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喷施不同浓度大丽花轮枝孢锌离子结合蛋白(VdAL)对宿晓红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2020-10-28马柏林罗桂杰

北方农业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纵径横径总糖

马柏林,罗桂杰,刘 博,谭 军

(1.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宿迁 223800;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宿迁农科所,江苏 宿迁 223800)

大丽花轮枝孢锌离子结合蛋白(Verticillium dahlia Asp-f2 Like,VdAL),是一种新型生物工程蛋白。这种新型蛋白是从丝状真菌中分离得到的一种胞内可溶性蛋白,是不同于Harpin和Elicitin的新型蛋白激发子,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能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性、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改善作物品质,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广谱、高效、多功能且无毒无害(LD50超过5 000 mg)的生物农药[1]。研究表明,施用VdAL对水稻具有增产作用[2]。但是,叶面喷施VdAL对宿晓红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目前尚缺乏试验数据。因此,本试验进行了宿晓红葡萄坐果时在叶面2次喷施不同浓度VdAL的研究,并测定了不同处理宿晓红葡萄果实的生理指标,旨在评价不同浓度VdAL对宿晓红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从而为VdAL的田间施用提供实践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供试材料:4年生中晚熟葡萄品种——宿晓红;试剂:VdAL,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自主研发。

1.2 试验方法

试验共设5个处理:①叶面喷施清水(CK);②叶面喷施VdAL,浓度比例为VdAL∶水=1∶15 000(处理1);③叶面喷施VdAL,浓度比例为VdAL∶水=1∶7 500(处理2);④叶面喷施VdAL,浓度比例为VdAL∶水=1∶5 000(处理3);⑤叶面喷施VdAL,浓度比例为VdAL∶水=1∶3 750(处理4)。2019年5月15日、6月15日分2次喷施树冠,以叶背湿润不滴水为宜,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每个处理随机选取3株生长健壮、长势一致的宿晓红葡萄进行试验。从果实膨大后期开始,每隔7 d 采样1次,直至果实采收,每次采样选取果穗3 穗,每穗不同部位均匀采取10粒果,每次每个处理共采收30粒果,测定宿晓红葡萄的生长发育状况,计算平均值。

1.3 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1.3.1 果实发育指标的测定 从花后果实萼片脱落开始,每隔10 d 用游标卡尺测定离地面1.2~2.0 m树冠冠层内30粒果实的横、纵径,计算平均值。用电子天平称量每个处理共30粒果实的单果质量,计算平均值。

1.3.2 果实内在品质的测定 葡萄待测样液提取:取葡萄样本,洗净去皮打汁,过8层纱布,移取10 mL滤液于100 mL 容量瓶中,定容,混匀,吸取5 mL的滤液于称量瓶中,称重,于100℃恒温干燥箱中干燥4 h,冷却(干燥器),称重,然后再次烘至恒重(两次称量相差小于0.1 mg)。称取烘干样品0.5~1.0 g(或干样粉末5~100 mg),放入大试管,加入15 mL 蒸馏水,在沸水浴中煮沸20 min,取出冷却,过滤,滤液转入100 mL 容量瓶,并用蒸馏水冲洗残渣数次,定容至刻度。

1.3.2.1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折光法[3]测定,3次重复,取平均值。测定方法:用手提式折光仪测量待测样液的折光率,在折光仪上直接读出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用“%”表示。

1.3.2.2 可滴定酸含量的测定 指示剂滴定法[4]测定,3次重复,取平均值。测定方法:取50 g 捣碎后的葡萄浆,定容至200 mL 容量瓶中,摇匀过滤,取50 mL 滤液加入酚酞指示剂,用0.1 mol/L NaOH滴定至溶液颜色呈淡红色,且维持1 min 不褪色,记录消耗NaOH的体积。

1.3.2.3 可溶性总糖含量的测定 蒽酮—硫酸比色法[5]测定,3次重复,取平均值。测定方法:吸取1 mL适当稀释样液,加入5 mL 蒽酮试剂,混匀,于试管口盖上玻璃球,在沸水中煮沸10 min,取出在流水中冷却20 min后,在分光光度计620 nm 波长处比色,以样液蒸馏水调零,测定A620nm值。

1.3.2.4 VC含量测定 2.6-二氯靛酚滴定法[6(]GB 5009.86—2016)测定,3次重复,取平均值。

1.4 数据统计和处理

使用Excel 2010 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使用SAS 9.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DUNCAN 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喷施不同浓度VdAL对宿晓红葡萄果实横、纵径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不同浓度VdAL处理对宿晓红葡萄果实横径有一定影响。整个果实膨大期内,除处理3的果实横径在果实膨大后第7天与处理2、处理4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时期处理3的果实横径均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P<0.05)。与果实膨大后第7天相比,果实膨大后第42天时,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对照宿晓红葡萄果实横径的增幅分别为42.19%、50.00%、60.43%、49.62%、36.00%。果实膨大后第42天,处理3的果实横径分别比处理1、处理2、处理4、对照提高22.53%、12.63%、13.78%、31.18%。由此可见,处理3 能够显著提高宿晓红葡萄的果实横径。

表1 不同处理对宿晓红葡萄果实横径的影响 单位:mm

由表2可知,VdAL处理宿晓红葡萄对果实纵径的影响,与对果实横径影响的规律基本相似。果实膨大后第42天,处理1、处理2的果实纵径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3、处理4的果实纵径显著高于对照(P<0.05),且处理3的果实纵径显著高于处理4(P<0.05),处理3的果实纵径分别比处理1、处理2、处理4、对照提高20.67%、16.77%、14.56%、21.48%。

2.2 喷施不同浓度VdAL对宿晓红葡萄单果质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喷施不同浓度VdAL 能显著增加宿晓红葡萄单果质量。自果实膨大后第14 天开始,不同处理宿晓红葡萄的单果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整个果实膨大期内,处理3的单果质量除在果实膨大后第7天与处理2 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时期均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P<0.05)。果实膨大后第42天,处理3的单果质量分别比处理1、处理2、处理4、对照提高32.56%、23.15%、22.77%、95.59%。

2.3 喷施不同浓度VdAL对宿晓红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由表4可知,VdAL处理宿晓红葡萄能够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在果实膨大后第7天、第14天时,处理1、处理2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自果实膨大后第21 天以后,各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处理3、处理4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整个果实膨大期内都显著高于对照(P<0.05),尤其是处理3 对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最优的促进效果。果实膨大后第42天,处理3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处理1、处理2、处理4、对照提高71.92%、29.19%、28.76%、105.44%。

表3 不同处理对宿晓红葡萄单果质量的影响 单位:g

表4 不同处理对宿晓红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单位:%

2.4 喷施不同浓度VdAL对宿晓红葡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由表5可知,VdAL处理宿晓红葡萄能够显著降低果实可滴定酸含量(P<0.05)。整个果实膨大期内,各处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各处理间果实可滴定酸含量也存在差异。果实膨大后第42天,处理3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分别比处理1、处理2、处理4、对照降低35.98%、28.60%、16.01%、44.92%。

表5 不同处理对宿晓红葡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单位:g/L

2.5 喷施不同浓度VdAL对宿晓红葡萄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影响

由表6可知,VdAL处理宿晓红葡萄能够增加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整个果实膨大期内,各处理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各处理间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也存在差异;处理3的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处理2与处理4 相比,二者的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果实膨大后第42天,处理3的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分别比处理1、处理2、处理4、对照提高27.19%、11.69%、11.47%、34.89%。

表6 不同处理对宿晓红葡萄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影响 单位:g/L

2.6 喷施不同浓度VdAL对宿晓红葡萄果实VC含量的影响

由表7可知,VdAL处理宿晓红葡萄对提高果实VC含量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在果实膨大后第14天和第21天,处理1的果实VC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他时期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整个果实膨大期内,处理3、处理4的果实VC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在果实膨大后第7天,处理3的果实VC含量与处理4 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处理1、处理2、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他时期处理3的果实VC含量均显著高于处理1、处理2、处理4和对照(P<0.05)。果实膨大后第42天,处理3的果实VC含量分别比处理1、处理2、处理4、对照提高45.11%、34.61%、32.73%、51.12%。

表7 不同处理对宿晓红葡萄果实VC含量的影响 单位:μg/g

3 结论与讨论

1978年科学家发现有一种蛋白能够对植物产生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这种蛋白主要来源于假单胞菌属和欧文菌属[7-9]。该蛋白能够刺激植物生长发育、改善作物品质,这主要是因为该蛋白能够诱导植物体内系列基因表达,激活植物自身生长防卫系统的类分子蛋白质产生持久的系统抗性[1,7]。近年来,我国通过遗传工程技术开展蛋白基因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VdAL 是中国农业大学通过工程菌株发酵,特殊工艺制备而成的一种蛋白干粉。本试验研究表明,喷施不同浓度的VdAL 均能够改善宿晓红葡萄果实品质,尤其是喷施VdAL 浓度为1∶5 000时,可促进宿晓红葡萄果实横径的增粗和纵径的增长,促进果实膨大,显著增加单果质量(P<0.05),以及提高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VC的含量,同时降低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

赵利辉等[10]研究发现,激活蛋白可诱导植物的防卫反应。肖庆会等[11]研究表明,在龙丰苹果果实膨大期对其喷施不同浓度的蛋白制剂VdAL可以显著改善苹果果实品质及提高单果质量。孙风清等[12]研究表明,育苗期叶面喷施1.25 g/L VdAL可以显著增强黄瓜幼苗的耐贮运性,提高黄瓜商品苗的贮藏质量。在本试验中,适宜浓度的VdAL可显著提高宿晓红葡萄果实品质(P<0.05)。这可能是因为VdAL 竞争结合E3,释放转录因子,调控防卫基因表达促进了宿晓红葡萄果实细胞的横向生长,激活植物自身生长防卫系统的分子蛋白质,促进叶绿素形成,并间接影响光合作用及糖和VC的形成,补充了果实生长时所需的营养元素,因此,喷施适宜浓度的VdAL可显著提高宿晓红葡萄果实品质。本试验只进行了VdAL对宿晓红葡萄果实品质影响的初步探讨,对其作用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纵径横径总糖
更正
核桃新品种
——辽异1号
灰枣果实体积与单果质量的估算方法
‘富士’和‘国光’苹果果实发育过程中生理指标初步研究
基于Logistic模型的澳洲坚果果实生长发育研究
黄酒中总糖与还原糖含量测定方法比较
传统客家黄酒的发酵条件优化
避雨栽培对川农泡椒1号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