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寿模式”美兴寿

2020-10-27曹晓晨李纳

北京支部生活 2020年10期
关键词:厨余全镇分类

曹晓晨 李纳

2016年起,辛庄村开始探索农村垃圾分类的技术和方法。在完善总结辛庄村垃圾分类经验的基础上,兴寿镇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在全镇20个村推广实施垃圾分类,实现村民参与率、知晓率95%,正确投放率80%以上,形成了一套农村垃圾分类的“兴寿模式”。

“两桶两箱”分类清

辛庄村位于兴寿镇中部,村域面积430亩,村民392户,在兴寿镇属于中等大小的村子。“以前村里有17个露天垃圾点,夏天,蚊子苍蝇成群飞;冬天,风吹垃圾满街飘。”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志水说。为改善村容村貌,村党支部决定以“垃圾不落地”为目标,开始尝试垃圾分类。

“两桶两箱”分类法是辛庄村自创的“独门秘笈”。李志水介绍,“两桶两箱”指村里给每户发放两个垃圾桶,村民再自己准备两个纸箱,在家中将厨余垃圾和其他生活垃圾各放一桶,有毒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品分置两箱。每日早7点、晚5点,四辆环卫车分别驶入四个片区,一边播放村歌《辛庄人》,一边按照“桶对桶、箱对箱”的方式逐户收集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每日回收,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定期回收。收集后的垃圾被運到村里专门建的垃圾分类站进行二次分拣。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定期交由专业组织或企业处理,剩下的垃圾由镇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为实现源头减量,村里组建了由7名志愿者组成的环保小组,与村委会一起开展“净塑”行动(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一段时间后,全村塑料制品使用日均减少200~300个。

2017年,辛庄村的垃圾分类法开始在全镇推广。兴寿镇环卫中心主任高帅杰介绍,推广过程中,他们将辛庄村模式“提纯”,演变为“兴寿模式”,包括“两桶两箱”、垃圾不落地、撤点设站、就地处理等。“如今,全镇20个村都已推行‘两桶两箱分类法。”2020年上半年,兴寿镇垃圾总量较2019年同期减少5465吨。

打造全新产业链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对农村地区厨余垃圾提出“采用生化处理等技术就地或者集中处理”要求。有4年垃圾分类经验的辛庄村,在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处理方面也进行了探索。

2017年,在兴寿镇专业组织的建议下,辛庄村将一个草莓园建成堆肥试点,采用条垛式堆肥法,将草莓秧、树枝、秸秆粉碎后,与部分厨余垃圾、沙土等矿物质、自制菌种搅拌,经露天有氧高温发酵成肥后,免费分发给村民,以实现无农药、无化肥、无重金属的安全种植。

经过探索,兴寿镇已初步形成厨余垃圾处理经验,但这仅仅是个开始。高帅杰透露,兴寿模式2.0版本正在规划之中。“兴寿镇是农业大镇,镇域内有大量草莓秧、树枝、秸秆等农业废弃物需要处理。我们已成功将大部分厨余垃圾变成土壤肥料,如果还能将堆肥产品制作成被市场认可的商品,比如可用于洗手、洗碗、洗衣等日化酵素产品,就能形成一条酵素产业链,带动绿色农业发展。”

党员引领新风尚

“回想这几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要有爱心、耐心和决心。”李志水说,垃圾分类实施前,村民缺乏相关意识,为此,村里进行了两个月“铺天盖地”的宣传,从村口大喇叭广播到发放宣传资料、组织宣讲会,能使的招都使上了。“我们邀请专业老师来讲课,用小礼品吸引村民来听课,扎扎实实地开了32场宣讲会。”

垃圾分类实施后,辛庄村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将村“两委”干部包户责任制、环卫工作流程、垃圾细分规范、村民奖惩机制等纳入《辛庄村村民自治章程》,使垃圾分类更有规可依。“只有村民自身认识提高了,事情才有做下去的可能。”

兴寿镇党委在启动全镇20个村垃圾分类工作前,要求各村党组织召开村“两委”会、党员会和村民代表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工作启动后,各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志愿者入户跟车两周,面对面向村民讲政策、讲分类方法,手把手指导村民如何分类。

“我们通过联合多方社会力量,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从前端分类到后端处理,一点点探索、一点点积累经验,希望可以为农村垃圾治理探索出一种可复制的模式,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一个可操作的落地方案。”兴寿镇党委书记郭卫东说。

猜你喜欢

厨余全镇分类
基于厨余垃圾处理实践活动开展生态环保教育的探究
姑苏区最大厨余垃圾处理项目试运营 日处理能力达100吨
按需分类
漯河市后谢镇计生协助推医疗卫生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展开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奇幻塔罗岛之七
全镇最小的人
说说分类那些事
食物废料处理器
给塑料分分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