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课堂上学生“恶作剧”的有效处理策略

2020-11-02李惠瑜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16期
关键词:巧妙恶作剧

李惠瑜

【摘要】在日常的教学中,部分学生精力过剩或爱表现自己、有的学生对老师不可避免会产生或多或少的不满。因此,上课时学生的“恶作剧”时有发生,怎样对学生的“恶作剧”进行有效的处理是关键。对学生因势利导,化不利为有利,就要求老师对课堂能有驾驭能力,控制好情绪,这也是一个老师的应变能力。作为现今的教育者,要从课堂、与学生沟通、作业中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向,让学生的负面情绪找到宣泄口,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从而最大限度把“恶作剧”消灭在萌芽状态。

【关键词】恶作剧;有效;巧妙

所谓的“恶作剧”,就是故意对他人开的玩笑、戏弄的行为。“恶作剧”的最基本的形式是故意使他人陷入窘境、并在一旁观赏别人的尴尬、吃惊、惶恐等情绪的表现,以此得到乐趣。课堂上的“恶作剧”有的是针对同学,有的直指老师,老师同样会成为“恶搞”的对象。一般来说恶作剧的出现,有的是老师过于严厉,學生通过恶作剧来宣泄自己的不满,有的是个别学生顽皮淘气,“恶作剧”是他们的“即兴之作”。加之如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不少学生由于父母的娇惯,从小形成唯我独尊、一点委屈都受不得的不良心态,意志力不强,怕吃苦,一旦学习上、思想上有问题,或日常生活中和同学发生矛盾,受到老师的批评,部分学生不懂得反省自我,从而导致心情不舒畅,为了发泄不满,有的是为了自我的表现……无论何种情况,老师都要积极应对,因为处理不好,会加剧老师与学生的紧张关系。

一、课堂上公然挑衅的“恶作剧”的有效处理

当下我国采取的是班级授课制,一个班几十名学生,一个目标、一个要求,虽然现在倡导因材施教,可受制于班级授课制,很难让学生个个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因此,如果教师不加以正确的引导,而学生自己又无处发泄时,往往会诱发“恶作剧”。

笔者曾经教过一个班,这个班在全校是出了名难管,有家长和同事提醒我作好心理准备,这个班共有23个男同学,但几乎都是淘气顽皮的男生,而女生也不甘示弱,整天叽叽喳喳吵个不停,进入课室好像进入闹市一般。对老师的到来熟视无睹,对老师的呼喝置若罔闻,他们认为“吵的不止我一个,看你老师怎么来管”,看来要管好这个班得“擒贼先擒王”。记得那是一节语文课,笔者首先联系课文内容教学生字词,起初课堂纪律还算可以,同学们都比较安静地听笔者上课。就在这时,课室突然传来一声怪叫,声音比较小,接着传来几位学生阴阳怪气的坏笑,正当笔者在沉思是谁发出的怪叫,紧接着第二声怪叫又传来,还伴随着歌声,挑衅的意味十分明显,如果不及时处理好,休想以后能安安稳稳地在这个班上好每一节课。“谁发出这样的声音?!”笔者厉声问道,紧接着用利剑似的目光扫视学生们一圈,这一招一线向来很有用,因为以前的学生都被笔者的威严吓到,但对这个班的学生一点也不管用,因为他们已经“身经百战”。只见他们皮笑肉不笑地望着笔者,实行“攻守同盟”,他们在等着看好戏呢。几个有正义感的班干部为了不成为众矢之的,也不敢出声,教室里顿时陷入了可怕的沉默。笔者深呼吸了一下,稳了稳情绪:如果当着全班的面大发雷霆,大声责骂,必然会引起公愤,惹来不屑,因为错的不是他们,连小小的案都查不出来,这个老师能力有限,今后可以尽管放肆。想到这里,笔者强压心中的恼火,面带微笑地说:“我们班果然人才济济啊,不但学鸟叫学得像,歌也唱得不错,辛苦了这位同学!”听到笔者这么一说,学生们一阵愕然,接着有一点点失望,紧接着看着一个同学放声大笑,这位发出怪叫的同学看到全班同学的目光齐刷刷地望着他,脸刹那间红了,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这个“恶作剧”的学生浮出了“水面”,笔者一句批评他的话也没有,还肯定了他的“才华”,以后的课堂里他也不敢再放肆了。

教育是一种激励、鼓舞和唤醒,唤醒学生实施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老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不要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位置,这样才能与学生建立真正民主的关系,避免学生无意识的冒犯而大发雷霆,小题大做的尴尬局面。

面对学生课堂上的“恶搞”是考验老师的智慧的时候。作为教育者,首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学会用诙谐自嘲的方式化解,巧妙地使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让学生在反思中实现了自我教育,比起当众声嘶力竭地批评全班同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堂上暗地里的“恶作剧”的巧妙处理

经过上一次的较量,笔者完美胜出,很好地树立了老师的威信。这些调皮的学生收敛了许多,学生一见到老师都懂得马上安静起来,但教育不同其它事情,面对的是学生,会不断产生变化,不断反复,这需要教育者的智慧和耐心。记得快到期末考试的时候,进入了紧张的复习状态,笔者争分夺秒地在课堂上训练各种阅读的练习题,正当在课堂上讲得热火朝天、同学们也在拼命地做笔记的时候,笔者发现小钧有点表现异常,因为他从没有停下手中的笔,一边写一边还在露出不易觉察的笑容。笔者并没有停止评讲,而是一边讲一边装作不经意地在他身边走过,走近一看,发现这位学生正在画一幅漫画,而漫画的主角正是笔者,并在图上配上文字“我的老师——李扒皮”。笔者当场一怔,首先让自己冷静下来,保持理智,经同意,将那位学生的“画作”向全班同学展示,然后顺势问:“同学们,画得像不像老师啊?”“一石激起千层浪”,“像!”同学们齐声回答。笔者接着问:“能不能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来说说这幅漫画的主角外貌?”学生们笑了,纷纷举手发言,其中不乏优美的语句,把老师的形象栩栩如生地说出来。笔者肯定学生们的仔细观察,同时也肯定了小钧的绘画天分,但话锋一转:“同学们,你能不能谈谈你看到这件事的感受呢?”这时大家受到鼓励,发言更加积极了,纷纷表达在语文课画画是不对的,是不尊重老师的行为。于是,笔者总结:“大家都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画画没有错,画老师也没有错,但对的时候做该做的事才是正确。”接着还说:“能不能给老师起的名字好听一些?”小钧顿时惭愧地低下了头。

面对学生的“恶作剧”,教师不能视而不见,否则学生会变本加厉,造成课堂失控的状态,也不能对学生的“恶作剧”大发雷霆、大声谩骂、当头棒喝。这样会事与愿违,更加激起学生的叛逆心理,制造出更多“恶作剧”让老师生气,他们就等着看“好戏”。我们面对哪些学生是没办法选择的,但都有教好他们的义务,所以我们能选择的是以宽容的态度和合适的教育方法,也会把学生的“恶作剧”的思维火花点燃让它闪烁变为教育资源,更好地为教育服务,为“我”所用。

三、要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做好预防课堂恶作剧的源头处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拿脑袋担保,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总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为此,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所思、所虑,让他们尽诉心中情。

(一)在谈话中疏导

我们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要尽量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虑,教师则及时解释、引导、点拨,使学生有“恍然大悟”“豁然开朗”之感。教师可以通过个别谈心、与家长沟通、家访等形式,让学生谈谈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同学交往遇到的困惑、对老师有什么不满,等等,通过每周一次让学生“尽诉心中情”,使到学生的负面情绪得到释放,心理得到及时梳理,从而减少课堂恶作剧的发生。

(二)在课堂中疏导

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课文的教学,树立学生学习的榜样,或利用班中品学兼优的学生树立典型,使学生找到追赶的目标,树立人生奋斗的方向。学生通过比较、内省等形式产生敬慕、畏惧的心理,进而产生目标情感和行为上的追求,引发自我的教育。这样,学生可以知晓道理,消除疑虑,形成健康的心态,从而减少课堂“恶作剧”的发生。

(三)在写作中疏导

结合学生的思想动向巧出作文题目,如,《难忘的教训》《老师,我想对你说》《一次冲突》等等,也可以结合写日记,让学生敞开心扉,一吐为快,压抑的心理找到出口,得到发泄。老师根据学生的言语之间的真情流露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马上加以引导、点拨,从而减少学生的怨气,减少课堂的“恶作剧”的发生。

(四)在关爱中疏导

现在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的主见,个性非常张扬,同学间容易产生矛盾。老师作为桥梁,要搭起友谊之桥,多举办班集体活动,增进同学间的友谊;课室的布置要增添温暖之感,处處营造家庭般的温暖,提高班级的凝聚力,缓解学生的压迫感,从而减少课堂恶作剧的发生。

教师要坚持“为我所用”的原则,看到“恶作剧”的潜在价值,就要保持克制和大度的胸怀,要炼就一双慧眼,善于挖掘其中的教育因素,很多恶作剧就会成为教学资源,也会提高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方利文.架起心灵的彩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小学德育,2000.

猜你喜欢

巧妙恶作剧
小时候的恶作剧
小时候的恶作剧
巧妙的过渡,流畅的节奏
巧妙暗示催生高效课堂
“巧妙”还是“坑人”?我看到的星巴克策略
慷慨的恶作剧
狐狸的恶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