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我怎能忘记您,课本里那些可敬的老师

2020-11-02张如意

快乐作文(7.8年级) 2020年9期
关键词:莎莉文蝉蜕红笔

张如意

老师,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角色。老师教给我们知识,更启迪我们的思想。遇上一个又一个好老师,是一个人最大的幸运。在课文中,也出现了很多老师的影子,他们自带光芒,照亮了学生前行的路。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节选自鲁迅《藤野先生》)

声临其境:

本段文字中的老师,认真、敬业,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来自“弱国”的“我”也格外地负责:“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对“我”的学习严格中有关爱,有督促。“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写出了老师对待工作的精益求精,对“我”学习的认真指导。“不但”“连”“也都”,这些关联词语的运用,更加凸显了一位对工作、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好老师。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在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存心要打的意思。

(节选自魏巍《我的老师》)

声临其境:

本段文字写了一个温柔、充满爱心的老师。作者笔下,这位老师充满了仁慈,“從来”“仅仅”写出了这位老师一直对“我们”关爱有加。就是这一次,“教鞭好像在落下来”一句中“好像”,写出了老师假意要打“我们”,老师在“装模作样”,没存心想打“我们”;“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一句中的“轻轻”,就是最好的证明,老师根本不想打“我们”,而是在“虚张声势”,她舍不得打“我们”!这个镜头下的老师,温柔可亲,平易近人,令人难忘!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哪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节选自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声临其境:

本段文字中的老师,有一副“老学究”的模样。他很严肃,令人望而生畏。但在他严肃的表情下,我们却读出了他的可亲:如果同窗们到后花园里不太多、不太久,“我们”就可以玩得不亦乐乎!“折蜡梅花”“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在枯燥的三味书屋内,“我们”照样可以玩得很开心!这说明老师对“我们”也不算过于严厉,也给了“我们”自由的时间。“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这句话也充分说明了老师对“我们”也是格外开恩了。

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 ——“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节选自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声临其境:

本段文字塑造了一个对孩子具有耐心的老师。莎莉文老师为了让“我”明白“水”和“水杯”的区别,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让“我”亲身感受一下水的感觉,并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这个字,先慢后快,终于让“我”明白了水这一自然存在。莎莉文老师并没因为“我”的暴躁而放弃对“我”的教育,足见老师的耐心和爱心。

猜你喜欢

莎莉文蝉蜕红笔
心别失去方向
老师手中的那支红笔
自己填血型
爱是黑暗中的光明
蝉蜕
咔嚓,拍照喽
滴心湖:致蝉蜕
蝉蜕糯米酒治荨麻疹
你好啊,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