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预习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020-11-03任茂林

青年时代 2020年23期
关键词:预习方法预习习惯预习

任茂林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充分重视预习过程,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本文先对预习的概念进行阐述,再对小学语文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对提升小学语文预习效果的措施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预习的顺利开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概念;预习方法;预习习惯;因材施教

一、引言

预习是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内容,预习的效果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形成直接影响。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预习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小学语文預习效果不佳。所以,对小学语文预习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重要性

首先,从学生角度来看,预习实际上对新知识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当提前了解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后,学生的被动地位将会得到改变,学习起点也将得到提升,提升学生们在听课时的针对性,进而切实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预习实际上是学生对所学新知识进行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预习使得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实现了学生自我认知的完善。学生在对新知识进行探索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更多新的学习方法,并在这个过程中尝试去独立解决问题,进而帮助学生实现了自我锻炼。对于学生来说,预习是一个自我测试的过程,学生通过预习的过程,可实现有效进行知识检测,从而更好地进行查漏补缺,十分有利于学生们更好地对知识进行学习和巩固。预习能够提升学生的多项能力,如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等等,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从教师角度来看,预习能够提升指导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识字数量都十分有限,且并不具备真正的独立学习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是应该循序渐进进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来对学生的预习过程进行指导,让学生真正掌握预习的方式,从而提升学生的预习效率。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预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学生进行重要的引导,强化学生和课堂之间的有效连接。所以,教师应重视预习信息反馈的过程,并根据信息反馈内容来对教学方案进行合理调节,进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时,应把握好尺度,尤其应重视对预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明白预习的过程无需一丝不苟,但也不能随便敷衍。只有让学生真正理解预习的重要性,才能够引导学生取得更好的预习效果,并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小学语文预习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正确认识

小学语文教师普遍认为,学生年龄太小,缺乏足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即便进行了预习也无法获得良好的预习效果。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么不重视预习的引导作用,要么就采用一刀切的预习方式,并不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能力采用灵活的预习方式,导致预习效果较差。究其原因,在于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对预习形成正确的认识。

(二)预习方法存在问题

很多小学生实际上并不是不想预习,而是不知道如何预习。在小学生看来,预习一般就是阅读课文,但这样的预习方式很难获得好的效果,这也充分说明了很多小学生并没有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如果这时语文教师没有能够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过程进行指导,那么将会形成恶性循环。

(三)不重视预习成果的检查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不重视检查学生的预习成果,或者采用的检查方式不合理,这十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随着小学生的年龄增长和所学的内容增加,预习的内容和方法也会出现相应的改变。这时,小学语文教师应注意采用与之相对应的预习检查方式,从而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四)没有实现预习与教学的有效结合

一些小学生在进行了多次预习之后,预习的热情便会下降,进而在预习过程中开始进行敷衍现象。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将预习过程与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例如,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将学生的预习成果加入教学方案,这就会让学生感觉到预习的作用并不大,从而降低了学生的预习热情,十分不利于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

四、提升小学语文预习效果的策略

(一)改变传统观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态度和观念,正确认识小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小学生虽然学习能力有限,但却具备一定的预习能力。培养小学生的预习能力具体可以采用做中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学习预习的方法。另外,语文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积极性,如布置具体的预习任务,以及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预习成果的机会等,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预习积极性。

(二)重视预习方法指导

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指导时,应做到有计划和有步骤地进行,从而切实提升预习的效果。例如,在预习生字时,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利用拼音来读准字音,并将其与同音和形近字进行区别。再如,引导学生利用字典或者联系语境等方式来了解字词意义,一旦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学生就可以通过字典来进行查找。也就是说,当学生在进行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预习的具体内容来给出相应的预习方法,并帮助学生掌握这些预习方法。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要频繁地改变预习方法,否则学生将很难接受。

(三)重视预习效果检查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想要让学生取得更好的预习效果,就必须重视对学生预习效果的检查,让学生真正重视预习。通常来说,预习效果检查主要包括互查、自查和教师检查这三种方法。教师在进行预习检查的过程中,应交替使用这三种检查方法,不要因为懈怠心理而单一采用一种检查方式,否则会降低预习效果。除了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之外,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检查,否则学生的预习热情就会降低,预习的过程也就失去了意义。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的预习检查方式有很多,如提问检查的方式和抽查的方式等等。这可以让教师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让教师自身所选择的教学方式更有针对性。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预习检查时,也应结合相应的奖惩措施,对于坚持预习的学生给予奖励,对于不预习的学生进行惩罚。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循序渐进进行。

(四)实现预习和教学的结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学生的预习内容考虑在内,合理制订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在进行生字教学时,应将生字进行分类,对有着较高出现频率的生字,学生们容易进行记忆,只需要通过预习就可以掌握这些生字;另一些生字不但笔画较多且结构复杂,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够掌握,就不要求学生必须通过预习来掌握,只需学生量力而行,重点放在课堂教授。通过这种预习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就会感觉到很多生字即使教师不教也可以通过预习来掌握,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预习热情。

(五)预习习惯培养

学生的预习过程与教师的备课过程都十分重要。调查研究显示,预习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比没有预习的学生更高。大部分学生提前预习了所要学习的内容之后,就会更愿意在课堂上表现出自己的预习成果,而没有进行预习的学生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无法获得好的学习效果。这一现象充分体现出了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重要性。在最初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时,教师可适当采用一些强制措施,这样才能够帮助那些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坚持预习。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将预习作为学习过程中的重要部分来看待。

(六)因材施教

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知识结构各不相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预习指导,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预习要求。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提出更高的预习要求,如要求他们背诵课文和默写生字等;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只需要要求他们完成基本的预习内容,重点是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并认真对待预习过程。

五、结语

综上所述,预习效果直接关乎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激发学生學习语文的积极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加强预习指导、检查学生预习效果、培养学生预习兴趣等多种方法,有效端正学生的预习态度,通过提高学生预习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狄琼.小学语文预习方法及指导策略[J].东西南北:教育,2019(6):172.

[2]都双庆.浅谈小学语文预习方法指导的策略[J].软件:教学,2015(8):151.

[3]刘钇伶.小学数学中年段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意义[J].考试周刊,2015(83):75.

猜你喜欢

预习方法预习习惯预习
培养初中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研究
抓好小学生课前预习的思考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浅论初中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