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师范生及中学教师中的认知与接受现状

2020-11-03许诺董玉玺夏烨

青年时代 2020年23期
关键词:英语学科中学教师师范生

许诺 董玉玺 夏烨

摘 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中心内容,对英语学科教学和英语人才培养有着现实指导意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贯彻落实有赖于基础教育一线英语教师和职前英语教师,即高校英语专业师范生。在此背景下,笔者将以江苏省为例,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师范生及中学教师群体中的认知与接受现状进行调研,并以此为依据,剖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期推进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体系的实施。

关键词:核心素养;英语学科;认知现状;接受现状;师范生;中学教师

一、引言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程晓堂指出,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深化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1]。核心素养体系的研制,将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引导和促进学习方式和育人模式的根本转型,进而实质性推动和深化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已提出两年有余,基础教育一线英语教师和高校英语专业师范生对其认知与接受现状急需调查,以利其进一步贯彻实施。

二、调查方法

(一)问卷调查与调查对象

调查采取不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主要调查三方面的内容: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情况,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接受情况。

研究对象包括江苏省高中英语教师和江苏省属高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所涉中学有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苏州实验中学、丹阳高级中学、泰州中学、启东中学、盐城市第一中学、赣榆高级中学等16所高中;师范生方面,涉及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盐城师范学院、南京晓庄学院、泰州学院等8所高校。研究对象基本涵盖苏南、苏中和苏北。

(二)数据采集和统计

发放问卷244份,回收244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241份,有效率98.8%。数据统计工作由“问卷星”自动完成。研究对象基本信息统计结果如下。

有效问卷中,高中英语教师120人,男性33人,占27.5%,女性87人,占72.5%;教龄5年以下32人,5~10年13人,11~15年17人,15年以上58人;本科学历97人,研究生学历21人,大专学历2人;中教二级教师26人,一级教师57人,高级教师37人,无特级教师。

高校英语专业师范生121人,男性14人,占11.6%,女性107人,占88.4%;一年级17人,二年级48人,三年级43人,四年级13人;就读于985或211院校38人,非985、211的一本院校53人,二本院校30人。选样基本均衡。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情况

此部分调查结果基于问卷的第二部分(研究对象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情况),问题涵盖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了解程度、学习途径和各部分的理论基础、范畴界定、中心内容。

数据显示,60.83%的教师认为自己熟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认为自己“了解一点”和“非常熟悉”的教师,分别占20%和18.33%,仅有1人选择“不了解”,这说明绝大部分高中英语教师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有所了解,但认识程度不一;高校英语专业师范生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了解程度远不如高中英语教师,约一半的师范生表示“了解一点”,其次是“熟悉”,占36.36%。进一步了解研究对象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途径发现,教师大多通过在职培训、书籍文献和网络资源学习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而师范生以专业课的课堂学习为主,通过书籍和网络获取相关信息的人数较少。因此,高校应该鼓励师范生不要局限于课堂,应主动拓宽了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利用好书籍和网络资源辅助学习。

调查结果显示,高中英语教师和高校英语专业师范生对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各要素的内涵、特点等信息掌握情况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30%的教师和36%的师范生不了解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少部分教师和师范生对文化意识的定义认识较为模糊,忽视“对优秀文化的认同”和“对中外文化的理解”这两方面;部分研究对象未能正确认识思维品质的建构动因,认为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忽视了外语学习能够弥补单一语言带来的思维局限这一作用。

(二)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接受情况

接受状况调查涉及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能够比较全面地体现教师和师范生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接受情况。

语言能力方面,高中英语教师和高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普遍倾向于将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融入日常教学之中,63.33%的教师和63.64%的师范生表示会分配30%~50%的课堂时间讲解、训练语言知识和技能(词的发音、拼写和用法以及句子的理解和运用)。在词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和师范生选择“结合课文语境讲解词汇”和“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主动积累词汇”。可见,在目前教师的实际教学和师范生的模拟授课中,词汇教学方法较为灵活多样。在语法教学方面,约90%的教师和89%的师范生选择在情境中教学语法,使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并使用语法知识。大部分教師和师范生重视语言表达与交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表达观点,自主解决问题。此外,52%的教师表示会设计语音实践活动(如模仿和朗读训练、英文诗歌朗诵、戏剧表演、电影配音等)来进行语音教学,而师范生则高达77%,相比较而言,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于语音教学缺乏重视。

文化意识方面,99.2%的高中英语教师和97.5%的高校英语专业师范生表示会教授课本所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背景,其中超过一半的教师只会作简单介绍,不深入讲解,而师范生则与之相反,超过一半的师范生选择深入讲解,适当补充。职前英语教师(即师范生)和职后英语教师在文化意识培养上的不同选择,反映了职后教师更加以考试为导向,因此在实践中淡化了文化意识。深入调查后发现,78%的教师认为,进行英语文化教学的时间并不充裕,文化意识的培养效果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受限于时间因素,教师在培养路径方面更倾向于以直接呈现的方式培养学生文化意识,这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展示尽可能多的知识,但从另一方面,这也说明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接触、探索文化差异的机会较少。89%的教师和师范生表示,会在教学中融入中西方文化对比的内容,并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总体而言,教师和师范生对文化的作用呈肯定态度,且对文化意识的基本内涵和培养目标基本接受,但在具体实践时并不能十全十美。

思维品质方面,所有受访的高中英语教师都认为,部分学生在口语和写作表达方面存在没有条理、缺乏逻辑的现象。对此,大部分教师选择引导学生继续补充完善,并在教学中穿插教授学生一定的思维方法。陈则航认为,要想帮助学生由表及里地看清事物本质,掌握深度思考和思辨的能力,教师首先要对文本进行深度解析。只有教师自己理解透彻,才能有效引导学生思考[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中也建议,教师在做文本分析时,可以思考写了什么、如何写的、为什么写、传递了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调查发现,高中英语教师和高校英语专业师范生都能够对文本进行全面分析,但容易忽视“评价文本”这一方面,仅有47.5%的教师和59.5%的师范生表示会在分析文本时评价文本。

学习能力方面,高中英语教师普遍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89%的教师表示经常让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新课,使学生独立思考,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在合作学习方面,教师和师范生都会设置小组合作展示某一主题、合作讨论回答问题和合作纠正错题等活动,90%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较好,但仍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帮助。夏谷鸣指出,教师在重视学习能力的同时,要关注学习动力和学习毅力[4]。调查发现,高中英语教师普遍采用“将课堂内容与时事热点相结合”和“明确考点,告诉学生哪些知识点是考试常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别占88.33%和75.83%;高校英语专业师范生大多选择结合时事热点和设置奖励,分别占88.43%和71.07%。

四、存在问题

(一)认知情况

高中英语教师和高校英语专业师范生对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情况总体较好,但也存在部分教师和师范生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不够全面的问题,这在师范生中尤其突出。一方面,师范生對新课标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缺乏应有的重视;另一方面,高校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未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访谈得知,师范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很少、甚至从不翻阅新课标,并且仅被动地通过课堂获取有关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知识,不积极主动利用网络和书籍进行补充学习,这十分不利于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全面、正确的认识。

(二)接受情况

高中英语教师和高校英语专业师范生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接受情况不容乐观。教师和师范生在实践中都比较关注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虽然对学生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培养的认识程度明显提高,但在实践中转变甚少,这一矛盾的出现存在着内外因素的制约。

首先,教学实践仍被高考的指挥棒支配,导致教师虽明白应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迫于考试成绩这一主流评价标准的压力只好不断压缩文化教学、思维锻炼的时间,这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相当大的阻碍作用。调查数据显示,高中英语教师和师范生都能认识到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但众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仍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泛泛而谈,简单介绍”;相反,更多的师范生选择“深入讲解,适当补充”,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师范生在模拟课堂中较少受到提升学生成绩的压力。

其次,部分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现象,不注重培养、更新自身语言能力和教学能力以促进专业持续发展,这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形成一股不容忽视的反作用力。此次调查中,教龄在15年以上的教师占48.33%,几乎占据了高中英语教师队伍的一半。刘晓明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现实分析》中指出,教师的职业倦怠随教龄的增加不断加重,特别是在第10年起急剧严重化,在第16到21年达到高峰,职业倦怠问题最为严重[5]。

五、解决对策

(一)基础教育一线英语教师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基础教育一线英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不应只包括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还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应深入了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认识到其对英语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不能仅以考试成绩作为目标和标准,应丰富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多角度、多方面评价学生,寻找并放大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兴趣、有信心、有动力。

不断提升专业素养,重视培养自身语言能力和教学能力。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当怀着“学习者”的心态,克服职业倦怠,不断丰富和更新知识,提高教学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时代的进步需求。教师应熟练运用多媒体设备,从包括语言、技术、图像、颜色、音乐等多重语言数据渠道构架新型的课堂师生交互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开发学生大脑的潜能和兴趣。此外,教师应把握教育前沿动态,运用批判性思维,辩证地看待先进教育理念和最新政策要求,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最后,教师应注重教学反思,积累教学经验,通过教学日志、学生反馈、同事交流来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提高教学能力,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高校英语专业师范生

重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拓宽了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英语专业师范生不能局限于课堂,应利用好书籍和网络资源辅助学习,养成乐学善学的习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理论知识要及时与授课教师交流。此外,师范生要利用好教育见习、实习的机会,学习、思考基础教育一线英语教师的授课方式,操练课堂教学技能,并及时进行反思总结。

(三)高校

完善师范生培养方案,发挥高校教育在师范生发展和成长方面的引导作用。英语专业师范生是未来一线英语教师的储备军,在一定意义上影响着我国未来英语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发展质量,而高校所开设的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正是师范生获取知识、培养技能的摇篮。因此,建议高校英语师范专业开设有关课程,或在已有课程中增加关于新课标和核心素养的内容,为师范生介绍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和教学案例,提出较为可行的教学建议,并将其纳入考核体系,加强师范生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

(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

组织好一线英语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将课程标准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与研究变成教学中的常规工作。在职培训有助于一线教师学习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水平。因此,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可组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专题学习,尽量为每位教师提供充足的培训机会,并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研究。此外,教育主管部门应制订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来考核教师和学校,不能仅以高考成绩论英雄,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79-86.

[2]杨向东.核心素养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系[J].人民教育,2016(19):19-22.

[3]陈则航,王蔷,钱小芳.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及其发展途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9(1):91-98.

[4]夏谷鸣.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能力内涵分析[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4):96-100.

[5]刘晓明,邵海燕.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现实分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10):53-5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师范生及中学教师中的认知与接受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201911117059Y。

作者简介:许诺(1999—),女,汉族,江苏赣榆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英语学科中学教师师范生
教师作品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中学教师工作投入问卷的编制
西藏中学教师职业认同现状及其提升建议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