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陇山三水名称考辨

2020-11-03潘登

青年时代 2020年23期
关键词:清水河清水

摘 要:清水河、葫芦河和清水这些名字,被发源于陇山的不同河流所使用。本文将选取与之有关的三条河流,讨论它们的名称演变,以避免在分析相关史料时出现混淆情况,即今清水河,古称高平川水、蔚茹水、葫芦河等;今牛头河,古代也叫过清水河;今葫芦河,古称瓦亭川等。

关键词:清水河;牛头河;葫芦河;清水

一、引言

陇山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山脉,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此发生的历史事件众多,与之相关的历史名称纷繁复杂,往往容易混淆。广义的陇山包括北部的六盘山和南部的陇山两部分。仅就河流而言,就有多条发源于陇山的河流现在或者历史时期叫过清水河、葫芦河、清水的名字。因此,为了避免相关研究出现混淆,本文将对其中三条河流的历史名称进行梳理。

二、今清水河

今天,中国境内有多条河流名为清水河,本文所指的今名为清水河的河流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发源于六盘山东麓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境内的黑刺脑沟,向北流经固原、海原、同心、中宁等县,在中卫的泉眼山西侧注入黄河,长303千米,是宁夏境内流入黄河最大、最长的支流。

两晋时期,清水河称高平川水。《水经注》载:“河水又东北迳于黑城北,又东北,高平川水注之,即苦水也。水出高平大陇山苦水谷,……高平川水又北入于河。”[1](P53)高平川水也叫苦水,发源于高平,也就是现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一直向北流入黄河,《水经注》中所载高平川水的河流源头、支流、流向、汇入河流情况均与今清水河相符,可见高平川水是今清水河的古称。

值得注意的是,高平川之名虽广泛地见诸史籍,某些情况下高平川并不指清水河这条河流全流域,而是单指高平川水所流经的高平县——这处水草丰美,有高而平坦的陆地,在使用时候应加以甄别。例如,《晋书·傅玄传》载:“宜更置一郡于高平川,因安定西州都尉募乐徙民,重其复除以充之,以通北道,渐以实边。”[2](P1317)西晋武帝初年,晋武帝广开言路,傅玄认为当时鲜卑部众大量散居内地的情况,势必对社会稳定造成威胁,便上书建议在西北除武威和安定二郡之外,于高平川加置一个新郡,起到移民实边的作用。又如《晋书·乞伏国仁载记》:“乞伏国仁,陇西鲜卑人也……其后有祐邻者,即国仁五世祖也。泰始初,率户五千迁于夏缘,部众稍盛。鲜卑鹿结七万余落,屯于高平川,与祐邻迭相攻击。鹿结败,南奔略阳,祐邻尽并其众,固居高平川。”[1](P3113)乞伏祐邻率领族人赶走了原来聚居在高平川一带的鲜卑族鹿结部落,在高平川聚居下来。很明显两处地方所指的高平川应是一块有着足够人口承载力的土地,而不单是一条河流。

唐代的清水河名为蔚茹水,也开始出现葫芦河的叫法。《元和郡县图志》载:“蔚茹水,在县之西,一名葫芦河,源出原州西南颓沙山下。”[3](P3113)《新唐书·地理志》也载:“白草军在蔚茹水之西,至德后没吐蕃。”[4](P971)

宋代史料中对清水河多称葫芦河或胡卢河,有时也称蔚茹水。《宋史·地理志》载:“萧关,崇宁四年建筑。东至葫芦河一十五里,西至绥宁堡三十里,南至胜羌砦六十里,北至临川堡一十八里。”以“道里”计,此葫芦河是今清水河无疑。葫芦河一带在宋代为宋夏交战前线,因而葫芦河常见于宋夏战事的记载中。《宋史·李宪传》载:“元丰中,五路出师讨夏国,……。帝又诏宪领兵直趣兴、灵,……。乃总兵东上,平夏人于高川石峽。进至屈吴山,营打啰城,趋天都,烧南牟府库,次葫芦河而还。”[5](P13638)元丰四年(1081年),李宪作为五路攻夏大军的一支,在攻下兰州后,想继续扩大战果,一鼓作气拿下灵州。其进兵路线应是从兰州出发,沿着黄河谷地往东北方向行进,受到西夏军队阻挡之后未能到达灵州,在葫芦河汇入黄河处或是葫芦河更上游的地方而返。

葫芦河航运价值也被时人看重,《宋史·李继隆传》:“先是,受诏送军粮赴灵州,必由旱海路,自冬至春,而刍粟始集。继隆请由古原州蔚茹河路便,众议不一,继隆固执论其事,太宗许焉。”[5](P8966)《宋史·李继和传》:“昨朝廷访问臣送刍粮道路,臣欲自萧关至镇戎城砦,西就胡卢河川运送。”[5](P8971)李继隆、李继和两兄弟先后两次向朝廷提议,通过葫芦河来运送军粮,葫芦河天然与黄河相连,军粮可顺水而下直到灵州。关于李继和的这段上书,《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所载是:“昨朝廷访问臣送刍粮道路,臣欲自萧关至镇戎城寨,四州就胡卢河川运送。”[6](P1256)“四州就胡卢河川”和《宋史》中“西就胡卢河川”的说法有所出入,应是以“四州”为准。“四州”指的是泾、原、仪、渭,六盘山附近的这几个州,李继和的这次上书也本是讨论这四州为灵州供给军粮的事情,而萧关到镇戎城的这段路程,城寨并不全在胡卢河川的东侧。“西就”二字不通,应是《宋史》误载。

明代以后,清水河的称呼开始出现。《明史·地理志》载:“宁夏卫,元宁夏府路,属甘肃行省。……南有清水河,即葫芦河下流也,俱注于黄河。”[7](P883)《大清一统志》也称:“高平水在固原州东,源出州西南,北流入宁夏府中卫县界,亦名蔚茹水,又曰葫芦川,即今清水河也。”[8](P2754)

值得注意的是,明代以后史籍中出现了清水河向东南分出一支流汇入泾河上游的说法,如《明史·地理志》“镇原府……西北有胡卢河,分二流,一北注于黄河,其支流东南注于泾河。南有高平川,流入胡卢河”[7](P924)。《读史方舆纪要》:“胡卢河……。支流折而东南,入平凉县界,注于泾河。”[9](P3015)观察当今当地的地形图,清水河并没有分出一条支流东南汇入泾河,那么出现这种记载的原因只有两种:一是古今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但清水河上游地势呈南高北低态,出现支流折向东南的可能性不大;二是出现误载,清水河源头和泾水支流茹河的源头相隔很近,茹河位于清水河东南方,后注入泾河。清水河的另一个名字“蔚茹河”和“茹河”相近,不熟悉当地情况的人很有可能把蔚茹河归为泾河的支流。《资治通鉴》中胡三省注引到:“华戎对境图:泾水上接蔚茹水,南流至笄头山。”[10](P203)就是混淆了茹河和蔚茹河的典型情况。无独有偶,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七册陕西部分,也将明朝时流经镇原县的茹河标为“葫芦河(蔚茹水)”[11](P59-60)。

三、牛头河

今天,在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有一条牛头河流经。牛头河发源于清水县东南部,自陇山腹地流出后,先北流、西流,再南流,最后注入渭河。由于特殊的地质结构,牛头河流域的大部分支流从右岸汇入,众多支流东西排列,自北向南直泻而下进入牛头河。正是《通典》中所载的情况:“(天水)郡有大阪,名曰陇坻,亦曰陇山。三秦记曰:‘其阪九迴,上者七日乃越。上有清水四注下。”[12](P4540)

今牛头河在历史时期叫过清水之名,也叫桥水、东亭水。《水经注》对此有过记载:“渭水又历桥亭南,而径绵诸县东,与东亭水合,亦谓之为桥水也,清水又或为通称矣。水源东发小陇山,众川泻注,统成一水,西入东亭川,为东亭水,与小祗、大祗二水合。……,与延水并西南注东亭水……莎谷水出南山莎溪,西南注东亭川水……其水西南合东亭川,自下亦通谓之清水矣。……秦水又西南,历陇川,径六盘口,过清水城西,南注清水。清水上下,咸谓之秦川。……清水东南注渭。”[1](P426)从这段史料可以看出,东亭水发源于小陇山,其源头众多,众源归于一川,且其支流多是自东北向西南汇入干流中,符合今牛头河支流大多右岸汇入的特点。东亭水当是今牛头河上游,整个今牛头河流域的干流则通称为清水。

元代,今牛头河也有过西江之名,《元史》载:“三月……帝次清水县西江。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13](P10)清水县位于今牛头河流域,此西江位于牛头河流域没有争议,然而牛头河为西江的记载在成吉思汗之前和之后都未见诸史料,应只是一个在较短时间内使用的名字。

关于牛头河的名字从何而来,《读史方舆纪要》中说,“有川曰牛头河,自山之青崖洞发源,又西径牛头山下,注秦川,入于渭”[9](P3124)。如此说来,牛头河之名应是因为它流经了牛头山。《大清一统志》中的说法与《读史方舆纪要》一致且更为详细:“牛头山在清水县西二十里,南道河诸水会于此,曰牛头。……巩昌府志:‘南道河在清水县东南二里,源岀南道峡,西流经牛头山下,与清水合,更名牛头河。”[8](P3124)可见,到了清代,此河流上游还是沿用清水的名称,在清水流到牛头山下,与南道河合流后便统称为牛头河。

至于清水何时出现了牛头河的名称,《天水晚报》上有一篇文章称:“在成吉思汗来之前,这条河叫西江。因成吉思汗扎营在牛头山,而改名牛头河。牛头河因一个英雄,而成了一条不寻常的河,文化气息和杀伐气息交织的一条不大的,却载入史册的河。”[14](P1)通过前引史料可以知道,成吉思汗确实在西江边驻扎过,至于成吉思汗扎营在牛头山的说法却没有史料支撐。如果认为西江更名为牛头河是元以后的事情显然不对,因为《宋史》中已出现了“牛头河”:“四年六月,陇城县大雨,牛头河涨二十丈,没溺居人、庐舍。”[5](P1323)这是牛头河之名最早见于现存史料。宋代陇城县即今天水秦安区陇城镇,陇城县城无牛头河经过,但陇城县与清水县接壤,所辖区域有牛头河流经是说得通的。

四、葫芦河

今清水河历史上曾叫过葫芦河的名字,而与今清水河同出于六盘山的另一条河流也叫葫芦河。今葫芦河,又名西吉葫芦河,地处陇东南黄土梁峁丘陵沟壑区,发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境内、六盘山北端西侧的月亮山,南流经西吉县城,甘肃省静宁县、庄浪县、秦安县,于天水市麦积三阳川汇入渭河,全长301千米。

今葫芦河历史上曾叫过瓦亭川、陇水等,《水经注》中记载,“渭水又东与新阳崖水合,即陇水也。东北出陇山,其水西流,右径瓦亭南。隗嚣闻略阳陷,使牛邯守瓦亭,即此亭也。一水亦出陇山,东南流,历瓦亭北,又西南合为一水,谓之瓦亭川。……又东南出新阳峡,崖岫壁立,水出其间,谓之新阳崖水,又东南注于渭也”[1](P426)。《水经注》中所记载的瓦亭川有两大源头,一出陇山东北,一出陇山西北,两者汇合后称为瓦亭川。今葫芦河主源取瓦亭川西侧支流。

“瓦亭”一名常见于史册,但值得注意的是,史籍上的“瓦亭”有东西之分,瓦亭川所流经的瓦亭位于六盘山西侧。《资治通鉴》载:“贞观二十年八月,已巳,上行幸灵州……庚辰,至泾州;丙戌,逾陇山,至西瓦亭,观牧马。胡三省注:原州平高县有瓦亭故关。瓦亭水出陇山,东北斜趣,西南流,经成纪、略阳、显亲界,又东南出新阳峡,入于渭。固有东、西瓦亭之别。”[10](P6239)胡三省观察到了东西瓦亭之别,特意指出唐太宗观牧马的地方不在原州平高县(今宁夏固原)的瓦亭,而在陇山以西。顾祖禹也清楚有东西两个瓦亭,他在《读史方舆纪要》中写到:“瓦亭关(泾阳)县西北百八十里。……。唐贞观二十年,逾陇山至西瓦亭观牧马。此巩昌秦州秦安县之瓦亭山也。至德元载,肃宗幸灵武,牧马于瓦亭。此东瓦亭也。宋建炎四年,金人陷泾原,经略使刘锜退屯瓦亭,金人遂取渭州镇戎军,……。胡氏曰:瓦亭川出陇山东北,西南流。关在瓦亭川之首,故名。”[9](P2966)但顾氏在这里所论及的瓦亭关在泾阳县西北90 000米,明显是东瓦亭,那瓦亭关因地处瓦亭川之首而得名的说法便是错误的——东瓦亭与瓦亭川相距甚远。

今葫芦河较长,支流较多,不同河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叫法都不相同,如《读史方舆纪要》载,“瓦亭水南经成纪县东,历长离川,谓之长离水”[9](P2974)“瓦亭川……合陇水而注入渭”[9](P2982)。可见,明末的葫芦河在不同河段有长离水、瓦亭水和陇水等叫法。《辛卯侍从记》是陶保廉根据自己的游历所记,其中写到,“(光绪二年)二十六日……西北行三里长源河……河出固原西须弥山俗名苦水,由北峡出绕城南会甜水,下游至秦安会瓦亭川为陇水”[15](P154)。可见,到了清末,葫芦河的不同河段有长原河、苦水、瓦亭川和陇水等名称。

瓦亭川成为葫芦河的确切年代已不可考,可以知道至迟在民国时期这条河流已被正式叫作葫芦河。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年)的一份甘肃省政府公文中写到,“令隆德县县长桑丹桂:呈报筹修葫芦河桥工经过情形及日记”[16](P15-16)。这份文件中所指流经隆德县的葫芦河便是今日的葫芦河无疑。

五、结语

本文论述的三条河流均发源于陇山山脉,今天的正式名称分别是清水河、牛頭河与葫芦河。今清水河发源于六盘山东麓,自南向北汇入黄河,两晋时叫作高平川水,取其发源于高平县之意;唐宋时期叫蔚茹水,也叫葫芦河或胡卢河;明代以后清水河的名称正式出现。今牛头河发源于甘肃省清水县东南部,先北流、西流,再南流,最后汇入渭河,在历史时期曾有过清水、桥水、东亭水和西江的名称,其中以清水和东亭水最为常见。最早在宋代,清水被称作牛头河,而明清时期更普遍地用牛头河来指代清水。今葫芦河发源六盘山西麓,历史上长期叫作瓦亭川,又有长原河、苦水、陇水等名,民国时期出现葫芦河的名称。

参考文献:

[1]郦道元,陈桥驿.水经注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宋祁,范缜,欧阳修,等.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5]元 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5.

[6]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4.

[7]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8]穆彰阿,潘锡恩.大清一统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9]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5.

[10]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2011.

[11]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6.

[12]杜佑.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8.

[13]宋濂,王袆.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14]李广德.清水牛头河,一条有故事的河[N].天水晚报,2018-11-20(10).

[15]陶保廉.辛卯侍行记[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

[16]杨慕时.呈报筹修葫芦河桥工经过情形及日记请鉴核由[N].甘肃省政府公报,1929-10-10(1).

作者简介:潘登(1996—),男,汉族,湖南常德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历史地理。

猜你喜欢

清水河清水
战灭歼菌细
只为清水润万家
清水河边
清水河生态清洁小流域
清水一盏可供莲
陆西地区清水河组一段储层特征及差异性分析
走不出清水河
一渠渠清水长又长
一条清水河
夏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