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戏剧表演活动中提高5~6岁幼儿的语言能力

2020-11-03陕西省西安远东保育院陈妮娟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0年10期
关键词:戏剧游戏语言

陕西省西安远东保育院 陈妮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称“指南”)中提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学龄前儿童时期是语言学习最为关键的时期,这时期的语言发展能力决定了幼儿一生的语言发展水平。戏剧表演是幼儿以故事作为线索开展的表演活动,幼儿凭着对故事的分析理解,运用声音、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手段来扮演故事中的各种角色从而表现故事。戏剧游戏给幼儿创造了一个真实的表演环境,给幼儿的语言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我园大班引入的戏剧游戏课程中,我们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表演的欲望,使得幼儿愿意大胆地进行语言的表达。

★ 利用故事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有趣的故事激发幼儿表述的愿望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大胆表述、完整表述、运用不同的语调进行表述。戏剧游戏的开展以故事作为基础和线索,只有幼儿感兴趣的故事,才能引起他们大胆表述的欲望。

例如故事“老鼠嫁女”中,曲折的情节、多样的角色,让幼儿萌生自我表达的愿望。幼儿在聆听故事的同时,初步体验传统民俗故事独有的特点和词汇,包括儿歌中对偶、押韵等形式,既朗朗上口,又方便记忆,激发了幼儿想说、敢说、能说的潜力,体验了中国民间故事的魅力和特色,助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记诵的基础上,成就幼儿大胆表述的能力,有趣的故事情节奠定了幼儿语言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兴趣。

2.固定的句式丰富幼儿表达的内容

《指南》中针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指出:要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让幼儿与成人、同伴做到有效交流,做到想说、敢说、喜欢说,并得到积极的回应。因此在戏剧教育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十分注重绘本语言中重复性的固定句式词句的积累,帮助幼儿获得更丰富的语言发展。

例如在绘本《好饿好饿的毛毛虫》中,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反复强调饥饿的毛毛虫在吃东西时发出的声音语句:“啊呜,咕咚,真好吃!”多次的重复,引发了幼儿极大的兴趣,幼儿先观察教师表情,再模仿教师动作,最后自己进行实践。在反复的重复这个句式中,幼儿真切地体会了毛毛虫吃水果的形态和特点,同时也对这个句式无比熟悉,再次遇到有动物吃东西的故事情节时,心里首先就会自然浮现这个句式和画面了。如此方式的教学,让幼儿在学习中积累,在理解中讲述,在相同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这就是故事绘本语言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和发展。

★ 利用游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他们最早、最基本的交往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学习、生活方式。幼儿在游戏中常常需要将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语言,或者根据别人的意图做出言语的反应。在游戏中,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双向互动过程中的语言学习随处可见。游戏中成人及同伴的积极参与会对幼儿提出更多的挑战,会使幼儿在交往语言建构中更多地受益。

1.热身游戏

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才是教育的上上策。戏剧活动开始的热身游戏能使学习变得活泼、有趣,让幼儿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没有传统教育教学手段中提问、背诵等带来的心理压力,幼儿的情绪变得愉悦,主动自学能力就体现出来了。用好玩的热身游戏“抓住”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活动的开始就动起来,不断地参与进来,为后面的语言发展打下基础,同时也让幼儿的学习更加投入。

例如语言类热身游戏“水果沙拉”,幼儿选择三种水果报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教师说:“吃水果。”幼儿回应:“吃什么?”教师答:“吃苹果。”报苹果的小朋友起立换位置;二级难度可以让两类水果同时游戏;三级难度“水果沙拉”让所有水果同时游戏;高级难度中教师占据幼儿的位置,没有座位的幼儿充当教师角色,根据规则提问,并创设规则带领其他幼儿进行游戏。游戏过程中,“统领者”必须记得口令、发号施令、参与游戏。

2.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早的语言交往活动。在角色游戏中,出于角色交流的需要,幼儿会与别人产生各种各样的语言交往。作为老师要结合幼儿的特点创设恰当的角色游戏,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激发幼儿交往热情,提升幼儿语言交往能力。

例如在戏剧活动“彩虹色的花”教学中,教师讲述蚂蚁过河遇到了困难,教师提示扮演彩虹花的幼儿询问扮演蚂蚁的幼儿“出了什么事情?”“我可以借给你花瓣当作小船,你就可以过河了”;而当故事第二幕出现,蜥蜴缺少礼服时,扮演彩虹花的幼儿不需要老师的提示,就可以直接问出问题,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到了第三个、第四个小动物依次遇到困难时,扮演相应角色的幼儿之间就可以不需要教师的提示和引导,而可以自由进行对话,独立完成故事的发展,甚至可以加入寻常生活交往中的礼貌用语,进行打招呼、告别、感谢等。角色扮演的游戏创设了幼儿之间的交往机会与情境,使幼儿能够更进一步地培养语言交往能力。

3.动作游戏

教师通过自己形象、生动的语言动作表演给幼儿做出示范,引领幼儿进入游戏环节之中并进行语言交流。

例如在绘本《森林之子》中,教师运用自己的语言引导和动作提示,带领幼儿进入森林,感受主角的生存环境。教师告诉幼儿面前有一条小河并带领幼儿排成一队,教师首先做跨越动作,幼儿也会模仿跨越动作,当教师告诉他们有低矮的山洞趴下匍匐前进时,幼儿也会依次进行,并且会真的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教师利用语言动作创设出来的游戏情境能够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很快熟悉故事的内容。当活动结束之后,幼儿带着实践记忆讲述自己的森林之旅的时候就丰富和生动了许多。

4.情境游戏

教师在创设语言游戏时,要结合幼儿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来正确选择应用。运用游戏材料创设特殊的游戏情境进行谈话游戏,如果教师将一些与游戏相关的材料真实、生动地展现在幼儿面前,将会使幼儿产生置身游戏情境之中的感觉,并能尽快激发幼儿游戏语言的交流。

例如在“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准备一个黄金球,请幼儿围圈坐,黄金球传到谁的手里,谁就用“当我想到财宝,我就想到……”的句式说说自己想到的财宝。尽管只是一个简单的小球,但幼儿很快会借助手中的小球说出自己的愿望,表情郑重而憧憬。在黄金球传递的过程中不但锻炼了幼儿等待倾听的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幼儿对于句式的重复,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5.绘画游戏

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的天性明显地要求直观性。”儿童的思维特点是具象的,因此,图画作为一种直观的游戏手段,在幼儿语言表演教育中会经常使用,使语言符号形象化、直观化。

例如在绘本《海盗的新家》中,小海盗杰德和农场主泰德交换了身份,当没有任何海盗技能的泰德来到海盗船上,需要学习各种海盗技能时,请幼儿开动脑筋,思考作为一名海盗需要学习哪些方面的知识,再请每位幼儿绘画出海盗课程封面图。幼儿分组绘画、热烈讨论,各种各样的想法层出不穷,最后由幼儿自行讲述完成的作品,讲述出课程设置的原因、内容及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之上,幼儿入戏表演时明显就对这些自我设置的课程充满了感情和归属感,这种绘画游戏的存在既有助于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和记忆,又能使幼儿故事表演充满想象、丰富多彩。

★ 利用表演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台词模仿

在戏剧表演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发展的基础是模仿,而大班幼儿具备记忆和模仿的能力,中国古代民俗故事中尤其讲究的对仗和押韵更是帮助幼儿奠定了语言发展的坚实基础,而在戏剧表演中熟悉和模仿角色台词就成了幼儿语言发展的有力后盾。

例如古辞说唱《杏花红》是源于京剧弹唱的特点,台词“花对花,柳对柳,鸡对鸡,狗对狗,簸箕簸箕配扫帚,老鼠老鼠嫁老鼠”记忆模仿起来就能轻松自如,大多数幼儿都能在一两遍的倾听中就记忆下来并作为平时的儿歌演唱,在正式演出之前不费吹灰之力就记住台词。而这种模仿角色的台词,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能力,让幼儿有足够的信心去展示自己胸有成竹的东西。

2.剧本创编

幼儿可以通过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对话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由于幼儿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具有抽象和类推语言规则的能力,所以能用经常接触的句型中按照规则替换字词,组成新的句子,表达原句的主体精神。这种语言的创造性是幼儿语言能力得到迅速发展的重要内动力。因此,戏剧游戏中的模仿不能局限于单纯的重复,而是要根据大班幼儿语言发展的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创编剧本就是语言能力再提高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戏剧活动“不一样的露西”中,露西碰到第一个朋友青蛙弗雷德时,很羡慕他柔滑绿色的斑点,青蛙回答说:“你也很漂亮啊,你有闪亮的红色翅膀,我有好多斑点,如果你想要的话,我送你一个。”;露西再碰到骑自行车的毛毛虫卡拉时,很羡慕他有炫目黄色斑点,毛毛虫回答说:“你也很漂亮啊,你有闪闪发光的可爱的大眼睛,我有好多斑点,如果你想要的话,我送你一个。”;当碰到小鱼弗利的时候,幼儿就可以自己创编同样的句式,帮助瓢虫露西发现自己身上更多的优点来创编剧本的内容——例如露西“漂亮的微笑”“轻盈的身体”“温柔的性格”等。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从记忆到模仿、从模仿到创新一系列的阶段中,多角度、多方面提高了语言能力。

3.分享评价

好的评价能满足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和幼儿相互评价对于幼儿的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参与评价。例如:你在戏剧表演中喜欢什么角色?你扮演了什么角色?你觉得自己演的怎么样,为什么?如果下次还要演出,你希望扮演什么角色,为什么?在评价和分享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在畅所欲言中,无意识地提升自我能力。

在戏剧表演“国王的新衣”结束后,幼儿在自我评价中都能完整地表述出自己角色的台词和道具、服装的需要,例如国王需要准备权杖、各种漂亮的衣服、王冠,表情神态应该是骄傲、不可一世的,说话的声音是高调的。而对自己喜欢角色,幼儿在竞争时都能够大胆自信地表达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并且提前就熟悉了各个角色的台词——戏剧游戏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散思维提高可见一斑。

4.舞台演出

幼儿所进行的舞台演出,就是根据故事情节把故事里的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k在表演过程中对幼儿的表达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例如表情要适度、言语动作要恰如其分。

例如舞台剧“白雪公主”,皇后刚出场时趾高气昂,一边照镜子一边走路的妖娆样子就是通过幼儿夸张的肢体动作以及尖尖的声音表现出来的,在得知自己不是最漂亮的女子时,愤怒地跺脚、大声吼叫要杀了公主,也是通过特别夸张的语言来表现的。在舞台的演出中,让幼儿把平常的语言戏剧化、放大化,感受语言的魅力和影响力。

总之,戏剧表演活动对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作用是很直接、现实的,它不是教师强加于幼儿的,而是让幼儿本能自愿地参与,并从中得到快乐和满足。我深深地相信,随着幼儿知识的丰富、实际经验的积累,幼儿定会创编出更多、更精彩的剧目,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惊喜和收获!

猜你喜欢

戏剧游戏语言
有趣的戏剧课
语言是刀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戏剧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