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谷寺景区游客空间行为特征及优化策略研究

2020-10-27尹立杰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32期
关键词:旅游景区

尹立杰

摘 要: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其有效的景区管理和游客服务至关重要,其中分析游客的空间行为特征,揭示道路、景区吸引物等客观要素与游客空间行为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景区路网优化、行走预测、解说系统设置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文以灵谷寺景区为例,通过分析游客的空间行为特征,总结行为规律,为景区优化发展提供建议参考。

关键词:空间行为;活动记录;旅游景区;灵谷寺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32.025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游客的个性化、休闲化、体验化需求不断增强,游客对旅游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景区作为旅游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其有效的景区管理和游客服务至关重要。然而在景区发展过程中,拥堵、爆棚等现象依旧出现,成为制约景区可持续发展,降低游客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为应对这一问题,景区游客分流一直是国内外景区管理过程中的热点问题,通过对景区内各景点游客数量的监控、调度能够实现景区旅游活动的有序组织,其中分析游客在景区内部的空间行为特征尤为关键。通过理解游客的空间行为特征,从客体环境特别是通道空间结构角度理解游客的空间行为,揭示道路及其周边吸引物等客观环境与空间行为的关系,从这种关系出发的路网优化、行走预测和解说系统设置对解决拥挤问题意义重大,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因此,本文以南京市钟山风景区灵谷寺景区为案例,运用实地观察法分析游客的空间行为特征,总结行为规律,为景区进行游客行为管理和项目设施规划提供可行性意见。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案例地

灵谷寺位于南京市玄武区,是大钟山风景区的重要景点,距离中山陵1.5千米,曾经是南京市东郊紫金山东南坡下佛寺。目前,灵谷寺占地约140万平方米,主要由寺庙建筑、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和灵谷公园组成的风景名胜区。景点分别有山门、文武方门、无梁殿、灵谷塔、松风阁、灵谷寺、宝公塔、将士公墓、谭延闿墓、邓演达墓八个重要景点组成。由于灵谷寺在南京市的重要地位,每年都有众多游客前往该景区参观游览,成为南京市重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灵谷寺景区也会不定期的举办一些节庆活动和佛教文化交流活动,吸引许多国内外游客前往,尤其是泰国、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游客。灵谷寺景区空间上具有相对封闭性,景点的分布比较均匀,景点之间的路线距离较长,坡度较大,方便获取游客连续的空间行为信息。

1.2 研究方法

研究于2018年10月份前往灵谷寺景区进行调研,从空间上确定景区内的重要到访节点,并结合景区张贴在入口处的导览图信息,确定游客在景区内游览的旅游路线,方便本次研究分析和规律统计。于10月1日-10月3日制定游客活动记录表记录游客经过的每一个重要节点,记录停留时间和主要游览内容,方便进行数据整理。共调查20组游客,获取有效数据20份。

2 数据分析

2.1 灵谷寺景区的游览线路划分

首先,根据游客在景区中的游览行为,结合景区张贴在入口处的导览图信息,可以将灵谷寺的游览线路分为五段,从以下几段路线选择的顺序和游玩的景点两个方面分析游客游览行为的选择特征。

[段1]:景區入口—万工池—山门—文武方门—无梁殿—将士公墓

[段2]:松风阁—灵谷塔

[段3]:灵谷寺—谭延闿墓—邓演达墓

[段4]:将士公墓——志公殿—飞来剪—西部三号公墓

2.2 灵谷寺景区游客的空间行为特征分析

结合表1,游客的具体选择行为如[段1]是几乎所有前往灵谷寺的游客必然选择的一段,因为这是经过其它所有景区必须要经过的旅游景点。即使被调查的20组游客中,有两组游客在此段路线的游览过程中,表现出迟疑,但是在没有分清楚景区入口和景区出口方向的情况下产生的,在同伴间的相互商量下产生的,为了能够游览更多的旅游景点,他们很快从出口处返回到山门的位置,继续前往文武方门、无梁殿、将士公墓等旅游景点。

在被调查的20组游客中,有12组游客游玩将士公墓后,选择前往[段2]旅游线路,即松风阁和灵谷塔两个景点,只是在选择前往这两个景点时路线稍有不同,9组游客从将士公墓的东侧前往松风阁和灵谷塔,3组游客选择从将士公墓的右侧前往松风阁和灵谷塔,但均游玩了[段2]旅游线路。

在被调查的20组游客中,有8组游客在游玩将士公墓后,直接选择前往[段3]旅游线路,也就是从灵谷寺—谭延闿墓—邓演达墓三大旅游景点,但从游客的谈话中,可以得出之所以选择这条线路,主要是这里有一个最核心的旅游景点即灵谷寺旅游景点。

在前往[段2]游玩的12组游客中,有7组游客在参观完[段2]后折回到将士公墓与灵谷寺旁的交叉路口,继续前往[段3]旅游线路,有3组游客穿过松风阁东侧的灵谷寺素菜馆,直接前往灵谷寺,游玩[段3]旅游线路,有1组游客穿过1条小路,直接来到[段3]旅游线路中的谭延闿景点处,继续游玩,但这位游客是当地来灵谷寺晨练的南京市市民,对这条小路相当熟悉。仅有1名游客从灵谷塔景点返回后前往[段4]旅游线路,且该名游客游玩[段4]旅游线路后,又穿过将士公墓前面的路前往[段3]旅游线路。

在没有前往[段2]旅游线路,直接前往[段3]旅游线路的8组游客中,有7组游客仅仅游览了灵谷寺景点,穿过灵谷寺景点,又前往[段2]旅游景点,越过松风阁景点,直接前往灵谷塔旅游景点。只有1名游客继续前往谭延闿墓的方向,但由于路途较远,且游客担心迷路,在路口迟疑后,仅在前往谭延闿墓的路口灵谷深松处拍了一个照片,径直前往邓演达墓方向,但行走过程中没有发现行人,又返回前往[段4]旅游线路,然后前往[段2]旅游线路,返回,走了很多回头路,且并未前往谭延闿墓和邓演达墓。

前往[段3]旅游线路的20位游客中,有2组游客从素菜馆穿入灵谷寺景点,其他18组游客中,仅有6组游客从东部路线进入灵谷寺景点参观,其他的12组游客只是在门口参观后,直接前往谭延闿墓方向和邓演达墓方向,但这12组游客中,竟然只有1组游客前往谭延闿墓,2组游客前往邓演达墓,其他的9组游客均是在灵谷深松处,拍照游玩后选择离开。

先游玩了[段2]后前往[段3]的11组游客中,有2组游客选择直接离开,有9组游客在将士公墓、灵谷寺、灵谷塔三条路线路口处看了导览图后,从将士公墓前穿过游玩[段4]旅游线路,后再出口离开。

前往[段3]后再前往[段2]的8组游客中,直接前往出口方向,或是前往出口方向的过程中偶遇至公殿,或计划前往至公殿,均游玩了[段4]游览线路,但仅有1组前往西部三号公墓,其他均仅仅游玩了至公殿就返回出口处。

总的来说,可以发现以下四点:

(1)由于景区内景点位置比较清晰,大多数游客基本能够全部游玩景区内的全部旅游景点。

(2)从景点选择看,谭延闿墓、邓演达墓、西部三号公墓游客前往数量较少,尤其是西部三号公墓,在调查的20组游客中,只有1组游客经过了该景点,且没有停下来游玩,甚至自己并不知道经过了该景点。其他旅游景点游客大多数都有游玩或经过。

(3)路线选择看,游客路线选择过程中,第一个容易出现迟疑的点在前往灵谷寺、前往灵谷塔和前往将士公墓的交叉路口上,大多数游客均在游玩将士公墓后不知道该怎么走,由于这里有一个景区导览图,所以很多游客可以在观看了导览图以后或选择[段3]旅游线路后游玩[段2],也可以在游玩了[段2]旅游线路后游玩[段3]。第二个容易疑惑的地方即[段4]游览线路,有些游客没有注意到该游览线路,而且如果前往[段4]游览线路,需要走部分回头路,所以选择放弃。

(4)虽然游客在游览路线选择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但由于在通往景点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小路,所以在景点选择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总体来说,灵谷寺景区游客游览线路较为单一,南京市市民游客因为对景区比较熟悉,在选择线路时灵活度偏高。一般游客选择的线路一般为:景区大门-万工池-山门-文武方门-无梁殿-将士公墓-松风阁-灵谷塔-灵谷寺-谭延闿墓-邓演达墓-西部三号公墓。由于游客选择该线路的频率较高,所以在黄金周时间,很多核心景点会容易出现拥挤现象。

3 灵谷寺景区优化提升策略

景区内游览线路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效果,可选择的多样化的游览线路给游客带来更全新的体验,并能有效降低客流在景区内局部景点时空集中程度的问题,即解决景区拥挤现象。因此景区内应当设计更加多样化的游览线路,实现游客自发分流。

3.1 优化景区空间结构

优化景区空间结构,将整个旅游景区根据景点主题、景点间的临近程度、景区文化及资源特色,进行有效功能分区,主要包括主轴线和两大片区,主轴线为山门-文武方门-无梁殿-将士公墓-松风阁-灵谷塔西线,东部片区为灵谷寺、谭延闿墓、邓演达墓处,西部片区包括志公殿、飞来剪和西部三号公墓及周边的园林区。三大区域分别从景区历史沿革与发展、景区生态文化、景区宗教文化三个主题出发思考功能分区发展,有效进行景观建设、活动设计与线路开发。通过优化旅游线路设计,发挥景区之间“叠加效应”,合理使用交通设施改变景区旅游竞争格局,形成互利共生的良性发展格局,共享旅游客流,引导游客流在景区之间的合理流动,将景区打造成互相联系、合理分工有条不紊的旅游网络体系,从而增强景区的整体竞争力。

3.2 优化设计游览线路

結合上述游客流分析,景区游览线路可以划分为四段,根据游客的流向选择特征看,游客更倾向于先游览[段1],后游览[段2]与[段3],后游览[段4],这种较为单一的游览线路势必会造成景区拥堵现象,因为建议景区设计多条游览线路,由单一的入口改为双向入口,从左侧入口处增加两条旅游线路,分别为[段4]-[段2]-[段3]-[段1]线路;[段4]-[段3]-[段2]-[段1]线路。优化目前的山门入口的线路,包括[段1]-[段2]-[段3]-[段4]线路;[段1]-[段3]-[段2]-[段4]线路和[段1]-[段3]-[段4]-[段2]线路。

3.3 有效布局景区标识系统

根据游览线路有效布局景区标识系统。在景区入口处放置游览全景图,全景图中展示景区推荐的旅游线路,供游客自己决定出游线路。在景区重要交叉口,尤其是[段1]、[段2]、[段3]、[段4]交叉口,放置导览图,并且明确游客所在的位置,方便游客即时有效的找到即将游览的景点。在景区的主要道路及游步道旁增加放置方向指示牌,为游客游览提供便利。

3.4 有序引导游客行为

游客流是旅游空间结构的灵魂,是活动的要素,也是最难控制的要素,只有对其进行科学引导,才能将景区的整体效益最大化地发挥出来。灵谷寺游客流具有空间集聚特征,游客流只集中于灵谷寺的热点景区,热点景区的旅游容量在旺季不堪重负,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旅游管理部门要防止灵谷寺旅游容量超载的发生,一要控制灵谷寺游客流的总的数量;二要合理疏散人流。通过建立客流信息系统、预订系统、价格策略以便调节控制。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使潜在的游客流实时掌握发生或可能发生景区超载的情况,从而引导其选择景区内的其它景点的决策行为。主要通过对游览线路顺序及时间安排,客流的时空分布情况掌握后有助于分流,通过信息的及时传递反映各景点的旅游容量情况,可组织引导游客分流或实现游客自发分流。

3.5 智慧化组织旅游活动

灵谷寺景区应当加强智慧景区建设,通过智慧化手段引导游客有效出行。按照全国景区管理的规定,灵谷寺景区可在景区入口处放置一个大屏幕,向游客展示人流量信息、舒适度信息,景区也可以根据景区各景点的人流量情况,为游客推荐更加便捷的游览线路,方便游客游览,并解决景区拥堵问题。充分运用微信、微博、APP等信息化手段,提醒游客避开拥堵地段,帮助游客规划更便捷的游览线路,避开人流高峰。

参考文献

[1]吴荣华.山岳景区游步道系统空间结构与游客空间行为研究—基于空间句法和决策树的三清三案例[D].南京:南京大学,2014.

[2]高琪,许俊萍.基于游客行为特征的厦门集美龙舟池景区环境要素分析[J].中外建筑,2018,(8):173175.

[3]张鲜鲜,李婧晗,左颖,等.基于数字足迹的游客时空行为特征分析—以南京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8,(12):226233.

猜你喜欢

旅游景区
基于互补资产的旅游景区发展战略研究
我国旅游景区档案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旅游景点英语翻译规范化研究
天津市旅游景区英文译文错误分析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一般模式及实证研究
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外宣资料日译现状
旅游景区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