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条红色标语 革命老区的战斗足迹

2020-10-30

中国国家旅游 2020年9期
关键词:花猪乐安标语

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

乐安是一片满载荣光的红色土地,《江西革命烈士名录》中的乐安籍烈士有2260多名,新中国成立初乐安籍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将军衔1人,少将军衔1人,大校军衔2人。县内90多年前的红军标语至今仍存3826条,占中央苏区留存红军标语总数的三分之一,密度之高、内容面广,全国罕见,“红军标语第一县”也由此而来。

红军始终是走到哪里,打到哪里,革命标语就写到那里,而且乐安的标语不仅有字,还有趣味横生的漫画,那些不识字的老百姓一看就懂。这些极富艺术特色的宣传方式是当年另类的“战斗武器”,是一颗颗革命的火种,都说“一条标语抵一个军”,一点不夸张。乐安的红色标语大都工整大气,字字句句铿锵有力,或写于祖房老宅之上,或醒目于要隘道旁,震撼人心,气壮山河,可歌可泣,让敌人既怕又恨。

“不是战争便是虚无”“生活纪律化!行动军事化!意志集团化!”……我凝视着斑驳的墙面和已经有些模糊的字迹,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让人血脉贲张的年代,亲身经历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登仙桥大捷、中央红军大湖坪整编等历史事件。

革命传统代代相传

这些至今仍震撼心灵的红军标语不仅都隐含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同时为了将它们保存下来也有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

当地人介绍,红军标语保护极其不易,它们的颜料主要是石灰、墨汁、土红粉等,且大都书写在墙上、石壁上、木板上,经过长期的风侵雨蚀,墙皮极易脱落,木板、石壁也会腐朽、风化,上面的字跡一旦剥落就难以恢复。为了保存它们,当地群众颇费了一番功夫。这其中给标语穿“白褂子”就是一个妙招,也就是用石灰把标语粉刷后遮盖起来。

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苏区。当地一位老乡家就在大路旁,房屋前墙上刷的红军标语字体很大,十分显眼。国民党士兵要求他家立即将标语刮掉,否则就要拆掉房子。老乡左右为难,不刮的话,房子不保,但刮掉又心有不甘。情急之下,老乡心生一计——何不给标语加件“白褂子”呢?他用石灰把前墙刷了个雪白,标语不见了。村里人纷纷效仿,也用石灰把一部分标语遮盖起来。那这些标语又是如何重见天日的呢?当地老人道出了其中奥妙:“当年大家就留了一手,用的石灰比较粗,并且粉刷前没给老墙喷水,所以石灰层与老墙粘得不紧,就像罩上了一件‘白褂子,对红军标语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在那个血与火洗礼的年代,当地百姓已经把坚定的革命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今日我们更应该全力保护这些宝贵的红色“活化石”。

江西省首家红军标语博物馆

2020年6月,乐安县红军标语博物馆在湖坪乡大湖坪整编景区落成,并免费对外开放,这是江西省首家以红军标语为主题的博物馆。整个薄物馆分序厅、展厅、多媒体室、文物库房等,陈展面积1000余平方米,300多条珍赛的红军标语客观真实地展示了中央苏区时期,工农红军、地方武装、苏维埃政权及群团组织等书写标语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分化打击敌人的斗争历史。

乐安民俗文化

乐安傩舞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小吹会(古代宫廷音乐)、装故事(民俗活动)、罗陂庙会、蛋雕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还有滚和合、舞狮等民俗活动,同样妙趣横生。

乐安特产

乐安花猪

这种猪的毛色以“三花”为主,除头、尾黑色外,其他部位黑白相间,过渡处有大小不等的“晕”带,其肉质细嫩、香甜可口,是江西省著名的地方猪种。江西当地流行一句民谚“临川才子金溪书,宜黄戏曲乐安猪”,说的就是乐安花猪。但一段时间以来,花猪因个子小、长速慢而被市场抛弃,甚至濒临绝迹。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它又成为追求风味与口感、绿色与健康的现代都市人的上乘之选,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乐安竹笋

产自乐安县东南部山区湿润的红壤和黄壤林地,外形完整、大小均匀,口感鲜嫩爽口、清香自然,可食率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不仅是我国的地理标志农产品,而且是中欧互认的地理标志产品,其系列竹笋、竹笋罐头远销日本、新加坡及欧美地区。

乐安霉鱼

又称“状元鱼”,相传为南宋高宗赐名,外表色泽红艳、味道香辣,令人胃口大开,是乐安本土的传统风味美食。

猜你喜欢

花猪乐安标语
标语变变变
标语变变变
“滥挂标语”
花猪的礼物
花猪的礼物
花猪 外一首
江西省乐安老年大学校歌
诗二首
民族英雄赵一曼之歌
来自银时空的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