防治还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对其生活史、发生规律进行长期观测和总结。在掌握客观规律的同时,针对不同季节配合更加科学的措施,以预防为主,采用物理、化学、生物防治综合施策的方法,对香椿害虫进行防治,推动香椿产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若虫香椿成虫
基于轻量级SSD模型的夜间金蝉若虫检测
11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香椿吃前要焯水
美洲大蠊幼龄若虫肠道消化酶活性的研究
香椿
香椿
薇甘菊颈盲蝽基础生物学特性
济宁地区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的监测与防治试验
沈阳舟蛾科成虫调查分类研究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