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发展历程

2020-10-26黄铂玲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9期

摘  要:本文主要目的是阐述近年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探讨在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关系、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之间的练习与区别。论文先简要回顾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内涵和基本框架,再从阐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在多模态话语分析中的应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其他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最后着力澄清各个理论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区别和联系

作者简介:黄铂玲(1995-),女,汉族,甘肃天水人,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2018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9--03

1、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内涵和基本框架

系统功能语言学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末,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不断发展 (黄国文,2000; Matthiessen, 2007), 从句法模型发展成一个普通语言学理论模型来不断适应语言研究的需求。近年来语言研究的加速发展使得Halliday本人对系统功能语言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因此Halliday(2008b)又称系统功能语言学为“适用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立基础来源于伦敦学派奠基人弗斯的学术思想。创立之初,Halliday提出了阶和范畴语法理论框架,后来发展成系统语法,在系统语法的基础上,Halliday又增加了功能部分,所以系统语法既可称为系统功能语法又可称之为功能语法。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灵魂就是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这也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内涵所在。

1.1系统语法

“系统”这个概念是Halliday于1956年引进,但其重要性是通过1961年的文章才体现出来的。在上文提到的阶和语法中,“系统”是一个主要的语法范畴,“系统”与“系统”的结合便构成了一个系统网络。而“精密度”使得单一的系统组成系统网络成为可能。“精密度”表示范畴的区分程度或细节,它不仅使语义区分精确,而且也可以表示依赖关系(黄国文,2000)。Halliday将语法分析的尺度按照不同的层次分为级的阶,幂的阶和精密度的阶,一个句子的形成必须按照这个层次严格展开,即从“级的阶”开始,形成各种词素的排列,之后过渡到“幂的阶”,将抽象的语法概念和句子联系起来,最后才上升到“精密度的阶”,即将结构和类别两大范畴加入到句子中。如前所述,在系统语法的研究过程中Halliday经历了两个阶段,分别为“阶和范畴”和“系统”,而连锁轴和选择轴的提出是这两个阶段的区分标志。连锁轴是指组成一句话的各种单位,比如语法、词汇等,而选择轴是指这些单位之间的对比关系。所以连锁轴和选择轴进一步可以理解为“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

因此,系统语法可以理解为对深层的纵聚合关系之间的研究。系统本身是处于比较深的层次上,因此,对系统的描述实际上暗含这对深层横组合关系的阐述。

1.2 功能语法

语法“功能部分”探讨大约始于1967年,基于对深层纵聚合关系和横组合关系的研究,而四个“功能”的正式提出是在1967年Halliday的文章之中。Halliday功能语法中的四个功能分别为“经验功能”,“逻辑功能”,“话语功能”和“人际功能”(黄国文,2000)。在经过仔细研读分析之后,Halliday在之后的文章(1970)中将上述的四个功能进行了调整或修改,其中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成为“概念功能”的组成部分,而话语功能修改为“语篇功能”,人际功能保持不变,这三大功能也就是我们沿用至今的三大“元语言功能”。概念功能主要涉及及物性、语态和作格性;语篇功能主要涉及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人际功能主要涉及交际者的“角色”、言语功能、语气、情态和语调。通俗而言,概念功能是指人们用语言进行一个物品或者现象的描述,使对方通过语言认识和了解世界;交际功能可以使人们用语言来进行交流和沟通,是人们在生活中保持群体性的必要保障;语篇功能可以使人们在习得或者表达中得出的信息利用语篇进一步表达思想,是社會得以进步的关键。

功能语法的出现使得有些学者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韩礼德语言理论中的“功能”部分,所以有学者直接把这个语言理论称之为“功能语法”或“功能语言学”。这实际上是对此语言理论模式的一种误解,严格意义来讲,此语言理论模式应称为“系统功能语法(语言学)”或“系统语法(语言学)”,这也是我们现在对韩礼德语言学理论模式的认识,也被绝大多数学者所接受。

总体而言,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内涵由两部分构成: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这两部分涵盖了韩礼德语言学模式的所有内容,因此,不少学者进行语言学研究时都会以此理论模型为基础或依据分析语言学中出现的现象。

2、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

多模态话语是指应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声音、图像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张德禄,2009)。然而,作为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框架与系统功能语言学又有什么联系呢?专家学者们多年的潜心研究发现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本身不需要做任何改动就可以直接作为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框架,可以说多模态话语的最合适理论模式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因为它不需要为适应新的目的而对理论框架本身进行改造。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综合框架的主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用来探讨不同的模态及其之间的关系;(2)探讨实现模态的不同媒体系统;(3)探讨如何在外语教学中选择模态和媒体。

这个框架由5个层面组成(Martin,1992),分别为文化层面、语境层面、意义层面、形式层面和媒体层面。

(1)文化层面,强调作为文化的主要存在形式的意识形态和作为话语模式的体裁结构潜势,简单而言,这个层面主要涉及意识形态和体裁,意识形态即人的思维模式、处世哲学、生活习惯及一切的社会潜规则组成;体裁是指具体可以实现这种意识形态的结构潜势或交际程序。这个层面可以决定交际的传统、交际的形式和技术,因此可以说文化层面是使多模态交际成为可能的关键层面。

(2)语境层面,强调由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组成的语境构型,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交际受到语境因素的制约,其中包括由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决定的语境因素。

(3)意义层面,强调由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决定的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谋篇意义。

(4)形式层面,强调实现意义的不同形式系统,这些系统包括词汇语法系统、视觉语法系统、听觉语法系统、触觉语法系统等。除此之外,形式层面还强调各个模态的语法之间的关系,分为互补性和非互补性两大类。

(5)媒体层面,强调话语最终在物质世界表现的物质形式,而这种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两大类,语言的既包含纯语言同时也包含伴语言;非语言的既涉及身体性的也涉及非身体性的,身体性的是指手势、身势、面部表情等,非身体性的是指PPT、网络平台、音响等因素。

根据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和和Lim(2004)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张德禄(2009)提出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综合理论框架。新的理论框架由四个层面构成,即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和表达层面。文化层面主要由意识形态和体裁构成。意识形态指人的思维模式、处世哲学、生活习惯及一切的社会潜规则组成;体裁是指具体可以实现这种意识形态的结构潜势或交际程序。文化层面是使多模态交际成为可能的关键层面。语境层面主要涉及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同时实现所选择的体裁。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交际要受到语境因素的制约,其中包括由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决定的语境因素;除此之外,在交际过程中还要实现所选择的体裁,而这个过程要以一定的交际模式进行。话语意义层面涉及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谋篇意义,其中概念意义是由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所决定的。在形式层面上,每种模态都有自己的形式系统,比如我们所熟悉的视觉语法、听觉语法、触觉语法等,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较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更加的完善,操作性更强。新的理论框架前两个层面保持不变,意义和形式层面在心得理论框架中归结为一个层面,即内容层面,这不仅仅只是对两个层面进行归纳总结,更重要的是对意义和形式层面的认知变化;而将媒体层面上升到表达层面更是体现了人类对语言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清晰的认识:所有的媒体系统都是为语言表达提供大量新的可选择方式。而整个理论框架的结构显示出不管是文化、语境、内容,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语言表达,这也是此框架的最主要功能。

3、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的联系和区别

目前利用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对多模态话语的研究虽然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很少有学者提到各个理论框架之间具体有什么联系,只是一概而论的提到某个框架是基于某个理论而建立起来的,对于基于理论中的具体部分却很模糊。基于以上观察,本文将对目前大多数文献中应用到的几种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进行更加详细的介绍并会指出各个理论框架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本文将以Jewitt (2009b)提出的三种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为指导进行阐释,即社会符号学研究方法、系统功能语法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和多模态互动分析方法。

社会符号学研究方法最早由Kress和van Leeuwen (1996)提出,在此研究方法中应用于多模态话语分析最多的理论框架即为视觉语法,此语法认为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构成了图像。而这三种意义是基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建立起来的,准确地说是建立在功能语法的基础上,根据Halliday(2008b)语篇的功能可分为概念功能、交际功能、语篇功能。因此,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视觉语法和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功能语法有了密切联系:视觉语法中图像的再现意义对应功能语法中的概念功能,再现意义是指图像中的各种符号模态,如文字、图案、意象等;视觉语法中的互动意义与功能语法中的人际意义相对应,而图像的观看者、制作者及图像中的各种模态相互作用的关系构成了互动意义;视觉语法中的构图意义与功能语法中的语篇功能相对应,构图意义由互动元素和表征元素的协同作用构成。以上则为视觉语法和功能语法的联系,而它们之间的区别则是视觉语法是在社会符号学理论中发展起来的,而功能语法则属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部分。

系统功能语法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则是来源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基于这一研究方法,张德禄(2009)提出了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综合框架,此理论框架是对语言和图像所形成的多模态话语的分析框架,可以用来解决语篇中不同模态的分布呈现出哪些特征等问题。

视觉语法框架和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框架都与系统功能语言学密切相关。

多模态互动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是Scollon关于中介话语和实践结点分析的研究,同时也是对互动社会语言学和社会符号学的多模态相关研究。在此分析模式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结合下,一个新的多层次多模态互动分析综合框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张德禄,2009)。但是目前互动分析综合框架还处于初级阶段,应用此框架进行语言现象分析的文章很少,这为语言分析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综上所述,适用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来自三个研究方向:社会符号学研究视角、系统功能语法研究视角、多模态互动分析研究视角。在有着明显区别的同时各个研究方向之间又有者密切联系: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视觉语法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功能语法一一对应,而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框架则是对系统功能语法的提炼升华;以多模态互动理论的分析模式为基础,多层次多模态互动分析综合框架结合系统功能语法的相关部分而形成。由此可以得出,适用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之间有着明显区别外还有着密切的关联。

参考文献:

[1]黄国文.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40年发展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01):15-21+78.

[2]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6(01):24-30.

[3]Jewitt,C.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multimodality [C].In C. Jewitt (ed).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Multimodal Analysis[C].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2009b:28-39.

[4]Matthiessen, C. M. I. M. The “architecture” of language according to systemic functional theory: developments since the 1970 [A]. In R. Hasan, C. M. I. M. Matthiessen & J. Webster(eds). Continuing Discourse on Language: A Functional Perspective(Vol. 2)[C].London: Equinox, 2007: 505-561.

[5]Kress, G. & T. van Leeuwen.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 . London: Routledge, 1996.

[6]Halliday, M. A. K. Complementarities in Language[M].北京: 商務印书馆, 2008b.