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毅与《红楼梦》

2020-10-31董志新

中外文摘 2020年20期
关键词:阿英陈毅曹雪芹

□ 董志新

素有“将军诗人”之称的陈毅,十分喜爱古典名著和诗词文章,《红楼梦》就是他最喜爱的书籍之一。

搜寻《红楼梦》古本

1916 年秋,陈毅考入成都甲种工业职业学校。虽然在学校读工科,但是他喜欢博览群书,尤其喜爱文学,而且有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他的一位堂弟曾看过陈毅年轻时读过的一本《雅俗抄》。这本书上说,看了《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等书,就会“诲淫诲盗”。陈毅在批语中加以驳斥,他指出:“余幼时曾读过《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等书,并未学偷学盗。看书不能看表面,要看实质。”

抗日战争期间,陈毅担任新四军军长。那时,大学者阿英(钱杏邨)在皖南新四军军部做抗战文化工作。有一次,陈毅派阿英到阜东去执行任务。对这次阜东之行,阿英后来曾回忆说:

陈毅同志给我的任务,除了为创作准备以外,还要顺带沿途访书。陈毅同志一直关心保护祖国珍贵的文物、图书,江淮一带,有不少所谓“书香门第”,家中藏书甚多。在敌我犬牙交错的战争环境中,为使祖国的珍宝不致落入敌伪手中,或被战火损坏,陈毅同志认为有必要到重点地区去查访一番,决定这事由我来承担……陈毅同志特别提到,要注意寻求《红楼梦》的古本,以期能有所发现,为这一伟大作品的阅读和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阿英果然不虚此行,他找到了一批珍贵的古籍,其中还发现了木刻本《红楼梦》,为他日后编集《红楼梦书目》提供了重要帮助。1941 年6 月至8 月,阿英编成《红楼梦书目》四卷,这与陈毅的大力提倡密切相关。

对《红楼梦》,他这样评价:近代的《红楼梦》是一部反映中国社会生活的史诗,它辛酸地看出了封建社会的繁荣一去不还。比曹雪芹稍早一点,有一个历史学家名叫顾祖禹,他说“天下有事,必在东南”,这等于是对近代的太平天国运动作了预言。

陈毅对《红楼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首先是他的参照系突破了文学的范畴,把《红楼梦》与《礼运》《庄子》《离骚》《论语》等中华经典文化比并而肩,等量齐观;其次是他给《红楼梦》的定位是“一部反映中国社会生活的史诗”。这两点提升了《红楼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公正评说越剧《红楼梦》

新中国成立后,改编《红楼梦》的文艺作品纷纷出现,其中戏剧改编以越剧《红楼梦》成就最为突出,影响最大。1961 年3 月22 日,陈毅在戏曲编导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长篇讲话。其中,他讲到越剧《红楼梦》时,首先肯定了《红楼梦》的爱情主题,称赞越剧《红楼梦》改编得不错,特别是《金玉良缘》即“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行大礼”那一幕,搞得很好。把那么大一部著作,用十几场戏就给表现出来了,编剧人很有本事。当然,有几幕戏还弱一点,情调太低沉了,同现在的意识形态相距甚远。但是也不要去改成马列主义。有人说贾宝玉有什么“同志爱”,说他是什么“新人物”,我看这是瞎扯八拉。如果把我们国家的青年都搞成贾宝玉、林黛玉式的人物,都要进北京医院,进肺病疗养所,我们国家就完蛋了。

越剧《红楼梦》剧照

由徐进改编的越剧《红楼梦》称得上是一部很成功的作品,但是在20 世纪60 代初,对怎样按照新的文艺理念改编像《红楼梦》这样的古典文学名著,还处于探索阶段。越剧《红楼梦》演出后,来自各个领域的评论很多。批评意见主要有两条:一是说越剧《红楼梦》以宝黛爱情为主题,削弱了曹雪芹的反封建思想深度;二是说十几场戏囊括了《红楼梦》全书,太简单化了,取舍不当,没有尊重曹雪芹原著。陈毅在戏曲编导工作座谈会上关于越剧《红楼梦》的讲话,看似很随意,其实很有针对性。陈毅是掌握了历史唯物主义“现在的意识形态”的人,这使他对越剧《红楼梦》的评论,充满辩证思维的特质。他既肯定改编的成果,又实事求是地指出改编存在的问题,其思想方法对今天品评研读《红楼梦》仍有借鉴的价值。

曹雪芹“找不到一条出路”

1963 年,是文学巨匠曹雪芹逝世200 周年。8 月11 日下午,陈毅副总理受周恩来总理之托,来到北京故宫文华殿,在阿英、黄苗子、刘世德等陪同下,参观了“曹雪芹逝世200 周年纪念展览会”预展。走进文华殿,陈毅告诉阿英等人说,我十分喜爱曹雪芹的《红楼梦》,所以不能不来。刚刚立秋,天气闷热,陈毅脱了外衣,摇着折扇,看得很仔细。有一方砚台上,刻有“脂砚斋所珍之砚,其永保”字样,陈毅很感兴趣,拿起放大镜仔细看上面的字。这方砚台旁边写着专家的鉴定意见:这一行字,从刀法上看,像是乾隆年间的东西。对此陈毅表示质疑,提醒中国科学院文学所的刘世德说:“很难说。假古董从来就很多。”

展品中,陈列了胡适等人的《红楼梦》研究著作。因为20 世纪50 年代,国内开展了批判胡适和俞平伯等人《红楼梦》研究的运动,阿英汇报说:关于要不要陈列胡适的著作,曾有不同的意见,有的同志不赞成陈列。陈毅说:为什么不可以陈列?正面的、反面的,都可以摆嘛。胡适在“五四”时期是有功的,将来在历史上要记他一笔的。俞平伯也不能完全推翻,他的研究也有可取之处。

参观后,陈毅出席了座谈会,与沈雁冰、王昆仑、邵荃麟、丁聪等一起座谈。谈到胡适的观点——《红楼梦》是否是曹雪芹自传的问题,陈毅发表见解说:19 世纪末和20 世纪初,法国有个著名的小说家,叫法朗士,他说过一句名言:“一切作品都是作家的自传”。在陈毅眼里,曹雪芹写《红楼梦》,“总有一点反映了他的家庭背景,社会背景,反映了他的家世”。这部分地肯定了胡适的观点。

在这次谈话中,陈毅还谈到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局限性。他说:曹雪芹看清康熙、乾隆时期的封建社会快要崩溃了,但是他找不到一条出路。曹雪芹死在乾隆二十七年,这正是清王朝由盛到衰的时代。可是曹雪芹找不到新兴阶级、新兴力量,感到没有前途。在当时,即使是农民运动,也是用封建思想作指导的。巧合的是,陈毅的这个评价和周恩来总理所说的曹雪芹是个“半革命派”的思想恰好一致。

猜你喜欢

阿英陈毅曹雪芹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遭遇男神
敦诚的西园与曹雪芹
“这个地方难站”——曹雪芹对聚散离合的叙事与思考
让魔鬼变成天使
忆陈毅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
陈毅的参谋人员谈陈毅
陈毅论参谋工作
忆『七月分兵』和陈毅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