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有效将德育渗透初中地理课堂

2020-10-28黄婧

清风 2020年18期
关键词:意识德育内容

文_黄婧

要想在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要找到合适的教学切入点,并善于有效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和资源。德育的渗透重点应当在于对学生思维和认知上的引导,教师要避免向学生进行价值观的直接灌输,而是要通过一些具体的教学实例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产生价值认同,这样才会让德育有更好的渗透效果。

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

德育有很多具体的构成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和教学方向,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展开对学生思维的引导。首先,在讲到和自然环境及生态问题等有直接关联的教学内容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相应的理论知识有良好的理解,还要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要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人类在过去几十年乃至上百年里取得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因此现在人们会看到当前存在各种环境问题,有的甚至已经严重威胁人类生存。人们应当有更多的反思和改变,要尽可能减少和消除各种污染环境的行为。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将这种积极正面的价值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并且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行为,让德育在课堂上有良好的实施效果。

比如在教学“世界的气候”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全球气候变暖等给地球带来的一系列环境恶化现象。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使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弊端,而不是从书本知识中凭空想象其有害性。通过观看这些内容,学生一开始会感觉十分震惊,随后会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教学延伸,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人类的哪些行为对自然环境构成了严重的污染与破坏,加深学生对于这个学习主题的认识。这样能有效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在地理课堂上有效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

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

随着学生视野的不断开阔,学生会慢慢认识到,这个世界是由多国家、多民族和多元文化构成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会产生不一样的认知,并且有不同的信仰,但是每一种文化都值得尊重。教师在讲到相关内容时,应建立学生积极正面的文化认知,培养学生的多文化意识,这也是渗透德育的一种表现。为了更有效地让学生理解这些内容,教师可以让理论知识的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多解读各种有代表性的范例,并且潜移默化地实现知识的渗透。这能发挥更好的效果,并且有助于预设教学目标的实现。

比如在讲到“世界的语言和宗教”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介绍不同的宗教,并在课堂提问学生的宗教信仰,请有宗教信仰的同学介绍自己信仰的宗教,对学生渗透尊重不同宗教信仰的多元文化意识。这种开放式的课堂交流过程会让学生对这个学习主题建立更加深刻的认识,学生不仅会意识到这个世界是由多元文化构成的,也能够在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时抱有正确的态度,从而实现这部分教学内容的良好效果。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价值引导内容,也是基于地理课程开展德育的一种方式。课本中的一些学习主题会给学生简单介绍当前的世界格局,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良性的竞争不断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催生了很多新的技术。与此同时,要想让人类社会有更稳固的发展,合作更为重要,其永远是一个核心主题。教师要基于这些内容的教学潜移默化地将集体主义精神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知道与人合作的重要性,建构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这不仅是地理课程教学的内在需求,也是在课堂上渗透德育应当达到的目的。

比如在教学“发展与合作”这一专题时,教师就可以基于这个主题和学生展开相应的话题讨论,培养学生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的意识,并使学生明确,祖国要发展,离不开与其他国家的发展合作,单打独斗、极度排外或闭关锁国显然是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国家要发展,合作是关键,而个人要发展,也离不开合作与沟通。这些积极正面的价值传递会让学生很好地认识学习主题,也能够让德育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本中这些好的教学资源,并丰富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形式,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开放,促进学生接受这些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念。这不仅会让德育收获好的效果,也会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获得更多的成长。

猜你喜欢

意识德育内容
《中国德育》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无我》:一具身体,两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