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一律”理论在话剧当中的价值

2020-11-02赵青青

戏剧之家 2020年29期
关键词:话剧应用价值美学

赵青青

【摘 要】“三一律”理论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对空间与时间进行集中把握,在刻画情节的同时还能够准确描述整体背景。通过在话剧舞台中的洗涤与演化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并且这种不拘于形式的表达方式也能够准确验证该理论的应用价值。基于此,文章围绕“三一律”在话剧中的作用与价值进行研究,对不同阶段话剧中的“三一律”进行剖析,使该理论的应用效果更加清晰。希望对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三一律”;话剧;美学;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9-0020-02

在东西方舞台话剧文化的传播交融过程中,“三一律”理论在话剧中的表现形式与应用价值不断得到升华,并且对当代话剧起到极大的影响作用。因此本文将“三一律”在国内外话剧中的价值进行结合分析,试图在梳理古典主义“三一律”的发展历程的同时,还可以验证“三一律”在当代话剧中的存在形式与影响价值,同时对“三一律”在不同时代与社会中的功能意义进行探析,对东西方话剧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拓展意义。

一、“三一律”理论的起源及发展

“三一律”是欧洲古典文学中的原创规则,并且在古典话剧中得以体现,指的是在话剧表演中将描述情节作为基础,还要对时间、地点、人物等因素进行布置,这样才能串联出完成的故事。因此将时间、情节与地点称之为“整一”,也就是“三一律”理论。

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便提出“情节整一”的概念,并且其在论述悲剧情节时提出,悲剧情节应该将存在的人与发生的事结合到一起,而且还要保证两者之间具有必然的联系,这样才能推动故事的发展。这便需要艺术反映出的世界与实际情况保持在同一层面上,这样也有助于戏剧情节的凝练与集中。

在话剧表演中也是如此,只有保证空间、时间的统一,才能保证话剧构造出来的世界更具现实意义,以此形成强烈的代入感,强化作品吸引力。“三一律”的出现对外国古典话剧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尤其是意大利、法国以及德国等,而且“三一律”形式在话剧中的表现形式还会随着不同国家的情况而发生改变,例如俄国古典主义话剧与西欧流派存在极大差异,其主要以强调民族历史与生活为主,在话剧中普遍呈现出反抗性与讽刺感,这方面的代表作品有伊凡诺维奇的《纨绔少年》等。“三一律”在我国话剧发展史中也随着年代的发展逐渐产生转变,并且使“三一律”的核心理念更加丰富多元[1]。

二、“三一律”理论在古代话剧中的应用价值

(一)具体应用

在研究“三一律”理论在古典话剧中的应用价值时,需要对“三一律”展开分析,也就是情节的整一律、时间的整一律以及地点的整一律。其中情节整一律指的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对故事进行描述,强化话剧各场景之间的联系程度,保证具体情节不突兀,这样才能从故事中突出人物性格,将观众更好地代入到话剧演员所描绘的环境中,这种突出演员性格的表演模式也被称为“性格喜剧”[2]。时间的整一律指的是保证故事情节与时间对应,以此来促进剧情的合理性。例如在莫里哀的《唐璜》中,话剧的第一幕与第四幕为故事发展的第一天,而第五幕则是故事中的第二天。因此根据话剧演员的对话与表现出来的状态都能够显示出天数的更替。《唐璜》这部话剧的情景持续时间约为24小时。然而在表演过程中合理利用时间特点,将之前发生的事情以故事的形式在剧中陈述,从而使观众更加顺畅地接受剧中的时间设定。地点方面的整一律指的是在整体区域中明确具体地点,并且在地点第一次出現时要进行细致描述,例如森立、岛屿与平原等区域,都可以采用描述方式将观众带入到具体环境中[3]。

(二)限制与拓展

古典主义中的“三一律”为了保证话剧整体的冲突性与严谨性,要针对整体内容进行凝练,也就是对不必要的环节进行限制,对有待延伸的内容进行拓展。这样能够促进故事整体发展。例如在莫里哀的作品《伪君子》中,成功使用了古典主义“三一律”法则,使话剧内容更加干练。没有平行与交替的情节线索,话剧中的故事发生时间为24小时内,地点设定在奥尔贡家中,通过摆正时间与地点的统一性,能够为观众带来更为真实的感觉[4]。

(三)美学价值

话剧与其他文学体裁不同,其是一种独特的表演方式,虽然在表现与台词中略显浮夸,可是这样不仅能够迎合场景,还能够有效突出人物的个性与内心,尤其是在塑造美好事物时,可以将实际创作手法与虚幻的描绘方式相结合,使美学价值得到升华,直击观众心灵。在多数古典主义作品中都能够体现出理性原则,这也是人性美的一部分。虽然“三一律”的叙事模式与架构更加适合悲剧艺术作品,但是可以在话剧的表演过程中重点彰显其中的道理与人性,在对人物进行刻画时往往更集中于心理矛盾方面,进而彰显出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

总体来说,“三一律”虽然在话剧表演中体现出一定的桎梏性质,但就像戴上镣铐的华美舞姿一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刻画效果[5]。

三、“三一律”理论在现代话剧中的应用价值

(一)在西方话剧中的应用价值

现代话剧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与演变,已经在表演形式上得到优化革新,但是仍然可以看到“三一律”在话剧中的价值与作用。而且在戏剧冲突性的构造中也越来越完善。例如荒诞派作品《在茫茫大海上》,作为典型的荒诞主义话剧,在表演过程中采用拟人方式,根据三个碎片在海上的漂泊过程进而对人生进行分析。同时还有戏剧《屈打成医》,丈夫斯拉卡是一个典型赌徒,他不仅懒惰、贪财、嗜酒如命,还不思进取,就是这样完整性的描述方式,能够让观众对其产生一定的厌恶感,同时在这种社会底层小人物被屈打成医后,也会被这种荒诞的剧情吸引。此外,单一的人物性格更加适合表演,由于没有复杂的问题,会使整体刻画效果更加形象具体。因此,“三一律”的话剧作品会让演员更加直接深入地进入到角色中,同时快速对时代背景、人物性格以及角色关系等信息进行带入,帮助演员提升表演质量[6]。

(二)在中国现代话剧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戏剧自诞生以来就以开放姿态对国外古典主义戏剧文化进行吸收与借鉴,并且在时代的影响下也逐渐产生各类表现形式。话剧在表演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人生的揭示,同时还有对生命意义与主题意识的张扬,“三一律”可以对故事情节中的情感进行重新塑造,并且将情节提炼为一种力量,也就是要同时具备审美性与戏剧性。

以话剧《雷雨》为例,其巧妙地阐述了鲁大海与周朴园之间的关系。鲁大海是煤矿工人,周朴园是煤矿老板,二者之间的关系能够明确反映出中国社会新资本主体对底层人民的剥削与压榨,这样能够使人物之间的情感恩怨升华为阶级矛盾,进而在叙述过程中可以进行深层次表演。

由于“三一律”规则要求在一天之内完成对故事的叙述,这也正好符合中国传统戏曲形式,通过调整角色每一次的出场与心理变化,都能够展现出整体故事进展与节奏的紧张程度,从而达到震撼舞台的效果。

《雷雨》的作者曹禺在创作之前曾针对“三一律”进行研究,这在作品中的情节整一方面得到了很好体现。围绕故事内容,话剧在表演中不仅涵盖了周、鲁两家三十余年的爱恨情仇,并且在出场的八个角色之间也存在复杂的关系网。该剧以大少爷周萍与妹妹及后母之间的畸形爱恋为故事主线,并且与其他角色掺杂在一起,根据剧情的推进与周家秘密的逐渐揭开,可以明显看出不同人物的心里变化历程。如何才能够将三十余年来八个角色的复杂关系与变化明确表达出来,曹禺运用时间整一律,针对话剧的整体内容进行合理压缩,也就是将其主要分为三个时间段,利用倒叙与插叙的模式帮助观众快速了解剧情。

总之,“三一律”的发展形式已经不再苛刻,出于剧情合理发展的需要,在针对剧本进行调整时需要保证时间线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体现出主要场景与次要场景之间的矛盾,有效缓解观众的审美疲劳。

故事情节紧凑、角色性格明显、情节感染力强是“三一律”在话剧中的重要体现。在《雷雨》中也充分验证了这一点,实际上作品能够取得成功,不仅要归功于曹禺的才华,同时还能够体现出“三一律”的应用价值。“三一律”作为一种戏剧规则,如果合理融入时代背景与政治元素,这样可以强化观众的代入感,同时对角色进行深度刻画,使观众对角色的记忆更加深刻,也就是使话剧作品表达出来的含义超越内容与角色本身。

(三)在小剧场话剧中的应用价值

当前社会由于生活节奏较快,观众在观看舞台戏剧时需要对内容信息量进行快速掌握,就是在尽短时间内可以让观众了解大致背景与人物性格。这样在初步框架形成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填充,随着人物观点与性格的不断彰显,能够概括出观众对所有事物的最初看法。例如美国戏剧大师尤金·奥尼尔的《天边外》,这部戏描写一个美国小农场主家庭的不幸生活。罗伯特和安德罗是两兄弟,他们同时爱上了邻家女孩露丝,最终露丝决定和罗伯特结婚。爱情使得本幻想去天边外生活的罗伯特只得留在家中务农,而他的哥哥则被选为农场接班人,因此兄弟二人互换了人生的选择,进而使故事内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迅速抓住观众的眼球,把所有的矛盾瞬间抛给观众,進而使观众成为局中人,对人物性格的转变进行思考与评价。这也符合当代社会中的“快餐式”观看需求。虽然话剧表演对原作品内容进行了修改,但是全程情节紧凑,场景单一,每个人物性格更加鲜明,这种基于“三一律”的描绘规则更加符合观众的需求,进而使话剧演出大获成功。

综上所述,“三一律”理论会随着时代发展改变表述形式,并且对自身内容进行扩展与补充,以此来强化“三一律”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雷礼群.论话剧<雷雨>民族化的尝试与成就[J].文学教育(中),2017,(9):34-35.

[2]刘新民.电影<十二公民>的艺术特色浅析[J].牡丹,2015,(24):50-51.

[3]闵思嘉.<完美陌生人>:三一律的实践与背反[J].电影世界,2016,(8):62-63.

猜你喜欢

话剧应用价值美学
仝仺美学馆
话剧《坦先生》
盘中的意式美学
话剧《二月》海报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
现代话剧繁荣时期(一)(1935-1937)
穿越时空的设问——观看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