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电力改革政策

2020-10-27吴江

海风 2020年1期
关键词:能源改革管理

吴江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不断的深入,高效、节能的电力能源成为了未来社会的重要需求,政府也从多个层面和角度鼓励开发大水电、大核电、清洁燃煤等发电技术,对于跨省的长期交易市场也充分鼓励。本文基于公共管理视角,以及电力商品的市场化交易进行分析,探求初步建立电力交易市场的模式,讨论市场竞争机制,同时也对政府部门、发电企业、输配电及售电、用电等多个环节的职能转变进行摸索,意在为我国今后电力体制发展提供更多思考。

一、公共管理视角下电力改革的地位及作用

社会发展需要电力行业做出深化改革才能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以公共管理视角下审视电力改革的地位,并针对其作用进行探讨。

(一)电力是重要的公共资源之一

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各个行业也在蓬勃发展,电力作为我们当今生活和生产的重要能源,具有清洁性和可再生性,因此也是我们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型产业,电力的安全平稳运行也直接关系到公共管理和国家经济。长久以来我国的电力供应并不充足,能源短缺也一直是困扰我国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同时我们也许需要重视电力能源在产业结构、经济承受能力、可持续发展、城市竞争与互补等多方面的关系。

(二)电力发展关系到民生和国家

在公共视角下研究电力能源问题,需要把行业长期健康发展放在首位,并要结合当前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第一,要摆脱以往的发展固有思维,注重思想上的解放和思路方面的拓展;第二,公共管理视角下的电力能源不仅包括技术层面的突破和创新,也要对电力能源本身的管理模式进行深入思考,并要在整治管理的基础上改变原有的发展垄断模式,要站在更高的是视野上思考我国未来能源发展的出路,这不仅是电力系统在时代的转折点需要面对的问题,同时也是其他行业中可以借鉴的重要变革策略。

二、我国电力管理体系改革现状

(一)改革的道路上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入了快速的社会发展期,但是国家的发展实践一直都快于理论研究,因此也导致了电力管理体制改革缺乏理论指导的现状,随着市场经济大潮来临,电力系统在发电、输电、配电等环节一直都存在一体化发展的固有模式,同时从侧面也反映出了行业垄断的苗头,这对于我国的市场化经济发展并不利。健全的电力能源供给模式需要打破行业垄断的现状,政府同时还提出了全国联网、促进电力发展的总目标,虽然近些年的发展一直围绕着政府指定的原则前进,但是始终是举步维艰,并遭到了社会各界的质疑与非议。

(二)电力体制改革始终侧重技术层面

电力体制改革关系到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双重层面,我国的电力发展走过了坎坷的历史道路,因此也留下了一部分历史遗留问题,加上电力能源的特殊性,造成了当前电力改革更多的侧重于技术层面的局面。改革的目的不仅要在技术上,还要加强管理层面的能效利用,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对于能源的价值思考和未来运作。我国当前的电力改革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有序的放开市场体系,加速政企分开的速度、加强政府监管力度,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氛围。积极从多种角度激活现代制度体系,对于提升电力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电力工作人员要转变角色定位,积极从顶层设计角度推动电力改革发展,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三、公共管理视角下的电力改革政策及方向

(一)公共管理视角下的电力改革政策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电力行业发展有着不同的历史责任与历史任务,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电力改革的发力点与工作中心也有不同的特征性。首先要从垄断性治理向管理型治理方向转变,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计划经济是我国发展的重要引导模式,政治权力需要渗透到各个行业中,对于国内经济进行全方位的带领,同时政府阶层的内部结构与也需要将权力进行层级划分和下沉,此时的电力系统作为国家的战略能源,更需要有政府为主导的垄断性管理体制才能有跨越式的发展。在这个的阶段的电力发展过程中政府始终对于电力拥有绝对的主导权,虽然也曾尝试水利水电的分散管理,但是也没能改变我国当时的管理发展模式。其次,要从垄断模式向管理模式过度,计划经济已经成为了历史,我们正在走向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的道路,但是这条道路并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因此政府也在尝试着探索和创新,并定下了有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因此就要从传统的垄断模式向管理模式转变。市场具有竞争性,但是也同样注重“契约精神”,政府需要尊重市场中每一个主体的权利,国务院提出了“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体制改革原则,为今后多元化电力产业结构提出了建设架构。

(二)公共管理视角下的电力改革方向

公共管理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治理模式,相较于传统模式更加强调服务的重要性,将电力的供给和消费作为两个平等权利的主体看待,是集合了法治社会、道德社会、和谐社会的一切优点于一身。首先从管理结构上,公共管理注重对于电力系统改革的多元化主体分层治理,政府的自决权和选择权更加宽泛,用电对象可以是一个城市、一个省份,并作为电力管理的主体独立存在。但是我国的公共管理并非只是“闭门造车”,而是一个更加开放性、多元性、全球性的构建策略,电力系统改革也需要在这种模式下进行改革,电力系统要找到自身的服务价值和服务方向,坚持服务精神才能创造更多的企业价值。其次,我国的电力系统在近些年的发展历程中也在不断进行自我改革,其中的电力市场就被划分成了行政管理、发电、供电等环节,同时也形成了多个发电集团、电力集团、电网企业等,为未来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更具空间格局的市场平台。今后发展趋势需要在此基础上,加强不同区域范围内的电力生产、电力管理的功能细化和功能合作机制,促进多元化的主体市场不断完善自我,并加强密切配合,在摸索中找到合理的衔接模式。

(三)利用大数据提升电力改革科学性

以公共管理为视角,在开展电力改革工作中,存在着点多面广的特点,通过大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计算,对于公共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有待深入探索,提升大数据技术在电力改革工作的中作用。作为电力工作人员,要提升大数据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积极探索和优化工作模式和工作路径,提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效果,引领现代工作创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顾名思义,大数据以海量数据作为依托,通过整合基础数据资源,然后通过特点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计算结果,并依据大数据进行精准的信息管理和推送,对于提升电力改革工作的精准度和科学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现代电力改革工作体系中,大数据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大数据通过实现数据资源整合,让零散的数据呈现出规律性特征,在现代各行各业中,大数据信息技术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对于提升电力改革工作的科学性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实践中,大数据包括多个层次,首先是基础数据层面,通过收集数据资源,形成相应的数据库,具备大数据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材料。其次,通过整合信息技术,提升数据资源的分析效果,探索科学的计算体系,通过多种技术算法的优化,对收集来的基础数据进行深度利用和分析,形成相应的数据分析体系,进而为下一步的数据计算结果应用夯实基础,发挥数据分析优势。最后,经过特点的数据计算,能够发现数据背后反馈的特点,并且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创新,提升数据应用效果,助力现代电力改革发展,助力现代公共管理工作发展。

四、结束语

作为电力工作人员,要不断创新思维和理念,融入多种电力改革模式,提升电力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提高综合管理效能,引领现代电力工作发展,适应改革发展趋势。毋庸置疑,电力发展关系我国的未来发展,我们需要以“高瞻远瞩”的眼光看待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找到屬于我国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发展道路,同时注重电力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构建灵活多元的管理模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努力。

(作者供职于青海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能源改革管理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丰富的能源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改革”就是涨价吗?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