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赣州湖家边村教育扶贫信息化策略研究

2020-10-29李玥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营销界 2020年29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贫困户精准

李玥(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我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十三五”规划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一新时期扶贫脱贫工作新理念,同时,明确指出教育扶贫是扶贫新阶段的主要路径和措施。现在我市进入了精准扶贫的关键时期,要巩固扶贫的成果,让已经脱贫的不再返贫,需要加强教育,让贫困户有“造血”能力,自食其力,真正实现彻底脱贫。

■ 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教育扶贫现状分析

2020 年是决胜脱贫攻坚迈向全面小康的关键年。目前,全国未脱贫的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 年6 月出版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中指出,我们要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有效防止脱贫户返贫[1]。教育扶贫,是指在贫困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通过为贫困人口提供教育投入和教育资助使其掌握脱贫致富的知识和技能,进而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发展、最终摆脱贫困的一种扶贫方式[2]。教育扶贫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3]。

(一)教育部教育扶贫政策与实践分析

国家十分重视教育工作的发展,十八大以来,教育部启动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先后组织实施了20 项教育惠民政策措施,国家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贫困家庭学生七个层面构建全领域结对帮扶关系,全面覆盖贫困地区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每一名学生及每一个建档立卡家庭,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旨在实现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普及、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教育扶贫全方位覆盖[4]。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各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工作有了较大的进展。

(二)“雨露计划”与实践分析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在贫困地区实施“雨露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采取因地制宜、分类区别对待的方法组织落实。从全国“雨露计划”的实施情况上看,扶持建档立卡贫困子女参加中、高职教育辐射面最广。青壮年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主要采取各级扶贫部门整合社会培训资源,公开认定培训基地,由各培训基地组织培训、就业和维权服务的办法实施。复员士兵就业培训、村干部和致富骨干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等工作,各地情况不一,实施中分类制定了实施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实施。

(三)江西上饶经验:贫困县域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实践

上饶市根据自身特点摸索出了“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这一全新扶贫解决方案。一是,运用信息技术与大数据进行贫困生“小群体”的排摸。二是,上饶市政府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腾讯公司,采取“上级支持、企业投入、地区实施、家校协同”的教学模式。三是,“腾讯智慧校园”系统依托“微信”低成本地把学生家长也纳入教育管理系统。从而形成了一套迭代升级简单快捷、开放并且可提高附加价值的“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解决方案。

■ 宁都县湖家边村教育扶贫等现状实地调研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小布镇湖家边村为“十三五”贫困村,区域面积7.43 平方公里。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外出务工和务农,村集体经济主要来源为上级下拨转移支付和烟叶返还。湖家边村于2018 年整村脱贫,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0 户,贫困人口249 人。教育扶贫政策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已经做到了全覆盖。湖家边村患病、因残、缺乏劳动力人数较多。全村因病、因残致贫和缺劳力33 户,占贫困户总数的46%。多户贫困家庭曾有成员患大病、慢性病,或有残疾人、体弱或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状态,难以脱贫。

针对这部分贫困群体,现有的扶贫政策有:鼓励就业扶贫车间、产业基地吸纳贫困劳动力、县工业园区企业务工交通补贴、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政策上,对激发贫困户自身动力、调动贫困户劳动积极性的政策不多,职业性特点性不强。对于长期丧失劳动力的这部分贫困人群应“内外兼修”,激发其奋斗意志,培养其劳动技能,扶志和扶智相结合。实地调研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小布镇湖家边村的教育扶贫现状,分析教育扶贫、“雨露计划”和就业扶贫培训中覆盖面较小的贫困户,厘清了现阶段扶贫工作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探寻教育信息化策略提供事实依据。

■ 精准扶贫背景下教育信息化策略

由上可知湖家边村落实教育扶贫的各项政策情况较好,“雨露计划”的实施使得学龄青少年都能保证就学资助,贫困子女做到来了教育全覆盖。因病因残或无劳动技能长期待业的贫困户是现有教育扶贫落实情况较弱的人群,这些人在各项扶贫政策中已有基本物质生活保障。

江西上饶经验可知,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构建低成本、低门槛、高成效的教育扶贫方案。“村村通宽带”服务落地使湖家边村贫困户在家门口接受培训成为可能。根据实际,现提出湖家边村信息化教育扶贫策略如下:

(1)高校合作,教学资源共享。信息技术与教育的不断融合,教育资源的数字化程度得到了极大提升,教学资源如慕课、专递课堂、同步课堂等能够利用网络技术精准配置到校、到人,教师资源、扶贫资金等扶贫资源等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合理分配,实现教育扶贫资源精准管理。

赣州广播电视大学在对农支持和信息化教育方面上有天然优势。赣州电大特色“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创办初衷就是为每个村培养大学生。其设置的专业十分贴近农村、农业、农民,如园林技术、畜牧兽医、休闲农业、茶艺技术等。赣州电大教学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的国开在线教育平台,实现教学过程信息化、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线上完成,跨越可时空局限。与高校合作还能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湖家边村也能成为高校的实践基地,高校和贫困户能够实现双赢。

(2)以产业扶贫为依托,开展培训产业技能,就地解决用工、就业问题。江西省赣州市小布镇是一块红色故土。红色旅游拉动的消费带活了当地经济,截至2018 年,小布镇营业面积50 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共59 家。旅游旺季常有周边服务人手不足的现象。小布镇还是远近闻名的“茶叶之乡”,小布金叶茶荣获2010 年上海世界博览会茶叶博览会金奖。利用信息化教育平台对湖家边村的贫困户开展产业技能培训,如农家乐经营、电商平台使用技术、茶艺技术等,能够让贫困户学到家门口的市场需要的技能也能解决镇上企业用工短缺的问题,一举多得。信息化教育平台可以选择钉钉直播课堂或腾讯智慧校园,连接方便,教学数据稳定流畅。

(3)线上线下结合,扶志与扶智相结合。从湖家边村调研的数据可以看到,有些贫困户无法经济独立是因为残疾无法参与社会工作;有些贫困户长期待业缺乏就业技能心理上也丧失了劳动改善生活的信心。针对这些人群,需要线上线下一起配合。乡镇结对帮扶,开展心理疏导,扶智也要扶志。让贫困户重拾美好生活的信心、相信劳动能够创造美好生活。通过多种媒体传播正能量,开展积极的文化活动,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有些简单易学又能创收的就业技能可以上门教授,比如剪纸、插花等。通过村镇的信息化宣传平台和线下定制宣传教育,齐心协力帮扶贫困户走上自力更生经济独立的道路。

■ 小结与展望

教育扶贫中利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引导各项资源向贫困户精准配置,提高针对性,特别是因病因残致贫和长期待业贫困户中开展信息化教育更能精准施策。本文提出的信息化教育扶贫策略,希望能够助力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小布镇湖家边村巩固脱贫成果。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贫困户精准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精准的打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