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齐高等教育短板蓄积城市发展“后浪”

2020-11-02初志伟

商周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深圳大学后浪合肥

初志伟

山东知名高校不多,无法提供更多优质的研究生教育,导致人才外流。引进高等研究院,既可以补齐缺口,还可以培养本地人才,或者吸引人才,一举多得。

“青岛教育在山东总体领先。”这是2020年9月2日,青岛市教育局局长刘鹏照在第六期“青岛大家谈”茶座活动上给青岛教育的定位。刘鹏照向十多位参加座谈的大V介绍了青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

对于青岛的高等教育,刘鹏照谈的不多,用一句“青岛高等教育近几年是一个亮点”带过。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近几年,全国多所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分校、研究(生)院在青岛遍地开花,目前青岛已经引入30多所高校,十几所已经落地,包括筹建的康复大学,即将进入全面开工建设阶段。

总量不多

山东的高校资源主要集中在济南和青岛,在青岛,除去山东大学分校和中国石油大学分校,青岛土生土长的“985”只有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是青岛发展的重点,青岛要发展好海洋,就要发展好海洋大学。

济南具有省会优势,使得它成为许多大学的驻地。不过,近几年,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在一些排名上进步很快,超过了驻济高校。虽然质量上有所提升,但青岛的大学总量仍然不及济南。这时候,就要通过引进高校来补齐短板。

近日,浙江发文,拟投入50亿元引入高水平大学;重庆提出到2022年累计引进i00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渝布局研发机构。大家都面临着本地教育资源与经济实力不匹配的问题,通过引进高校来补齐短板是共同思路。

优质高校多为部属、省属,地方教育局的职责范围和工作重点一般放在为城市引进优质高等资源、推动校地融合发展以及重点学科(专业)建设方面,仅从这一角度来看,青岛的确是亮点颇多。

引进!引进!

高校与城市共生共荣的关系是不言自明的。

今年5月,媒体报道烟台将西部或者西南的重点大学作为重点引进对象,目前已与兰州大学、重庆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达成初步意向。烟台行动还是太慢了,快者如苏州、宁波等地的高校,派人常驻兰州“挖人”,使兰州大学流失的人才数量可以再建一所兰州大学。逼得教育部出台文件,“东部高校不得到中西部高校招聘长江学者”,被解读为禁止从中西部高校挖人才。

相比之下,采取合作、引进的方式似乎更稳固和“体面”。

在这一方面,青岛行动较快,成果丰硕。不过,由于引进的多是研究院,而非完整的高校,总被人诟病是“跑马圈地”来了。实际上,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教育部对本科院校招生,尤其是部属高校的异地办学,限制很多。近些年的新大学,往往是通过升格、合并来的,地方想要“无中生有”的新增一所大学,希望非常渺茫。从专科办起,到博士招生,需要数十年的持续投入,本地已有高校都未必能扶持起来。所以,直接引进优质高校的研究院就更加灵活。

而山东本身也需要更多的研究院。山东的莘莘学子常以“学霸”的面貌出现,山东高校也给人“考研基地”的印象。但是山东知名高校不多,无法提供优质的研究生教育,导致人才外流。青岛引进高等研究院,既可以补齐缺口,还可以培养本地人才,或者吸引人才来青岛,一举多得。

2017年,时任济南市委书记的王文涛赴合肥考察后表示,把眼光放长远成为合肥上下的共识,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外等一大批高校聚集合肥发展,推动成果转化,其中一大部分正在或者即将转化为产业。

合肥与中科大经常被当做一个榜样宣扬。去年,合肥市长凌云用“倾城之恋”来比喻中科大与合肥的关系。相比之下,山东还没有一段“倾城之恋”。

青岛前任市委书记李群曾说:“高校争夺战,南边有深圳、北边有青岛。”刚刚过完40岁生日的深圳,因为年轻的城市很难拥有一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大学,而对待土生土长的深圳大学,真的做到了“舍得”。2020年,深圳大学预算经费高达60.86亿元,南方科技大学41.51亿元,投入力度已经超过大多部属高校,更是全国地方高校的前两名。

近日发布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南方科技大学位列中国第8位,深圳大学名列第18位,这两座从来不是“985”“211”,也没有入选“双一流”的高校,但事实上已经跻身世界“双一流”的行列。

虽然武书连、校友会、软科、QS等大学排行榜眼花缭乱,却难以服众。有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是大学录取分数线,它代表了这所大学在人民群众心中的认可程度,以及对一座城市的选择与期望。据深圳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信息,2019年深圳大学普通类录取分数线平均已经超过54%以上的“双一.流”高校。

可以预见,深圳大学会越来越强。

在办好深圳大学、南方科大的基础上,深圳近水楼台地引进香港中文大学等6所香港高校,并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诞生了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高校。在国内大学引进方面,十几所双一流高校落地,去年中国海洋大学也过去设立了深圳研究院智能海洋大数据中心。

他人即镜子。

今年山东预算经费最多的地方高校是青岛大学,19.11亿元,与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占据榜单前五名。投资大学,就是投资城市未来。为我所用

王文涛曾在濟南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说,合肥的做法就是合肥本身有基础,中国科技大学在这里。人才在这里,老师在这里,一定程度的溢出就把科技创新带起来了。

这是一种实用主义精神。既然不存在隶属关系,就放大合作关系。做到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

引进高校也不是为了“报菜名”,而是有的放矢,高质量扩张。从引进高校的名单也可以看出,青岛引进目的性非常明确,理工科最受青睐,尤其是海洋科学、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高精尖方面,这与青岛的产业发展也相契合。

在对本地高校的扶持上也是如此。中国海洋大学的海洋科学、水产是一流学科,青岛科技大学是橡胶界的黄埔军校,都是青岛的优势。2019年青岛支持的重点学科建设集中在材料、机械、计算机、化工、农业,对接现代海洋、高端装备、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青岛重点产业发展需求。

“融于城市、服务地方、产学一体”,这也是青岛市教育局发展高等教育的标准和原则。

投入自然科学,能够快速地为城市带来经济效益,提升科技水平。在不能全面发展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重点发展、特色发展,让高等教育资源在本地生根发芽,与地方产业发展融为一体。

不过,青岛的人文社科环境是一个短板,在如何涵养城市文化,提升城市软实力方面还有不足。使得青岛看起来大学不少,但文化底蕴不够。这不是靠多发论文就能快速提升的。人文气息需要长期积累,见效缓慢,这不仅仅是投入经费就能快速见效的,如何让青岛成为一个有文化气息的城市,也是一个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

梅贻琦就职清华大学校长时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决定城市长远发展的,不仅有摩天大楼,还有大学。青岛引进高校尚未进入红利释放期,不过投资教育就是一个十年栽树、百年树人的过程。高校是城市与产业发展的依赖之一,其具体的效果,将在未来显现。

猜你喜欢

深圳大学后浪合肥
中国“后浪”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21 年分类总目次
后浪,后浪
MQ-25:我就是后浪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20年分类总目次
后浪一浪浪大了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7年征稿细则
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