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出自我 拒绝“讨好型人格”

2020-10-27微尘

青春期健康·家庭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刘女士值日人格

微尘

想改变“讨好型人格”,首先要从学会说“不”开始。凡事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尊重自己内心的意愿,对于不愿意做的事情,只管大胆拒绝。无底线的帮助他人,只会让一个人在不知不觉中失去自我,失去拒绝的权利。

心理困扰:小小年纪感叹“活得累”

一个周五的下午,我接待了一位母亲的预约咨询,她的气质极佳,衣着不俗,举止间流露出自信和从容。我微笑着示意她坐下,并倒了杯水给她,刘女士道谢后,说她是为了上初二的儿子冬冬(化名,以下出现人物皆为化名)来咨询的。刘女士介绍道,她经营着三家火锅店,丈夫是企业高管,夫妻俩只有一个儿子,冬冬的物质条件十分舒适。可一周前,冬冬从学校放学回来,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扔,喟然长叹:“太累了,我不想上学了!”

儿子的叹息透露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沧桑,让刘女士大吃一惊。在她的印象中,冬冬从小乖巧懂事,人缘不错,小学时一直担任班干部,身边总被同龄人围着。上初中后,冬冬很快赢得了大家的喜爱,担任课代表,还被班主任提拔为副班长。儿子在班里“混”得风生水起,怎么喊起了累呢?甚至还不想去上学,这也太不符合常理了吧?

那天晚上,刘女士和儿子认真地谈了一次心,冬冬说了一件让他自己觉得很气愤的事情:下午放学后,冬冬收拾书包正要回家,同学马子凯叫住了他,说肚子不舒服,想让冬冬替他值日,冬冬没多想便答应了下来。与马子凯共同值日的还有两位男生,刚做了不到5分钟,其中一位男生和冬冬说他还有辅导班要上,打扫完卫生就来不及了,他想提前结束值日去上辅导班,就询问冬冬是否可以提前走,冬冬没多想又答应了。

于是,教室里只剩下冬冬和另一位叫袁帅的男生在打扫卫生。没想到,10分钟过后,袁帅也对冬冬说,他的奶奶过70岁大寿,家人约好在酒店聚齐,他得提前走,不然让一家人等他一个人不好。冬冬觉得他都已经答应了其他两位男生,不答应袁帅说不过去,只好点头答应。就这样,本该其他三人值日的事情,最后全部落到冬冬这个义务帮忙者身上,其实,他放学后也有自己的安排,结果却只能替别人干活。回到家里,冬冬肚子里有苦说不出,越想越气,觉得自己太窝囊,不由发出“活得太累了,不想再去上学”的哀叹!

听完刘女士的述说,让我脑海里迸出一个词:讨好型人格。为了印证我的推断,我问了刘女士3个问题:1.孩子从小到大是否很少拒绝别人提出的要求;2.孩子平时是否很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价;3.孩子做事是否缺乏足够的自信。刘女士对于我的提问连连点头,说冬冬从小就很善良,也很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做起事来犹豫不决,遇到事情往往都需要父母替他决定。上初中后,刘女士曾多次向儿子强调,他已经是男子汉了,可以自己拿主意了,可儿子遇到事情还是犹豫不决,最后都会向她求助。

刘女士的回答让我几乎可以断定,冬冬属于典型的讨好型人格。讨好型人格又叫迎合型人格,顾名思义就是不断地去迎合别人、满足别人,或者是过度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希望对方能看重自己并认同自己的观点。讨好型人格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这种人格在别人眼中可能只是卑微的讨好,具有这种人格特征的人可能成为被任意欺负的对象。对于孩子来说,讨好型人格会导致孩子产生负面情绪,影响身心健康,进而导致学习成绩下滑,严重者会让孩子产生挫败心理,甚至退学。

心理探究:从小都是在为别人而活

确定了问题的症结后,我建议刘女士第二天把冬冬带过来,我想先和他聊聊,只有先摸透孩子的心理状况,才好对症进行心理疏导。

第二天,刘女士带冬冬如约前来。冬冬个子高高的,皮肤很白,眼神温和,在我的示意下,冬冬坐到了沙发上,手放得很规矩。我笑着说:“冬冬,听你妈妈说,这段时间你觉得很累,能不能说说‘活得累的原因呢?”

听了我的询问,冬冬迟疑了半分钟,然后打开了“话匣子”——

冬冬说,之所以感到活得累,是觉得处理同学和老师之间的关系让他很费心思。他是副班长兼英语课代表,英语老师除了让他收作业、发作业外,还让他打印资料,办英语板报;班主任把收班费、资料费等事情派给他,班长也给他派了很多工作,这其中有些根本不是他的职责,可他也不好意思拒绝,但这些事情占用了他很多时间,写作业的时间都被占用了,眼见自己的学习成绩提不上去,他心里很着急。

说到这里,冬冬长叹一声,接着说,除了班里的事情,跟同学之间的交往也让他感到很苦恼。比如明明晚上做作业要用到课堂笔记,有的同学却要借他的笔记,他无法拒绝,只能借了出去。还有很多次,文具借给了同學,同学忘了还,他不好意思要,怕别人说他小气。上次替人值日的事情,让冬冬心中的怨气达到了顶点,他觉得自己总是在为别人而活,人生路还长,照这个样子过下去,对他的内心是一种煎熬。

说到这里,冬冬的眼里涌出了泪。冬冬的叙述更加印证了我的判断,讨好型人格与儿时的生活环境有关,便询问冬冬幼年的生活经历。刘女士说,她做餐饮生意一直很忙,冬冬小时候是由奶奶带大的,奶奶很严厉,冬冬从小被她教育得很乖巧,让刘女士很省心,而且刘女士本身是个性格强势的人,冬冬在家一直都是看她的脸色行事。

冬冬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母亲的讲述,我让他讲讲生活中对妈妈不满却又不得不顺从的某些事情或经历,冬冬稍加沉思,便说出这样一件事情:小学四年级他转到了新的学校,妈妈想让他尽快和同学熟悉起来,就在一个周末让他邀请班上的同学到家里玩。当时来了七八个同学,妈妈准备了很多食物,吃过饭,大家玩了一会,最后大家准备离开的时候,其中一个男孩看上了冬冬能讲故事的机器人玩具,说想借回去玩几天。那个机器人是爸爸送给冬冬的生日礼物,冬冬很喜欢,不愿意借,妈妈却说:“都是同学,人家既然都开口了,你不借显得多小气,让他拿去玩吧!”妈妈发了话,冬冬百般不情愿之下,只好把那个机器人借了出去。

冬冬说着,愤愤地看了母亲一眼,看得出,这件事情给冬冬的心里打下了很深的烙印,让他无法忘记。冬冬说,妈妈不但不理解他,还等同学们走了之后,边收拾残局边数落他:“为了让你尽快适应新环境,我费了多大劲儿啊!你怎么这么不懂事!”这句话在冬冬看来仿佛是在暗示他:你的感受不重要,别人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心理对策:从学会说“不”开始

听了冬冬的述说,我肯定了他的坦诚,对他从小一直以来心理方面受到的忽视表示同情和理解。接下来,我对刘女士说,冬冬之所以形成讨好型人格,与家庭有很大的关系。首先,刘女士和丈夫小时候经常忽略孩子,让奶奶代管,奶奶过于严厉,冬冬开始被迫讨好奶奶以迎得奶奶的欢心,这也让他从小就失去了自我;其次,刘女士夫妇强势的教育,让孩子没有表达自己观点的空间,以至于让孩子觉得父母并不关心他,缺乏家庭安全感,所以变得习惯性去讨好别人。

刘女士认可了我的分析,问我该怎么做才能改变孩子的这种状况。我说,为了让孩子远离讨好型人格,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多陪伴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关注自己、爱自己的;二是多给予孩子肯定。很多家长觉得给孩子否定可以激励孩子主动进步,可他们忽略了一点,就是一直持续性的否定会让孩子的自信心下降,变得更加自卑;三是引导孩子正确地面对别人的评价,每个人活在世界上,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能为别人的评价所左右,只有正确面对别人的评价,才会让他有所改变;四是不要让孩子生活在过于严厉和压抑的成长环境中。很多父母从小就对孩子严格要求,不允许孩子犯错,被老师或者他人表扬就笑脸相迎,一旦受到批评就劈头盖脸地斥骂,这样会使孩子变得唯唯诺诺,没有自己的主见。

刘女士认真地听着我的解释,并请我对他的儿子进行指导。我对冬冬说,想改变“讨好型人格”,首先要从学会说“不”开始。凡事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尊重自己内心的意愿,对于不愿意做的事情,只管大胆拒绝,没有人会责怪你不懂事。更何况,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并不意味着自私,你可以找一个安静的、不被打扰的地方,回忆你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所做的事情,并列出那些你不喜欢,但是不自主去帮别人做了的事情,然后写出你不想做这些的原因。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其实这些事情都违背了你的原则。成长的道路上,越懂得拒绝的孩子越自信,无底线的帮助他人,只会让一个人在不知不觉中失去自我,失去拒绝的权利。

听到这里,冬冬苦恼地说,他内心多次想拒绝,却又不知道如何表达。我笑着说,直接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是表达拒绝最恰当的方式。比如,班级里有同学分享零食,假如你自己不喜欢吃,怎样拒绝既不让同学尴尬,又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呢?你可以这样说:“这个食物看起来很不错,可是我不喜欢这个口味,谢谢你!”把自己当下的感受用善意的语言说出来,别人就能读懂你的拒绝。当然,对于别人的请求不知如何回应,也可以适当推迟别人的请求。比如,别人想借用你的文具,你并不确定自己想不想借给他,那么可以这样说:“让我想想好吗”“让我考虑一下吧”,这是表达拒绝的一种委婉的方式,对方会从你的推迟和没有马上答应中领会到你的意愿。

冬冬对我的话频频点头,并坚定地说:“是该有些改变了,不然总觉得活得不像自己!”我也鼓励他说,喜剧大师卓别林说过一句话:学会说“不”吧,你的生活将会美好得多!

经过3个多小时的心理疏导,冬冬紧皱的眉头渐渐松開了,母子俩致谢后离开了我的工作室。我清楚,讨好型人格一旦形成,想要彻底改变将是个很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指导冬冬,并给刘女士以切实的建议。其实生活中带有讨好型人格的人很多,有你,有我,有他,为了让自己活得更精彩,请学会合理拒绝,改变自我吧!

编辑 鲍琦

猜你喜欢

刘女士值日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短信请假无回复视为旷工被开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