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南官式大厝装饰艺术的文化精神研究

2020-10-26刘思彤陈清

工业设计 2020年8期
关键词:文化精神装饰艺术内省

刘思彤 陈清

关键词:闽南官式大厝;装饰艺术;内省;开放;文化精神

闽南建筑装饰表达隐喻性语言,构成地域文化特色,呈现出闽南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价值。建筑装饰的意境美通过虚实相映体现,建筑的“实”与装饰文化的“虚”两者的交融能更好地传递文化意蕴。闽南官式大厝装饰艺术综合运用生动的形象,结合雕刻、彩绘和泥塑等多种材料和技法传达文化精神,体现闽南文化既重向内省视,又重向外体认的双向性。探讨官式大厝装饰艺术蕴含的文化精神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地域文化和建筑装饰的隐性关联与其背后的精神内涵,更好地传承闽南地域传统装饰文化,从而推动具有闽南地域特色的建筑设计向前发展。

1 闽南官式大厝概述

闽南传统建筑以“官式大厝”为典型,又称“皇宫起”、“红砖厝”,被誉为“闽南地上文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官式大厝形似殿宇,宏伟壮丽,是最具闽南特色的建筑类型,同时也是闽南“红砖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主要特点为沿中轴线对称布置,前埕后厝,坐北朝南,三或五开间加双护厝,以厅堂为中心来进行空间的布局,通廊、厅堂贯穿整个建筑,将前后左右衔接起来。装饰分布在显眼的外立面、屋顶的脊饰、山墙楚花、大门门楣、牌楼面的身堵和镜面墙等部位,运用多种装饰构件和丰富的材料技法,如磚雕、石雕、木雕、彩绘、剪瓷雕和灰塑等,并以象征性、寓意、谐音和意象化的表现手法体现。红墙红瓦以及“出砖入石”式墙体,硬山式屋顶和高翘的燕尾式屋脊独具特色,无不体现着闽南官式大厝的意境美、装饰美及文化意蕴之美。闽南官式大厝装饰在满足人们物质功能需要的同时,运用形象化的“符号”表述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体现微缩的精神世界。

2 闽南官式大厝装饰艺术蕴含的文化精神

闽南官式大厝孕育于闽南文化土壤上,其装饰艺术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不仅具有浓厚的闽南文化特征和地域色彩,还蕴含着闽南文化发展变化的丰富信息和独特内涵,是闽南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本文从多维视角综合提炼出闽南官式大厝装饰艺术的精神内涵――家国精神、教化精神、开放精神。以上三个核心特征互为关联,整体揭示了闽南人的生活哲学、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2.1 家国精神

闽南人是以家族形式的中原汉族南迁为主,他们采用聚族而居的形式构成精神生活上的稳固性,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因而家族观念特别强烈。闽南人会通过建大厝来凝聚家族血脉关系,建立起浓厚的乡土意识和家国情怀。闽南人通过保留这种文化特质,藉以表明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也反映出闽南人内心深处具有高度道德责任感的内省精神。

1) 楹联装饰与家族文化。闽南文化具有浓厚的乡土情结,红砖建筑延续家族文化,以楹联装饰进行抒情性表达,体现家族和对乡土的依恋。宋代时期,闽南文化受程朱理学影响,蔡襄后代自称“衍派”“传芳”,主要是当时后人为了铭记宋朝蔡襄开发泉州及建设洛阳桥,表达他是惠民的典范。如南安蔡氏古民居的镜面墙以红砖砌成楹联“锦亭衍派”“荔谱传家”,造型方中带圆,方格之内结字屈曲恰到好处[1],古篆体与典雅的红雕拼花图案相和成章,肃穆而又不失典雅,如图1。增加立面装饰效果的同时,昭示着蔡氏一脉是从福建莆田迁徙而来的,体现了房屋主人不忘其根、追本溯源的情怀。

2) 中堂装饰与地域文化。在闽南官式大厝的结构上,传承中原地区的柱式梁架,斗栱覆瓦的建筑形式,讲求“大门小窗”“明堂暗室”。中堂及天井周边装饰体现闽南人地域文化,以木雕装饰为主,大部份保留木材的颜色,富商之家的木雕和文字雕刻常结合油漆彩绘和贴金。中堂四周有檐廊与厅堂相连接,用精细的雕刻塑造高大辉煌的理想空间。装饰上营造庄重的氛围来提醒人们对行为的自觉和约束,时刻保持修身内省的思想观念。

2.2 教化精神

1) 装饰题材与传统文化。在官式大厝中常体现“礼”的秩序和传统文化,主体建筑分布在轴线上,北侧的后落比南侧的前落更高大,东厢房为正屋,一般是父母和长子居住,建筑装饰较为尊贵,室内装饰和陈设体现礼别之分。装饰题材体现闽南人崇尚礼制和遵守道义。植物题材如梅、兰、竹、菊等宣扬高尚的品德,这些题材常见于石雕、木雕、砖雕等构件中, 图案繁复, 做工精湛, 多数采用透雕、浮雕、平雕等手法。

2) 书法装饰与道德教化。书法营造“有意味的装饰形式”,体现文化内涵、价值观念和线条的力量美。道德教化类的装饰主要以书法作品形式呈现,分布于厅堂隔扇上或门匾门额上,甚至在立面墙砖柱、仪门等处可见。以南安蔡氏古民居为例,该建筑内外装饰有大量道德教化词句,内容涵盖了修身、齐家、立德等各个方面。在厅堂隔扇处以书法题有“遵道德,礼仪明;存孝悌,惟明伦;积善家,家道成”等家训格言,映射出居住者修身齐家的理念和积善累德的秉性。无形的传统意识和文化以有形的物化图解,在保持居住环境的高度艺术美感之余,同时起到教化心灵的双重作用。

2.3 开放精神

闽南地区靠山临海的地理位置,受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的双重影响,闽南人凭借靠海的优势远渡南洋, 移居海外谋生发展。双边的贸易往来和航运生活,形成了闽南人开放进取、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培养了他们兼收并蓄、多元融合的开放精神。

1) 装饰图像与华侨文化。明清时期,海外移民浪潮盛行,漳泉华侨遍布东南亚,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影响更为深远。经济上的空前发展,富裕的华侨商人返乡,花费大量财力建造精雕细刻的官式大厝。由于华侨长期侨居海外,受西方建筑形式、建筑装饰、技术和审美观念的影响,随着审美意识和精神追求的变迁,侨建大厝发生了与传统大厝不同的近代发展。建筑装饰图像体现华侨文化和中西交融的装饰文化,常用木雕雕刻汽车、自行车、轮船和穿西服的华侨形象等,展现贺寿、迎亲等热闹的民俗活动,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反映闽南华侨的民俗风情。

2) 装饰细部与海洋文化。闽南建筑装饰细部体现包容开放的价值观和多元的文化体系,融合了海洋文化和西方文化等外来文化因素[2],使闽南建筑明显地刻上海洋文化的痕迹。古典柱式、拱门、瓶状栏杆等西方装饰符号与闽南传统建筑融合,创造出一批中西合璧的官式大厝。如被誉为“闽南传统建筑技艺的绝唱”的泉州永春福兴堂,在闽南传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对建筑装饰进行创新和变革,成为海洋文化和闽南文化融合发展的结晶。福兴堂建造风格融汇中西文化,既有表现中国历史故事的石雕,也有西方格调的柱式。柱身有凹槽装饰,源自古希腊和罗马的古典柱式,柱头雕刻技法结合浮雕,中式的楹联和柱础, 形成混合风格的柱式[3],如图2。门框的装饰采用弯顶,直角的侧壁与弧线的弯顶巧妙衔接,营造恢弘壮丽的形象。闽南官式大厝在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异化、交融与重构,形成一种具有开放性格的装饰文化,为闽南官式大厝带来多种选择性、融合性,多方面的发展和多角度的思考。

3 结语

闽南官式大厝装饰艺术作为华夏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共性的同时也开辟了自身的独特性,是文化守成与多元开放的兼容统一。装饰图像内涵丰富,集中体现了当时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理想,从形象转为人们精神世界的“境”,同时见证了闽南历史的沿革,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可识别度,对提升具有闽南地域特色的建筑装饰创作水平具有启发意义和历史价值。闽南官式大厝装饰艺术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具有双向性,既秉承传统保持内省,重视内心深处的“内求”,又勇敢开放,增强“外求”精神。热情与保守,质朴与洒脱并存,以开放、自由、包容的姿态接纳来自各国的文化交融共处、和谐共生。

猜你喜欢

文化精神装饰艺术内省
理性主体的内省原则及内省扩展分析
“一三七”内省法助力学生高质量学习
原本性体验 内省中歌唱
长袍后面的辉煌
浅谈建筑材料的装饰艺术及运用
插画民族语言的探索
郭沫若《女神》意象体现的文化精神解析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从中西宗教差异中透视中国文化精神
如何书写民族内省视角的藏族电影——探赜万玛才旦《静静的嘛呢石》电影剧本的自觉性藏族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