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2020-10-30俞城生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19期
关键词:资源环境安徽省人口

俞城生

摘 要: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从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3个系统16个指标出发,构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安徽省2005—2018年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程度与发展类型。结果表明:安徽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类型在2005—2018年依次表现为严重失调、略微失调、比较协调。为促进未来安徽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更加协调发展,今后应需从改善人口素质、优化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3方面着手,以促进安徽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安徽省;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度

中图分类号 F3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9-0160-04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党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适应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1]。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可以造福人类,反之过度、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会引发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且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自然资源储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利用需求,使得人地关系日趋紧张,矛盾更加突出。如何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2]。当前,学术界有很多学者对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开展了研究。例如:段永蕙等[3]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山西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了分析;郑慧等[4]运用系统协调发展度模型,对乌大张3市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芦颖[5]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贵州省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度进行了评价研究;张乐勤等[6]采用动态耦合模型,对安徽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与趋势进行了预测。综上所述,国内在对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时,采用相关分析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评价从而得出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发展建议。

笔者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以及协调度模型,对安徽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3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演变过程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为提高安徽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实现安徽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安徽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之间,总面积14.01万km2。濒江近海,有400km的沿江城市群和皖江经济带,内拥长江水道,外承沿海地区经济辐射。地势由平原、丘陵、山地构成;地跨淮河、长江、钱塘江3大水系。安徽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南北兼容。截至2018年末,安徽省常住人口6323.6万人,人口城镇化率54.69%,GDP总量达30006.82亿元,人均GDP为47712元,产业结构比例8.79∶46.13∶45.08,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2002.15万t,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0.9%,森林覆盖率达28.65%。

2 数据来源与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2006—2019年《安徽省统计年鉴》,2005—2018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安徽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2.2 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研究指标的选取,坚持科学性、全面性及可操作性等原则,主要从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3个方面分别选取评价指标,来构建安徽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共选取16个指标,其中包括4个人口指标,8个资源环境指标以及4个经济指标。所选的指标属性不同,数值越大效果越好则为正向指标,数值越小效果越好则为负向指标。

3 研究方法

3.1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设x1,x2,x3,…,xm為描述人口特征的m个指标;设y1,y2,y3,…,yn为描述资源环境特征的n个指标;设z1,z2,z3,…,zk为描述经济特征的k个指标。由于原数据的各项指标具有量纲以及指标属性存在正向、负向的区别,首先要对各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一般采用极差标准化,计算公式如下:

[X′ij=(X-min{Xj})/(max{Xj}-min{Xj})] (1)

[X′ij=(max{Xj}-Xij)/(max{Xj}-min{Xj})] (2)

式中,[Xij]为第[j]年第[i]个指标的原始数据,[X′ij]为其标准化处理后数据,[Xmin]为同组数据最小值,[Xmax]为同组数据最大值。当指标值越大效果越好时采用公式(1)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当指标值越小效果越好时采用公式(2)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3.2 综合评价函数的构建 利用SPSS19.0软件对安徽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各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分别提取人口综合发展、资源环境综合发展和经济综合发展的主成分。以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以相应主成分得分值作为变量,分别构建人口发展综合评价函数f(x)、资源环境发展综合评价函数g(y)和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函数h(z),其公式如下:

[f(x)=i=1m(aixi)] (3)

[g(y)=i=1n(biyi)] (4)

[h(z)=i=1k(cizi)] (5)

式中,[ai]、[bi]和[ci]分别为各项人口指标、资源环境指标和经济指标所对应的权重,[xi]、[yi]和[zi]分别为各项人口指标、资源环境指标和经济指标的无量纲化值。

3.3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度的计算 本研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安徽省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度进行分析。其计算公式如下:

[C=f(x)×g(y)×h(z)f(x)×g(y)×h(z)3313] (6)

[T=αf(X)+βg(y)+γh(z)] (7)

[D=C×T] (8)

式中,C为协调度,D为协调发展度,T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反映人口、经资源环境与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对协调度的贡献。

f(x)是人口综合发展指数,g(y)是资源环境综合指数,h(z)是经济综合指数,本研究中认为人口发展、资源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等重要,故取:

[α=β=γ=13] (9)

3.4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的划分 根据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D的大小,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划分为5种类型,详见表2。

4 结果与分析

4.1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评价指标的权重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得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人口指标中权重值最大的是城镇人口比重(0.0865),说明提高安徽省人口发展水平的重点在于促进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从而增加城镇人口的比重,推动安徽省人口的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指标中权重值靠前的是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0.0898)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0.0885),表明安徽省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要优化产业结构,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从而提高工业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益,降低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以及对工业固体废物进行回收再利用;另外,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适当增加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的植被覆盖率,进一步提升安徽省的生态环境质量。经济指标中权重值最小的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0807),说明安徽省经济增长的重点在于增加居民收入,从而促使社会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4.2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及协调度分析 根据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5—2018年安徽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计算出人口综合发展指数f(x),资源环境综合发展指数g(y),经济综合发展指数h(z),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度C,综合评价指数T,协调发展度D,并根据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类型划分标准,判定得到安徽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类型(见表4)。

结合表4和图1可以看出,2005—2018年安徽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子系统综合得分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其中资源环境子系统综合得分波动较大,人口和经济子系统则呈现缓慢增长趋势。资源环境子系统综合得分从2010年开始波动下降,期间在2012年一度降到最低水平,说明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过后,安徽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资源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开始波动回升。经济子系统综合得分缓慢增长的态势比较稳定,2010年以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这充分证明了安徽省社会经济正在蓬勃发展。人口子系统综合得分从2010年起滞后于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表明安徽省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以及人口素质综合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从图1可以出来,从2017年开始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子系统综合得分呈现出一致性的变化特征:稳步上升,并且三者之间趋于协调发展。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2005—2018年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正处在协调发展阶段,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总体上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今后安徽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将会越来越协调,但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水平不尽相同,协调度水平始终高于协调发展度水平。

5.2 建议

5.2.1 人口 逐步解决医疗卫生、住房就业、子女教育等民生问题,为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城就业,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提高城镇人口城市化率,以此来改善城乡人口结构。在提升人口素质工作中,一方面结合本省各市人口总量和分布情况,因地制宜制定优生优育政策方案,从生育的角度来改善人口质量;另一方面加强省内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同时,引进高层次拔尖人才,进一步增强高校综合实力。另外,加大财政支持,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吸引更多优秀杰出青年从事教育工作,促进安徽省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推进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5.2.2 资源环境 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资金投入,在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突出地位,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适当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同时,为生态环境保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律保障。此外,加大宣傳力度,在社会上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文化氛围,提高居民的环保理念和意识,改变人们出行和消费的观念。工业企业加快引进高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工业“三废”的处理能力。鼓励企业走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值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实现安徽省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5.2.3 经济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开发利用安徽省丰富的旅游资源,如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等风景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开发旅游产品,提高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从而促进安徽省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传统产业结构,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新型产业结构转变。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张乐勤.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视角下的安徽省高质量发展判别及障碍诊断[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7(3):35-42.

[2]闫胜文,刘加珍.聊城市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9):6-9.

[3]段永蕙,景建邦,张乃明.山西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J].生态经济,2017,33(4):64-68.

[4]郑慧,赵永峰.乌大张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6):3-6.

[5]芦颖.贵州省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度评价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7,36(6):94-99.

[6]张乐勤,荣慧芳.安徽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与趋势预测[J].中国环境管理,2017(5):77-83.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资源环境安徽省人口
成长相册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基于大学生视角的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行动
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