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消费异化现象探析

2020-11-02谢敏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25期
关键词:大学生

摘 要:消费是满足主体需要的现实途径,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是,当前高校大学生群体的消费异化现象凸显,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以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为理论基础,将消费异化的表现分为消费主体异化、消费客体异化以及消费行为异化三个方面,并据此分析当代大学生消费异化产生的客观和主观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消费文明的有效路径,以期建立生态、绿色、科学的消费文明。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异化;主要表现;消费文明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5-0066-03

引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已经从生产型社会逐渐向消费型社会过渡。在这一过程中,消费异化现象逐渐显现出来,使得消费的本质属性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人们进行消费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身基本生活需要与维持自身生产发展,而是为了塑造自身的个人身份,获得社会认同。因此,消费已经变成人类获得社会认同的工具,人也逐渐沦为消费的附庸。

大学生是这个时代的发展潜力军,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依靠者。如今,随着消费环境的复杂化、消费文明的多元化,许多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物质主义的侵蚀,消费观念产生质变,消费价值认识也产生根本性的转变,不再将消费定位于满足基本物质精神需求,而是将其看作是个人社会存在的符号和象征,由此产生了消费异化,使得大学生的主体价值认知和消费观产生严重偏差。因此,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异化问题显得尤为必要,可以为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为个人价值观提供方向性指导,避免其在成长成才过程中被奢靡的物质享乐主义操控,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一系列的社会生态环境问题。

一、消费异化的理论基础

要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异化现象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首先应理解消费异化的内涵。“消费异化”并不在马克思主义的概念体系之内,但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等著作中有大量关于消费的论述。同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们也曾将消费异化作为研究重点进行理论分析,由此产生许多与消费异化相关的理论成果,其对于正确认识消费异化现象具有重大理论支撑作用。

1.马克思的消费理论。马克思曾在其著作中对消费作了许多论述,对消费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指出,“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1]可以看到,马克思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消费。生产与消费之间具有统一性,它们相辅相成,互为媒介。没有生产提供的产品,消费就没有对象,同样,只有通过消费,产品才得到最后的完成。可以说,马克思真正认识到了消费对于生产力提高和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为后期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法兰克福学派的消费异化理论。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中也有许多关于消费异化的研究,其中最具代表的当属法兰克福学派。作为当时较早关注生态环境问题的理论流派,法兰克福学派学者借助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分析方法,去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的异化现象,其中自然也包括对消费异化的分析。在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中,消费异化有三层含义:一是消费主体异化。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称之为“强迫性的消费”。消费已经不再是自由自主的了,只是个人为了营造自身的社会身份认同所采取的强迫性手段[2]。二是消费客体的异化。消费客体指的是消费主体进行消费的对象,在法兰克福学派的消费异化理论中,消费者不再是消费满足生活基本需要的产品,消费对象变成为了彰显消费价值的中介,消费者追求的是一种消费的愉悦感。三是消费目的的异化。消费的目的是左右消费者进行消费选择的一种强大支配力量,消费者纯粹是为了消费而消费。在马尔库塞看来,人们的消费逐渐受到商品宣传手段的误导,产生一种与真实需求相斥的“虚假需求”,在其引导下,人们进行虚假消费[3]。

归根结底,消费异化指的是消费者丧失了消费理性,消费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基本生存和生活需要,而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主体社会价值。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异化的主要表现

以马克思主义的消费异化理论为基础,从消费的构成要素和实践特征来看,当代大学生消费异化主要包括消费主体异化、消费客体异化和消费行为异化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在实践中通常是共同存在、相互依赖的。

1.大學生消费主体异化。消费是一项发生在商品买卖过程中的自主性行为,是消费主体在消费目的驱使下,通过支付一定金额获得相应数量商品的实践性活动。在这项活动中,消费目的占据主导地位,是促使大学生进行消费选择的精神动力。所以,消费主体异化最主要的表现在于消费目的产生异化。正常的消费目的是为满足生活和生产的所需进行消费活动,但异化的消费目的已背离理性客观的物质需求。同时,消费目的异化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作为消费主体的大学生身处其中却无法正确意识到自己已处于消费异化问题之中。消费主体异化会对大学生的物质和精神世界产生不良影响。一方面,消费目的异化使得大学生偏离客观生活需求进行消费,增加其家庭的经济压力。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在攀比的不良风气下,许多大学生选择购买超出自身支付能力的奢侈品,如名牌包、首饰或者服饰,与身边的同学炫耀,以获得内心的自豪感。此外,有许多大学生不惜付出巨大的金钱和安全代价去整容,而此举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能成为同学眼中的焦点。由于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这些盲目的消费项目就落在家庭开支上,给学生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消费主体产生异化后,过度的消费使得消费主体得到短暂的获得感,但却进一步滋长了消费主体的攀比心理和物质主义,使得大学生沉迷于自尊心的满足之中,对于学习的关注逐渐减弱。根据麦可思研究院2019年12月发布的《大学生消费理财观数据(2019)》,中国在校大学生每月平均花销(不含学费、家庭与学校间往返交通费)达到了1 197元。其中,学习消费落后于形象消费与娱乐消费,排在第三位,仅为50%。

2.大学生消费客体异化。消费异化现象是源自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社会现象。消费异化的本质与生产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理解为人的再生产的异化。因此,人不再为了获得再生产的能力而消费,反而受到物的束缚,把消费品作为衡量自身价值的重要因素,消费品的使用价值被漠视,消费品也就成为了消费的附庸。大学生消费客体异化源于以下两种情况:一是由于消费客体过度依附商业利益。以美容行业为例,许多商家洞悉了女性美容消费市场的巨大前景,因而大量开发一系列美容仪器产品。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许多厂商并没有严格遵循科学的生产标准,也无法提供产品有效性的证据。许多女性跟风购买,却因一些美容仪器和产品质量问题造成了对自身的伤害或困扰。二是消费对象的属性发生质变,成为财富、社会地位的象征。麦可斯研究院发布的《2019大学生消费理财观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的形象消费在所有消费中所占比重最高,为62%。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在自我形象方面投入的金钱和精力明显较多,对于奢侈品牌的追捧也较为热烈,但其属性远远超出大学生日常使用所需,仅仅成为大学生彰显其家庭财富的一种代表性符号,于是消费客体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对消费主体的需要而言发生了异化,其本身具有价值但无法满足主体的真正需求,反而使消费主体因其的购买而造成物质浪费和生态环境问题。

3.大学生消费行为异化。消费行为是连接消费主体与消费客体的中介,没有消费行为,消费就不可能实现。大学生消费行为异化表现为超经济消费、过度消费、恣意消费等等。从消费行为的主导关系来看,消费行为是由消费主体发出的能动行为,其先后逻辑关系是主体在先,行为在后,主体引发行为,并作用于客体。但是在消费行为发生异化时,主体、行为和客体之间的逻辑次序被打乱了。例如,购买服装原本应是大学生自主地根据自身喜好和需求、理性评估自身可支配能力后,自由地进行消费购买的过程。但是,受到商品生产者主导的媒体的不断诱导,大学生纷纷服从于商家和媒体所定义的选择,购买他们指定的某类服装,不再自主地评估自身需求,而是在所谓的大众时尚引领下购买或效仿其他人去购买。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行为被彻底异化了,大学生作为消费主体不再能够自发自觉地支配行为,反而受到行为的支配。

三、当代大学生消费异化产生的原因

消费异化的产生与时代的发展具有紧密相关性。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发生异化的原因应全面综合地看,其与时代发展的客观环境有关,也與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体系有密切联系。

1.客观原因。消费是与个人的客观物质需要相统一的,消费异化的产生与客观环境的变化密不可分。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都呈现出多极发展的趋势,消费也不例外。因此,当代大学生消费异化的产生有其时代背景。第一,多元消费文化盛行。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环境也逐渐丰富起来,并且联系增多,出现多元化趋势。西方的物质消费价值观在这个联系交流的进程中逐渐渗入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中,对大学生的消费观产生不良影响,误导其盲目追逐物质享受。第二,消费观教育缺失。学校、家庭的教育在大学生“三观”稳固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消费观教育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存在边缘化的趋向。学校和家庭更加注重文化素质教育,没有关注消费异化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导致消费观教育缺失。第三,媒体过度宣传。在新媒体时代,商家和媒体进行宣传的途径增多,涉及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商家已完全掌握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意志特征,通过线上线下的泛滥式宣传,尤其是促销宣传更具群体针对性,使得大学生易被商家的促销手段和宣传手段所误导。

2.主观原因。在消费行为发生时,价值认知是推动消费行为的基础性因素。当前,部分大学生产生主体价值认知偏差,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停留在外在物质层面,没有深度挖掘其个人价值的真实内涵,认为只有通过消费更高经济水平的商品才能证明自我的社会存在价值。这种思想首要的表现在于攀比心理、从众心理等,这些便是消费异化最首要的导火索,使得大学生养成了仅为消费而消费的不良习惯,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带来负面影响。同时,大学生的情感特征也是诱发消费异化的重要原因[4]。大学生意志力较弱,情感偏感性,对于商品与真实物质需求之间的关联性缺少客观理性的判断,非理性购买现象频发,更无法抵御商家和媒体的广告效应,容易受到广告驱使,盲从消费,盲目消费。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很容易就受到消费品的情感驱动,成为受消费差遣的工具。

四、构建消费文明的路径

1.加强消费文明教育,塑造独立的消费认知。教育对于塑造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作用是尤为重要的。面对外界诸多客观因素的误导,学校、家庭应承担起各自的责任。一方面,学校应正确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引导大学生适度消费、生态消费、绿色消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应充分利用好个案分析和反面案例剖析,把西方价值观的渗透事实讲清楚,做好引导和警示。同时,高校可根据教学条件开设一些以树立正确消费观为主题的讲座或者竞赛,为大学生提供系统化的消费观教育。另一方面,家庭要注重幸福观教育,帮助子女理清消费与生活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更要以身作则,以父母的优秀消费观进行实践引领,在生活开支方面要以适度为原则,反对铺张浪费的过度消费,对子女形成潜移默化的正面引导。

2.利用好新媒体宣传,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消费观。在新媒体时代,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渠道做好正面舆论引导,发挥好正面舆论在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养成中的积极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符合实际的、科学正确的良好消费环境。其一,积极宣传马克思的科学消费理论和中华传统的勤俭节约消费观。马克思的科学消费理论和中华传统的勤俭节约消费观是经过历史洗涤过的正确消费风尚,它们都对促进社会发展发挥着难以替代的历史作用,更对人类进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进行社会宣传时,应以新媒体途径为主要方式,将两种科学消费观的内涵融入社会消费的现实情况,形成良好的社会消费风气。其二,要加强对网络虚假宣传的打击力度,规范宣传管理。宣传管理的对象是商家,主要针对的是商家发布的虚假、非法宣传,这些不良宣传方式会使得大学生在消费习惯的养成过程中难以形成独立、正确的认识,同时也会为消费市场带来诸多乱象。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大管理力度,形成有序的宣传环境。

3.强化自我价值认知,树立文明消费观念。大学生自我价值认知偏差是消费异化发生的首要因素[5]。为了建立科学的、正确的消费观,大学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反省,敢于纠正偏差的价值认知,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物质主义的侵蚀。同时,大学生要不断提升家庭责任感,根据家庭承受能力选择适宜的消费品,有计划、有目的、理性地消费。最后,大学生应把自我实现的关注点落在学习上,注重精神世界的满足与充实,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的消费观。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将在为国家的发展助力中实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6]青年大学生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并非通过消费才能得到证明,为祖国的发展储存实力,在学习过程中成长成才,培养个人理想与担当也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大学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习才是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消费只是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的。

结语

消费是拉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而青年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实力阶層。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转型期,在这个关键阶段,大学生的消费观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进而产生消费异化。消费异化将成为大学生学习进步、成长成才的拦路石,对大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许多消极影响。因此,必须深入分析大学生消费异化的各种表现、原因,进而提出一系列可操作的措施,把预防大学生消费异化、培养其的正确消费观作为一项常态化教育项目来抓。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校、家庭及大学生自己联合出力,从教育、宣传、自我认知几方面着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才提供更多底气与信心,使中国经济朝着更加蓬勃有力的道路继续前进。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690.

[2]  范晓丽.马尔库塞批判的理性与新感性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8.

[3]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7.

[4]  梁晶.当代大学生网络消费异化及其应对策略[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84-93.

[5]  滕敏娟.消解当代大学生消费异化问题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2019,(5):72-75.

[6]  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

收稿日期:2020-03-06

作者简介:谢敏(1993-),女,四川宜宾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